1、NO.*高中物理说课稿:“功”-06-08 17:58教师网您的教师考试网 高中物理说课稿:“功”。TAG标签:说课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说课“功”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 “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本节是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再通过分析、 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一般
2、计算公式WFSCos(普遍情况),最后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功的意义。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Cos难点:负功的意义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WFSCos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特殊性),得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普遍性)进而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
3、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三、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生活例子、能的形式的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考虑到初中已学过一些功的初步知识,所以在开始引入阶段,不妨步子大一点,例如可以这样引入:尽管对人来说,手提重物不动和把物体往上提都会感到“吃力”,但一般来说两种情况是不同的。前者可以不“消耗”什
4、么东西(例如,只要用一根绳子就可以代替人把重物挂起来,要多久就多久),而后者却必须“消耗”一些什么东西,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物理量,以反映物体受力并运动的效应,这就必须引入“功”这一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之所以这样做,理由有二,一是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引入的目的,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引入功的概念,既呼应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对于思维特点已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这种引入法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
5、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感到“已经学过了,没有新鲜感”而带来的懈怠感,使思维一下子就进入兴奋、积极的状态,急切希望知晓“下文”。(二)新课教学:1.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10分钟)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举例说明,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受到起重机和钢绳的拉力作用发生一段位移,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做了功,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列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作用发生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提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例一:人用一个向前的推力推一笨
6、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有力但没有发生位移,推力没做功,“劳而无功”。)例二: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木块,各力做功如何?(物体受力也有位移,但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做功为零,水平方向虽有位移,但没有力的作用,做功也为零,“不劳无功”。)例三:一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重力有没有做功。(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重力有做功。)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例:某同学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走了4米,然后提到3米高的二楼,该同学对水桶做功如何?设计意图:以教师提问将教学环节紧紧相扣,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2.对功的一般计算式WF
7、SCos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15分钟)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为WFS,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 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时,做功如何计算?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矢量的分解知识,自己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SCos。教材上方法是将力分解成平行于位移S的分力FCos和垂直于位移的分力FSin,后一分力做功为0,所以WFSCos。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S分解成平行于和垂直于力F的分位移SCos和 S Sin,同样可以得出WFSCox,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对开阔学生思路,摒弃“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意义非凡,正是体
8、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公式WFSCos各量意义。 F力的大小,S位移的大小,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例:一同学用如图示中的力F20N推一个箱子,把箱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S10m,求推力所做的功。(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解答WFSCos20101/2100J)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WFSCos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必须及早向学生指出。经验表明,如果教师不向学生指明,学生很少会独自“悟”出来。至于指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写出公式后马上开列“注意点”,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快很方便,但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并掌握,只是死记硬背。另一种方法是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思
9、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即借助启发式教学。例1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静止物体,受10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动,运动8m时突然将此力反向,但大小不变,一直把物体推回原处(即全过程总位移为0),能否用WFSCos 算出此力在全过程中做的功等于零?总功为多少?通过将运动分成如图的AB、BC、CA几个阶段,可以得出全过程中推力做功W160J而不等于0,从而明白WFSCos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同时还初步学会处理“变力”做功的方法之一,将运动分段,使每段都可以看作是“恒力”。在讨论公式时不要让学生单纯从数学形式上就0、90、180得出结论,应启发学生从力做的功等于为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S的乘
10、积来分析几个特殊情况的意义,要让学生体会到: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就是S;90时,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180时,物体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 力做的功为负。设计意图:教师精讲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题讲解巩固知识,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点。3.如何突破“负功”这一难点。(10分钟)教材从两方面说明,从公式上看90时,Cos0,W0 ,即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观点看,力F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因为前几章的学习中,对“负”号我们已强调是表示方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功是标量,功的正负只反映力是动力时使物体速度增大,力是阻力
11、时使物体速度减小,不说明功具有方向性,并且明确指出:力F做负功FS 克服力F做功FS。通过力做负功的例子再加以强化。例:一同学竖直上抛一物体,请问在上升、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如何?(三)巩固本节学习的新知识。(5分钟)通过多媒体演示练习。(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3.功的计算式: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WFS。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WFSCos。讨 论:a.当090,力对物体做正功,力对物体起推动作用。b.当90,力对物体不做功。c.当9
12、0180,力对物体做负功,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注意点:a.功是标量 b.公式中各物理量意义 c.公式的适用条件4.功的单位:焦耳(牛米),符号J。1J1N1m 1J1N1m高中物理说课稿:弹簧形变和弹力-06-08 17:51教师网您的教师考试网 高中物理说课稿:弹簧形变和弹力。TAG标签:说课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说课弹簧形变和弹力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
13、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二)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2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
14、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难点: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
15、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三、说学情分析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四、教学用具1、演示用具:弹簧、钢丝、激光笔、细竹竿、微小形变放大器一套、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2、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10个、长20cm的细铁丝。五、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
16、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弹簧的压缩形变;弹簧的拉伸形变视频播放:竹竿形变、钢丝的扭转形变。得出形变的概念及各类形变。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设问:摩天大楼在风的吹拂下会不会摆动,发生形变吗?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由于这种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办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往下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设计意图:使学生
17、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演示弹簧拉伸,压缩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被压缩后不能恢复原状。学生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和橡皮筋,结果被拉坏了。学生概括: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教师总结规范概念。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自主概括概念,最后老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三)探索弹力演示实验:(播放视频)1弹力的概念。2常见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压力;支持力;绳子的弹力让学生知道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拳头形变产生的,拳头受到的支持力是
18、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接着引导学生探索绳子弹力的产生及其方向的确定。判断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采用“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3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设计意图:利用放大法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同时感受到探索物理问题的成就,从而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四)探究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引出问题: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猜想:根据你们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
19、进行猜想?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验探究:(由于猜想不一定正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利用Excel软件绘出FX图象。在同一个直角坐标,做出两个不同弹簧的FX图象,然后进行比较。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颈度系数)设计意图:在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定量关系时,由学生进行猜
20、想、实验和得出规律,并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绘制F-X图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物理学科的整合。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对探究实验过程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物理规律;再加上熟练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五)弹力的应用(图片,视频播放:射箭)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产品设计离不开物理理论,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六)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课外布置: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设计意图:开设开放式问题,布置课外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附:教学设计流程图板书设计:形变与弹力8N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