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植被CONTENTS目 录 1.教学分析(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4.教学方法7.课后作业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课标解读新课标1.10“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关注植被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非具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标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植被和环境的关系,学习应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一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概念不宜涉及第三,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对植被影响较大的是热量和水分,可从热量、水分的差异角度分析植被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初中课程的气候类型分布、干湿分区等进行讲述第四,植被的特点,如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是植被适应环境形成
2、的,可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具体体现。“识别主要植被”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介绍的植被应重点关注地带性植被;第二,选择一些典型植被作为案例,不需要系统介绍所有植被;第三,“识别”的重点在于“区别”,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可对比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从而区分不同植被类型。该部分课标的达成借助的方法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除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图像、视频以外,应引导学生课下开展野外观察,介绍野外观察植被的一般方法,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1.教学分析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本节分三目来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目“植被与环境”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为后面分析不同类型植被
3、的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打下基础,是本节的核心。第二目“森林”和第三目“草原与荒漠”共同落实课程标准关于“主要植被”的要求,并通过主要植被类型特点的介绍,重点说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第一目“植被与环境”的延伸和具体阐述。为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教材安排了“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校园树木调查、观察、分析,加深对植被和环境关系的理解;“精品公园精在何处”,学生可感知地理学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强调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并深化对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教学分析学情分析 在本章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大气、水、地貌等章节的学习,已经掌
4、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植被的学习可以以此引导学生更加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形成初步的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日常生活中植被随处可见,学生对于植被已有一定生活感知,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难以区分植物、植被等地理概念,且见到的大多是人工植被,对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辅助和引导,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活动探究能力的训练,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构。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环境,了解,树立利用当地植被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2.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与植被有关的环境,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等合作的意识,
5、求知的态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认识植被,了解植被的形成,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学会综合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通过图片,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结合材料,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依据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植被生态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时内容的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此确定了教学重点。2.学习植被与环境的特点需要运用区域气候等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视角观察地理要素,学生通过识别植被,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提高。这一知识点比较,学生
6、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障碍,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在海岸地貌环境影响下红树林生长特点,可以加深这一知识点的理解。4.教学方法教法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思维导图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5.教学过程图片感知实例分析小组探究学以致用共同建构中国不同植被图具体体验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抽象概括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建议主动检验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植被纪录片反思观察问题问题1:举例说一说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植物?你认为教学楼前的草坪可以称为植被吗?问题问题2:如果这些植物不再受到人为干预,试猜想再过几百年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问题问题3:这些植被应该分布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连线并说明理由。问题问
7、题4: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原和荒漠这六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其分布特点如何?问题问题5:以红树林为例,讨论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适应了哪些环境条件,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有怎样的意义?5.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差异非常显著。既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阔的塞外风光,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江南柔美风景。我国多样化气候孕育了多样化的植被类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见过这些植被吗?它们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类型的植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通过本课植被的学习来解决。结合实际生活,展示我国各种各样的植被图片,学生能够
8、领略到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设置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教学过程【问题1】举例说一说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植物?你认为教学楼前的草坪可以称为植被吗?增加学生对于学校植物的认识程度,便于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同时学生能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植物的习惯,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提高【讲解】结合校园植被和天然植被图片对比,区别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的概念。【活动1】回忆校园中见到过的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针对教学楼前的草坪能否别称为植被这一问题,思考植被的定义跟随老师的讲解,明确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的区
9、别【活动2】5.教学过程【问题2】如果这些植物不再受到人为干预,试猜想再过几百年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思考问题,了解人类的干预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怎样影响,以及不受人为干预的植物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学习植物的垂直结构,认识到植物垂直结构分布情况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学生能够结合这些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训练。【补充图片】【活动1】讨论校园植物在长期不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并说明原因跟随老师的讲解,了解植物分布的垂直结构【活动2】5.教学过程【问题3】这些植被应该分布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连线并说明理由。(出示中国植
10、被分布图)通过观察图片,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有所提高,结合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对植被的生长所带来的影响,认识不同区域所具有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过渡】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每一类中又细分各种亚类。今天,我们学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原和荒漠这六种主要的植被类型。【活动】观察中国植被分区图和气候分区图,思考不同的气候对当地植被的影响,进行连线活动。5.教学过程【问题4】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原和荒漠这六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其分布特点如何?学习中国的六个植被分布区,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造就了不同
11、的植被景观,结合区域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水平的提高。【过渡】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的植被各不相同,那么植物究竟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植物对环境又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活动】观看纪录片,记录视频中有关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文字,结合气候分 区图与植被图的连线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六种主要的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布特点,补全表格的空白部分。气候区雨热条件主要植物植被特点垂直结构特殊现象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 荒漠植被 5.教学过程【问题5】以红树林为例,讨论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适应了哪些环境条件,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
12、境有怎样的意义?结合红树林植物的特征,学会分析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提高。通过讨论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貌生态环境的意义,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植物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人地协调观的树立【展示材料】教材85页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小组讨论】阅读教材85页的活动材料,了解的生长气候区和环境特点,以及红树林植物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结合红树林植物的特点,思考红树林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认识到植物的特点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结合海岸地区的环境特点,探讨红树林对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6.板书设计天然植被森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分布、特性指示、适应、改造天然植被草原与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荒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材83页活动,对校园内的树木进行调查,以“因地制宜绿化校园”为题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建议。7.课后作业使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培养地理学科兴趣。-感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