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地貌地理必修第一册RJB素养拓展区过素养学科素养拓展训练学科素养拓展训练自然界中的各种地貌类型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区域认知),同学们在进行本章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运用所学知识在室内、野外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考察、实验,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各种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学科素养拓展训练“区域认知”素养“天坑”是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的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形成。左图为“天坑”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甲天坑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第12题。1.该地
2、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A.广东、重庆B.广西、贵州C.山西、云南D.辽宁、四川2.若甲地突发洪水,最适宜人员撤离避险的道路是()A.B.C.D.答案1.B【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天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广西等省级行政区,B项正确。2.B【解题思路】读图可知,两处等高线凸向高值,地形是山谷,是洪水汇集地,不适合作为洪水的逃离路线;处有陡崖,不适合作为洪水的逃离路线;等高线凸向低值,地形是山脊,且等高线分布较均匀,坡度较均匀,适合作为洪水的逃离路线,B项正确。学科素养拓展训练“地理实践力”素养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
3、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据此回答34题。3.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4.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A.河流出山口B.平原边缘处C.狭长山谷底D.河流入海口答案3.C【解题思路】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从书缝滑落到桌面上时,沙子堆积在桌子上,因此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C项正确。4.A【解题思路】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A项正确。学科素养拓展训练“区域认知”素养读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某地貌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56题。5.若在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最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是()A.梯田景观B.瀑布景观C.沙滩景观D.沙
4、漠景观6.该地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答案5.D【解题思路】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风沙流前进遇阻或风速减缓后堆积于地面形成新月形沙丘,与图示符合,D项正确。6.B【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为风力堆积作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学科素养拓展训练2019北京市西城区期末考试,“地理实践力”素养野外考察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经过一片河岸砾石滩(如图甲),他们测量了这里石头的粒径,多数在210 cm之间。图乙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的相关资料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第7题。7.根据图乙判断,该片
5、砾石滩以上的河段流速可能是()A.50 cm/sB.250 cm/sC.300 cm/sD.400 cm/s答案7.B【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这片砾石滩石头的粒径多为210 cm,在纵轴上找出对应数值作水平线,水平线与曲线交于一点,在交点处作向下的垂线与横轴交于一点,由此可知河流能够搬运该片砾石滩石头的流速大于100 cm/s,小于300 cm/s,B项正确。过综合章末素养综合检测章末素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6、。1.石林地貌常见于我国()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2.图中地貌发育演变的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3.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交通运输建设更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章末素养综合检测1.A【解题思路】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且降水丰富,故多石林地貌。2.D【解题思路】图中地貌发育顺序要看侵蚀程度。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其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其为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3.D【解题思路】石林地貌分布区,形
7、成溶洞、地下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不利于交通建设,B、C项错误;石林地貌景观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D项正确。答案章末素养综合检测读某地表形态剖面图,回答45题。4.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5.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流出山口C.盆地中心D.大江大河中下游答案4.C【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项错误;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分别为砾石、细沙、沙土、黏土,颗
8、粒逐渐变小,B项错误;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C项正确;由图可知,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D项错误。5.B【解题思路】冲积扇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处堆积形成的,B项正确。章末素养综合检测图甲为R河流某处河谷剖面示意图,图乙为R河流纵剖面与河谷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甲中的P处,形成该“V”形河谷的主要成因是()A.风力堆积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7.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B.C.D.答案6.C【解题思路】从图甲中P处的河谷形态看,该“V”形河谷出现在槽形谷的底部,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项
9、正确。7.D【解题思路】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较窄且弯曲,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正确;图乙中F示意的是河口三角洲,正确。故选D项。章末素养综合检测读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8.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甲海浪侵蚀作用 B.乙流水侵蚀作用C.丙风力侵蚀作用 D.丁冰川侵蚀作用9.若乙景观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景观,则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表现最强烈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甲 乙 丙 丁答案8.B【解题思路】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景观分别是由风力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火山喷发形成的。9.B【解题思路】我国黄土
10、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该季节水土流失严重。章末素养综合检测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是图示区域海拔最低处B.乙处的海拔为600 mC.丙处设火情瞭望台可通视全区域D.丁处的微观地貌为河谷11.图中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400 mB.500 mC.700 mD.600 m答案10.B【解题思路】图中等高距为100 m,先判断出等高线的变化趋势,图中甲处海拔可能为400m,而处海拔为300 m,故海拔最低处不是甲,A项错误;乙处等高线数值为600,B项正确;站在丙处观看四周,视线会被丁处和乙处的山脊所阻挡,C项
11、错误;丁处等值线凸向低值为山脊,D项错误。11.B【解题思路】图中地海拔为800 m,地海拔为300 m,两地高差为500 m,B项正确。章末素养综合检测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天坑是一种漏斗形状的岩溶地质景观,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形成的。下图为贵州省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1)试推断图中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12分)(2)试分析图示地区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河水丰富的原因。(8分)章末素养综合检测答案12.【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天坑是一种漏斗形状的岩溶地质景观,石灰岩分
12、布地区,地表水渗漏导致地下河发育明显,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溶洞,随着溶洞不断增大,在外力作用下,洞穴顶部坍塌而形成天坑。第(2)问,图示地区为石灰岩分布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容易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暗河;由于地表石灰岩广布,土层薄,植被稀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流失严重,故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河水丰富。【参考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溶洞,在外力作用下,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12分)(2)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暗河;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
13、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8分)章末素养综合检测13.(26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大青山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并说出站在大青山山顶可否看到李村,请简述理由。(8分)(2)某游客在小路游览,感觉在桥梁至古庙一段行走轻松,请分析其原因。(8分)(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10分)章末素养综合检测答案13.【解题思路】第(1)问,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等高距(d)、大青山与李村之间相隔的等高线条数(n),然后根据公式(n-1)dH(n+1)d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问,桥梁至古庙一段路径较为平缓,所以游客感觉行走轻松。第(3)问,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聚落规模较大;地势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聚落规模较小。【参考答案】(1)250350米。(4分)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4分)(2)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8分)(3)地势北高南低。(2分)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8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