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孟子一、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2、积累文言字词,准确理解句子含义。3、理清第1自然段的论证思路。二、教学重、难点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2、积累文言字词,准确理解句子。3、分析第1自然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三、教学方法 诵读、积累、讨论、点拨四、 教学过程(一) 导入: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文,从中寻找答案。(二) 作者简介和背景链接 1、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亚圣”。 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2、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宋代朱熹把孟子和 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3、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三)检查课文诵读 采用
3、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四)积累字词,理解句子含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所想要的 同时得到 舍弃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生命 大义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比更重要 重要 比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假如、假使 没有 求得生存的手段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躲避祸患的
4、方法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坐 因此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仅仅 不丢掉耳。阅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1、生,亦我所欲也。译:生命也是我喜爱的. 欲:想要,喜欢.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 可得:同义复词,能够; 兼:同时得到.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但我所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译: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
5、重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那么一切能够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6、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译:采用某种手段 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它)。7、非独 贤者 有是 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不仅 有道德的人 有 这种 本性(信念),而且人人都有这种本性,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之:代词,指代善性、本性、天性。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
6、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有了祸患我不去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去做的呢?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得以生存,然而有的人却不愿采用;通过这种行为,就能躲避祸患,然而有的人却不愿这样做。这是因为人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令人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它,只不过贤人能不丢掉罢了。(五)、理清论证思路1、找出本
7、段的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开头写“鱼”和“熊掌”的作用:“鱼” “生” “熊掌”“义” “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 设喻 类比推理3、“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指: “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指:“所欲”:正义的事业 为民谋福利 为了别人安危“所恶”:不正义的、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事情4、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5、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写出两种论证方法并举例。比喻论证 如:对比论证 如:6、本文观点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
8、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7、第一段可分为三层:(1)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用了比喻从正面立论,确立了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2)“所恶有甚于死者” 用对比论证,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为了“义”,可以不用“生”、不“辟患”。(3)最后一句 强调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8、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A.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朝。 B.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C.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9、现实生活中“失其本心”者不乏其人,试举
9、一例。陈希同,成克杰等贪官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10、面对当前市场经济,你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和本文强调的“义” 是否已经过时,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过时。“义”指的是正义,道义,我们所追求的“利”是不违背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获得的“利”,即“取之有道”下的“利”,二者是不矛盾的,所以并不过时。 (六)结构提纲: 比喻论证 论点(设喻)鱼熊掌 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 论证(正面)所欲甚于生 义高于生 所恶甚于死 (假设反面)莫甚于生者 生高于义 莫甚于死者 结论 所欲甚于生 舍生取义 所恶甚于死(七)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翻译第二段并试背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