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63KB ,
文档编号:5884115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88411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论语选读》主题1-第2课-克己复礼.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选读》主题1-第2课-克己复礼.doc

1、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

2、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3、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_(2)天下归仁焉 归:_(3)请问其目 目:_(4)非礼勿视 非:_(5)回虽不敏 敏: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_(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_答案:(1)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2)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要义探究3在孔子的论述中,“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点拨:

4、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礼”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持,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4如何理解孔子“为仁由己”的主张?点拨:从孔子“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以看出,孔子强调自我的主观努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更加具体地说明了克己复礼的原则和标准,也进一步说明“为仁由己”靠的是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修养程度。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周监于二代监:_(2)郁郁乎文哉 文:_(3)孔子谓季氏 谓:_(4)是可忍也 是:_答案:(1)通“鉴”,借鉴(2)完美(3)评论(4)指示代词,这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译文:_(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_答案:(1)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主谓倒装句,即“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2)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固定句式:是,孰)要义探究7如何理解孔子对好长时间没梦见周公的感叹?

6、点拨: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是礼乐的典范。“梦见周公”说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孔子对“不复梦见周公”的叹息,更表露了孔子对实现政治理想的渴望及希望渺茫的痛苦心情。8简要分析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原因。点拨:孔子主张礼治,认为礼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边缘,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

7、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盖十世希不失矣盖:_(2)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希:_(3)陪臣执国命 执:_答案:(1)表推测,大概,大约(2)通“稀”,少(3)掌握,操纵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译文:_(2)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译文:_答案:(1)由诸侯做主,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

8、失掉的。(2)天下清明,那么平民就不非议政治。要义探究11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点拨:天下有道。12以孔子的观点,“天下有道”的关键是什么?点拨:孔子认为,国家大事必须由天子做主,不能掌握在大夫手里。在孔子看来,治国兴邦必须依靠“圣君”来推行仁政,这就对君主的自身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天下有道”的关键,就是君主“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9、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突破词句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子将奚先奚:_(2)子之迂也 迂:_(3)野哉,由也 野:_(4)则礼乐不兴 兴:_(5)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_答案:(1)疑问代词,什么,哪里(2)不切实际,不合时宜(3)粗鲁(4)复兴(5)通“措”,放置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译文:_(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译文:_答案:(1)君子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大概应该存而不论吧。(2)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了。要义探究15孔子的“

10、正名”指什么?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名分?点拨:孔子的“正名”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社会动荡不安。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孔子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施政中“名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唯有名正言顺,确立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才能更好地施行仁政。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

11、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突破词句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信如君不君信:_ 君:_(2)其为人也孝弟 弟:_(3)而好犯上者,鲜矣 鲜:_(4)君子务本 务:_(5)有酒食,先生馔 馔:_(6)曾是以为孝乎 曾:_答案:(1)诚然,这里有表示假设的意思动词,像君主,行君道(2)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3)少,很少(4)致力,从事(5)吃喝(6)乃,竟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译文:_(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译文:_答案:(

12、1)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固定句式:得之乎。诸:“之”“乎”的合音而成)(2)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要义探究18宋儒认为“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观点相同吗?为什么?点拨:不同。观点不同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宋儒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与绝对化,即只讲臣子的义务,而不讲君父的责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在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个方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但君不君、父不父的情况也同样不

13、符合礼。19应如何理解孔子“孝悌是仁道的根本”这一观点?点拨:孔子主张的“仁爱”,其实是相关者之爱,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关系基础上由亲而爱的推演。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成为所有仁爱中的起点。在中国早期,“国”与“家”都是建立在血缘亲族关系基础之上的,亲族观念的强化,有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所以,孝悌也是孔子所推崇的“礼”的基本内容,因而孔子把孝悌看作仁道的根本。诵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3题。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14、,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突破词句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期已久矣已:_(2)新谷既升 升:_(3)食夫稻 夫:_(4)于女安乎 于:_(5)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免:_答案:(1)太,甚(2)登,谷物登场(3)指示代词,那(4)介词,对于(5)离开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译文:_(2)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译文:_答案:(1)三年不作乐,乐一定会废弛。(2)而君子守丧的时候,吃美

15、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那样做。要义探究22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孔子对孝只重视形式吗?孔子为什么重视“三年之丧”?点拨:孔子对孝并非只重视形式,更重视发自内心的孝道。从孔子对宰我“于女安乎”“女安,则为之”的问答中可以看出,孝要发自内心。而且孔子又以君子居丧时食、闻、居的表现来劝说宰我应为了心安而坚守“三年之丧”。孔子重视“三年之丧”,是因为三年的守丧期,为天下通行的丧礼,也是报答父母三年的哺养之爱。再者,孔子推崇周礼,重视“三年之丧”的形式,希望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能更好地推施周代的礼乐制度。23孔子和宰我对“三年之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仔细阅读这则文

16、字,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守丧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看法。点拨:(观点一)对“守丧三年”这一观点,我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于人的内心,不必流于形式。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守丧三年”只是做给世人看的。(观点二)赞成。父母抚养子女勤苦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应该感恩。宰我:从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这点来看,宰我是一个不注重表面形式、具有独特见解的人。但在他守丧期间衣、食、居俱安来看,此人在守丧方面做得欠妥。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子曰:“礼云礼

17、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突破词句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译文:_(2)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_答案:(1)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说的吗?(2)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要义探究25孔子是如何认识礼乐与仁爱的关系的?点拨:孔子特别强调仁爱之心在推行礼乐制度时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仁爱之心,即使掌握了周代的礼乐知识也毫无用处。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仁爱的君主实施仁政,而推行礼乐只是实行仁政的一种手段。建设充满和谐仁爱精神的大同社会,是孔子超越礼乐制度的终极目标。 一、

18、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赞许B旧谷既没 没:尽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中:中间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动词,行君道解析:选CC项,“中”当“得当”讲。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B甚矣吾衰也C盖十世希不失矣 D则民无所错手足解析:选BA项,“监”通“鉴”,借鉴;C项,“希”通“稀”,少;D项,“错”通“措”,放置。3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是哉,子之迂也 B曾是以为孝乎C无乃尔是过与 D是可忍,孰不可忍解析:选CA、B、D三项的“是”均为代词,这。分别为:A项,“有是”,到了这种地步;B

19、项,“曾是”,竟然把这;D项,“是可忍”,这可以容忍。C项,“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尔是过”,指责(动词)你们(宾语)。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A项,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的;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C项,同为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项,指示代词,那/句首语气词,引出后面的议论,不译。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甚矣吾衰也A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B有是哉,子之迂也C野哉,由也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解析:选D例句为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吾衰也甚矣”。A、

20、B、C三项均为主谓倒装句,与例句相同。其中,A项,应为“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B项,应为“子之迂也,有是哉”;C项,应为“由也,野哉”;D项,为一般陈述句。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2)_,_;言不顺,则事不成。(3)君子务本,_。(4)人而不仁,_?人而不仁,_?答案:(1)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名不正则言不顺(3)本立而道生(4)如礼何如乐何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78题。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21、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论语)材料二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7结合材料一,“克己复礼”的含义是_答案: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8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不正确。孔子所提倡的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是后世人把这种关系片面

22、化、绝对化了,这种极端的主张,违背了孔子所倡导的“周礼”。(二)阅读下面三则文字,完成910题。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论语)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23、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9儒家提倡的“孝”,其立足点是:_解析:“孝”的立足点,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句概括。关键句是材料中“孝之始也”与“始于事亲”。“身体发肤”是对“孝之始”的落实,材料是对“始于事亲”的切实阐发。答案:爱惜自己的身体,尊敬父母长辈。10综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简析孝道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答:_解析:个人在家庭、社会当中都有一个称谓、一个身份。如何看待自己、家人,儒家提倡的“孝”从情理两方面都予以阐释;如何立足于世,既有时代与社会对个体的评价,也包括个体对时代社会的影响力。解题既要分角度阐释道理,找准切入点;又须有必要的总结提升。答案:使人懂得自爱,珍惜生命;能够尊

24、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一个人拥有自重敬人的品格,那么他在立身处世时就是一个优秀公民。如果是一个为政者拥有这样的品质,那么他不仅能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美名和荣耀,还能移风易俗,并能垂范于世,改善社会整体风貌。参考译文:孔子闲居在家,学生曾子侍坐在旁。孔子说:“先代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道德品行,以使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相处,无论尊贵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座席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去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

25、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

26、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

27、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注媕婀(n ):犹豫不决,缺乏主见。中官:宦官。骈枝: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间稍自激励激励:激发,奋进B为外台之极品 极品:最高级别C恂恂如儒生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D然存者不能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解析:选C雍里先生辞去州郡长官,像书生一样闭门读书。“恂恂”应该是形容书生品质的词语,这里解释为“谦恭的样子”较合适。12下列各

28、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BB项,均为代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A项,介词,用,拿/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D项,代词,代作品集/句末语气助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雍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夸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B辞官回家,雍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不赞

29、同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文”“道”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递的价值,巧妙地评价了雍里先生创作的意义。解析:选B“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不当。对于年轻时的精力都浪费在没有实际用途的地方(为官),现在深深地感到后悔。但是这种悔“往往见于文字中”,即隐藏在文字之中,并非“明确表达”。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 道 胜 则 文 不 期 少 而 自 少 道 不 胜 则 文 不 期 多 而 自 多 溢 于 文 非 道 之 赘 哉 于 是 以 知 先 生 之 所 以 日 进 者 吾 不 能 测 矣解析:关注虚词。“则”一般用于下半句的开头,句子较长时,此处

30、多断开。“哉”是句末语气词,此处当断。注意语段中句式整齐,有对仗特点的句子。如“文不期少而自少”“文不期多而自多”,可据此断句。注意结构复杂的主谓句。“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是一个主谓句,主语部分为动词加介宾短语,结构较复杂,需要单独断开。答案: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译文:_(2)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译文:_答案:(1)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担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

31、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2)他说自己当初刚刚20岁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参考译文:雍里先生(顾梦圭)年轻时就担任了南京吏部的属官,又先后任两司官职,官务清闲事简,就用写诗文的方式自娱。平素言语不多,给人好像不善言辞的印象,有人就疑心他不懂当世大事。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担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哎呀!天下的风气,它的流弊很久了。士大夫们都依违阿曲,毫无主见,没有与众不同的观点,被看作“认清时势,通达权变”的人。其中如果有人稍稍自我激发

32、,将本职事务干得好些,世人就都讥笑他,(这样看的话,)那么先生被称作“不知时务”本来是适合的。我读过他应帝王之命陈述意见的文章,所议论的都是天下大事。当时,天子励志实现国家振兴的治理追求,旧制中有派宦官到各处监管军队的做法,历代相承,这种难以免去的弊端,最终也依从他的建议而免去了。前人所说的文帝对贾生的恩遇,也就是所陈述的建议大都能被施行。正当他盛年的时候,升为州郡的长官,是州郡长官中的最高级别,也不能说是没有得到君王的信任。但最终辞官而归。在家居住十来年,闭门读书,如书生一样谦恭。探求查证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思想和孔孟之道,潜心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凡所著述,大多

33、是前辈的儒家学者所没有探究过的。他说自己当初刚刚20岁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年轻时的精力,都消耗浪费在没有实际用途的地方,现在深深地感到后悔,这种悔意也常常表现在文字之中,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完。在空闲的时候他把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取名为“疣赘录”。我于是能够为他写了这篇序。我认为文章是道的表现形式。道表现在外,就成为文章,文章的言语表达与道相称,易经就这样说:它的用意是深远的,它的辞藻是有文采的,它的话曲折而中肯,它讲的事直而含蓄,这样,即使累积千万字,都不能说是多余无用的,而且要用多种手段使似乎

34、多余的情感都传达出来。所以,文章不是圣人所能够偏废的。虽然这样,孔子说:“天下社会秩序正常时,人们的行为就细致周到;天下社会秩序混乱时,人们的言辞就华而不实。”如果道胜,那么文辞就会不期望它少,但是会自己很少;道不胜,那么文辞不期望它多,但是还会自己很多。虚美不实之文泛滥,不是因为道的赘余吗?从这就知道先生日有所进的原因了,但我不能妄自揣度。集子所录入的文章总共有若干卷,从先生中进士到辞官回家之后的作品都在集子里了。然而这里所保留的文章不到他所创作文章的十分之一,先生还自己认为有很多多余而无用之文。四、语言表达16(2017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

35、;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个字。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_解析: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参考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