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人名师教学设计一、课前解析关注情节:穷人这篇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关注作者: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3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 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练,在世
2、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关注写作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纯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二、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14个生字,正确认读“汹涌澎湃、轰鸣、沉思、糟糕”等18个词语。2. 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4.能根据提供
3、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三、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五、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2.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3. 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作者1.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
4、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2.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他的介绍资料。师:我们在读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词“俄国革命”,那么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好了搜集资料的预习作业,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预设: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纯朴。师总结:没错,在当时的俄国社会,富人生活奢侈但道德低下败坏,而靠双手劳动
5、的广大人民却受尽剥削,生活极端困苦,然而他们却保持着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品德。(设计意图: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俄国革命,学生太陌生。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把握文学作品以及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中劳动人民一直以淳朴善良的形象出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本课穷人来看一看,在“穷”人身上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看一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1)指名读。(2)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人物。(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
6、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4)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5) 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再选择生字表中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3、概括文意(1)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2)学生利用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3) 师总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文,培养阅读习惯。之后让学生举
7、手发言,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方法,学生可以很快把握文章大意。)三、再读课文,初步体会人物形象1.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穷人,可是文中没有一处“穷”字,你是从哪里发现“穷”的?再读一遍课文,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语句。2. 生举手发言,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处: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扣“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
8、上正起着风暴”等体会“穷”,扣屋内环境描写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第二处: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扣“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勉强填饱”“光着脚”“菜只有鱼”等词体会“穷”,扣“没什么可抱怨的”体会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第三处: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
9、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扣“又潮湿又阴冷” “稻草铺”等词体会“穷”,扣“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体会西蒙伟大的母爱。)(板书:穷 环境恶劣)3. 师:同学们觉得以上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举手回答。预设:环境描写为主题服务,体现人物身上的某某品质,并推动情节的发展。5.师总结:不管是桑娜的沉思还是恶劣的环境,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桑娜和西蒙家的穷。在这样穷的情况下,桑娜一家作出收养孩子的
10、决定容易吗?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文章,讨论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抓住环境与心理描写进行品读,初步感受桑娜夫妻的形象,同时也为后面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孤儿的高尚品质作铺垫。)四、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 渔夫 西蒙 穷 环境:恶劣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 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再入情境1. 师听写生字词:汹涌澎湃、轰鸣、心惊肉跳、糟糕、风暴、忧虑。2. 学生校对,订正。3.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快速复习回顾,并用上刚刚我们听写的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
11、境是什么样的。预设:环境非常恶劣,风暴来袭,海浪汹涌澎湃,拍击着海岸,海风呼啸寒冷刺骨,外面又黑又冷,渔夫为了生计出海尚未归来,桑娜内心非常不安。4.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桑娜和丈夫一家生活非常贫困,在恶劣的环境下丈夫养活这一家,已是自身难保,在这样的状态下作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容易吗?(生答:不容易)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她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面对去世的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有怎样的思虑。(设计意图:先通过听写检查学生的生字词习得情况,在通过这些与课文关联的字词串联起上节课所学的桑娜一家生活的困苦和环境的恶劣,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高效进入本节课问题的探究。)二、品读
12、心理,深入人物善良品质1.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811自然段,并在书上圈画出能够反映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的关键词。2.通过师生交流,师出示句子,聚焦“忐忑不安”。(1)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2) 引导学生聚焦“忐忑”心理: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概括她此时的心情? 学生依据字形猜测,理解“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上上下下,极为不安。 男女生依据字体粗细轮读句子,说一说读出了什么。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学生再读句子,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
13、理,体会桑娜忐忑的原因。预设:桑娜一是担心家庭条件不济,无法供养两个孩子,又害怕丈夫知道这件事以后会埋怨责骂她。二是纠结,不舍得看这两个孤儿待在一处没有人照顾的地方。师:请同学们画出能够体现桑娜内心忐忑不安的神态描写,并说一说你从神态的变化看出了桑娜内心如何的变化。4.学生进行问题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讨论完成后组内选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最精彩的
14、是让学生对桑娜心理活动真实而又细腻的刻画进行体会,感受桑娜因环境和家境的窘困而对两个孩子产生的内心的纠结情绪。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理描写对于直接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品读对话,深入人物内心世界1. 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1) 自主学习:渔夫回来之后,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十二至二十自然段,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2) 联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3) 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提问:多么艰难的生活,现在你能揣测桑娜在沉默时会想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练笔时要联系课文内容,符合人物心理,还
15、可适当运用省略号。 学生试写,同桌互相评价修改:是否写出生活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坚定。2. 聚焦“渔夫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1)师提问:不仅桑娜作出收养的决定不容易,渔夫的内心也是经历过复杂斗争的。同桌合作,读读第二十一至二十七自然段中他们的对话,想想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2)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渔夫的态度变化是“严肃忧虑愿意把孩子抱过来担心桑娜不愿意” 。(3 )出示句子,关注内心变化。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神态、
16、动作、语言,有感情地朗读。 抓住关键词“熬”,引导学生体会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4) 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什么样的人。3. 感受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1)引导学生回顾描写屋外环境的句子。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2)引导学生读故事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3)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渔夫和桑娜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先利用试写心理,补白桑娜的矛盾内心,为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提供支点。再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善良后,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为语文园地中“词
17、句段运用”教学作铺垫。)四、总结升华,推荐阅读1. 师小结:课文讲述的是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2. 师: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课后,对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今后语文学习收集自己的储备。(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让同学自己思考,引出背景主题:穷人并不“穷”,因为那些拥有善良品质的人,才拥抱了生活的真谛,他们更加真
18、实的拥有着“生命”的意义。另外推荐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14五、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课时练对应内容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这一课,首先参照目标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并能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这一课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第一课时先指导学生默读了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初步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品质,并借梳理文章,向学生明确了小说三要素和四部分,使学生掌握如何快速的把握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内容和结构。第二课时主要以“穷人的生活环境为话题,探究人物善行背后的心理和言行。探究环境描写时,按人物的出场顺序,先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个人物,联系上下文自主阅读并圈画出小屋的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望西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了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最后以一个“桑娜和渔夫真的穷吗?”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拥有人性之美比拥有金钱更“富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