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6 ,大小:1.48MB ,
文档编号:5892236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89223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化:主流思想:指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哲学、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作为上层建筑,它被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主流思想的的演变演变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西汉时期宋宋明时期明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董仲董仲舒确立舒确立新儒学新儒学程朱程朱理学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李贽、顾炎武、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宗羲、王夫之儒学的创立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和发展确立正统思确立正统思想地位想地位发展到理学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新阶段批判继承时批判继承时期期经

2、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争辩,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流派:主要流派:儒、道、主要流派:儒、道、法、墨、名、阴阳、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则称(除去

3、小说家,则称“九流九流”)“诸子十家,其可观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者九家”汉汉书书艺文志艺文志 主要流派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儒家儒家 墨家墨家 道家道家 法家法家3、“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社会转型时期);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故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即“百家争鸣”出现的具体原因):(1)经济上:(2)政治上:(3)阶级关系上:(4)思想文化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周王室

4、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士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化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B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的士子乐官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到了楚国,乐师缺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之涯。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 文化下移引发官学崩溃B“学在官府”局

5、面发生变化C 私学发展规模相当可观D“百家争鸣”潮流已经出现D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学术流派,其名称及起源如下,这主要反映出流派起源 代表人物儒司徒之官(掌教育)孔子、孟子道史官(掌历史记录)老子、庄子法理官(掌审理狱讼)韩非子墨清庙之守(看守宗庙)墨子A 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B 学术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C 士阶层异常活跃的现象D 学术从官学到私学的转变D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当时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

6、会地位凸显4、特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之间既存在分歧对立,又相互吸收借鉴(融合/有共通之处/兼采百家)B诸子百家所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天道观、认识论、礼与法以及各种政治学说,儒家荀子的“礼”是吸收了法家“法”的内容,法家韩非的“道”是改造了道家老子的“道”,后来封建社会中还出现了儒法合流。这表明诸子百家()A.争论的问题完全一致B.既有对立又互相借鉴C.看待问题的视角相同D.均顺应当时社会巨变D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黄

7、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5、影响:(1)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春秋末期末期鲁国陬邑(zu y)人(今山东曲阜)。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始人,首创私学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至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儒学以这六部书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作“六经”。孔子去世后,其言论被弟子编撰成论语一书。儒学被奉为“周

8、(公)孔之道”。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公里多,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公里多,占地占地327327亩,共有厅堂殿庑亩,共有厅堂殿庑400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 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林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墓地。相传。相传孔子死后,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2000多年来不

9、断增植,已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达3 3万余株,为我国最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为旅游观赏胜境。孔府:位于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孔庙东侧,有“天下天下第一家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典型建筑。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1、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爱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

10、。“礼”:西周的等级制度。强调统治者推行“德治”。指用“德”教化百姓。“德治”是“仁”在政治上的体现。民本思想“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社会秩序规范)。“仁”通过“礼”来规范。主张礼治,强调等级和秩序。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因材施教”。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六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有教无类”是“仁”在教育上的体现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仁”中庸协调礼规范体现德治体现有教无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孟子的思想: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

11、代表,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施政主张:“”,主张“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民关系:“”的民本思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根于心;人皆可以为尧舜”伦理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重视精神修养。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张先义后利。3、荀子的思想:荀子: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三次担任“稷下学馆”的“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他两位有名的学

12、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他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完善了早期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注:伪,人为之意)3、荀子的思想:天人关系上,朴素的唯物主义:明于天人之分(“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人定胜天。政治上:“仁义”,以德服人;(民本思想)伦理观:“”(主张用礼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礼法并施(隆礼重法,王霸并用(儒家与法

13、家的融合)君民关系:“君舟民水”(民本思想)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仁的思想 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性善论与”“性恶论”在本质上都是强调儒家的伦理教化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民主)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主为主、维护封建统治现代民主思想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为政以德;重人治(对人进行引导);和贵中庸;重于人事,虚于天命;强调仁和礼天命观思想借用“天”论证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合理性/政治合法性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

14、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B.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D.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B天命观思想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A.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B.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禅让制C.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D.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A天人关系重心的变化从重视“天”(“神”)到重视“人”(“宗法”“道德”“民众”),体现人的主体能动性(人本意识、主体自觉性、

15、理性精神)的增强C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天人关系重心的变化D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的思想:老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思想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创始人。代表作是哲学作品道德经。

16、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老子的思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为而民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庄子的思想:“齐物”与“逍遥”(万物齐一,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主张对事物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17、打破物我、生死界限,达到与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获得超脱)2、法家的思想: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将“法”、“术”、“势”结合(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势震慑臣民),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法家学说影响:1,为专制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18、2,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巩固统一发挥重要作用;4,其思想后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集权的工具(“外儒内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圣人【圣明的君主】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散其党”“夺其辅”“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A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来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

19、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A 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B 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C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D 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3、墨家的思想:墨子:战国初期思想家,代表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利益,即下层劳动民众的利益。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墨家弟子以严密纪律组成一个民间团体,领袖称“巨子”、弟子称“墨者”;墨家弟子具有救世情怀与侠客精神。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其”:自己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核心

20、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兼爱指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对比:儒家主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有等级差别的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兼相爱”以“交相利”为基础,倡导博爱与互利【对比:儒家主张重义轻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尚贤:尊重人才,主张贤者在位,能者称职尚同: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育,由贤明的统治者来统一法度非乐(反对华而不实的礼乐制度);节用(节俭);节葬。天志、明鬼:认为天有意志、鬼神存在,天意鬼神能够对君主进行奖善罚恶非命:反对“宿命论”,认为人力可以胜过命运特点:提倡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儒家:治国理

21、念上:法家:道家:人性上:“性本善”“性本恶”人与自然关系上:“制天命而用之”“顺自然”“人治”(实行仁政,强调道德感化)“法治”“无为而治”(顺应时势和民心)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儒家:“入世”人生态度:道家:“避世”“超脱”诸子百家的地位、影响、时代性 儒家:春秋战国时不适应统治者需要。时代性:道家: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不适应社会发展。墨家:当时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适应社会发展。法家: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变法提供理论依据,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受到统治者欢迎。儒家:国家稳定后,宜用儒家思想。地位和影响:道家:动荡之后受重视,宜与民休息,恢复发展生产。墨家:历代均不受重视。法家:动荡年代受重视,以巩固社会秩序。统治者:“外儒内法,济之以道”想一想调节人际关系全民教育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平等博爱尊重人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