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吟诵经典诗文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 摘 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如何把这些经典介绍给孩子?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是吟诵。现在的小学生听惯了朗诵,听惯了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对于吟诵不能一下子接受。作者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以下策略引导孩子用吟诵的方法学习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一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二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三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把吟诵引入课堂教学;四是挤出时间,为吟诵提供时间保障;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吟诵长期发展。 关键词: 吟诵 经典诗词 现实意义 实施策略 我国是一个有
2、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中国灵魂、民族品格。如何把这些经典传送给孩子?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吟诵,凡文皆能诵。在吟诵的过程中身体和大脑慢慢进入平静的“波”,是开启智慧的简单方法。 吟诵是吟和诵的组合词,语境不同而含义不同。“吟”有两个意思:一是声调抑扬地念,二是指作诗、写诗及推敲字句,均为引申义;“诵”是
3、指背诵和朗读,为本义。因此,“吟诵”不但指声调抑扬顿挫地诵读,是一种欣赏方法,通过吟诵的方式欣赏感悟中华传统诗文的声韵涵义,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借助吟诵探究古诗文是如何遣词造句的,从而简洁生动地表现除了圣人先贤们的精神真谛、感性心得,更是一种创作方法。吟诵是对经典诗文的一种再创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可以是用声音再现,也可以用文字表现。 吟诵曾经是私塾、官学里读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每个中国学生、文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吟诵是我国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一,吟诵讲究字正腔圆,也就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很清楚,而且一般拖得比较长,所以在儿童启蒙教学
4、阶段,可用来识字正音;其二,吟诵是一种用声音表达的理解,或是感性的体悟,吟诵教学法与讲解教学相配合,作用巨大;其三,吟诵对于教育的最明显的功用,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古人形容儒家的学校,常说“书声琅琅”,即读书声美妙动听,又说“弦歌不绝”,就是学校里随处都有歌声,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吟诵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吟诵还是人格和品性培养的重要方法。吟诵的形式圆润而大方,真诚而高雅,这种外在形式之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吟诵的目的不是吟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更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词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
5、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想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童幼年之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也许有人认为学习古诗文是要通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吟诵。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他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
6、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种在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以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杨先生这段话说得极好,因为一般而言,教育和学习大概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智性的知识的灌输,另一种则是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前一种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只是一些身外知识,而后一种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对其心灵与品格发生莫大影响。如何用吟诵引导孩子诵读经典诗词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吟诵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吟诵这种方式的展现,对于现在听惯了流行歌曲的孩子来说,不易
7、接受。我购买了由徐健顺、陈琴主编的我爱吟诵,这套书配有光盘吟诵,每天早晨晨读课之前播放吟诵光盘中较简单的古诗,我跟着吟诵,学生就坐在那静静地听,我跟读渐渐入情入境,而且加上动作。学生看我如此,有些莫名其妙。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后,我才让学生跟着轻声吟诵。学生在一遍两遍多遍的吟诵中渐入佳境,觉得越来越有意思,激发了吟诵的欲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吟诵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 吟诵方法分为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
8、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一)让学生记住吟诵的基本常识。 1.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一、四行第二个字拖长,第二、三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一、四行第二、六字拖长,第二、三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注意: (1)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2)入声字在古代有许多,例如月等,必须读得短而快。 (3)依字行腔。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
9、的结构,易学易记。 (4)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以入声字的处理最突出。综合以往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抑扬对比,汉语声调四声是音高音低的区别,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升曲降齐全,组合得好、吟诵得准本身就能显示其音乐性。古汉语声调虽与今天普通话不完全一致,但绝大多数都能对应,这在前面格律内容中已作过介绍。只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吟诵唐诗宋词,则严格的平仄规律同样能显现出字调的抑扬。 (二)让
10、学生掌握吟诵基本技巧。 1.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 2.腔音唱法。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中国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 3.摇头摆身。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以摇为主。 吟诵不是歌唱,同样字数的一句话,唱出来要比说出来时间长得多,但道理是一样的。一首五律诗一共四十个字,吟诵时大约要一分钟左右,其他文体作品的四十个字一般大约十二秒左右就可以正常
11、诵读完。主要原因是每一个音节的韵尾关系很大,而每一个音节的延长时间又不一样,有长有短,如同唱歌一样,有的一拍,有的两拍,长长短短,有规律地变化,如五律出句与对句便是“短+长+较长+短+较长,短+长+较长+短+最长”的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处理法只是一般的处理法,时间的长短不那么刻板,不必那么机械。只要情感和内容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就完全可以打破这个框框。 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把吟诵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吟诵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外活动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将古诗教学与传统吟诵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吟诵的方法,感受吟诵的魅力,所以,课堂应是进行吟诵传承的主
12、阵地。 我在教学枫桥夜泊时,带领学生朗诵诗文,在了解诗和诗人写作背景后,让学生听一听采用老调子如何吟唱,再播放徐健顺老师吟诵所记录的曲谱,见我爱吟诵。(吟诵和诵读演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调子起得高,表现秋夜霜天的凄厉感。 江枫渔火对愁眠。次句旋律线往下滑落,结尾下降4度,表现沉沉入梦的愁绪。 姑苏城外寒山寺,承接上句,过渡,音高基本持平。 夜半钟声到客船。逐渐舒缓,旋律线下滑,结尾比上一句下降约5度。 学生在欣赏吟诵和自己吟诵中体会作者那浓浓的忧愁。情感往往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一般来说,想象越丰富,情感就越丰富。一边从我们口中诵出这些词句,一边从这些词句中“看”到它们的形象,不仅能使语言绘
13、声绘色,而且能由此调动情感,让“内心视像”点燃情感的火焰,在心中燃烧起来。情感与形象难分难离,学生在诵读时要在脑海中展开想象,让心中的形象与情感融为一体,感染听众。学生如身临其境,突破了学习难点。 四、挤出时间,为吟诵提供时间保障 时间是吟诵的保障,为此我制定一份早上十分钟、课前五分钟、晚上一刻钟的简易时间表。 (一)早读十分钟:听名家经典吟诵,感受声音之美。 吟诵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人在吟诵时的神经过程路线是: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的视网膜,引起神经兴奋,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区,再传到角回区、威尔尼克氏区、布罗卡氏区的相应的运动中枢,便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活动,从而发出声音
14、。大脑对内容进行积极理解。简单说来就是经历了视觉大脑中枢发声听觉中枢大脑中枢这样一个过程。吟诵经过两次反射,运用多种器官。此外,音乐对帮助记忆的奇特功效,音韵是记忆的阶梯与捷径。古诗词吟诵的音乐感对于加深记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每天7:508:00设定为学校经典吟诵的专题广播时间,播放语言大师们标准的经典吟诵,如徐健顺、程滨、陈琴等,让师生们感受到声音的美丽、语言艺术的美丽。 (二)课前五分钟:可让吟诵读五分钟成为课堂的一支永恒的序曲。 如一打预备铃,同学们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吟诵,一面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从而不仅延长诵读时间,而且帮助学生安静下来。 (三)晚上一刻钟: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号召家长
15、努力营造家庭诵读的氛围。 如要求学生每天“大声诵读一刻钟”吟诵经典诗文,并要求家长签字,这既是一项极好的亲子活动,又是维持孩子吟诵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更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个纽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吟诵长期发展 (一)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吟诵古诗文。 诗是浓缩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我校举行了以“吟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吟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六一”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二)开展古诗文吟诵比赛、“古诗文吟诵PK赛”。 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三)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 学生把吟诵过的
16、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四)写读后感。 召开以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教育。 (五)每日一句古训。 在实施古诗文吟诵工程的同时,我们注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每日一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都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古诗文,而且能弘扬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于潜移默化中,在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在生命长河的源头,建起一座文化的冰山,涵养其性情,培养其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真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建顺.吟诵与教育.人民教育,2009(23). 2陈琴.不妨试试吟诵法.人民教育,2009(23). 3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徐健顺,陈琴.我爱吟诵.小学低年级接力出版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