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3.50KB ,
文档编号:591410      下载积分:2.9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9141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doc

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缘景明情 【赏析示例【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怎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啊?面对如水的夜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怎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啊?面对如水的夜月, 他徘徊,他迷茫,他失落但他终于在江畔的一轮斜月下,在汀上的一滩白沙上,在空中的他徘徊,他迷茫,他失落但他终于在江畔的一轮斜月下,在汀上的一滩白沙上,在空中的 一阵流霜中偷得人间的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美江美,一阵流霜中偷得人间的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美江美, 花很美,

2、月很美,情很美。花很美,月很美,情很美。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 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 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 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 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 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 之“花”。同时,

3、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 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 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 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 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 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诗人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

4、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 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 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 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不知江月待 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 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 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

5、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 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 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 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 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 着

6、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 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 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 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 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 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 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

7、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 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 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 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 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 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 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

8、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自主赏析】【自主赏析】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大唐的遗迹渐泊消亡,不变的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大唐的遗迹渐泊消亡,不变的 只有华美的诗章。捧一部大唐,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只有华美的诗章。捧一部大唐,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 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我们可以看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夜归鹿门的清闲淡素中停留,在雄奇瑰唐诗在夜归鹿门的清闲淡素中停留,在雄奇瑰 丽的天姥山的梦游中掠过,在岳阳楼上的家

9、国之叹中徘徊,在景色迷人的江南中漫步丽的天姥山的梦游中掠过,在岳阳楼上的家国之叹中徘徊,在景色迷人的江南中漫步 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这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景色,抒 写了隐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怀。本诗自然流畅。笔墨淡雅,景物描写充满了生机,令人倍感亲切。 首两句先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 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 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三、 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

10、、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 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 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 见其优美,真实。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 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 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 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

11、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梦想着有朝一日得展才干。但当时文人盛行的通过科 举登上仕途,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 他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 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 42 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喜悦地写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 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 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

12、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 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 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深厚的友谊。随后,二人又同游梁宋等地。 这时,高适也来与他们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 越故地。李白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 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 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13、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 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样的代表作。 诗歌开头便从海客和越人的话语谈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 明灭或可睹。”在海上归人的话语中,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这样便使人觉得瀛洲 很虚无,难以追寻,但越人的口中说来却又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一开头,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 彩。 接下来作者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作者用夸张手法极言天台的高,而又将天台山与天姥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 山的高大,使人对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话中的仙山,但作

14、者却写来好像真有 其山,使得梦有了现实的基础。作者对高大神秘的天姥山的向往,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 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在此便初显了诗人的浪漫的主义气质。如果说这个梦可以看做是诗人前半 生的生活的折射,那么,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隐居山林,想通过终南捷径来走上仕 途,曾经对国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 诗人在梦中来到了天姥山,在梦里他来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 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于“梦”字上,置一“欲”字,是“想要,打算”,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欲”字承上启下领提下段“梦”中之事。这足以表明,李白本无此“梦”,这 个“梦”不过是他的

15、一个奢望,是他在清醒状态下安排设计出来的“白日梦”,因此,它看似奇幻 不测,实则有细致的理脉。天姥山的风光明净澄澈,溪水清澈,浩空明月,夜色如洗,湖面若 镜,这就是诗人心中的仙人世界,是一片净土。“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 屐,身登青云梯”。谢灵运是东晋山水诗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业, 但是却不得重用,他忧愤于心,于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寻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这里 穿上了谢灵运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忧伤。“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涌现,传说中的天鸡在空中啼叫。梦境是这样的美丽而 真实,诗人的梦五彩

16、缤纷,幻想的色彩越来越浓。接下来,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似真似幻, 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千回万转的山石间,道路弯曲 没有方向,诗人沉醉在这种仙境的美丽中,却也的不知走往何处的迷茫。 然而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仙境,却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 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这些声音不再如天鸡声那般 让人觉得清朗美丽,山石,泉水,深林都在这种恐怖阴森的声音中发抖,在美丽的仙境也会有 这些威慑,何尝不似人间?天气急剧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了,蒙蒙的水面烟雾缭绕,仙 境也不是永远的晴空如洗,一样有阴晴,作者不希望

17、梦中的仙境会是这样,因此,梦境又在作 者的笔下发生了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 耀金银台。”霹雳雷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 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以后,景象 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看到这种壮丽的景象,诗人心中无疑是喜悦和兴奋的,他在等 待着将要出现的场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以风为马,老虎奏乐,鸾凤拉车。 仙境

18、的场景是这样的壮丽,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诗人在这种繁华之前,只是一个旁观者, 只是一个过客,所有的热闹与他无关,仙人众多,华衣彩服,但是,却只是一个梦幻,看到这 种繁华又能怎么样,面对这种美景,诗人只能旁观,无从参与。对神仙世界,对理想的憧憬转 眼间便化为乌有。这和诗人朝中做官时所处的环境是何等的相似,满朝百官,唐皇贵妃需要的, 不是他来治国安邦,不要他的理政才华,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能记录太平盛世,能为他们唱吟风 月的御用文人。朝中一载,诗人恍然惊觉,他不属于那个看上去繁华昌盛的朝庭。这种情感同 样体现在梦境中,看到了仙家盛景,诗人没有像在别的诗作中那样,极力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自 己的所作所为。

19、紧接下来就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那个神仙的美好世界,朝中一载的 富贵生活,不过是一场求仙访道的梦幻。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用到“我”字的使用,如“我本楚狂人”,“天生我材 必有用”,李白在诗歌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然后在这首诗里,诗人却只是写了一场自己无法 参加盛会,在极其热闹的场景后,我们却似乎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这种落寞之情 让诗人写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 骑访名山”这样的句子。梦醒后,诗人转入现实,梦幻中的天姥山不

20、是诗人该去的所在,追求那 样的行乐,不过是如同东流之水,作者下定决心,从此后,要离开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放 弃那个美丽的梦幻,还是去流连于名山大川,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然那个仙家之所,帝王之乡不属于自己,那么为什么要屈膝逢迎, 降低人格,放弃自由,去讨好那些权贵们?诗人在感叹人生无常之后,虽然表现出了消极的一 面,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去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离开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游览名 山大川的目的便在于远离权贵。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对权贵的蔑视,表现出了一个封建士大夫 阶层文人的反抗精神,正直不阿,洁身自好,也表现出了作为伟大的浪漫主

21、义诗人本色的清高 孤傲,豪放狷狂。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 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 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 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 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首联二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昔闻”、“今上”用时间概念 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情状溢于言表。颔联二句,极度夸张

22、地 写出登楼所见。楼前洞庭湖的水势浩渺无垠。天地日月都象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 晚。以上四句,既已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 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情因景生,景以衬情,浑 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颈联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 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 当时老杜从蜀中东下, 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 故“吴楚”跟“亲 朋”连接起来了。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 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

23、合的。中 间这两联,上联侧重景,下联侧重情,而又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 衬,艺术效果极为佳妙。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 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 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这样的结尾使得全篇境界更高,格调更高了。全诗抒写的感情是孤苦 沉郁的,但描绘的景物却是壮阔无比的。从壮阔无比的景物中可以窥见老杜胸次之高,决不因 身世的漂泊就意气消沉。这就是“诗圣”的可敬人格! 菩萨蛮菩萨蛮(其二)(其二)是韦庄早期浪游江南时的作品。词的主体部分极写江南好。开头部分 就已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

24、人只合江南老。”作者作为客游江南的身份也就被“人人” 奉劝终老江南。对于一位游人而言,最感兴趣的不外乎江南的山水、风月。以下四句就具体描 述了江南的妙处。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 的悠闲自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在碧蓝的水上、精雕细刻的画船中,听雨入眠的悠闲意境。 下阕转而写人,酒家女貌美似月,肤白如雪“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词人写到这里, 把江南的美景美人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作结:“未老末还乡,还 乡须断肠。”从浅层次来看,作者对江南极端迷恋,甚至遥想回乡之后,会因思恋江南而肝肠 寸断。可是仔细体会,又会发现不妥之处,作客异乡

25、之人总会因思恋故土而愁肠百结,例东汉 王粲在登楼赋中曾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而作者却为何一反常态呢? 再次回过头来梳理全词,会发现所谓江南好,只不过是他人劝慰之语,并非作者亲言。联系作 者当时所处背景,家乡正值一片战乱,作者为避乱流落江南,如果当时即还乡,只能目击离乱, 令人断肠,故暂不还乡。由此我们得知,作者不还乡只是无奈之举。“未老”二字我们也不可 忽视,古人云“落叶归根”,中国人这种浓的化不开的故土情节是根深蒂固的,未老尚可忍受 思乡之痛,可当年华日渐老去,乡土是最终的归宿。 纵观全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本次乃忧时伤乱抒发思乡情感之作。 虽借他人之口极 言异乡美好,但

26、也只不过是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词人哀伤之极、思乡之切! 【推荐作品】【推荐作品】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桃含笑竹篱短”有 多少唐诗宋词描绘你美丽的容颜,又有多少豪情诗句掩盖了岁月的沧桑。常常想,是不是前世 你我的约定,才让今生的你踏着古韵,一路寻我而来?那一刻,你用什么轻轻拨动我的心弦? 积雨辋川庄作积雨辋川庄作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 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 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 先写空林烟火,一

27、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 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 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 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 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 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 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

28、容水田广布,视野苍 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 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 灵的感应和过滤, 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 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对于“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 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

29、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 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尾联,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 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 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列子 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 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 一

30、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 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 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 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 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写自然景色,同样 是诗人静观所得。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 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

31、鹭 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 “漠漠” ,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阴阴” ,描 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色互相映衬,互相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 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 画” ,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旅夜书怀旅夜书怀是感叹身世之作。广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杜甫生活失 去依靠,他不得不离开成都。 旅夜书怀就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重庆)、忠州(忠县)的途中写 的。这一年杜甫已满 53 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 不时发作。 这回因严武之死,他离开四川, 转作潇湘之游,一路上心情十分

32、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前一层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 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不禁心潮澎湃,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后一 层先将自己的文名和命运作了一番比较。然后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给自己的一生作了 总结。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 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 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 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

33、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 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诗 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 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 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 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 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通过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 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 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律

34、细笔深,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千古名作。 新城道中新城道中(其一其一)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 和平的劳动生活。 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不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 滴滴答答地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诗人兴奋之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 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 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 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 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

35、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处在的翩翩起舞。一花 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 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 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优美的山野风光,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 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诗人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 峰戴上洁白的絮帽, 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 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 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

36、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 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颜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 并且立即慷慨相助,吹得雨散天开,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 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 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 情景相生。 扬州慢扬州慢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 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 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

37、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 哀思。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 人诗说 ) 的主张, 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词人“解鞍少驻” 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 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 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 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 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

38、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 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这 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 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白雨斋 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 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 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 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

39、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 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 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 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 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 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 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

40、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 深恨彻。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 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 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 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 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 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种“情思”:即使杜牧的 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

41、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 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 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 “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 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 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 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 杜郎

42、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是明珠的长子。本词写于康 熙二十一(1682)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当时纳兰性德年仅 27 岁,正值 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 “山一程, 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 也有山回水转的意思。 “一程” 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水又一水,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 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 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榆关”就是山海

43、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意外还有很远的长白 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那畔行”三字是 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 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空 下,在群山里,一顶顶帐篷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 “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 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 着, 失眠了, 于是于寂寞无奈

44、之中数着更数, 感慨万千, 又开始思乡了, 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 其实并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以往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睡帐篷、听 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 客的情怀。由此才觉得“故园无此声”。 总的来说,这首词写得很传神,很动情,然而状观之处却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来,这可 能源于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也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某中不悦。不过 这样一来,恰恰又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之大成,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 珠,深得后人的喜爱和传诵。 长相思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 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 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 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