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6KB ,
文档编号:5917383      下载积分:1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91738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小学家庭教育.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小学家庭教育.doc

1、 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才来自于教育。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以说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

2、展来说,家庭教育尤其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本文拟对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展开分析,并就解决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关对策。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一)家庭结构简单、稳定程度下降家庭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会对每个家庭成员发

3、生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是这种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核心家庭是又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有两

4、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中国传统的家庭一般都是结构复杂、成员多、规模大;而今,由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三口之家”成为主要家庭结构模式。家庭结构简单,人口数量减少,规模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庭的内聚力更强,教育子女的迫切性和一致性,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家庭关系简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易受外界干扰,这是有利的一方面。同时,家庭结构简单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新的困难

5、。首先,家庭结构简单,人口数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简单,儿童所受到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锻炼也相应减少,不利于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其次,我国的核心家庭为“三口之家”,城镇中家长多为双职工,农村中父母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家长与孩子接触机会少,生活照料上往往不周到;最后,两代人的家庭,父母爱与关注的焦点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往往出现溺爱的现象,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孤僻、执拗,缺乏责任感。 此外,夫妻离异、家庭解体, 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且离婚率依然处于上升趋势,家庭教育也必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离婚率的上升和离婚者平均结婚寿命的下降,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

6、受父母离婚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夫妻离异、家庭解体,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和打击。特别是,当父母感情已经破裂之时,相互之间的“冷战”、“热战”,给子女以强烈的刺激,惊吓、紧张、恐惧、不知所措,导致孩子思想行为、精神状态反常,有很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子女后期的发展。(二)独生子女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 20世纪70年代,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减轻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一批又一批独生子女逐步成长起来,由1979年的610万人发展到现今9000多万人,是我国一个庞大的、特殊的人口群体,而且呈现出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独生子女的成长

7、,事关家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关注独生子女成长,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当前,独生子女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全部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高,教育的迫切性更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更高,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就更有效一些。但是,由于缺少同龄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交流, 娇惯溺爱的现象普遍严重,这对于儿童以后成长非常不利,到社会上发展,缺乏合作意识,与人交往、接触出现困难。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现象:1.过度溺爱。关爱而不溺爱 。关爱,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关心和爱护,理性强、情感深、导向正、方法对、效果好是其明显的特点。而溺爱,则是单一的、很有局限性和缺乏理性的

8、片面呵护,是“过”与“不及”的做法,其后果不堪设想。对独生子女而言,偏重溺爱等于葬送前程。如果给予关爱,则会从根本上引导独生子女在科学养育的道路上发展、成长,同时达到会学习、会生活、会自控、会沟通、会合作的“五会”程度,不至于成为显失社会性的“问题孩子”,不至于成为“啃老族”、“寄身族”、“阿混族”、“欠债族”,不至于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关爱,就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应打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只顾儿女眼前吃穿用、不顾儿女一生前途”、“拼命为儿女挣钱、死后儿女啥样不管”等呵护有余、教育、培养不够的溺爱思想和举动。要从03岁关键期抓起,在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方面多花费一些时间、精

9、力和财力,切实奠定好独生子女的人生基础。一个合格的家庭,一个有希望的社会,都必须从这样的角度去关爱独生子女,既要关爱婴幼儿期,又要关爱未成年期、成年期,直至为他们奠定好未来的人生基础。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48%的学生l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这样,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服、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上、下学时接送,7.6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14.83%)。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才出现了许多让人痛心的事实。例如:我校(中学)的一

10、名新生,不知道怎样剥从家中带来的煮鸡蛋。还有新生因住校不能同自己父亲睡而每日以泪洗面,后来就转到家附近的农村中学。2.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般来说,父母的期待会被分为两大类:对孩子期望太多的和太少的。父母总是会在孩子到达一个发展阶段前就期待他们能有那种作为。比如说,他们会期待一个还在学走路的婴儿与别的小孩分享玩具,期待兄弟姐妹总是相处融洽,期待幼儿记住他们所说的。这样的父母就是对孩子期望过多的。他们总是不切实际,并一直处于担忧中。“为什么我儿子不听我的话?他到底怎么回事?”然而,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有的家长又会对孩子期望太少。我们不指望小孩做家务,也不认为孩子会渐渐把做家务写作业当做自己的义务。所

11、以我们总是不断提醒他 们。我们不期望婴儿会自己安静下来,所以我们把他们抱在怀里,慢慢摇着让他们入睡。我们就这么舍不得放手,实际上孩子也早该学着自己入睡了。 孩子永远都是普通人。许多父母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所以他们拼命地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恨不得让孩子一下子学会所有的知识。可是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却告诉父母说,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和未来的伟大学者。他让孩子在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他带着儿子小威特到处去旅游,每天只让孩子学习15分钟,可是通过成功的潜能教育,他以培养普通人的心态培养出了一个天才:年仅8岁就学会了6国语言,9岁就上

12、了大学,14岁就成了博士。可是我们许多父母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总是想着把一个普通人逼成天才,这是非常危险的。许多思想尚不成熟的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做出傻事情,这不能不让家长们深思。 因为过高的期望,家长纷纷为孩子请家庭老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孩子成绩的过高期望,过分投入,相应地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思想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而家长的期望“过高”与“单一”,无视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孩子,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心理障碍。下面的数据是令人触目惊心的,60%的学生认为上学的乐趣是由于有朋友玩,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有孤独、自卑、焦虑、依赖、

13、忧郁等学习心理障碍3.干涉过多。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独处空间,大人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不如有时让他一个人独处去摸索,在独处练习中,培养孩子静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耐心与静心不也在此时得到了培养。为什么一定要大人喋喋不休地在一旁陪着呢?安静的学习环境,爱读书的榜样示范,遇到不懂乐于发问的学习习惯。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理解,我们不要轻易打扰他。就让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理解与宽容,给他更多的独处时间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儿童行为与心理专家作过调查:那些被家长干涉太多的孩子总是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孩子害怕、畏惧的产生,是由于父母的喊叫、肉体惩罚及长期的限制而造成的。这些都能触发大脑中的化学细胞起反作用,破坏神

14、经细胞相互传递信息的作用。孩子大脑的发育需要许多柔和爱,孩子在正确的、没有压力和安定的环境中,才能学得更快、记得更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让母亲任何时候都不要干涉自己的孩子。家长干涉孩子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比如: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但忽视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家长对孩子正确的鼓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想象力;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能力差,缺乏负责精神。(三)重视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成为普遍的社会舆论。这种形势

15、下,广大的家长深切体会到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和形势的严峻。因此普遍重视子女早期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家长除设法让子女有个好学校读书以外,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一切对于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和文化的学习,而忽视思品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如何实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克服片面性,全面地关心子女,使子女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又一大新的

16、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信息更新的速度增快,对劳动后备力量的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家长深切地感到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和形势的严峻,由此,普遍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第一,过于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只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生活能力的训练。第三,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第四,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五,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

17、克服片面性和非科学性,全面关心子女,使子女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协调地发展,又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的难题。(四)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成华区猛追湾双语学校和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就“中小学生及家庭沟通现状”问题对2025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与孩子存在沟通问题的家庭比例为87%”。调查表明,在家长和孩子存在沟通障碍的家庭中,家长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在行为沟通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非语言沟通被忽视,“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95.5%的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仅有26.1%父母能与孩子一起运动或旅游。在语言沟通方面,91

18、%家长“当孩子犯错误,常常唠叨、指责”,约96%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的语句指责孩子的行为。在沟通态度方面,61.3%家长“宁可对孩子唠叨、少赞扬”;只有31.9%家长“能反省在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时,自己是否也常用”。(本段资料来源:中小学家庭沟通现状调查:70%学生缺乏沟通能力,2008/09/01成都晚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现在许多家长都感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困惑,孩子不听话,什么方法都用过了,但不管用,实在是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

19、但病根却应在父母身上找,即孩子生病父母要吃药。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父母不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交流。父母与孩子要坦诚交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

20、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一位母亲说:“我有一个16岁的女儿,特别贪玩,一玩起来就不愿回家,说不想回这个家。她也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在外面比在家里开心,其实,我们家长对她也还是宽松,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有时她玩的时候连个电话也不给我们,我们每天为她担心。其实孩子本来还是蛮优秀,现在是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这应该怎么办?有时她自己也觉得对不起我们,也很痛苦,我们是又气又心疼,觉得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就是不管用。”首先家长要想贪玩这是正常现象,父母应当给予理解和满足,这样孩子才会喜欢这个家。其二、要改变孩子玩的毛病,改变教育,要先从改变亲子关系入手,有了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要让

21、孩子在家里住下来,让孩子对这个家有安全感。其三、要坦诚地与孩子交心,问题孩子得了病,只能慢慢来,治疗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放弃不管。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孩子走到这一步肯定是有特别的原因,只有关心和信任孩子,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才有成功的希望。孩子成长过程就是解心结的过程,结解不开就会不痛快。 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22、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

23、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64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临床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其家庭因素的影响为主要的。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94,5%的孩子对父母

24、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孩子对父母有敌意怎么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三、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长教育观念“落伍”城市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教育培养孩子,不但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任务,但家长在强化教育意识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观念没有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要求而更新。多数家长仍然把教育子女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成绩上,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当成是学校文化课程学习在家庭的延伸和强化,他们不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热衷于高学历;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全面教育”功能。家长教育观念“落伍”具体表现在:1.重智力开发,轻

25、品德优化。对孩子来说,良好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着其今后成才成人,关系着其今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家长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大多数家长对传播知识,开发智力抓得很紧,将智力视为教育内容的全部,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却很少注意,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很难设想,一个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将来怎样立足于社会。2.重书本知识,轻实践锻炼。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有些家长只顾疲于帮助孩子应付各种考试,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好坏、预测其未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于是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精力来抓孩子的学习,甚至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在这

26、种情况下,很多孩子整日埋头于参考书和习题集中,虽然掌握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具备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团队协作的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和适应社会。3.重物质投资,轻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资而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关爱已成为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家长也千方百计为子女提供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至于心理和精神层面,或因为工作繁忙,或因为自身的素质水平,大多数的父母则缺乏对子女的必要呵护和关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的关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4.重个体教育,轻责任感的培养。在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日益增

27、多,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注重对孩子个体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导致很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骄傲、任性、自私、我行我素。而现今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如果让这种子女投身社会,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责任感的培养是少年儿童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治和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理解和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二)家庭教育方式有待改进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占据孩子的支配权,任何事情都要干涉,导致孩子消极、被动、缺乏自主性;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导致孩子任性、放肆、自私;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

28、专横、拒绝、不关心的态度,导致孩子情绪不安、态度冷淡,反抗,甚至产生了攻击心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盲目施教,结果是不但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反而越教越不成形,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出良好品行学生的重要根源之一。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溺爱保护型。这部分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过分宠爱,尤其是很多独身子女家庭。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多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缺乏劳动观念、学习动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也往往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和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等。许多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单,以分数定奖惩,只要成绩好,其他的一切都是小

29、事,把关心孩子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从根本上去教育和指导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给磨蹭的孩子陪读,做孩子的后勤部长,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做,家长全部包办代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坏习惯,如做事速度慢,学会拖拉,动手能力差等等。2放任自流型。这部分家长往往借口工作忙、事情多、要铮钱理由,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放任自流。致使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管束而变得不守纪律,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甚至在社会上染上不良恶习等。3专制粗暴型。这部分家长教育方式粗暴单一,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而一旦孩子不能

30、接受或达不到要求时,便无理地横加指责或拳脚相向,甚至把孩子驱于出家门。这些孩子的情趣长期受到打击,不能打开心结,形成性格软弱,遇事怕事,心理孤僻等缺陷。在家严重受压制或者为了发泄,会表现出对外施暴、滋事打架或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三)家庭教育急功近利,视“高分=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孩子是一天天长大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成绩是一天天取得的。许多家长不懂得这个道理,大多数家长不留意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仅仅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家庭教育急功近利。大部分家长在聘请家教是在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这些升学的“关键”阶段,希望“家教”能给孩子来个学习上的“大跃进

31、”。社会及家庭普遍表现出对考试分数的极大关注,把成才与考试画等号。家长偏重关心的是孩子的考分和名次,把学习目的简单地功利化为考分,视“高分=成才”,关心孩子能否上“重点校”、“名校”、“尖子班”等。四、解决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家长要认识到人才的多样性,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量为孩子特长的发展提供条件,不要进行盲目攀比。孩子成长、成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应当以考分高低来决定一切。家长本身更不要一味地追求分数,要淡化考试目标意识,这样就可以减轻孩子的思想压力,将有利于考试时的正常发挥,甚至会超水平发挥。同时,家长

32、要认真分析和正确评价孩子,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孩子能取得高分是好现象,但不应成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现代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张试卷定优劣的教育时代,而是要看综合能力。有的孩子学习成绩虽不太好,但他们有其它特长和兴趣爱好,家长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促使其发挥长处,以后同样能立足于社会,并成为有用之才。 家长要破除“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观念,树立“三百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引导孩子认真学习和掌握实践知识技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都发挥出来,培养孩子自己的特长,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包括品德育。注重对孩子成才培养的同时,

33、父母更要注重对其成人的培养。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品德,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1.培养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由于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观念是为升学而学习,他们只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其余全不用过问。家庭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他们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中国父母完全将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的延伸,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代替孩子规定学习内容,代替孩子定下发展方向。使不少中小学生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

34、极差,使孩子除了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他们在貌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就会怨天尤人。我们认为,这样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家庭教育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在家庭里,孩子应该是家里的小主人,他们不但应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要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家庭应当为他们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决策等,营造氛围、提供场所。中小学生在家庭中的一些自己的事情,不要由父母包办,由他们自行解决,自行处理。父母对孩子也不随便训斥。他们留给孩子一次次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敢闯、敢干、敢冒险、敢表现自己,

35、培养、锻炼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走向社会。2.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不”、“不能”、“不行”、“不要”,中国集体教育除了用否定词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外,还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这样生冷的命令字眼使得情感教育受阻。而“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更使情感教育难以强化。也恶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不敢把父母当成亲人,

36、更不用说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了,有时甚至把父母当成敌人。 一位美国孩子的父亲说:“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很重要,等他长大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公众事务乃至国家大事的决策。即使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也对维护孩子的独立人格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的这种做法及态度,对我们启发很大。 我们认为,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应当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父母要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父母应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强调心灵的沟通。父母不要总看到孩子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并赏识自己孩子的优点。这样,父母和他们子女之间的关系便会很融洽,他们之间便会成为朋友。父

37、母平等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健全人格得以形成的重要保障。3.有意识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家教观念把“听话”、“顺从”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家长们更应改变“以家长的意志为准则”的家教观念,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以及交流过程中,应学会多诱导、鼓励,而不是强制,要有意识地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家长应尊重和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权。充分重视和鼓励中小学生在智力上、人格上的独立性,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同时家长还应满足他们的兴趣,发现

38、他们显露出某方面的特殊才能时,及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只要他发现了他前所未发现的东西,家长就应该给予鼓励。要鼓励他们质疑,兼顾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庭内部的群体凝聚力,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品德发展,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应以自己的良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文化浓郁、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熏陶。家庭应当充分释放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中小学生在家庭中就应该锻炼自己做主,学会分析、思考和判断。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校就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目的

39、就是为了教孩子学好,育孩子成人。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笼罩在家庭内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家庭情感氛围的好坏对家庭教育的成败、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紧张压抑气氛,极易引起孩子心理失衡。理想的家庭情感氛围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地位平等、彼此团结、氛围温馨、共同进取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及环境中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四)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教育合力不仅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形成

40、的合力,同时还包括家庭里面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形成合力。要实现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必须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社会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最广泛,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社会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分工合作,成为一体,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五、结束语:综上,更新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

41、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家长要摒弃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兼顾对孩子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综合素质及能力等的培养。同时,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让青少年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甚至是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父母自身素质和日常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探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