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沈南山沈南山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2014.11.9 主讲教师沈南山简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n 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出版专著1部。n 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n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学教育学”负责人。n 安徽省高考数学命题专家组成员。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国家层面上的立法文件国家层面上的立法文件
2、 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开展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各地、各校要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专业标准开篇语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希望所的根本保障,是办
3、人民满意教育的希望所在。在。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落实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2020)重要战略举措。重要战略举措。是对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客观需要是对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客观需要的积极回应;的积极回应;是提高和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奠基性工作;是提高和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奠基性工作;是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里程碑,是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里程碑,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意义重大,影响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4、,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远。清晰地认识与把握清晰地认识与把握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性质定的性质定位、基本架构、主要特点以及实施必要性位、基本架构、主要特点以及实施必要性等问题,是有效落实等问题,是有效落实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基本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前提和基础。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专业标准专业标准试图回答:试图回答: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应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教师是不是好应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教师是不是好教师?教师?主要探讨三个问题:n一、制定一、制定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的的意义意义n二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内容解读内容解读n
5、三、怎样践行三、怎样践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一、制定一、制定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的必要性的必要性n1、为教育立命n2、为教师立命n3、为学生立命1.为教育立命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1)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情况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99.70%(净)100.1%(毛)82.5%巩固率99%(五年)93.8%(三年)升学率98.7%87.5%巩固率(2015年目标)93%87%巩固率(2020年目标)95%90%全国教育统计(2010年)(2)基础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内涵内涵优质化发展优质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
6、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适应社会需要的根本标准适应社会需要的根本标准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素质教育和课改素质教育和课改纠正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导向纠正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监测与督导加强基础教育监测与督导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质化发展优质化发展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和课改素质教育和课
7、改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优质教学优质教学 师资均衡师资均衡适合的教师适合的教师适合的教育教学适合的教育教学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监测与督导监测与督导2.为教师立命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 制度与实施制度与实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准入、认证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准入、认证制度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创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农村优质师资培养农村优质师资培养中小学联合培养硕士中小学联合培养硕士教师教育课
8、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性有机结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性有机结合合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实施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实施模式教师教育改革举措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教师教育改革举措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新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目标指向:培养高素质教师目标指向:培养高素质教师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是否实现目标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是否实现目标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课改课程课改 开放化开放化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三、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建设
9、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标 实施要求细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教师职业水准与要求“高素质”的专业化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准入、聘用、考核与晋级、工资与待遇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发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激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意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专业标准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入职教师的入职与资格更新与资格更新 教师教师 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师考核与管理考核与管理建设目标的建设目标的明确与细化明确与细化 3.为学生立命学生全面、健康、快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发展目标指向乐发展目标指向 实施要求实施要求师德为先师德为先热爱教育事业,具
10、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特别强调:特别强调: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信任中学生,促进自主发展信任中学生,促进自主发展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自我批评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自我批评关照教与学结合关照教与学结合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自我评价引发中学生
11、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自我评价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转化为学生的个性化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转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计划 最终目的: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定位定位 1.1.把教师作为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看待的标准看待的标准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专业人员代表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代表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2.对对“合格教师合格教师”的标准的标准基本标准基本标准最低的标准最低的标准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可根据自己的
12、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 3.3.“通用性通用性”的标准的标准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教师,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教师,无论哪一科教师无论哪一科教师(一)中小学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基本理念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师德为先师德为先树立职业理想树立职业理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书育人,指引学生成长教书育人,指引学生成长学生为本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尊重中学生权益;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
13、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能力为重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因材施教能力;研究中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因材施教能力;坚持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往复,促进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往复,促进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
14、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内容解读内容解读(二)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维度维度领域领域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教学实际能力教学实际能力教学设施能力教学设施能力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能力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能力教育教学配件能力教育教学配
15、件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反思和发展能力反思和发展能力(1 1)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专业理念: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师德: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与师德:既超越了“专业理念”所属的“认识论”范畴,延伸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层次;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范畴,要求教师形成坚定的道德认同和信念。(1.1)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和认识 职业理解和认识职业理解和认识 基本基本 要求要求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贯彻
16、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热爱中学教育事业热爱中学教育事业认同中学教师职业认同中学教师职业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为人师表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克服自我封闭意识,扩大交往范围克服自我封闭意识,扩大交往范围积极创造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之间的友谊,加强合作积极创造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之间的友谊,加强合作形成形成“群己和谐群己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坚强的教师集体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坚强的教师集体(1.2)专业理念与师德-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基本要
17、求关心爱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把关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结教师把关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结合起来合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1.3)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具备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具备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
18、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发展其自主性探究,发展其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独立思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独立思考搭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平台搭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平台(1.4)专业理念与师德个人修养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修身于内修身于内秉持秉持“四心四心”从教(爱心、责任心、从教(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耐心、细心)塑阳光心态塑阳光心态践行终身学习践行终身
19、学习塑形于外塑形于外教师的衣着应整洁得体教师的衣着应整洁得体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健康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健康教师的举止应文明教师的举止应文明 教育知识教育知识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2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识。(2.1)专业知识-教育知识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
20、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1)专业知识-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范畴教育知识范畴 内容与要求、途径内容与要求、途径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教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教育观念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教育观念了解中国教育基本状况了解中国教育基本状况了解中小学身心发展的状况了解中小学身心发展的状况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了解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构成及其教育方法形成构成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了解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
21、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了解中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略与方法班集体建设策略班集体建设策略班集体管理策略班集体管理策略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案例:你怎样看待教育知识你怎样看待教育知识 以数学学科为例以数学学科为例 数学教育目标、数学教育观念、数学教育教数学教育目标、数学教育观念、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学生的数学学方法、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等认知规律等数学教师的教育知识是什么?数学教师的教育知识是什么?()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目标获得重要数学知识
22、(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获得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的信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方法与策略 教数学就是要教数学的思维过程,展示教数学就是要教数学的思维过程,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源与流;数学思想方法的源与流;学数学就是要养成数学的问题意识,掌学数学就是要养成数学的问题意识,掌握数学的探究能力。握数学的探究能力。教学策略要有问
23、题探究意识,教学运教学策略要有问题探究意识,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学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 1)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数学现实数学现实”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数学化数学化”原则。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原则。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数学教学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数学教学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创造再创造”原则。以问
24、题为中心,创设问原则。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题情境。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2 2)当代主要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当代主要数学教育理论知识:波利亚解题理论波利亚解题理论 弗莱登塔尔弗莱登塔尔“再创造再创造”理论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数学数学“双基双基”理论。理论。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知识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知识 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核心:元认知水平、数学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核心:元认知水平、数学认知结构等;认知结构等;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态度、兴趣、情感等。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态度、兴趣、情感等。()学生数学认知知
25、识)学生数学认知知识 学习环境的知识 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环境 学习条件等。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2.2)(2.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在教育中被选择、组织、分配和传递的供学在教育中被选择
26、、组织、分配和传递的供学习者学习的知识。习者学习的知识。包括以文本的方式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包括以文本的方式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显性知识,也包括教师没有列准和教材中的显性知识,也包括教师没有列入教学计划的隐性知识。入教学计划的隐性知识。学科知识是指导教师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是指导教师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不仅影响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也规约不仅影响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也规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获取学科课程知识的主是教师获取学科课程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要来源之一。中外学者关于教师知识分类 研究者 教师知识结构舒尔曼(1 1
27、)学科内容知识;()学科内容知识;(2 2)一般教学知识;()一般教学知识;(3 3)课程知识;()课程知识;(4 4)教学内容知识或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或学科教学知识;(5 5)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6 6)教育环境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7 7)有关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有关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他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他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格罗斯曼(1 1)学科内容知识;()学科内容知识;(2 2)学习者及其特点;()学习者及其特点;(3 3)一般教学知)一般教学知识;(识;(4 4)课程知识()课程知识(5 5)情境的知识;()情
28、境的知识;(6 6)自我的知识)自我的知识埃尔贝兹(1 1)学科知识;()学科知识;(2 2)课程知识;()课程知识;(3 3)教学知识;()教学知识;(4 4)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5 5)关于学校的背景知识)关于学校的背景知识叶澜(1 1)有关科学与人文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性学科技能、技巧;)有关科学与人文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性学科技能、技巧;(2 2)具备)具备1-21-2门学科专门性知识;(门学科专门性知识;(3 3)教育学科类知识)教育学科类知识辛涛、申继亮、林崇德(1 1)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2 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3)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4
29、 4)文化知识)文化知识(2.32.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由舒尔曼学科教学知识是由舒尔曼(Shulman,L.(Shulman,L.)所)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提出的一个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并进行教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知识,是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方面的知识,是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2.32.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
30、知识 专业标准专业标准要求:要求: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对性教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了解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掌握学科教学方法掌握学科教学方法案例:案例:教师教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学内容知识(PCK)(PCK)的研究的研究 教学内容知识为(教学内容知识为(pedagogical content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knowledge(PCK)的简称。的简称。概念内涵及其
31、构成要素:概念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PK(pedagogical knowledgepedagogical knowledge)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CK(content knowledgecontent knowledge,学科知,学科知识及有关学科学习的知识)识及有关学科学习的知识)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最早提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理论。舒尔曼提出的教师知识分为七类 学科内容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课程知识(knowledge of curriculum)
32、学科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生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教育环境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有关教育宗旨、目的等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etc.)PCKPCK的提出的提出 国外Carter、Grossman,Cochran等人相关的研究中都提到PCK是“用学生能理解的方法来表述学科内容的知识”。PCKPCK的理论阐释的理论阐释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具有的独特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法的有机融合,用以说明教师选择特有的教学课题(
33、问题或专题)组织教学,并如何进行表述、呈现和解释,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教师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分为三类:(1)学科知识(subject knowledge);(2)一般教学法知识PK(pedagogical knowledge);(3)有关学习的内容知识CK(content knowledge).学科形态学科形态-PCK-PCK-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数数学教学教学内容知识学内容知识(MPCK)(MPCK)要素分解要素分解模型图:模型图: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结构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结构优秀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图优秀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图(见:黄毅英,许世红数学教学内容知识(见:黄毅英,许世红数学教学内容
34、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JJ数学数学教育学报教育学报2009,(1):5-9.2009,(1):5-9.)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通识的价值在于各种知识的融合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欣赏与表现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因为它是信息社会中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要求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是期望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脱离当下中国的教育实际。(2.42.4)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 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 反思与发展能力(3)专业能力专业能力(3.
35、1)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能够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能够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出发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出发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能够确保各章节目标相互协调能够确保各章节目标相互协调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能够科学使用教材和正确使用教参能够科学使用教材和正确使用教参能够正确选择及合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正确选择及合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教具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教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写教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写教案(3.2)专业能力-教学实施能
36、力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教学情境创设能力能够使教学情境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最终实能够使教学情境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最终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现教学的预期目标能够使教学情境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能够使教学情境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变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灵活调控教学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灵活调控教学能够灵活调控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能够灵活调控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能够运用教育机智有效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能够运用教育机智有效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现代教育技
37、术运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够用于教学和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够用于教学和科研科研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评价和选择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评价和选择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3.3)专业能力-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能力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能力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能力 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能够科学设计班级的教育教学环境能够科学设计班级的教育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建立班级管理组织能够有效地建立班级管理组织能够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能够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活动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
38、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能够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切实有效的主题道德教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切实有效的主题道德教育活动育活动(3.43.4)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要求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能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力能够利用多种手段多渠道收集评价信息能够利用多种手段多渠道收集评价信息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
39、的诊断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功能能够落实学生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够落实学生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够利用多种评价工具盒多元评价方法,对学能够利用多种评价工具盒多元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全过程评价生进行多视角、全过程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与改教师自我评价与改进能力进能力能够循序渐进对自我进行评价能够循序渐进对自我进行评价能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求得专业发展能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求得专业发展能够制定出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能够制定出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能够对他们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能够对他们进行综合分析行综合分析能够正确地利用评价结果来改进自己的
40、教学能够正确地利用评价结果来改进自己的教学(3.5)专业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师生对话能力师生对话能力赋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对话权利和机会赋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对话权利和机会善于创设宽松的对话氛围善于创设宽松的对话氛围掌握师生对话的技巧掌握师生对话的技巧同事合作能力同事合作能力善于倾听和交流,通过同事合作来取长补短,获得自我发展善于倾听和交流,通过同事合作来取长补短,获得自我发展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同事,带动他人发展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同事,带动他人发展能够利用多种形式与同事展开合作能够利用多种形式与同事展开合作家校合作能力家校合作能力能够正确定位教师不和家长的教
41、育角色能够正确定位教师不和家长的教育角色能够尊重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平等交流能够尊重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平等交流能够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与家长进行合作能够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与家长进行合作能够科学地设计家校合作活动,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能够科学地设计家校合作活动,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3.6)专业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反思能力反思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诊断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诊断能够广泛地收集和深入分析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能够广泛地收集和深入分析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动的信息能够自我提出教学改进策略,并能够在实践中加能够自我
42、提出教学改进策略,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以验证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够根据专业发展规律准确地判断自己所处的专能够根据专业发展规律准确地判断自己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及其发展重点业发展阶段及其发展重点能够制定适切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能够制定适切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能够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够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三、三、怎样践行怎样践行中小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一)中外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分析(二)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研究形式定位(三)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策(四)专家型教师的特征研究(一)中外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中国有责
43、任感重视品德教育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有幽默感知识面广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教学生动有趣,容易领悟美国美国友善的态度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有耐心有耐心兴趣广泛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良好的仪表公正公正有幽默感有幽默感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对个人的关注对个人的关注有伸缩性有伸缩性中美两国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品质(二)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研究形式分析 学生研究 实践反思 行动研究教师开展学生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教师要研究学生,是第一位的。一切工作的目标指向。旨在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做准备。研究内容:学
44、生的身心、品德、智力、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内部状况和学生的家庭条件、家长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期望、社区环境等外部状况。学生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访谈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及其家长等人的访谈开展学生研究。二是观察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内外表现的观察开展学生研究。三是诊断性作业法。教师通过加强提问、练习、测验等作业的诊断性,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可能性。实践反思的形式与内容 实践反思:一切工作要问自己:好不好?为什么?怎么改进?实践反思可以分为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实践反思:既包括失败的实践,也包括成功的实践;实践反思的内容:教育行为(假设教育目的合理),教育理念(含教育目
45、的),教育实践背景(主要指社会环境因素)。实践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林崇德指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教育实践质量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教师的教育行为决定教育实践质量;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支配教育行为;实践反思是教师完善实践性知识的根本途径。高质量的实践反思需要借助理论性知识的支持。实践反思的视角:自我视角、学生视角和同事或校外专家视角。自我视角:教师主要通过回忆或录音、录像开展实践反思;学生视角:教师主
46、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开展实践反思;同事或校外专家视角:教师主要通过与观察自己实践的同事或校外专家交流讨论开展实践反思。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师面临的实践。行动研究的内容:1.经过实践反思而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实践问题;2.对经过学习而发现的先进理论的推广应用。对前者的行动研究相对较多,具有应急性;对后者的行动研究相对较少,但具有改革性。行动研究内含学生研究和实践反思,其研究时间覆盖实践全程,所以其研究方法也更为丰富。一项行动研究的过程往往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等研究步骤的多次循环。行动研究常用的技术与方法包括日记、传记、文献分析、图片资料、录音/录像和抄录、“局外观察者使
47、用技术”、访谈、连续评述、跟踪研究、清单、调查表、目录单、三角互证法、分析备忘录等。(三)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策 1.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缺陷(1)存在教学设计归一化现象,个性化导学设计能力偏弱 教学设计主要关注课本知识的呈现和巩固,较少灵活选用校外资源,教学设计比较单调,没有体现出专业标准中的要求;依据教材、参考书和传统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甚至从网络、书籍上照搬他人教案,对学习准备情况、班级特征和学生个体差异缺乏足够考虑,弱化了自身教学的环境因素,很少实施分层次教学。(2)应试教育依然存在,新的学科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用能力偏弱 中考、高考“一本”“二本”升学率和平时考试成绩“三率”(平均分、及
48、格率、优秀率)仍是评价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标准,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较少开展探究活动,难以实现“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整体上学科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应用能力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3)与学生交流有时存在冷暴力现象,沟通能力偏弱 教师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 与学生沟通,有时未能倾听学生意见。当众批评、讽刺挖苦,冷漠或区别对待、孤立或控制、教训或威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冷暴力比体罚更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与家长沟通,缺乏主动性和沟通技巧,表现为居高临下、措词激烈,没有在平等的位置上互通信息、实现合作。(4)教
49、学反思固化现象严重,基于实践的教学 反思能力偏弱 教学反思意识不足,没有足够的意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升华。教学反思深度和广度不够,多依赖以教学日志为主的常规性教学情况总结,基于教学实践选题的行动研究和文本表达偏少。教学反思形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具有教师独特风格的反思方式。对策与建议(1)开展学生研究,提升个性化导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开展学生研究:一是以中小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把握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二是以自己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把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智力水平、兴趣特长、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状况(2)开展“同课异构”等课例研修活动,提升学科教学策略和方法
50、应用能力 教师可采取“同课异构”等课例研修方式,在反复设计中不断反思与自我改进,在反复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到行为的双重发展与超越,从而真正有效提升学科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用能力。(3)尊重和倾听,提升与中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能力 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问学生“你怎么想”,少一些武断。很多家长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并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教师与家长能否有效沟通,取决于教师与家长是否处于平等地位,能否听得进对方意见。教师和家长要相互尊重,真诚地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以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4)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反思,提升基于实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