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891KB ,
文档编号:5927104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92710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物理)物理压力与压强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物理)物理压力与压强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

1、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则甲、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剩余部分的压强p甲、p乙( )Am甲m乙,p甲m乙,p甲p乙Cm甲=m乙,p甲=p乙Dm甲p乙【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设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则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由于,即化简可得,两边乘上,可得从图可以明显看到,两边乘上,可得由上面两式可得两边乘上,可得即在没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前由可得即切去之后则则故选A2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甲乙=54,底面积之比S甲S乙=65,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B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mg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的体积之比甲、乙的高度之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所以m甲m乙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物体质量m甲剩m乙剩由G=mg可知剩余物体的重力G甲剩G乙剩对地面的压力关系F甲

3、剩F乙剩底面积之比S甲S乙=65所以S甲S乙由p=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p=gh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甲gh,p乙=乙gh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甲乙=54甲乙所以p甲p乙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3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p-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且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若甲切去

4、部分高度为,乙抽出部分高度,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则( ) 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为甲为规则圆柱体,乙为规则容器,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甲gh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乙gh乙因为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甲p乙即甲gh甲=乙gh乙由图可知h甲h乙,所以甲乙因为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即由图可知:底面积S甲S乙,所以由得,对地面的压力F甲p甲S甲F乙p乙S乙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因为他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G甲G乙则由G=mg知m甲m乙因为而且所以故选C。4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它们的边长l甲l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

5、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Dh,则()A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P乙B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C若切去相等质量,Dh甲一定小于Dh乙D若切去相等质量,Dh甲可能小于Dh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Dh,且边长l甲l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错误;CD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根据上式可得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结合上式可得又因为l甲l乙,所以Dh甲一定小于Dh乙,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5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3cm、质量为100g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厚度不计)

6、,将一个质量为250g、体积为200cm3的实心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放入小球之前容器内水的深度为10cm,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400PaB小球受到的浮力为2.5N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N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600Pa【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小球的密度为由于小球的密度大于水,故放在容器中时会沉底;假设无水溢出时,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水面上升高度为此时容器中水的高度为由于容器高为0.13m,故溢出水的高度为0.01m;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故A错误;B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为故B错误;C由液体压强

7、公式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故C错误;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水的重力与小球的重力之和,即而即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故D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pCBpApBpCCpApBpCDpApCpB【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三容器内所装液体的深度:hAhBhC,p=gh,三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三液体的密度:ABC;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抽取液体的压强:pApBpC,又原来它们

8、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故选A7如图所示,质量和高度都相等的均匀实心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现按不同方法把甲、乙分别切下一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其中可能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的方法是( )A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质量B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体积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厚度D沿竖直方向切去相等的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根据圆柱体体积公式V=Sh,分析可得V甲V乙,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得甲乙。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甲

9、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因为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A错误;B 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因为得甲乙,根据公式m=V,所以切掉的部分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剩余部分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的总质量小于乙的总质量,甲的总重力小于乙的总重力,甲对地面压力小于乙对地面压力,而S甲S乙,根据压强公式p=,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正确;C 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所以甲V甲=乙V乙,甲S甲h甲=乙S乙h乙,因为h甲=

10、h乙,所以甲S甲=乙S乙,设切掉的厚度为h,则有甲S甲h=乙S乙h,即切掉的部分质量相等,则甲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因为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C错误;D 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剩余部分质量质量仍相等,因为甲乙,根据公式V=可知,剩余部分体积,因为h甲=h乙,所以剩余部分底面积,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p=,因为,所以p甲p乙,故D错误。故选B。8如图,厚度不计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内装有水,上端固定的细线悬挂着正方体

11、M(不吸水)竖直浸在水中,M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水的深度为11cm。已知容器底面积是200cm2,重为4N,正方体M边长为10cm,重20N;若从图示状态开始,将容器中的水缓慢抽出,当容器中水面下降了6cm时,细绳刚好被拉断,立即停止抽水,不计细绳体积与质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图未抽出水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为26NB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NCM最终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900PaDM最终静止后,M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00Pa【答案】C【解析】【详解】A物体M的底面积SM=L2=(10cm)2=100cm2=0.01m2若容器内没有物体M,水的深度为11cm时水的体积

12、V=S容h=200cm211cm=2200cm3这些水的质量m=水V容=1.0g/cm32200cm3=2200g=2.2kg因物体M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G容+G水+F浮=G容+G水+G排即:未抽出水时,容器内水和物体M的共同作用效果与2.2kg水的作用效果相同,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G容+mg=4N+2.2kg10N/kg=26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来正方体M浸入水中深度h1=(1)L=10cm=8cm水面下降6cm时正方体M浸入水中深度h2=h1h=8cm6cm=2cm则物体M排开水的体积V排=SMh2=100cm22cm=200cm3=210

13、4m3此时正方体M受到的浮力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所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拉=GF浮=20N2N=18N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细绳刚好被拉断时,容器内水的深度h3=hh=11cm6cm=5cm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V水剩=S容h3V排=200cm25cm200cm3=800cm3当物体M恰好浸没时,需要水的体积V水=(S容SM)L=(200cm2100cm2)10cm=1000cm3800cm3所以,细绳被拉断、M最终静止后,M没有浸没,则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h4=8cm=0.08m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gh4=1.0103kg/m310N/k

14、g0.08m=800Pa故C错误,符合题意;DM最终静止后,排开水的体积V排=SMh4=100cm28cm=800cm3=8104m3正方体M受到的浮力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8104m3=8N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F浮=20N8N=12NM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M=1200Pa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是Am甲一定小于m乙Bm甲可能等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Dm甲可能大于m乙【答案】A【解析】【详解】由知道,

15、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F=pS=液ghS,因为甲、乙两种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甲gh甲S甲=乙gh乙S乙,由图知道,h甲h乙,所以甲S甲F丙故A错误;B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小于甲;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乙相同;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大于丙;故硫酸铜溶液中甲密度最大,故B正确;C血液滴在丙试管中下沉,故受到的重力大于排开硫酸铜溶液的重力,故C错误;D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乙相同,当血液滴漂

16、浮时,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血液的密度,当血液滴下沉时,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小于于血液的密度,可知甲乙丙由图知液面相平,由公式p=gh可得p甲p乙p丙故D错误。故选B。1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甲的凹陷程度比较深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A甲切去的质量一定比乙小B它们切去的质量一定相同C甲切去的高度一定比乙大D它们切去的高度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甲的凹陷程度比较深,所以,P甲P乙,而,所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后,海绵的凹陷程度相同,则甲乙对海绵压强相等,P甲剩=P乙剩,即

17、:所以,m甲切m乙切,故AB错误;放在水平面上的柱体的压强可用求解.因为P甲剩=P乙剩,所以,由图可知,所以.因为m甲切m乙切,所以:,即:所以,h甲切h乙切,C正确,D错误故选C.14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甲乙,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m甲一定大于m乙B m甲一定小于m乙C m甲一定等于m乙D m甲可能等于m乙【答案】A【解析】【详解】据最初压强相等有:甲gh甲=乙gh乙,即:甲h甲=乙h乙甲m乙。故选A。15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容器甲,乙,现将两个容器倒入体积相同

18、的不同液体,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试比较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处的深度h相同,且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又因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得,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则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故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容器相同,说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

19、器对桌面的压强。故选A。二、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体靠近焦点像都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实

20、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故B正确;C将蜡烛放在10cm处时,物距为30cm,而焦距为10cm,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则成的像会偏向光屏上方,可向下适当调整凸透镜,故D不正确。故选ABC。17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 40cm 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 10cm 处,移动光屏

21、,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 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故B正确;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u40cm1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故C正确;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故选D。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答案】D【解析】A. 如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

23、制成了照相机,故A错误;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 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由图知此时像距为15cm,可得:所以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是找不到像的,故C错误;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即减小物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知,像距应增大,即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故D正确;故选D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减小时

24、,像距增大,像也会变大,这里的像变大,是与之前比变大,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19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所示。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

25、实像,也不是倒立的,A、B错误;C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小的,并且是实像;C正确、D错误。故选C。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答案】D【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

26、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fv2f,求解不等式即可(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27、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f(70cm-50cm)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15cm,故C错误;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故选D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把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右侧,然后移动光屏,恰好在凸透镜右侧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 )A焦距可能是8cmB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28、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C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会变小D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把凸透镜往右移动2f,所成的像也会往右移动,且移动距离小于2f【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那么像距符合关系式,因为,所以,可解得所以焦距不可能是8cm,A项不合题意;B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由于,这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右侧是不能成像的,B项不合题意;C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像

29、的大小会变小,选项C符合题意;D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把凸透镜往右移动2f,这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物距还在小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虚像往左移动到无穷远处,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后,会成实像,所成的实像会从右端无穷远处往左移动,D项不合题意。22如图所示,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蜡烛放在纸筒前,此时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同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

30、的三棱镜的方式应该是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故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2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此时,;将物体靠近透镜后,只要物距仍在这个范围,此时只需要把光屏远离凸透镜,还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故A项错误;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后,此时,故此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B项正确;C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故C项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像会变暗。故D项错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