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愈韩愈一、一、1.(1)祇祇(zh)(2)骈骈(pin)槽槽(co)枥枥(l)(3)食食(sh)粟粟(s)石石(dn)(4)食食(s)食食(s)也也 (5)食食(sh)见见(xin)(6)食食(s)(7)邪邪(y)2.(1)世有世有/伯乐,然后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常有,而/伯乐伯乐/不常有。不常有。(2)故故/虽有名马,衹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称也。(3)马之马之/千里者,一食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食也。(4)且
2、且/欲与常马等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不可得,安求/其能其能/千里也?千里也?(5)呜呼!其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二、二、1.(1)杂说;四;谈谈、议论;马;人才杂说;四;谈谈、议论;马;人才(2)退之;唐;唐宋八大家;文章巨公;百代文宗;退之;唐;唐宋八大家;文章巨公;百代文宗;千古文章四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掌握掌握“祇祇”“”“骈骈”“”“槽枥槽枥”等词语的读音,等词语的读音,理解理解“策策”“”“等等”“”“临临”“”“见见”等词语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2.能准确翻译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朗读能准确翻译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朗读
3、并背诵课文。并背诵课文。3.梳理文章出现的梳理文章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说说了解作者及背景,说说“说说”的文体特征。的文体特征。2.朗读课文,读准字词,把握好文章节奏。朗读课文,读准字词,把握好文章节奏。3.结合注释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梳理全文意思。结合注释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梳理全文意思。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乐不常有。故虽虽有名马,有名马,祗祗辱辱于于奴隶人之手,奴隶人之手,骈
4、骈死于槽枥之间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不以千里称称也。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食马者不知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能千里而食也。是是马也,马也,虽虽有千里之能,食不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饱,力不足,才美才美不外不外见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策之不以其之不以其道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鸣之而不能通通其意其意,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曰: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呜呼!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三岁而孤,靠兄嫂鞠育成人三岁而孤,靠兄嫂鞠育成人唐代古
5、文运动的倡导者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柳”,有有“文章巨公文章巨公”和和“百代文宗百代文宗”之名之名世称韩昌黎世称韩昌黎了解作者及背景了解作者及背景 唐贞元二年(唐贞元二年(788年)韩愈十九岁,怀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
6、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均被拒之门外。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之叹。了解作者及背景了解作者及背景 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灵活
7、,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个道理;讲究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说”就是就是“谈谈谈谈”的意思。如爱莲说。的意思。如爱莲说。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乐不常有。故虽虽有名马,有名马,祗祗辱辱于于奴隶人之手,奴隶人之手,骈骈死于槽枥之间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不以千里称称也。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食马者不知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能千里而食也。是是马
8、也,马也,虽虽有千里之能,食不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饱,力不足,才美才美不外不外见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策之不以其之不以其道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鸣之而不能通通其意其意,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曰: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呜呼!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翻译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1.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9、其能千里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翻译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4.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不能通其意5.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喂马的人喂马的人)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确
10、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晓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识得千里马啊!1.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句式等文言现象。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从文中找出相关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句子。三、小组合作三、小组合作1.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句式等文言现象。(1)通假字)通假字食,通食,通“饲饲”,
11、喂,喂见,通见,通“现现”,表现,表现材,通材,通“才才”,才能,才能邪,通邪,通“耶耶”,语气词,语气词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虽有名马(虽:即使;虽然)虽有名马(虽:即使;虽然)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出名;称呼称:著称,出名;称呼)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或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或者)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吃)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吃)是马也(是:这;判断动词)是马也(是:这;判断动词)1.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句式等文言现象。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3)一词多义)
12、一词多义用鞭子打(动词)用鞭子打(动词)马鞭子马鞭子(名词)(名词)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鸣之鸣之而而不能通其意不能通其意执策执策而而临之临之策策之不以其道之不以其道执执策策而临之而临之1.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句式等文言现象。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食之不能尽其其才才策之不以策之不以其其道道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吃,动词吃,动词饲饲 喂养,动词喂养,动词它它它的它的那那表反问,难道表反问,难道表揣测,恐
13、怕表揣测,恐怕食食不饱,力不足,不饱,力不足,食食之不能尽其材之不能尽其材1.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句式等文言现象。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4)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倒装句:倒装句: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千里千里”是中心词是中心词“马马”的后置定语的后置定语)策之不以其道(状语后置)策之不以其道(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食马者”)1.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整理出通假字
14、、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句式等文言现象。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决定命运决定命运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探究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探究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心。2.理解课文托物寓意的写法及寓意。理解课文托物寓意的写法及寓意。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结合原文回答)(结合原文回答)1.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2.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什么不幸遭遇?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
15、什么不幸遭遇?3.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如何痛斥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食马者”的不知的不知“马马”的的?5.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1.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2.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什么不幸遭遇?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有什么不幸遭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
16、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食不饱食不饱,力不足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4.作者是如何痛斥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食马者”的不知的不知“马马”的的?5.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执策而临
17、之,曰: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食马者的狂妄食马者的狂妄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中心句1.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食马者以及伯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食马者以及伯乐比喻什么。乐比喻什么。2.用用“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哪些社会反映哪些社会问题?问题?3.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寓意?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寓意?三、小组合作三、小组合作1.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伯乐伯乐以及以及食马食马者者比喻什么。比喻什么。“千里马千里马 比喻人才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的封建统治
18、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也就是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也就是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2.用用“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哪些社会反映哪些社会问题?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不识人才,不懂使用人才,甚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不识人才,不懂使用人才,甚至践踏人才。而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感叹自己的怀至践踏人才。而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才不遇。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3.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寓意?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寓意?作者借说马,
19、来说作者借说马,来说“人才人才”之事。这种借物说理之事。这种借物说理的手法,就叫的手法,就叫“托物寓意托物寓意”。本文名义上是写马,。本文名义上是写马,其实是写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其实是写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四、展示点拨四、展示点拨五、评价反思五、评价反思读下面一则故事,谈谈你的体会读下面一则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