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课 外外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定风波定风波苏轼苏轼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沙湖道中遇雨,道中遇雨,雨具先去雨具先去,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吟啸且徐行。且徐行。竹杖竹杖芒鞋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生。料峭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相迎。回首向来萧瑟萧瑟处,归去,也无风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也无晴。写作背景 这首这首记事抒怀之词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作于公元10821082年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2、)春,当时是苏轼因(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被贬为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缓步而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作此词。译文: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雨
3、,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小序,交代当时的情景和作词的原因。小序,交代当时的情景和作词的原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雨任平生。译文: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
4、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评析:冒雨漫步,抒写徐行的心情。评析:冒雨漫步,抒写徐行的心情。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译文: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评析:酒醒天晴,心境旷达
5、,超然洒脱。评析:酒醒天晴,心境旷达,超然洒脱。主 题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脱俗的人生理想。写法特点 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却从这情,但他
6、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做分析。什么写法?试做分析。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一件小事,但从中却,但从中却表达了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临江仙临江仙 夜登小阁,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洛中旧游陈与义陈与义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10901138),),宋代宋代诗人诗人,字去非字去非,号简斋。洛阳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今属河南)人。历官太学博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士、中书舍人、礼
7、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作者简介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陈与义 忆昔忆昔午桥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8、古今多少事,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渔唱起三更。译 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情感基调 这首词通过回忆
9、在洛阳的游乐,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抒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寂寞。以以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自我形象相当丰满。太常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为吕叔潜赋辛弃疾辛弃疾 太常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吕叔潜赋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酒问姮娥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
10、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诵读课文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光
11、辉更多。译 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白白发日增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柯,人们说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更多。主 旨 此词通过古代的传说此词通过古代的传说,强烈地表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
12、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漫主义色彩。浣溪沙浣溪沙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55年年1 1月月1919日日-1685-1685年年7 7月月1 1日日),),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字容若,号号楞伽山人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原名纳兰成德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
13、第五女爱新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觉罗氏。作者简介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声,深秋远塞若为若为情!情!一抹晚烟荒一抹晚烟荒戍垒戍垒,半竿斜日旧,半竿斜日旧关关城城。古今幽恨几时平!。古今幽恨几时平!浣 溪 沙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译 文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能平?这首词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古今幽恨几时平”则则点明主旨。点明主旨。主 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