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关于“生与死、利与义”的讨论,几千年来从未停止,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你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就是千年前古人在面临这一问题时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一下穿越时空,去看看他们的抉择吧!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关于孟子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
2、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阅读文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全文翻译-第一段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全文翻译-第二段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
5、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字词释义(1)亦:也。(2)欲:想要。(3)兼:同时具有。(4)舍:舍弃。(5)取:选取。(6)甚:超过。(7)于:比。(8)故:所以
6、,因此。(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字词释义(10)恶:厌恶。(11)患:祸患,灾难。(12)辟:通“避”,躲避。(13)如使:假如,假使。(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15)莫:没有。(16)则:那么。(17)凡:凡是,一切。(18)得生:保全生命。字词释义(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20)为:做。(21)而:但是。(22)是故:这是因为。(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25)是:此,这样。(2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27)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2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
7、食物的器具。字词释义(29)则:就。(30)弗:不。(3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3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3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字词释义(34)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35)蹴:用脚踢。(36)而:表修饰。(3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38)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39)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40
8、)宫室:住宅。(41)奉:侍奉。字词释义(42)得我:感激我。(43)得:通“德”,感激。(44)与:给。(45)乡:通“向”,从前。(46)已:停止,放弃。(47)本心:本性,本来的思想,即指“义”。文章解读疏通文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喜爱的东西名词,生命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同时得到以为乐大义,正义的行为文章解读疏通文义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二者
9、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超过,胜过苟且取得,苟且偷生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通“避”,躲避文章解读疏通文义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什么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
10、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文章解读疏通文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天性,本性不丢掉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1、 布置作业文章解读疏通文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不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文章解读疏通文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这里指高位厚禄有什么益处 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
12、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文章解读疏通文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泛指住宅侍奉 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文章解读疏通文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新课导入
13、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字词理解文言积累【古今异义】1.1.可以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2.是是古:这 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3.豆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4.钟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字词理解文言积累【一词多义】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则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表假设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我与: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字词理解文言积累【词类活用】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
14、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4.“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辟”通“避”。躲避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由“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结论。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到“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再从反面来申述。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
15、出来?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深入探究文章精讲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
16、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文章结构所欲鱼、熊掌舍鱼取熊掌生、义舍生取义设喻引出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PPT模板:/moban/PPT素材:/sucai/PPT背景:/beijing/PPT图表:/tubiao/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资料下载:/ziliao/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语文课件:/ke
17、jian/yuwen/数学课件:/kejian/shuxue/英语课件:/kejian/yingyu/美术课件:/kejian/meishu/科学课件:/kejian/kexue/物理课件:/kejian/wuli/化学课件:/kejian/huaxue/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kejian/dili/历史课件:/kejian/lishi/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正面正面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反面反面舍生取义舍义取生由是则生由是则生不用不用(结果)(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有甚于生者(原因)由是避患由是避患不为不为 甚于死者甚于死者 非独
18、非独皆有皆有勿丧(递进)勿丧(递进)一箪、一豆一箪、一豆行道之人,乞人行道之人,乞人弗受弗受决定生命决定生命义存在义存在万钟万钟王侯贵族王侯贵族受受决定宫室决定宫室义丧失义丧失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论证方法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运用道理论证,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义比生更珍贵。运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
19、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运用比喻论证,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论点。运用比喻论证,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论点。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深入探究品味语言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运用了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20、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2.运用了对比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3.运用了排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4.运用了对称(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21、与之,乞人不屑也。相反相反相近相近这些对称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深入探究品味语言问题探究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问题探究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课后作业
22、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把把“道德道德”、“正义正义”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利”的诱惑,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谢谢聆听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