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重点)解作者的主要观点。(重点)2.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事例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事例,体会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难点)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难点)3.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朱光潜朱光潜(1891897198671986),现),现代美学家、代美学家、翻译翻译家,家,安徽桐城人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和奠
2、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的他的主要著作有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谈美美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等。等。背 景 链 接 划分文章结构划分文章结构:由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引出由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引出“无言无言”这这一一 话题。话题。提出问题,阐述提出问题,阐述“言言”和和“意意”的关的关系系文学能不能、要不要言尽其意文学能不能、要不要言尽其意,尽美尽善。尽美尽善。分析问题,以图画、文学作品、音乐、分析问题,以图画、文学作品、音乐、雕刻为例,具体论证各类艺术品的无言之美。雕刻为例,具体论证各类艺术品的无言之美。得出结论。归纳以上实例得出结论。归纳以
3、上实例,得出鲜明论断。得出鲜明论断。寂寂寥寥()缥缥缈缈()心旷神心旷神怡怡()擒擒住(住()顷顷刻(刻()栩栩栩栩如生(如生()颦颦()意意蕴蕴()铢两悉铢两悉称称()字词学习字词学习liomioyqnqnxpnynchn(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瞬息万变: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很多很快。铢两悉称: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铢两:比喻微小之:比喻微小之 处;处;悉悉:都;:都;称称:相当。:相当。目不忍睹: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信手拈来:信手拈来:多指写
4、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手信手,随手;拈,用手指,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捏取东西。随手拿来。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逸,安闲;安闲;致致,情趣。,情趣。心旷神怡: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旷,开阔;,开阔;怡怡,愉快。,愉快。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样。栩栩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活泼生动的样
5、子。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轻描淡写: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1.1.作者是如何引出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无言”这一话题的?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作者认为“无言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无言”的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 2.孔子对他学生说的
6、孔子对他学生说的“予欲无言予欲无言”的含的含义是什么?义是什么?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真理的声音是微弱的,孔子说了,可是没真理的声音是微弱的,孔子说了,可是没有人在听,或者仅仅是表面上在听,即使听有人在听,或者仅仅是表面上在听,即使听了,也没有人去做。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了,也没有人去做。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所以孔子这句话是说,所以孔子这句话是说,即使真理的声音很微即使真理的声音很微弱,但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还弱,但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还是要按照其内在的规律运行,没有人能够阻是要按照其内在的规律运行,没有人能够阻挡。挡。3.“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齐读课
7、文第3段,写出两者之间的区别。言意固定,有迹象混整有限无限瞬息万变,缥缈无踪散碎清晰模糊4.作者接下来以文学为例,他是如何论证以言达意的?文学中的以言达意意象和语言要尽善尽美美术作品不能说谎p 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p 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完全的传情达意5.怎样理解“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句话?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真的能做到“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也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强调了文学上要做到“无言之美”。6 6.请分析第请分析第8 8自然段的论证思路。自然段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对比相片和图片哪一个更作者首先对比相片和图片
8、哪一个更“和自和自然逼真然逼真”,肯定了相片的,肯定了相片的“和自然逼真和自然逼真”,然,然后又进一步反问:两者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后又进一步反问:两者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自然得出图片更具有美感。直接反驳了厚。自然得出图片更具有美感。直接反驳了“和自然逼真和自然逼真”的观点。的观点。照片与图片7.第第8 8自然段自然段作者在论述“文学不必完全尽意”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对比论证 以相片和图画为例,说明相片是“和自然逼真”,图画则与实物不完全一致,人们都认为图画美。这就说明美术作品不逼真表现,效果更好。8 8.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无言”也能产生美?也能产生美?主
9、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作者一共从三三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的方法证明了“无言无言”也能产生美。也能产生美。以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从从音乐音乐中的中的“无声胜有声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论证无言之美;从从雕刻艺术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然后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
10、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不需要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接着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对“无言之美无言之美”的感受。的感受。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
11、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宽广的。如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之意,恐怕数数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无言之美”。示例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
12、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他的结局如何?他死了吗?他是怎么死的?联系上文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孔乙已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而好逸恶劳、四体不勤,又死要面子,被丁举人打折腿后,连“窃”也不能,可以感受到其结局的这一处空白充溢着作者独特的感情。这一处空白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也许孔乙已在冰天雪地中冻死了,也许他没钱医治活活痛死,也许他已经饿死;也可以说孔乙已没有死,他借钱治好了腿,后来还中了举,也成为像丁举人一样的人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就会缩小读者思考的空间,作品的余味也会减少。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1.1.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
13、法。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1 1)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为证明为证明“言不必达意言不必达意”“”“无言之无言之美美”,作者分别列举了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具,作者分别列举了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具体的实例,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有力证明了自己的观体的实例,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有力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点。(2 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第。第3 3自然段把自然段把“言言”和和“意意”进进行比较;第行比较;第8 8自然段把相片和图片进行比较;第自然段把相片和图片进行比较;第1010自自然段的流露和含蓄的比较等都是为证明然段的流露和含蓄的比较等都是为证明“无言之美无言之美”服务的。服务的。(3 3)引证。
14、引证。文章开篇就引述孔子的话,目的是引出对文章开篇就引述孔子的话,目的是引出对“无言无言”的论述。第的论述。第9 9自然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自然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分别引述了论语时运读分别引述了论语时运读 省省试湘灵鼓瑟登幽州台歌归园田居后出试湘灵鼓瑟登幽州台歌归园田居后出塞等文学作品中的诗文加以分析论述。在第塞等文学作品中的诗文加以分析论述。在第1010自自然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诗然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诗句和原文,进行有力证明。句和原文,进行有力证明。本文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本文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品为
15、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无言之美”,阐述了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美学观点。这一美学观点。作者的观点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作者的观点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无言之美”。文章主旨文章主旨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