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基本国情的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代表政治主张实践结果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
2、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背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初心使命:为
3、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
4、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总结: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
5、自己命运的主人。(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确立的时间: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意义
6、: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了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个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大事业),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一个地位)。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2)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
7、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改革开放的目的生产力角度: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度角度: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角度: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5)改革开放的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
8、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党的性质和宗旨(1)性质:中国共产
9、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根本立场:人民立场。(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全体共产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2.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确立依据: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为什么人的
10、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4) 要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二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11、色社会主义思想。(2)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3)意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4)结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原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2)内容:解放思想:破旧研新实事求是: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强调随着时代
12、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求真务实:强调务实,脚踏实地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内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2)原因:必要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重要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3)要求:要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
13、、不服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一个精神),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一个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一个使命),做好模范(八个模范)。总结: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 坚持党的领
14、导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
15、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可靠制度保障。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二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坚持全面从严治
16、党(1)原因必要性: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考验+四危险)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重要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四个关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7、有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两个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主线: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一个统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个根基: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一个着力点: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六项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一个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 新时代党的建设
18、具体要求: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科学执政(怎样执政按规律执政)内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求: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2)民主执政(为谁执政为人民执政)内涵: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要求:这就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与法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
19、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3)依法执政(靠啥执政靠法律执政)地位: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内涵: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
20、民有效治国理政。(4)三者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5)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1. 我国的国体(1) 国体:含义:国家性质亦称国体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分类: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的国体:中华
21、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3)重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4)特点: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阶级基础)。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阶级基础)。2.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
22、种新型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最广泛: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权利的广泛和主体的广泛。最真实: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最管用: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3)协商民主的意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内涵:对广大人民
23、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关系: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2)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现实意义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3) 坚持专政的原因:必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
24、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历史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1)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2) 国家履行职能的意义国家履行职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对内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可以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3) 国体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
25、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头、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4)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产生: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职权: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职能部门: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我国立法机
26、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2.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1)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2)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4)义务: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制度,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27、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2)民主集中制:含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 集中是民主的保障。地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3)基本功能: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4)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1)制度优势: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
28、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为什么)1、根本原因(决定因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2、地位、基本功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
29、、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3、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我国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优势:政治联盟。是各界精英,广泛的人才优势和社会联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地位: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
30、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地位:在国家政治与法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活动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优势: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
31、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特点: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创立了一种新型政党制度形式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与法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与法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4)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格局特点:
3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3)主权的基本特征:对内的最高性、对外的独立性。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民族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历史传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布格局:“大杂居、小
33、聚居、相互交错”民族关系:各民族长期相互依存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基本内容(重点):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优势: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要充分保证
34、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群众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3.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
35、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总结: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总的要求: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具体要求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每个公民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
36、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基层民主的特点: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3)组织形式: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总结: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2.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
37、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3.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5.必要性:基层民主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历
38、史特点:古代人治 近代法治。(2)我国古代法治主要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与法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3)中华法系:地位: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点:源远流长。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 (4)近代法治的启示: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历史。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
39、共意志。(3)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4)法的特点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5)法的功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6)我国当代法的本质:社会主义法。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
40、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现代化。(P7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和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P77)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
41、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个根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基础)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个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个依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三个法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个目标”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2、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总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具体措施):(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3、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一 法治国家(目标)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87)2.法治国家的特征(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的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
44、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3.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总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1)推进宪法实施。(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4.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原因)(1)对国家机关: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2)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3)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二 法治政府(主体)1.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
45、、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2.表现:职能科学:配置必须科学合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 承担的基本职能。权责法定: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定,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执法严明: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开公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 监督权。智能高效:政府要运用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廉洁诚信:政府必须清廉,诚实守信。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人民满意:
46、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3.建设法治政府(1)总要求: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2)举措: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4.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地位: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三 法治社会(基础)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