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文管王佳栩 20110140061上虞由来上虞历史沿革上虞历史文化资源的构成上虞由来江水东径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斤江水上虞历史沿革夏帝少康后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公元2556年)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上虞县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县设市。2013年10月,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
2、兴市上虞区,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上虞历史沿革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百官街道、曹娥街道、东关街道;道墟镇、上浦镇、汤浦镇、章镇镇、下管镇、丰惠镇、永和镇、梁湖镇、驿亭镇、崧厦镇、沥海镇、小越镇、谢塘镇、长塘镇、盖北镇;岭南乡、陈溪乡、丁宅乡。l王充绳床瓦灶著论衡,在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历史进程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l魏伯阳殚精竭虑写周易参同契,开创了中国化学的先河。l越窑青瓷千峰翠色夺先声,使上虞成为世界青瓷的发源地。l曹娥投江寻父感天地,演绎为中国伦理教化的楷模。上虞历史文化资源东汉板块东汉板块-学术文化、孝文化学术文化、孝文化论衡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
3、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学术文化曹娥投江寻父-孝文化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
4、辞曰: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铭曰:名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立庙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利之
5、义门。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邯郸淳曹娥碑记曹娥碑字谜:蔡邕访之,值夜暮,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己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南朝宋初刘义庆世说新语上虞历史文化资源魏晋板块魏晋板块-隐逸文化
6、隐逸文化l竹林七贤的嵇康遗世高蹈居广陵,一曲广陵散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绝唱;l一代名相的谢安隐居东山觅风流,其东山再起的经历浓缩了中国士大夫群体的典型特质;l一代情女的祝英台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千古传奇的故事誉满中外;l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清新自然开新风,其诗歌史上的地位少有望其项背。谢奕谢玄谢灵运谢安兄弟父子爷孙他族曾祖父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创作背景和地点: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秋天,
7、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这里曾是他族曾祖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祖宅在南山。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湖,指巫湖,在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此诗当作于公元424-426年(元嘉元年至三年)之间。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末尾四句写游后悟出的玄理。诗人领悟出: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
8、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英台故里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知。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许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鄞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临冢号恸,地忽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宣室志晚唐张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五四”新文化新文化l白马湖文化年以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俞平伯、丰子恺等为代表的大量文化精英聚集白马湖。l其他上虞文化名人竺可桢、胡愈之、马一浮、徐懋庸上虞历史文化资源经亨颐经亨
9、颐(1877年1938年),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浙江上虞人。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时期,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1920年1月,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出任首任校长。教育主张:经亨颐认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求学为何?学为人而已”,所以当以陶冶人格为主。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法上,提倡“自动、自由、自治、自律”,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成立学生自治机构。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反对那些“因
10、循敷衍,全无理想,以教育为生计之方便,以学校为栖身之传舍”的庸碍之辈。此外还力主活跃学术空气,丰富课余生活,注意多方面培养和陶冶学生人格。经亨颐墓碑(安放于春晖中学教学楼南侧)夏丏尊夏丏尊,名铸,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语文学家。浙江绍兴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民国十年(1921年)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夏应邀受聘返乡。夏丏尊创作的白马湖之冬是夏丏尊迁居上海后,对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执教时的生活回顾。主要抓住冬天的风来进行描述,领悟到一种萧瑟的诗趣和特有的情调,同时又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领悟出人生的情趣和世态风习,把他对白
11、马湖的怀念之情表现的十分真切而朴实,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处世自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丰子恺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茶馆(小杨柳屋创作)一天丰先生去湖畔散步,看见农人在湖边种柳,他就向农民讨了一小株,栽种在寓居的墙角里,因此便有了“小杨柳屋”这名。小杨柳屋是当年白马湖里的一个活动中心,除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等教师,还有偶尔来春晖讲学的蔡元培、黄炎培、叶圣陶、张闻天等人,都喜欢到小杨柳屋聚谈。而丰先生总习惯地将一张八仙桌抬出,放在小天井的那株杨柳树下,然后大伙边喝边茶边怂恿丰子恺作画。丰先生的第一幅嫩柳图和茶馆画就是在这小院的柳树下的八仙桌上创作出来的。小杨柳屋谢谢观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