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2023浙江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 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 去郡东归。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 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 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 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
2、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 枢密使。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 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 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 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 “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 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 年五十四。世
3、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选自新五代史 周臣传,有删改)材料二: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 朴 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 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 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 与于此。(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把写出正确答案的
4、序号。(3分)及A见B其C议D论E伟F然G益H以I为J奇K引L与M计N议O天P下Q事R无S不T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人,古代既可以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人格卑鄙的人,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B、“数顾大臣问治道”的“顾”,与“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中的“顾”意义不同。C、文学, 一般指经学或儒学,往往包含写作方面的才能,与现代“文学”含义不同。D、“京师之制”的“制”,意为形制、样式,与岳阳楼记“增其旧制”的“制”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
5、王朴等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以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C、王朴拜访前任宰相李谷,恰逢疾病发作,来不及回去就死在了李谷的府第。世宗听闻噩耗,悲恸的把玉钺摔到地上。D、世宗和王朴君臣相知,世宗锐意征伐,王朴为其积极谋划,世宗知人善用,让王朴发挥能臣作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2)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14、秦观评价王朴为“天下之真材”,结合材料概括王朴“真材”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202
6、3湖南省高三“一起考”5月大联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孟武伯问:“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五)材料二: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
7、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搜乘,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已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陈璀、陈庄涉泗。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林不狃之任曰:“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
8、“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泄曰:“驱之。”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一年)【注】鄎(x):周代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境内;一子: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中的一家。“二子”即其中两家;搜乘:检阅军队;须: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师A荻B中C
9、首D八E十F齐G人H不I能J师K宵L谍M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A、背,文中为背部对着之意,与李密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背”意思不同。B、属,文中为服从命令之意,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C、强,文中为坚持之意,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虽欲强聒”的“强”意思不同。D、涉,文中为渡过之意,与诗经氓中“送子涉淇”的“涉”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齐国的进攻,执掌鲁国政权的季孙咨询身为家宰的冉求,冉求开始给出的两种策略都被季孙直接否定了。B、冉求认为季孙既有不可推卸的捍卫鲁国的职责,
10、也有战胜齐国军队的实力,他旗帜鲜明地认为季孙应该出战。C、冉求有意等候在武叔、懿子上朝的必经之路上,面对武叔、懿子的询问,故意贬低他们,并成功让他们退朝后检阅军队参与战争。D、鲁军不肯冲过沟去与齐军接战,樊迟指出问题所在是不信任冉求,并建议多次申明号令,冉求接受了建议并成功让鲁军出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2)孟之侧后人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14、材料一中,面对孟武伯的提问,孔子用“可使为之宰也”评价弟子冉求,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冉求能够“为宰”的原因。(3分)三、2023山东省中学联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一)文言文阅读
11、(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 “原将降矣。”军吏曰: “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昭公元年正月乙未,楚公子入郑,逆而出,遂会手虢,寻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武曰:“宋齐婴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候之所闻也子弗戒,惧又如宋,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况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子相普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淳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无
12、谤讟,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然宋之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镳是衮,虽有饥馑,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 “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
13、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选自左传,有删改)【注】逆:迎亲子木:楚国的令尹,讟:诽谤。穗:田中除草,衮:培土,师旷:字子踩,哿:表示称许,可嘉。10、文屮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是A宫B也C成D诸E侯F必G叛H君I必J有K咎L夫M子N知O之P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的“三
14、舍”指行军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B、“寻宋之盟也”与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两句中的“寻”含义不相同 C、“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与“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令”含义相同。D、“故怨咎及之”与氓中的“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两句中的“咎”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侯率军包围原国,带了三天的军粮,到了三天原国没有投降,即便听到原国要投降的消息,也毅然退兵。B、在宋国的盟会楚国人占了晋国的先,在虢地的会见,赵武担心楚国会再次占晋国的先,会给晋国带来耻辱。C、师旷认为宫室高大奢侈,百姓财力用尽,即是做事不合时宜,百姓就会怨
15、愤,就会有石头说话。D、这三段文字都谈到诚信,分别从取信于民,诚信对维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的角度进行阐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2)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14、赵武是如何表达对诚信的不倦追求的?(3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0.【参考答案】GKR【解析】句意: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11.【参考答案】D【解析】“增其旧制”的“制”意为规模、规格。12.【参考答案】C【解析】“米不及回去就死在了李谷的府第”错,是抬回家
16、后就死了。13.【参考答案】(1)(他)所任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难道他们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却在后周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吗?(岂哉:难道吗?“于”状语后置。愚怯:愚昧胆怯。材智:聪明有才智);(2)臣子接受国君诏命,天下越礼不轨的国家按照顺序被平定,都依照他的谋略。(受命:接受诏命。僭伪:越礼非正统的政权或国家。次第:依照顺序。策:谋略)14.【参考答案】有政治远见;善谋划;明敏多材智。【参考译文】材料一: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上。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邡。杨邡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邡作为
17、大臣,和将相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杨邡回到家乡。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等人说用兵之策,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
18、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又升枢密使。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布局,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没有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
19、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钺敲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啊!王朴的才能,确实可以说是非常贤能了。如果没有遇到世宗,如何能施展出来?世宗在位的时候,对外用兵,攻取战胜:内修制度,制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文章,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难道他们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这只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人的作用罢了。材料二:秦观:我读五代史,看到王朴为周世宗拿定平边策的主意,这样之后知道王朴是能够平定天下的真正人才啊!王朴曾经替世宗谋划平边的策略因此王朴把大但是容易支离破碎的国家作为容易攻
20、取的对象,但是团结坚定的国家作为难以攻取的对象,容易攻取的对象应当先平定,难以攻取的对象应当后平定,这就是先灭吴最后才灭并州的原因啊。臣子接受国君诏命,天下越礼不轨的国家按照顺序被平定,都依照他的谋略。如果不是所说的天下的真正的人才,那么谁又能够在那个时代和王朴相比呢?二、10.【参考答案】F K L【解析】句意:“鲁军斩获齐军甲士的脑袋八十颗,齐军无法成军。晚上,间谍报告说”。第一个分句,“师”做主语,翻译为“鲁军”,对应谓语为“获”,宾语为“甲首”,“八十”为后置定语,修饰“甲首”,所以第一处断在“F”处;第二个分句,“齐人”为主语,“不能”为否定副词,其后一定接谓语,“师”活用为谓语,翻
21、译为“组成军队”,所以第二处断在“K”处;第三个分句,“宵”作为时间状语置于句首,单独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L”处。11.【参考答案】B【解析】文中“属”表示服从命令,“举酒属客”中的“属”意为“劝请”,两者意思不同。12.【参考答案】A【解析】“冉求开始给出的两种策略都被季孙直接否定了”错误,冉求的第一种策略“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确实是直接否定,但从第二种策略“居封疆之间”提出后,“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可以看出,季孙并未直接否定,而是先询问了孟孙、叔孙,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再转告给冉求的。13.(1)季孙让(冉求)跟他一起上朝,在党氏之沟等候着。(2)孟之侧最后退回成为断后,抽出箭
22、来打他的马,说:“是马跑不快。”【解析】(1)“使(之)”补齐省略“冉求”;俟:等待,等候;“于党氏之沟”介宾短语后置,应提前;(2)以为:作为,成为;殿:断后;策:鞭打;14、材料一中,面对孟武伯的提问,孔子用“可使为之宰也”评价弟子冉求,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冉求能够“为宰”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具有政治眼光,为季孙指出应对齐国的策略。很有谋略,用激将法成功让孟孙、叔孙参与到抵御齐国的战争中来。具有军事才能,率领军队用矛击败齐国军队。【参考译文】材料一:孟武伯问道:“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在有一千户人口的城镇或有一百辆兵车的家族,可以让他担任总管,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23、”材料二:(鲁哀公)十一年春,齐国因为郎地战役,国书、高无丕率领军队攻打我国,到达清地。季孙对他的家臣之长冉求说:“齐军在清地,一定是为鲁国而来,打算怎么办?”冉求说:“(三家中)一家防守国都,两家跟随国君去边境抵御他们。”季孙说:“我指挥不动。”冉求说:“那就在近郊应战。”季孙告诉了孟孙、叔孙,二人不同意。冉求说:“如果办不到,那么国君就不必出战。您一人率领军队,背城而战。不肯服从命令的,就不能算是鲁国人。鲁国士大夫的总数,比齐国的战车要多。就是您一个家族的战车也比齐军前来的战车多,您担心什么呢?他们二人不想出战是很正常的,因为是季氏执政。当您在世的时候,齐国人攻打鲁国(您)却不能出战,这是
24、您的耻辱,再也不能自立于诸侯之间了。”季孙让(冉求)跟他一起上朝,在党氏之沟等候着。武叔(叔孙)招呼(冉求)问他对出战的看法,(冉求)回答说:“君子有深远的谋虑,小人懂得什么?”孟懿子(孟孙)坚持要他回答,(冉求)回答说:“小人是根据才能而说话,估量力量而出力的。”武叔说:“这是说我不是大丈夫啊!”回去后就检阅军队,孟孺子泄(孟懿子之子)率领右军,颜羽为他驾车,邴泄任车右。冉求率领左军,管周父为他驾车,樊迟任车右。季孙说:“樊迟年纪太轻。”冉求说:“他能够胜任使命。”季氏的甲士有七千人,冉求用武城人三百名作为自己的私属。派年老的和年幼的士兵守卫宫室,军队驻扎在雩门外。鲁军与齐军在郊外交战,齐军
25、从稷曲发起进攻,(鲁军)不肯冲过沟(迎战)。樊迟说:“不是做不到,是不信任您,请多次申明号令然后冲过去。”(冉求)照他的话做了,大家跟着冲过了沟。鲁军攻入齐军,右军逃走,齐军追击右军,陈瓘、陈庄渡过了泗水。孟之侧最后退回成为断后,抽出箭来打他的马,说:“是马跑不快。”林不狃同伍的兵士们说:“逃走吗?”不狃说:“我们比不上谁?”(兵士们)又说:“那么停下来抵抗吗?”不狃说:“我们又比谁贤明?”(不狃)慢步而走,被杀死。鲁军斩获齐军甲士的脑袋八十颗,齐军无法成军。晚上,间谍报告说:“齐国人逃走了。”冉求三次请求追击,季孙不允许。孟孺子对人说:“我不如颜羽,却比邴泄贤明。颜羽敏锐,我不想作战却还能保
26、持沉默。可邴泄说:“快赶马逃走。”公为(鲁国公子)和他的爱童汪锜同坐一辆车,都战死,都加以殡殓。孔子说:“(汪锜)能够手持武器保卫国家,可以不用未成年人礼安葬他。”冉求令部下用矛与齐军交战,所以能攻入齐军。孔子说:“(冉求)合乎义。”三、10.【参考答案】DHL【解析】句意:这宫殿落成,诸侯必然背叛,国君必然有灾殃,师旷先生已经知道这一点了。11.【参考答案】D【解析】B.两句“寻”含义不相同,前者是“重温”,后者是“不久”;C.两句“令”含义相同,都为“美好”;D.两句“咎”含义相同,都是“不吉利,灾祸”。12.【参考答案】B【解析】“赵武担心楚国会再次占晋国的先”错,应该是“祁午担心”。1
27、3.【参考答案】(1)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判断句、“庇”“亡”“滋”各1分)(2)现在武还是这样的心,楚国又不守信用,这可不是他所能伤害的了。(大意1分,“是”“行僭”害各1分)14、赵武是如何表达对诚信的不倦追求的?(3分)【参考答案】首先直接表明自己以信为本的观点;运用比喻,写农夫只要坚持除草、培土最终会有收获,来表明自己会一直坚持,最终收获诚信;引用,引用诗经名言,证明待人诚信,就会成为别人的典范。【参考译文】僖公二十五年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三天原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
28、“原国准备投降了。”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狐漆作为温地的地方官。昭公元年正月十五日,公子围进入国都,迎娶后出来。于是就在虢地会见,这是为了重温宋国盟会的友好。祁午对赵武说:“在宋国的盟会,楚国人占了晋国的先。现在令尹不守信用,这是诸侯都听说的。您如果还不戒备,怕的是又像在宋国一样。子木的信用为诸侯所称道,尚且欺骗晋国而要驾凌在上面,何况是不守信用的突出人物呢?楚国再次占了晋国的上风,是晋国的耻辱。您辅佐晋国作为盟主,到现
29、在已经七年了。两次会合诸侯,三次会合大夫,使齐国、狄人归服,使华夏的东方国家安宁,平定秦国造成的动乱,在淳于修筑城墙,军队不疲弊,国家不疲乏,百姓没有诽谤,诸侯没有怨言。天不降大灾,这是您的力量。有了好名声了,反而用耻辱来结束,午就是害怕这个,您不能不警惕。”赵文子说:“武接受您的恩赐了。然而在宋国的结盟,子木有害人之心,武有爱人之心,这就是楚国所以驾凌在晋国上面的缘故。现在武还是这样的心,楚国又不守信用,这可不是他所能伤害的了。武将要用信用作为根本,按照这去做。譬如农夫,只要勤于除草培土,虽然有一时灾荒,最终必然获得丰收。而且我听说,能守信用就不会在别人下面,我还是不能做到守信用啊。诗说,待
30、人以信,很少不能做榜样,这是由于守信用的缘故。能够做别人典范的,不会在别人的下面了。我的难处在不能做到这一点。楚国不能造成祸患。”昭公八年春季,在晋国的魏榆有块石头说话。晋平公向师旷询问说:“石头为什么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不能说话,有的东西凭借着它。否则,就是百姓听错了。下臣又听说: 做事情违背了农时,怨恨诽谤在百姓中发生,就有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宫室高大奢侈,百姓的财力用尽,怨恨诽谤一齐起来,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性命。石头说话,不也是相宜的吗?”当时晋平公正在建造愿祁之宫,叔向说:“子野的话真是君子啊!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诗说,不会说话多么伤心,话不能从他舌头上出来,只有劳累他自己。会说话的多么美好,漂亮话好像流水,使他自己安居休息,说的就是这个吧!这座宫殿落成,诸侯必然背叛,国君必然有灾殃,师旷先生已经知道这一点了。” 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