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上课后练习知识点梳理 2019年9月 唐老师单元课 文出题意图及知识点习 题第一单元朗读一春整体感知:体会课文写景抒情的美妙,提高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品味语言,欣赏语句和段落。2.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运用比喻句,大胆联想和想象。3.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赏析字词,训练语感。
2、4.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积累精彩语言,训练朗读技巧,能识别句中的重音和停连。5.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济南的冬天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练习口语表达。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激发学生思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们做上点探究。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训练朗读技巧,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方法,培养语感。4.
3、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景物描写片段练习(抓住景物特点、采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5.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整体感知:结合四言古诗的体裁特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作的景物描写,体认诗人的思想感情。1.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品味语言,细致分析景物起笔的作用。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4、品味语言,赏析对偶句,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诗歌赏析,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的作用。4.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积累有关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5.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积累古诗词名句名篇。6.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第二单元朗读二秋天的怀念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全文感情起伏的脉络。引导学生通过题目,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感情。1.朗读课文,体会
5、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品味语言,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词语,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感情。4.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深化对语气和节奏的把握,训练朗读技巧,体会作者和母亲的感情。5.课文第1段和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
6、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散步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作者标题的妙处,开放地理解课文。1.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经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结合全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2.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叙事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诗意和情致。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对称句的好处4.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认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提高把握感情基调的能力。5.本文与秋天的怀念
7、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感受文言的精粹与简练,并在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内容,练习表达能力。注意,讲述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述时应让学生合上书本。要力求讲得生动有趣。1.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赏析比喻句,鼓励多角度思维,提升品味语言的独特的审美能力。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结合故事理解“方正”的含义,把握陈元方的特点。3.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
8、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积累文言词语。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意文言中称谓词语的主体色彩,提高文化修养。尝试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使言语表达更加文雅和得体。5.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第三单元默读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了解结构,培养梳理和概括能力。1.默读课文,讨论问题。(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
9、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插叙的作用。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引导学习文章的章法。2.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3.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训练精读能力。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说出精妙所在,并积累美段,模仿着学习
10、描写景物。4.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1)这一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2)“不尽说也不尽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尽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尽说也不尽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在读朝花夕拾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文章主题具有多义性,学生能结合本文及相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5.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不玩
11、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论语十二章正确理解本文意思。1.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一点儿体会。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把握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几个核心观念。(君子、忠、信、义、仁)3.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积累文言语句,培养语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4.背诵全文。体会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延续(有生命
12、力的词语),积累词语。5.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纪念白求恩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的方式,厘清课文的思路。(抓关键句、默读质量)1.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在对比中把握人物品质,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2.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细读第4段,厘清课文局部的写作思路。3.背诵课文第4段。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
13、过渡的。第四单元默读二品味语言:双重否定句和排比句使语言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4.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结合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5.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上点对你触动最大?植树的牧羊人在练习默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1.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
14、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能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评价。)2.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学生能结合文本及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3.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文外,在感受人物人格、体会故事主旨的基础上,思考其现实意义。4.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许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
15、,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诫子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本内容。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掌握文中关键句,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体会。2.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奍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提高学生诵读文言的能力,通过诵读深化理解,体会美感。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要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增强积累,获得文言语感。5.背诵全文。猫运用
16、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它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全文内容。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全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第五单元默读三猫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句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情感内涵。2.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各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作者的叙述中抓住主要信息,横向比较三只猫的差别,以便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3.第三只
17、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精彩语句,分析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4.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名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几个相关文本,体会人与动物的情感关系。其实,在人与动物的关系里看到的正是人类自我的投射,是人对自身地位、行为的反思。5.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狼引导学生梳理叙事线索,理解文章内容。1.课文主要写了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期间经过了哪几次
18、交锋。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心句,理解故事主旨。2.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词性活用的特点。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和文化倾向。4.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开展语言实践。围绕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揣摩一下当时的情境,补充一些细节。5.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皇帝的新装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提高快速阅读能力,并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
19、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第六单元快速阅读皇帝的新装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体会作者对现实的辛辣讽刺。2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相,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学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寄寓的讽刺。3.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1)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2)皇帝为什么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3)人们
20、为什么要说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本题意在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方面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体会,另一方面发挥想象,设身处地体验故事的情境。4.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么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关于说真话的话题。通过“课本剧”这一形式,既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揣摩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主旨,以锻炼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尝试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并表演。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诗歌,体会现代诗歌之美,通过背诵积累语言,通过转述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并锻炼表达能力。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21、。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形象来理解诗意。2.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延伸阅读,了解牛郎织女这一古老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间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怎样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尝试诗歌写作。体会诗歌这一体裁的特点。4.诗人看到“街灯明了”,联想到“天上的明星”,想象着天上有美丽的街市。仰望星空,你会有什么新奇的联想和想象?选择一个天体(如星星、月亮),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寓
22、言四则两题的目的都是使学生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因而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如只限于故事情节本身,就事论事,乃至重复作者的话,那就把寓言学“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之意”。1.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2.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寓言四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则寓言。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积累文言词语。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练习写作。5.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耳墨斯不是爱慕虚荣,蚊子也没有撞上蛛网,我们又能从寓言中读出什么?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或以前读过的寓言(如塞翁失马智子疑邻等),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