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2 ,大小:1.01MB ,
文档编号:5969701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96970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案-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案-人教版.doc

1、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作者童年时克服恐惧、获得自信的一段回忆,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文短意长,言辞恳切。学习本单元,要继续训练默读、圈

2、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纪念白求恩一文逻辑清晰,可在默读中厘清文章思路,并通过把握人物形象,从中获得思考;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要学会抓住文中标志时间转换的词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重点品味心理描写;学习诫子书,要学会勾画关键词,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本单元的写作“思路要清晰”主要训练学生在叙事之中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12.纪念白求恩21.积累生字词,背诵课文中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2.学习默读(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是做到手到,学会圈点勾画。3.厘清作者思路,了解

3、一般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4.感受课文中展示的不同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5.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6.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学会处理、整理各类文本,从中筛选信息。13.植树的牧羊人214.走一步,再走一步115.诫子书2写作思路要清晰2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212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2.学习对比手法和夹叙夹议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3.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叙

4、为主的写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白求恩(选自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师:曾有一个人,叫白求恩,加拿大人,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因病去世,以身殉职,并在临死前写下上面的这段话。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白求恩对自己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生活的评价是什么?(明确:快乐、有意义、希望能多做贡献)白求恩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事迹。毛泽东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了一

5、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赞扬。白求恩最后两年在中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让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如此愉快而有意义,并且获得了毛泽东的赞美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从白求恩的遗言来解读白求恩对人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带着疑惑,进入文本,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感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奠定情感基础。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1.了解文中人物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详细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课件出示:资料助读1: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

6、察冀边区工作。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2.默读课文(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7、)(2)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的意思。预设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3.述说印象读完全文后,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生自由交流、表达)预设 (1)白求恩是一个医术很高超的人。(2)白求恩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3)白求恩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4)白求恩是一个对中国做出许多贡献的人。三、品析课文,学习白求恩精神师:作者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精神,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并完成两个

8、任务。(1)用横线勾画出每段话中评价白求恩的关键句。(提示:关键句是总括句、总起句)(2)用“从_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_精神的人”的句式,理清文章要点。预设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2)从白求恩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

9、作他自己的事业,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死,一心想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斗争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资料助读课件出示:国际主义精神就是世界主义精神,是站在整个世界而非仅仅只是站在某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考虑全人类快乐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观。共产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放下国家间的隔阂,彼此帮助的精神。四、精读课文,品析写法(1)思考:什么是叙述?什么是议论?预设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

10、道短,论说是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通过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2)以第2段为例,从文中找出议论的语句,了解第2段是如何进行夹叙夹议的以及采用夹叙夹议写法的好处。预设 第2段的第1、2句是议论句,是对白求恩对工作、对人民极端负责任和极端热忱这件事的意义加以阐述;第7句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不少的人”行为的总结和评价,揭示这种人的实质“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第10句也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前线的人和晋察冀军民被白求恩精神感动的事情的意义的揭示,号召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段话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先叙述后议论,夹叙夹议,叙述为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让议论的语句建立在叙

11、事之上,真实感人。而议论句也是高度总结了白求恩的精神实质和这种精神的意义,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夹叙夹议写法的运用,使他的事迹更真实感人,他的精神更加崇高伟大,也强调了我们学习他的精神的必要性。师小结:作者怀着深情先概括叙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精神品质,即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的是“叙议颂”的写作思路。作者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白求恩强烈的赞颂之情。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围绕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可以从课内自然延伸

12、到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立足于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学习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学会整合文章的要点,逐步由浅入深地感受白求恩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落到实处。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读后以“他们眼中的白求恩”为主题,整理读后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求恩的精神,以及他对人们的影响。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对比的手法,理解其作用。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课时】一、交流展示,导入新课学生交流上节课布置的

13、阅读任务成果,感受不同人物对白求恩精神的不同解读。师:朱德眼中的白求恩,在中国对工作、对人民都是极其务实的,行动多于语言,具有实际主义精神。宋庆龄眼中的白求恩是“世界英雄”,站在世界的角度,写出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聂荣臻以亲身经历,写其与白求恩交往的具体事件,他眼中的白求恩是对中国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和伟大功绩的人。【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白求恩与另一种人的对比,从而挖掘白求恩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研读课文,分析对比手法师:白求恩精神如此崇高,有这么多革命家给予赞颂,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人

14、的一些行为不尽人意,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1.研读第2段默读第2段,圈出表现“不少的人”的行为特点的词语,并在一旁批注这些词表现了这些人的什么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不少的人”的什么行为特点?预设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2)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写到的这些人是怎样的人?预设 极其自私而又冷漠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对生活、对他人、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生活态度消极的人。(3)作者对这些“不少的人”持怎样的态度?这里的用词与写白求恩时的用词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69补白词语的感情色彩)预设 作者对这些人持

15、批评、谴责的态度。这里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拈轻怕重”等都是贬义词,而作者在写白求恩时为了赞颂他的精神品质,运用的都是褒义词。(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 对比。首先,把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与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相对比,把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进行鲜明的对比,体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其次,使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显示出“不少的人”与白求恩的差距,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2.自学第3段(1)默读第3段,参考第2段的学习过程,自主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并

16、做批注,分析文中“不少的人”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生自主学习,交流表达)预设 “不少的人”的形象特点:见异思迁、鄙薄。这些词表现了他们不安心于现在的工作,不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没有事业心,消极对待工作的特点,作者对他们持批评和谴责的态度。(2)本段将“不少的人”与白求恩对比,使用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预设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他们对工作的“见异思迁”和“鄙薄”与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对比,有助于我们发觉自身差距,明确自己改正的方向,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3.交流探讨师:这样的“不少的人”的生活态度与白求恩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预设 这样

17、的人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对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对他人是冷漠的,对自己的专业是极其轻视的,是没有敬业精神的,对社会对国家做不了多大的贡献。白求恩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对工作是极端负责的,对他人是极其热忱的,对职业有极高的要求,在专业技术上是精益求精的,有执着的追求,为社会为世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继续训练默读,以圈点批注的方式,从词义和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三、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1)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表达了对白求恩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语句表达了这种情感?大

18、声朗读课文,圈点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和语句。预设 对白求恩的热情赞颂之情。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两个“极端”连用,强调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负责任”和“热忱”都是褒义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的情感。)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两个双重否定句的连用,加强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肯定的语气,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军民、伤员、战士。)C.一个人能

19、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用排比的句式,对白求恩进行了高度总结,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赞颂之情,也强调学习他的精神的重大意义,让我们“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沉痛悼念之情。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声情并茂地朗读,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出作品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对白求恩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回顾重音、停连、节奏、语气等朗读技巧)(3)学生展示,交流朗读体会。师小结:文中这些表达情感的方式叫抒情,结尾段总结全文,高度赞

20、颂了白求恩的精神,号召我们向他学习。【设计意图】读与品结合,更加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对白求恩的热情赞颂和沉痛悼念之情,更好地落实朗读技巧。用圈点词语和语句的方法,清晰告知学生品味语言的两种方法,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解读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语言的能力。2.联系实际,交流感悟读完课文,白求恩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那么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人生目标时,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又该如何去做?请写下你的做法。预设 我们在人生中的选择有很多,选择做的事,是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事,才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我们所做的事,不管这件事多么艰难

21、,多么辛苦,自己是否能获得利益,只要能帮助他人,能改变一些不好的现状,都是有意义的。做事,不能不努力、不付出就想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且将困难的事推给别人做,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对我们所做的事,对我们的职业,我们要有执着的追求,专注而务实,不断钻研,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结束语:无论我们的能力是大还是小,只要我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在生活中落到实处,认真对待生活,对待我们的人生,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句话,并将其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常勉励自己吧!【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思到悟,解答开

22、篇学习的疑惑“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与开头形成呼应,成为一个整体。四、布置作业1.阅读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理解叙述与议论的方法的运用。2.片段写作:请仿照本文,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一个人,不少于300字。【设计意图】课堂语文教学活动的结束,也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语文的开始。在学生对课文分析有了整体的认知之后,要求学生自读聂荣臻在白求恩逝世40周年时写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巩固技能。让学生进行仿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设计亮点】本次教学设计以默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

23、默读中,学习用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人物精神,感受作者情感,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方法,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背景链接】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细菌,后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毛泽东和白求恩有过一次亲切的会面和交谈,他们交谈了很多,从国际局势谈到国内政治和军事斗争,从白求恩以前的经历谈到即将面临的工作困难。他们不间断地谈了将近3个小时。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白求恩的

24、逝世让毛泽东很悲痛,他怀着深切的悲痛和真挚的赞美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素养提升】如何在默读本文时训练圈点勾画?本文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多余的话,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对于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我们可以勾画出来,仔细品味,并写点个人感受;有些句子运用特殊句式,如结尾的排比句,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热情洋溢。还可以针对文章写作特点,做一些专项的圈点勾画练习。如让学生分别圈出文中叙述、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梳理白求恩的生平、作者对其品质精神的概括、作者对他的情感等。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既有正面的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阐发,又运用精到的笔墨勾勒反面的典型,我们可以圈点出与这两种人有关的词

25、语,批注出各自的含义,通过词语感情色彩的比较,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可贵。【疑难探究】1.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这是一篇议论文,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1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

26、民”,这样的句式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中心思想。2.如何理解这篇文章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本文有着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虽然文章中的一些说法带有时代的印记,如“国际主义”“列宁主义”,但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超越时代,丝毫没有过时

27、。甚至可以说,在当今时代片面追求金钱、人心浮躁的大背景下,白求恩大夫大公无私的品质、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同志的满腔热忱,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都有着矫正时弊的价值。所以今天的学生重读这篇课文,重温文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谆谆教导,不啻一次心灵的洗涤,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文化素养“以身殉职”体现的是什么精神?“以身殉职”的意思是指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梁书韦粲传中韦粲对仲礼说的一句话“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就体现了这种精神。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并非是有才能抵御外敌,只是想以身殉国”。而

28、他实际也是这样做的,在平叛叛军中,他英勇杀敌,却因战事失利,壮烈牺牲,他的儿子和三个弟弟也战死沙场。他死后被追赠谥号忠贞,这是对他忠于职守、以死报国精神的高度肯定和赞扬。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练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2.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一、导入新课师:莎莉文老师,因为心中有爱,能将残疾的海伦凯勒培养成世界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让她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那些身

29、处逆境的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白求恩,因为心中有爱,可以超越国家的界限,不远万里,帮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战斗,直至奉献生命。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看一看一个平凡的老人,因为心中有爱,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设计意图】从已学课文中的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1)结合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标注文章的段落序号,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预设课件出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

30、山地,做了一次旅行。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提示: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概括故事内容。预设 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

31、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植树,让一片荒原变成绿洲而造福众人的故事。(4)请划分课文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预设 第一部分(第120段):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的高原上种树的故事。第二部分(第21段):总体评价和赞颂牧羊人的精神,收束全文,升华主题。(5)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叙述的?详写了哪些内容?预设 时间顺序。详细写了“我”三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初遇牧羊人,看到他在种树;第二次见到牧羊人,发现树都长大了,他还在种树;最后一次遇见牧羊人,看到种树的地方变成人们的幸福家园。 师小结:文章先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

32、然后展开叙事,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叙述“我”与牧羊人之间三次相遇的事件,最后又高度赞美牧羊人的精神,升华主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用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厘清文章思路,学习方法可操作性强,快速高效,为之后的小说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三、再读课文,品析“变”和“不变”1.表格梳理文中的“我”在这几十年里三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他分别是什么状况?他给高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课件出示: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预设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

33、、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最后一次相见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2.表格分析观察、分析表中内容,我们发现有些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有些事情却始终未变,到底什么变了?而什么始终没变?(生讨论交流,师指名回答)预设 “变”: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

34、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不变”: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他的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最终换来高原上的奇迹。3.思考原因牧羊人为什么要一直种植树木呢?结合文章相关段落来思考。预设 文章的第11段后面半段交代种树的原因,牧羊人的妻子和儿子都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他发现这片荒原缺少树,没有生命气息,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于是就开始种树,朴素的愿望是希望这里有生命,不希望这里就此成为荒地,于是不断地种树,这是他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热爱的体现。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对自然、对世界的爱,正

35、是这种信念的支撑,让他几十年来持续不断地种树,让荒漠变绿洲,让废弃的村庄变成幸福的家园。结束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冷静而简洁地叙述故事。先总起议论,总述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难得的好人,然后叙述“我”三次与牧羊人见面的情形,讲述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原种树、让荒芜的高原变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家园的故事,最后结尾“我”给予牧羊人以高度的赞美,赞颂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体现了人的力量之伟大。【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来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对比分析,发现环境变化之大,而人物所做的事情没变,想要让这片荒原有生命气息的初心未变,在“变”与“

36、不变”中理解文章主题。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这样默默植树造林的人的资料,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第2课时【课时目标】1.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2.探讨文章主旨,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一、交流展示1.生讲述课外搜集的默默植树造林人的故事。2.师展示有关默默植树造林的人的材料。(1)清代诗人萧雄赞颂左宗棠西北植柳: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课件出示:(2)“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

37、期望。”这是“感动中国”给杨善洲老人的颁奖辞。【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搜集到的一些默默无闻的植树造林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的精神,为后面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奠定基础。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师:古有左宗棠,今有杨善洲,他们植树造林,让荒原变成绿洲,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那么,同样是默默植树,文中的牧羊人是怎样做的呢?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1.默读课文,合作探究活动过程:(1)各小组默读课文,圈点具体描写牧羊人的关键词,仿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并做批注。(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课件出示:示例:我从“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中的

38、“戳”“放”“盖上”等读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预设我从“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中的“热腾腾”“结结实实”“很细”等读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干净利落、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我从“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中的“挑出”“分开”“数”“拣”等读出,他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人。我从“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

39、大树”中“三年”“一直”“一个人”等读出,他是一个孤独、坚韧执着、默默奉献的人。我从“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中的“不知道”“并不在意”“一心一意”“沉默寡言”等读出,他是一个默默付出、不计回报、不张扬的人。师点拨:以上几句话,有的是直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这种叫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有的是写物品的陈设,以此来体现人物的性格,这种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2.分析描写手法师:文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写牧羊人,说说这两者的不同和好处。预设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用生

40、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是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描写手法,即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一般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师小结:牧羊人一心种树,几十年来不计回报,凭借一己之力,将一个荒原建成一座家园,体现了他的坚忍执着、不计回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坚毅、无私、伟大令我们敬佩,他创造的伟业让我们震撼。3.评价人物精神师:牧羊人的精神不仅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文中的“我”,勾画文中评价牧羊人的议论

41、性的语句,看看文中“我”给予了牧羊人怎样的评价。预设(1)文章第1段用了“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等褒义词,充满了崇敬、赞美之情。(2)“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句话写出了牧羊人凭借他的勤劳和毅力使这片荒地蔚然成林,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赞美之情。(3)结尾段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总结出牧羊人的精神品质一个具有顽强毅力、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与高度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咂摸,走进牧羊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和理解他的品格、思想、境界,与文本产生共鸣,与牧羊人产生共鸣,真正读懂、读通这

42、个有着伟大灵魂的普通人。三、深读课文,探讨小说主旨师:这是一篇小说,艾力泽布菲这个牧羊人是作者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篇小说,虚构这样一位人物呢?小组讨论,结合文中交代的时代背景和下面的资料,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资料助读:课件出示:资料一:这篇文章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文章打动了编辑,他们派人去寻找,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那样的老人。可是没有多久,文章就先后被编成绘本,拍成电影,风靡全球。资料二:植树的牧羊人虚构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

43、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资料三: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学生活动:(1)找出交代文中时代背景的语句,勾画出来。(学生勾画并交流)(2)小组讨论,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分析小说的主旨。预设 对主旨的理解: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人物的精神鼓舞了世人,牧羊人这个平凡的人,心存美好愿望,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将其变成绿洲,体现了人类的毅力、创造力、勇气和担当,激励更多的人

44、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故事横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毁灭,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也摧毁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变得自私自利、相互折磨;而植树的牧羊人,他不断地植树,创造了优美安宁、充满生机的环境,重塑了人心,使人心向善,相互关心爱护。时代呼唤和平、幸福、创造,时代厌弃战乱。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看,牧羊人种植树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也激励世界各国的人们关注森林再生问题,促进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为森林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设计意图】结合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文章的主题,拓展学生对文章主题认识的深度。四、联系自身,畅谈感悟启示师:牧羊人的精神启迪了世人,

45、也启迪着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的精神?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人生奇迹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预设(1)牧羊人几十年只重复做一件事植树,但是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更改变了世界,他代表了那些为改变人类命运而不断奋斗的人,我们就应该做这样的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不管事情多么地简单,把它做到极致,持续不断地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为人类做出贡献,创造奇迹!(2)牧羊人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心怀大爱,几十年默默无闻、不计回报地植树,给众人创造了幸福。启发我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有能力创造,只要我们心怀大爱,就能创造幸福,给予他人幸福。不必去求回报,因为创造就体现出人生的

46、价值。结束语: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一个牧羊人以一己之力将一个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慷慨无私地奉献自己,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文中人物精神的感悟,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人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布置作业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去寻找为社会默默做贡献的普通人,采访并记录他们的事迹

47、,写下自己的评价和感受。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牧羊人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把感悟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生活中。【设计亮点】本次教学设计,以默读为主,根据阅读要求去勾画相关语句,紧抓关键词,运用分析关键词的方法,逐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精神,最后达到多角度探讨文章主旨,受到启迪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提升】如何在默读课文中逐步完成不同程度的目标?课文篇幅较长,适合训练默读。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最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这样做,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语句的层面,而不是单个字、单个词,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印象,保证语感的连续性,从而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意蕴。可采取多遍默读的方式,初读时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再读时重在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三读时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疑难探究】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牧羊人这个人物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