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亚夫军细柳 案例主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 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 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
2、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前,我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的 12 月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 ” 案例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 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3、散读课文。要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 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 (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
4、。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 。 (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 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 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
5、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 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 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 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 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 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
6、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 (学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 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 也点头认可) 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 (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
7、) 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 (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 教师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贱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 (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注释 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
8、 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 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
9、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作为书面语体的文 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古代有“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样的词儿
10、便是最好的证明。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所以我没有就一些字词来开展教学,而是用了两个提问:“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同学们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 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如果离开对课文的理解直接讲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解释,不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的理解上,学
11、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而学生一旦是自己领悟出来的,也便是学习中的“趣”了。 案例扩展 语文课堂 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 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 后还需努力! -温馨提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