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 高频考点练习题1. 诗歌阅读与鉴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风、雅、颂、 、 、 ”被称为诗经的“六义”。(2)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 请从一个角度赏析蒹葭的语言特点。 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乡色酒舒兰注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
2、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注】舒兰,江苏邳县人,台湾诗人。(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C“你”指情人,“我”指远离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两节之间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B全诗语言精炼,感情真挚,比喻及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使感情的抒发淋漓
3、尽致。C本诗运用第二人称,使诗歌带有对话的色彩,如同诗人在向对方倾诉感情。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整齐,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以充分表现。(3)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从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变化?答: (4)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答: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
4、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 【景物形象】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长江气势,称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盘踞的九条巨龙。B第三、四句写长江特点,既写江水泛滥危害百姓,也写江水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C第五、六句转入评论,说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D第七、八句用词有意蕴,“众流安”本指各条江河都平稳,借指国
5、泰民安,政治稳定。(4) 【人物形象】“我君”指谁?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5) 【事物形象】诗中的“汉江”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6、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 【人物形象】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3) 【人物形象】诗歌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 【事物形象】诗中的“凤麟”这一物象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5) 【景物形象】诗的第三
7、联运用想象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尽:指战争结束。霍嫖姚:指霍去病。(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敌军营寨空
8、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2)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题李愬画像(节选)惠洪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注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广武:指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丞相:指裴度,当时裴度以宰相身份都督诸将讨伐吴元济。(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9、是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遂平燕、齐,项羽势孤。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C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D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这使得诗歌在议论的同时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2) 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阙题唐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阙题,即缺题。“
10、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每:每当。(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之“尽”,并不是说路断,而是表现山路不断伸展到白云深处,觉所往之地很高,有仙境之感。B沿着长长的溪水行走,感觉那春意也像溪水一样绵长,第二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的意境。C安静的柴门正对着山间小路,柳阴掩映着读书的斋堂,颈联将视角由外转向内,由描写自然景物过渡到描写诗人的居住环境。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句句写景,却又处处“有人”,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2) 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1、?请结合诗歌简要描述。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3) 题目提供的信息: (4) 理解“诗家语”i 含省略成分的词语
12、和句子: ii 翻译诗歌正文: (5) 读表情词语: (6) 据推测,此诗作于李贺遭谗落第之后,请结合这一背景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形象。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咏月(清)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菩萨蛮(南宋)朱淑真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注】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1)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
13、玉认可的一项是 A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B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C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2) 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C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D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3) 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10.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
14、,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注: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鸡翘:鸾旗车的俗称。(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D尾联是作者对友人的临别赠言,表达了挚友之间真挚的感情。(2) 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3)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11. 阅
15、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一枝花醉中戏作辛弃疾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注】丘陇:指坟墓,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面发红”诗意。中酒,饮酒之中。(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丈擎天手”六句,用肖像、动作等方法正面描写了人物的外在形象。B“百计千方久”三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自比像斗草的儿童,想要赢得一切,率真而童心未泯,极富情趣。C“看丘陇牛羊”,借助典故,委婉
16、含蓄表达了对世俗淡薄,贤愚难以分辨的慨叹。D词作的上下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步步深入,动人之至。(2) 词的上片前六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 结合诗句分析下片中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层层推进的?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南宋词人。貔(xi)虎,貔和虎。泛指猛兽。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
1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貔虎噪”“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2) 周瑜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诗歌形象,下列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与本词一致的一项是 A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赤壁怀古唐 王周)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唐 杜牧)C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赤壁南宋 岳珂)D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贺新郎元 邵亨贞)(3) 同样写
18、赤壁之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1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别鲁颂 【唐】李白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注释】鲁颂:李白的友人,生平不详。鲁连:鲁仲连,曾帮助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平原君赠千金,却而不受;后又帮助齐国收复了聊城,事后辞去爵位隐于海上。(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就用两个设问句,通过衬托、对比有力地突出了鲁仲连的高大形象。B诗中用“下却”“摧却”两个动词来描述鲁仲连,突出
19、重点又简洁有力。C“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是说鲁颂不同寻常,勤攻文学有鲁仲连的遗风。D诗人临别赠好友诗作和镂刻纹饰的宝刀,是希望他能斩断愁情,记住友情。(2)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这一句是何意?在诗中有何作用?(3) 诗人辞别的是友人鲁颂,为何诗中开篇却夸赞鲁连?请你进行简析。1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三小题。胡歌岑参(唐)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陇头吟王维(唐)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注】陇头吟:汉代乐
20、府曲辞名。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测战争。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诗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对照,让本诗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B两首诗都塑造了“关西老将”的形象,而王诗还塑造了戍楼上的长安少年和夜月吹笛的征人形象。C王诗七、八句写偏裨副将身经百战,立下累累军功,现如今已经成了万户侯,作者对其赞誉有加。D王诗运用典故,写苏武尽忠于朝廷,报效祖国,回来后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颇含深意。(2) 王诗中的“笛声”,透着哀怨、思念,下列诗句中笛声寄托的情感与之不同的一项是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21、风不度玉门关。B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C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D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3) 胡歌陇头吟均为边塞诗,在抒发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月夜二首王守仁1其一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2!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3满太清。其二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4,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注释:【1】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
22、知”。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2】撄(yng):干扰。【3】钧天:指天上的音乐。【4】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B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C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引曾皙为同道,借典故明志。D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2) “肯信”“
23、须怜”这两个词语颇具表现力,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加以赏析。(3) 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16. 风流子京口怀古曹贞吉 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1】,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2】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3】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注释:【1】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2】凌歊:指凌歊台,相传是刘裕称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
24、一项是 A“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B“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C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D本词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2) 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B“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C“两点青峰”中“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3) 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25、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小题。浣溪沙 宋周邦彦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注跳脱:手镯。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踏袜:来不及穿鞋,只穿
26、袜子。趁:追逐。剪春衣:裁剪春衣,寄给远方丈夫。(1)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D这首词抓住细节变化,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2) 对这首词的“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弦悲”写儿时欢笑已经遥远,“悲”字堪称点睛之笔。B“夜寒谁肯剪春衣”,剪衣寄远突显丈夫不在身边之“悲”。C女性消失了儿时情态,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D本词之“悲”主要体现于“虽儿情如昨,而回首俱非”上。(3) “出帘踏袜趁蜂儿
27、”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儿时情态,细腻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1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小题。越调小桃红(元)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釆莲人和釆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仿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1) “小桃红”是这首诗歌的A曲牌B词牌C宫调D套数(2) 对本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此处“微茫”与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中“微茫”同意。B此处“兰舟”与柳永踏莎行寒蝉凄切中“留恋处,兰舟催发”中“兰舟”同意。C此处“南朝旧曲”即是指杜牧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
28、中的玉树后庭花。D此处“司马”与长恨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同指白居易。(3) 作品是如何塑造“采莲人”形象的?请加以分析。1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_西都(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注释】清都:相传天帝的府地。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分付:交给、分别付与。(1) 这首词的词牌应是A鹧鸪天B苏幕遮C踏莎行D如梦令(2) 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慷慨悲凉B华美绚丽C深沉隽永D豪放不羁(3) 结合全词,对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加
29、以评析。2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辛弃疾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由人及物,“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等描写看似闲笔,实则紧扣题中的“池”字,落笔不凡。B写“池”不能无“水”,涓涓流水侵漫台阶,水的浸润流淌,使词境自然灵动,生发出水汽充盈之感。C凿池“唤”月,画栋摇波,红荷随风倾倒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儿”化口吻流露出诗人的醉态欢喜。D“红粉照香腮”意蕴丰富,既能比拟荷花,又可照应佳人。花、人,形、影,色香交织,争艳辉映。(
30、2) 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词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词的内容,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 【答案】(1) 诗歌;赋;比;兴(2) 一位伊人的追求者、钦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形象。(3) 示例:蒹葭中使用双声(蒹葭)、叠字(苍苍、萋萋、采采),以获得声韵上的美感,更好地表达伊人追求者执着的形象。示例:蒹葭采用重章叠句的语言形式,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首章“苍、霜、方、长、央”,次章“萋、晞、湄、跻、坻”,三章“采、已、涘、右、沚”),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在可望而不可
31、即的惆怅中所饱含的无限情意。2. 【答案】(1) D(2) D(3) 三十年前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来,月亮似乎在与“我”嬉戏,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后的“我”饱经沧桑,只能心事重重地对月抒怀,所以是“我”在望月亮。(4) 这首诗借助时空变化来结构诗歌,诗人以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巨大的时间跨度以及故乡和台湾巨大的空间距离来展现思乡之情。【解析】(1) 由“你从柳树梢头望我”一句可知,“你”应指月亮,而“乡愁”的字眼则透露出“我”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故全诗抒写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 “重章叠唱”和“反复”的手法在本诗中并未体现。3. 【答案】(1) 这四句描写
32、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3) B(4) 第一问:指作者所在的李唐王朝的国君。第二问: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一统天下而又治国有方的有作为的君主形象。(5) 水流漫长,如“回万里”。支流众多,如“派作九龙盘”。浩大湍急,如“飞迅湍”。雄壮磅礴,如“横溃”“崔嵬”。【解析】(1) 诗歌的前四句写: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
33、四溢,泛滥于中国大地,波涛汹涌迅疾奔流。这呈现出一派气势恢宏的浩瀚景象。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下文赞颂唐王朝兴盛张本蓄势。(2) 作答本题要结合注释,其一表达了对唐朝盛世所创立伟绩的歌颂,其二表达了如任公子一般有才干的自己无法施展才华的感叹之情。(3) 曲解文意,“写江水泛滥危害百姓”完全错误,应是“江水四溢,一派雄壮气象”。(4)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理解“混区宇”“垂拱”“众流安”的意思,然后进行归纳。(5) 要结合诗中对物象“汉江”的描写,分析出它的特点,注意归纳要准确。读懂诗歌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如同盘踞的九条巨龙一样的九条支流。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
34、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的盛况,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而罢竿了。4. 【答案】(1) B;D(2)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3) 塑造了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又不畏艰辛、富有才华、热爱国家、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4) “凤麟”指凤凰与麒麟,“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这一物象的作用有:一是在诗中用其比喻义,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二是以之代子由,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作者用“凤麟”二字
35、盛赞自己的兄弟。(5) 一是描写了遥远边地的“沙漠”,来借代异国他乡。二是描写了京城的“月”、杭州的“春”。作者以此来劝勉兄弟出使契丹不要忘记故国,且突出兄弟间的情谊深重,描写这样的景象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解析】(1) B 项,答非所问,运用李揆的典故,不是为了说明苏轼兄弟不敢自居第一。D 项,苏轼使用李揆的典故是要告诉苏辙要是单于询问家世,回复时要小心谨慎,要像李揆那样不说自己是“中朝第一人”。(2) 本题的答题范围是“首联”,题干一共有两问,第一问是性格特点,第二问是分析。答题时一定要答出这两问。首联写的是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36、这表明了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理解“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还要理解“不辞”“使天骄识凤麟”“回看清禁月”“应梦武林春”等语句,然后进行归纳。(4) 本题考查赏析物象。要结合诗中描写物象的句子,注意分析其比喻义和使用这一物象的目的。(5) 注意诗中“沙漠”以景物形象来代地域,京城、杭州的景物形象则是通过不同的意象来描写的。读懂诗歌 这些年我寄居他乡总是与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哪里会因为你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你不辞劳苦,任由驿站的骏马傲风斗雪,你尽管快马加鞭吧,要让自诩一代天骄的契丹认识一下我朝的才俊。身处沙漠之地你定会回望皇宫上方的那轮明月,也
37、定将越过千山万水梦见杭州风光旖旎的春天。单于要是询问你的家世,回复时可要小心谨慎啊,要像李揆那样不说自己是大宋最杰出之人。5. 【答案】(1) C(2) 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出将士们的神勇无敌。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1) 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2) 读懂诗歌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将士们全副武
38、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进扰的敌人。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立下大功而被绘像于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6. 【答案】(1) B(2) 政治远略,大将风度。李愬俘获李祐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李愬股掌之中,胜利可期。气度非凡。李愬有他父亲一样的仪容风度,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政治远见,赤胆忠贞。李愬在大获全胜后背着弓箭袋拜见丞相,表现了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解析】(1) “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错误,原意应该是李愬俘获李祐而不加诛,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李愬股掌之中,胜利可期。(2) 读懂诗歌 淮阴侯韩
39、信向广武君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并采纳他的建议灭了燕、齐,这种气概岂止消灭一个项羽?李愬俘获李祐而不诛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就在李愬的掌握之中。画像中的李愬着锦袍玉带,俨然有其父的仪容风度;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正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你看李愬背着弓箭袋拜见丞相裴度,(可见)李愬忠于朝廷之志始终不渝。7. 【答案】(1) D(2) 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幽居深山,不与世人交往,“门闲”也是“心闲”。一个志趣高雅的人。他隐居深山仍潜心读书,他的读书堂柳阴深深,环境幽雅。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的住处花围水绕,门向山路而设,随时可以走进自然的怀抱。【解析】(1) “虚实相生”错,这首诗中没有虚景。8.
40、【答案】(1) B(2)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3) “野歌”的意思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题目点明了地点、事件。(4) i “歌田中”是“歌(于)田中”的省略。ii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为箭羽的箭,高空衔着芦苇的大雁应声中箭而落。我穿着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饮酒高歌到黄昏。大丈夫虽遭受困顿,才志不能施展,但心并不沉沦。我愤怒地问天公:为什么会做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
41、罩一般摇曳多姿。(5) 表情词语:歌田中、心不穷、嗔天公。(6) 诗歌表现出了一个洒脱乐观自信的诗人形象。诗人才华出众,志向远大,相信自己能够蟾宫折桂,虽遭谗落第,仕途受阻,也只是感叹不遇于时,并且相信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内心依然充盈着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解析】(1) “生活贫穷的命运”错,望文生义。第五句中的“穷”,在古代指困厄、不得志,并不是指生活贫穷,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9. 【答案】(1) D(2) A(3)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
42、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安慰和空虚寂寞的情怀。【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不是黛玉认可的学诗原则,根据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情节中,林黛玉给香菱挑了这么三个人的诗打底,“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由此可知,新学诗
43、者不可读浅近的诗句,可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次再李白七言绝句,揣摩名家诗作的写法。(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错误,香菱诗的首联、颔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大意是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残月仍挂天边。描绘出月色的清晰可见而非朦胧清淡。(3)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香菱才情横溢,却是薄命女子,终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此时丈夫薛蟠远在江南。“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
44、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薛蟠虽然与她并无和谐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所以,诗中“月亮”蕴含着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注释中提到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词中“月亮”蕴含着朱淑真空虚寂寞的情怀及自我安慰。10. 【答案】(1) C(2) 从“非白璧招”看出项判官是一个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人;表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3) 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描绘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解析】(1) “动静结合”错误,只有动景。11. 【答案】(1) B(2) 诗人借“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印大如斗”等内容,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功高位显、威风八面的英雄形象。(3) 先以“白发空回首”写年老壮志难酬的慨叹;再借用典故,写贤愚难辨的愤慨;最后以“自栽花柳”“今朝中酒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