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一、 教学目标1、 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2、 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3、 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4、 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二、 教学重难点1、 “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2、 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3、 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三、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1、 介绍词的知识,介绍作者,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
2、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对它的大体内容有了了解,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呢一共描写了四幅图画,分别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图画的。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立”字前面加了一个“独”字,这样
3、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嗯,他说,“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一幅“湘江秋景图”,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这位同学,你来说。好的,他说啊,诗人是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4、四个方面来进行描绘的,是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写山色。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是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及其附近的许多山,“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又与“寒秋”二字呼应,“万”写山之多,“遍”则写出了什么?对的,红之广。“层林尽染”四个字,表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这里就是刚刚我们同学说的山上的景色,是静景对不对?接下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碧透”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说明船多,“争流”就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出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是的,动静结合的手法,“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呢则是动景,这里写的,是江上的景色。接下来再
5、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哪两个字用得好?“击”字和“翔”字,为什么?好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哦,她说,“击”字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的雄姿,“翔”字呢则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是的啊,“击”写出了鹰的矫健和疾速,而“翔”字则写出了鱼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浅底”是不是说水很浅呢?对的,不是啊,这里的“浅底”,是因为水清,所以呢才显得浅了,我们要注意体味诗人写作的深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写的分别就是天空和水中的景色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就是对上面的总结,万物都是一幅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样子。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里,诗人用了哪
6、些意象?“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等,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这位同学说啊,这些意象的画面都很壮阔,是的,有远望,又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视,作者把众多意象并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意象群,动静搭配,远近结合都十分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在从第二幅“湘江秋景图”到“峥嵘岁月图”之间,诗人巧妙地加入了过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怅”字,为什么我们说它富有表现力?刚刚这位同学说,“怅”本身是不如意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绪。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诗人为什么要发问呢?这位同学
7、说啊,这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思绪万端。还有别的说法吗?她说,诗人是个哲学家,在作哲学的沉思,这种发问表现出诗人情感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这两位同学的见解都很独到,联系下阕,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第三幅图,在哪里?大家找一找。嗯,对了,就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第四幅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完这四幅图画之后,将对诗人借这些图画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
8、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第二课 雨巷一、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二、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2、 问题法。3、 演绎法。 三、 教学重难点: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几个主要意象?2、讨论诗中的“姑娘”究竟代表什么?四、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
9、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 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歌,弄清了这首诗歌的字词和节奏韵律等基本的东西,2、找出了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等等充分表达诗人忧伤感情的词语,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伤。3、通过举例(明月、红豆),学习什么叫做“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体形象”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10、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戴望舒的雨巷。同学们,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品味这种饶有韵味的情致(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意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雨巷中几个重要的意象。诗中最明显的意象是什么?雨巷,对的。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这位同学你来说迷惘、惆怅的感觉,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它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人的伤感惆怅倍增。 接下来看,“撑着油纸伞”,这里有一个什么意象?油纸伞?对的。同学们看到油纸伞会有一
11、种什么感觉?怀旧、美丽,不错。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的感受,而这时呢,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就更加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还有哪些意象?丁香、姑娘。还有吗?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个“我”的意象。我们先来看丁香和姑娘这两个意象。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 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代表着一种愁绪,在诗中作者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是想说明什么呢?丁香花姣好但容易凋落,那姑娘对的,姑娘美好但转瞬即逝。我们来讨论一下啊,这位“丁香般的姑娘”只是代表
12、作者喜欢的姑娘吗?还有没有别的含义?有的同学说就是姑娘,有的说还有别的意思。这位同学你来说,还代表什么?她说还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很好,这里要和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所以这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还象征着诗人当时难以实现的一种人生理想。最后看“我”这个意象,就是指一个有所追求的知识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chi chu)着,“我”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
13、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这里的“我”就是代表着大革命失败后理想破灭的一代年轻人。我们已经对诗中的重要意象进行了分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味诗人那种彷徨又幻灭的情绪。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这些意象来归纳诗歌的象征手法(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我”在雨巷中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心绪的描写,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代年轻人理想破灭后的彷徨和幻灭。布置作业:将雨巷改写为一篇散文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和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2、 把握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大堰
14、河的深沉的情感。3、 学习并体味本诗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二、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2、 分析大堰河的形象3、 学习这首诗的表现特点(1) 叙事性的写实手法(2) 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深化诗意(3) 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倾泻感情(4) 学习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及在形式上的自由表现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感情。2、 对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一定理解(怀念与痛悼眷恋与感激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艾青的大堰河我
15、的保姆。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对诗歌的结构以及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大堰河是怎样一个形象,诗人是如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层,也就是一到三节我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部分朗读一下。好的,读完了,这一层介绍了什么?是的,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她是我的保姆,我是她吃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的乳儿。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
16、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的深情回忆了。诗人得到了大堰河怎样的关爱呢,我们来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八个。主画面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主画面是“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很好。这八个镜头表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勤劳,很好,还有吗?慈爱?是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很明显地体现了她的慈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八个镜头,也就是八个场面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和慈爱。我们接下来再看,第五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谁能来说一说,这里这样有什么效果?你来说,哦,对的,她
17、说,这是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间接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依依不舍和疼爱。是的,这里的“哭”字, 把大堰河的善良和对乳儿的疼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再看,接下来那一节还有对大堰河的描述?第7节,是的,依然写的是大堰河劳作的场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大家注意体会这种感情。读得饱含深情啊,不错。我们看,这里用了六个“她含着笑”,描写她进行各种劳动。这里说明了什么?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表现了大堰河对生活的满足。是的,大堰河“为了生活”“流尽了乳液之后”,“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做各种各样的活,十分辛苦,却含着笑,说明她对生活真的是非常容易满足啊。这一节呢,诗人用了排比的手法,依然是
18、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勤劳善良,命运悲惨但对生活十分容易满足的大堰河形象。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他又带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来看第8节,这里还是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如切糖,贴画等等,但是这里写到了一个梦,这里的梦有什么作用?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为什么?这位同学你来说。大堰河的梦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生活幸福美满。那么大堰河希望有“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的愿望实现了吗?是的,没有,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之后还是死了。大堰河死后丈夫和儿子们都很悲伤,但是她死的时候只有“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说明大堰河的一生,其
19、实是悲惨的,生前付出何其多,生后得到何其少?诗人想到这里十分心酸,对大堰河充满了同情。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的大堰河形象,她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形象的代表。诗人用包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这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应当认真去体会。分析诗歌的自由形式;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左传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2、 积累“若”“鄙”“微”“之”等重要词语,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3、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4、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二、 教学重
20、难点1、 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处处为秦着想;利用秦晋矛盾)2、 如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 熟读课文,翻译文章,疏通课文的大概内容,弄清楚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2、 得出文章内容的大体线索。(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军撤离)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烛之武退秦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已经理清了全文的线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好的,他对这篇文章看样子已经很熟悉了,这篇文章遵循
21、事情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军撤退四个部分,大家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哪里?对的,是“说退秦师”。现在我们就看具体地看一看,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啊。好的,大体上不错,要注意“若”是如果的意思啊。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烛之武态度的冷静,还有呢?谦卑?嗯,好的。他说“郑既知亡矣”,表明他对秦国的臣服,满足了秦穆公横蛮的大国之心啊。接着他又说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麻烦您的下属了,把自己显得很谦卑,对秦主很恭敬。这是第一层。接下来,他开始来分
22、析利弊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里分析了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的难处,处处为秦国着想,说出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晋国的土地,而晋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这里说明了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这是第二层。这样的分析可谓是合情合理,推心置腹,不由得秦伯不动心。接下来,我们看,由“若”字引领,烛之武提出了他的建议:“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里烛之武是想说明什么?是的,他想说明保全郑国才对秦国有好处,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随时供给秦国使者缺乏的东西,这是第三层。接着,烛之武开始追述晋背秦的史实了,他说
23、“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里是说,秦穆公曾经有恩于晋文公,晋文公也答应要把焦、瑕两邑送给秦国,但是却背信弃义,一回国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第四层。这里烛之武的意图是什么?对的,是为了制造矛盾,以此瓦解秦晋联盟。接着,烛之武又由历史回到现实了,他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他这里呢,陈述了晋国贪得无厌的现实,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说明,如果郑国灭亡,晋国必然会进一步进犯秦国。秦穆公听到烛之武的分析,觉得句句在理,必然会打消攻打郑国的念头。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烛之武首先以臣服的姿态,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亡郑不利于秦反利于郑
24、,存郑才利于秦,而进一步用历史上晋国的背信弃义和现在的贪得无厌来进一步证明保全郑国的好处,处处推心置腹,句句合情合理,自然能够说服秦穆公。这也提示我们,要想说服别人,必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我们可以看到,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说客。接下来,可以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等等。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战国策的创作背景与写作特点。2、 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活用现象。3、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二、 教学
25、重难点1、 结合课文,分析荆轲这一人物形象。2、 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以及“荆轲刺秦王”发生的时代背景。2、 翻译疏通本文,了解文章大概的结构脉络。(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准备易水诀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荆轲刺秦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荆轲刺秦王的学习,上节课,我们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了解并理清了全文的线索,我们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这位同学看来他对课文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可
26、以分为六个部分,即: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准备,易水临别,秦廷行刺以及行刺失败。现在呢,我从文中截取几个场景和同学们一起来品读,我们来看一看,文中是如何刻画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的。首先第一个场景,是荆樊会面,也就是行刺准备,这个场景在文中哪里可以找到?是的,第三自然段,现在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荆轲是如何劝说樊於期的。好,读完了,同学们,荆轲是如何劝说樊於期的?用了三个问句?对的,我们具体来看一看,荆轲是怎么发问的。“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这里,荆轲直接指出了樊於期的处境,秦国杀掉了樊於期的父母族人,现在又要用重赏
27、获得樊於期的头颅,这里荆轲是站在樊於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的,善于推心置腹,他这种设身处地的思考触动了樊於期的伤感,对他多了一分亲切信任。在指出了樊於期的困境之后,荆轲接着问了“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这里,他进一步试探,在指出樊於期困境之后跟他说“我现在有一个妙计,可以一举两得,将军要不要听呢?”樊於期自然很乐意听一听,荆轲于是趁热打铁,和盘托出了行刺的打算,发出了第三问“将军岂有意乎?”实际上也是在征求樊於期的意见,樊於期也不失为一个英雄啊,马上就自刎了。在这个场景中,荆轲是直接提出让樊於期献头的吗?不是,荆轲在这里是采用了一定的策略的,他从樊於期
28、的处境出发,动之以情,然后再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来晓之以义,观察樊於期的反应,当樊於期急于知道办法的情况下,又循循善诱地提出让樊於期献头的建议。他这里使用的策略是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诚感动了樊於期。在这幅画面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沉默)我们看整段都是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是不是?那么是的,他使用的就是对话的手法。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场景,也是最为惊心动魄的场景,就是秦廷行刺。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行刺的过程,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对的,从课本20页的第二自然段开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和秦武阳一起去面见秦王。我们来看二人的表现:“
29、秦武阳色变振恐”,说明什么?对的,说明秦武阳很紧张,惊慌。那荆轲呢?荆轲是“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说明他很镇定,还有吗?是的,还有很机智,对秦王说秦武阳是因为天子的威严所震慑,很聪明地圆了谎。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荆轲的镇定和机智?这位同学你来说对的,很好,用了对比的手法,荆轲和秦武阳的对比,非常明显。我们再看,荆轲刺杀秦王的一系列动作:“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这些动作,都表现了荆轲的勇敢,对。那么这里也运用了对比吧?是不是?荆轲和谁的对比?秦王,是的,在荆轲的进攻之下,秦王也显得惊慌失措,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
30、室”,这些动作都显得秦王的惊慌啊。由此可见,荆轲是既机智冷静,又勇敢无畏的。综上所说,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是的,他是一个讲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诚感人,机智冷静,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人。好了,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既然荆轲如此的勇敢,那么为什么他的行刺还会失败呢?这个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把它作为今天的课后练习题。讨论: 荆轲为什么会失败? 如何评价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第六课 鸿门宴一、 教学目标1、 识记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2、 积累“因”“如”“谢”等重要词语及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要句式。3、 理清文中主要人物间的关系。4、 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5、 正确分析评价
31、刘、项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正确评价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二、 教学重难点1、 简要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2、 举例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语言精练,富有个性,本文的动作描写即无声的语言,用无声的语言来表现有形的思想)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 介绍史记的相关背景知识,对作者司马迁进行介绍,然后再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简单地介绍。2、 疏通课文,理解新字词的意思,尤其是一些虚词的意思及用法。3、 理清这篇文章的大体脉络。【曹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刘邦约婚鸿门宴会(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刘邦逃脱,张良留谢刘邦诛曹
32、】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鸿门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鸿门宴进行了初步的学习,理清了这篇文章的大体脉络,今天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鸿门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当听到曹无伤说刘邦有在关中称王之心时,项羽的反应是怎样的?“大怒”,对的,接着马上就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里我们看出,听到这样的话,项羽马上就要发兵攻打刘邦的军队,这说明他?急躁,是的,简直就是急不可待了,他遇事浮躁,根本就没有深思熟虑就要攻打刘邦。还有没有?大家看,项羽说了一句“击破沛公军”,他还没有攻打,就
33、知道自己一定能够击破沛公军了吗?这说明他对的,非常自负,又轻敌。接下来我们看第二段,里面有哪些人物?项伯,张良,刘邦?我们主要来看刘邦。刘邦听到张良告诉他项羽将要派军攻打他,他的反应是什么?“大惊”?很好,他害怕了,马上就问张良“为之奈何”,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抵挡项羽,希望张良呢能给他提些建议,我们看到,刘邦是一方诸侯,而能够向张良不停地发问“为之奈何”,这说明他是的,能够虚心求救(板书)。张良提出让他当面和项伯说清楚,接下来,刘邦就开始筹划和项伯见面了,他不断地问张良“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又以兄之理对待项伯,要约为婚姻,大家看,他为了取得项伯的信任,不惜做了这么多事,说明他
34、是非常善于笼络人心的(板书),还说明他是的,灵活,随机应变(板书),有心计(板书)。接着,他又对项伯说了一番似乎很“情真意切”的话“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入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大家说,他真的是在等待项羽吗?不是。他说自己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事故,大家觉得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假话项伯竟然也相信了。刘邦接着又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他说自己天天都盼着项羽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刘邦就用这样的谎言骗了项伯,说明他真是一个很虚伪(板书)对的,这里又证明了他的虚伪。这里不得不提一句,项伯回去对项羽禀报,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5、,不义也”,劝说项羽要善待刘邦,项羽竟然马上答应了他,他耳根子很软对不对?之前还是大怒要征讨刘邦,现在马上改变了想法。接下来,在鸿门宴会上,项羽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看第三段。刘邦来了,继续虚情假意地向项羽表白自己的心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羽信以为真了,马上就说出了告密者“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羽几乎没有一点防范意识,说明他是胸无城府,毫无心机的人(板书)。他们接下来饮酒了,范增数次暗示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让他杀掉刘邦,但是项羽的反应呢?“项王默然不应”,我们来说说,这里的“默然不应”说明项羽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额?这位
36、同学,你说。哦,她说项羽此刻在犹豫,是的,一边是曹无伤和范增的说法,另一边又是项伯的劝说和刘邦自己的表白,所以项羽犹豫不决(板书),不知道应不应当杀掉刘邦。他的这种犹豫恰好给了刘邦可乘之机,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以上十分钟的内容应该足矣,故不再赘述)接下来应当继续分析项羽对无理的樊哙的态度,说他礼待义士,显示出他重视义气,大度宽容,不拘小节(板书)然后分析刘邦的不辞而别,说明他的奸险狡诈,很有心机,后来回去之后马上杀了曹无伤,也说明他狡诈,绝不软弱犹豫,具有战略眼光。分析完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之后,也可以再顺带提及樊哙、范增的形象。然后再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出色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在对
37、比中烘托人物形象;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等等)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一、 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课文中心。 2、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学习写人叙事的技巧。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2、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3、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应如何正确鉴赏本文深刻的内涵。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八一三”惨案的史实。2、 介绍作者鲁迅以及解题“记念刘和珍君”的
38、意义。3、 梳理基础知识,探索文章结构(1、2节交待写作缘由3-5节交往始末、遇害事实以及遇害的经过6、7节记念对于将来的意义。)4、 借助对其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分析,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这是本节课以及整篇文章的重点【痛悼死者表达无限感慨,再次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悲愤交织)回忆刘和珍(她时常微笑,故惨死让作者更加痛心)遇害事实,愤慨以及斗争的决心展示刘和珍们的伟大崇高,悲愤交织总结经验教训,清醒的反思对革命者的讴歌,更多是平静的分析。】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我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记念刘
39、和珍君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文章的基本内容,而且还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理清了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这节课,我们首先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值得专门来记念一下她呢?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关于刘和珍的描写出现在哪些地方。好了,大家看完了,哪些地方有关于刘和珍的描写?第1节,3、4、5节,很好,那我们具体来看一看这些段落。首先来看第一节,这一节交待的是对的,写作的缘由。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点东西,因为“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从这里我们得到对刘和珍的初步印象是?对的,刘和珍喜爱看鲁迅的文章。接下来作者写了“在这样的生活艰难里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
40、就有她”,刘和珍“毅然”的行为,表明了她是一个怎样的青年?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很好,鲁迅先生的莽原是一部进步的刊物,在当时发行是重重受阻的,但是刘和珍是“毅然”预定了全年的刊物,说明她有一腔热情追求真理。再看第三节,作者开始回忆,他第一次知道刘和珍的名字,是知道她敢于反抗校长的时候,她是勇敢无畏的,但是作者见到她时,却发现她“常常微笑着”,在偏安于宗帽胡同时,她来听作者的讲课,也是微笑着,这说明她一直很乐观积极,不错。可是刘和珍在虑及母校前途时的表现是怎样的?“黯然至于泪下”,这说明她有责任感?善良?是的,这些品质都可以体现。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刘和珍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
41、”,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用刘和珍的微笑和蔼与反动政府的暴行作对比,很好。刘和珍是一个“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人,然而却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虐杀”,“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了反动政府的残暴,我们看第四节,“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作者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与和蔼,这样一个温和、谦卑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暴徒呢?作者是在从侧面揭露反动政府的谎言,也是对他们进行控诉与批判。接下来,第5节,作者写到刘和珍去请愿,是怎样的?对的,“欣然前往”,这个词很形象,表现了刘和珍什么样的性格?有正义感,勇敢无畏,这些正是刘和珍为代
42、表的请愿者们的品格,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敬佩,赞美?是的。这里表现得很明显,在第3节的第一段他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又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这里有没有矛盾?没有?为什么?这位同学他刚刚的意思是,因为刘和珍敢于欣然前往情愿,并献出了生命,而我却苟活到现在,与她相比,自觉不如,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我们来看看,文中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来描写刘和珍?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具体分析)我们要明确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吗?当然不是,他是为什么呢?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是为了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来评价“八一三”惨案,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
43、而是先说明写作缘由,再对刘和珍的表现进行描述,最后评价这次事件的教训以及对于将来的意义,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笔力。接下来应当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最后鉴赏本文的内涵。第八课 小狗包弟一、 教学目标1、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主旨。2、 学习本文以叙为主、叙中带议的写作方式和白描手法。3、 揣摩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与文章主旨的关系;深入理解作者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识,以及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思索。4、 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自我反思精神。二、 教学重难点1、 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2、 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
44、本文的感情基调?3、 本文风格质朴自然,读来却感人至深,想一想:奥妙之处在哪里?4、 理清作者对小狗包弟感情态度的前后变化过程。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我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巴金的小狗包弟。同学们家里喂养过小猫、小狗一类的小动物吗?大多数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可是,在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期间,喂养小动物可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就连花也不能养,菜也不能种,甚至不能读论语,不能读孟子,不能读唐诗宋词,当然更不能读外语。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巴金先生讲述的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与一只小狗有关的故事,翻到课本32页,巴金的小狗
45、包弟。首先呢请大家默读这篇课文,初步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读完了,觉得这只叫包弟的小狗可爱吗?可爱?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文章第二自然段写到,“这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它在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生2:它在主人会客时,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得客人发笑。生3:它很亲近主人。巴金夫妇有一年到广州过春节,走时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主人出来,天天如此,从不厌倦。当看到主人回来时,不住地摇头摆尾,非常高兴,十分亲热。你们看到的这些地方是表现出小狗的可爱。可是第三段写小狗见到陌生人会吠叫,这不也挺令人讨厌吗?这位同学她说,后面写了“我
46、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这里的“一声”、“就”,可见这小狗很听话,很可爱。很好,那么,对于这只如此可爱的小狗,作者的对它的态度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有?是怎样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最开始,包弟初到我家,我们的反映是是,“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这说明,我们一家对于包弟的到来是十分高兴的(板书)对吧?接下来呢?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作者一家对它又是怎样的呢?这位同学,你来说是喜爱的,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她说,作者写包弟作揖讨糖果吃,显出包弟的可爱;出去吃饭要带点骨头回去给包弟;还有包弟在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每天都在门口等候;还有什么地方?是的,还从侧面来表现包弟的可爱,写日本女作家对包弟的询问,这些地方,都可以表现我们一家已经把包弟当做了家庭的一份子,对它十分地喜爱(板书)。接下来呢?作者的感情有没有什么变化?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第7自然段。作者怎么写的?他说啊“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我们前面说过,在文革期间是不允许养小动物的,这时候,我开始变得对的,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听到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这时候,我的心情开始变得忧虑(板书)了。在忧虑之下,作者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是的,把包弟送走了,送到哪里去了?送给了医院供科研人员做实验用。在送走包弟之后,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