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产类动物疾病学重点1.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2.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专著是范蠡著的养鱼经3. 水产动物发病的原因:a. 病原的侵害;b. 非正常的环境因素,如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气或氨根离子余氯;c. 营养不良;d. 动物先天或遗传的缺陷;e. 机械损伤4.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a. 机械损伤,b. 夺取营养,c. 分泌有害物质,d. 压迫和阻塞,e. 其他疾病的媒介5. 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细胞质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6
2、. 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1. 发现难;生长于水中,不易发现2.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3. 治疗难;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d. 许多药物同时使用,影响浮游生物;e. 药物影响养殖生物;f. 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7.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a. 彻底清池,b.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c. 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d. 饵料应质优量适;e.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f. 操作要细心,g. 经常进行检查,h. 在日常管理中防止病原的传播,l. 制定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j.
3、 定期药物预防,j. 人工免疫,k.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8.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1. 合理放养:a. 放养密度要合理,b. 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2.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3. 不滥用药物,4.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 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2. 免疫接种,3. 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4. 降低应激反应;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 池塘彻底清淤消毒,3. 强化疾病检疫,4. 建立隔离制度,5. 实施消毒措施四,加强饲料管理,保证优质饲料9. 贫血后充血: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或器官,血管张力降低,一
4、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器官内的小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而引起的充血,又称作减压后充血。10. 出血根据发生机理分为两种类型: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机理:毛细血管。微动脉。微静脉等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渗出到血管外11.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细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2.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加以叙述):a.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正常时,心血管内的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而不发生凝固,是因为正常心血管内皮组成的一层单细胞薄膜屏障,把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促发凝血的内皮下
5、细胞外基质隔开,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集、抗凝血和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当因为细菌、立克次体、病毒感染和内毒素、酸中毒、免疫复合物、理化因素等损伤血管内皮时,局部薄膜屏障破坏,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血小板与细胞外基质接触而被激活和黏附,同时裸露的胶原纤维VII 因子以及损伤的内皮细胞释出组织因子,启动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引起血液凝固,导致血栓形成 b. 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指血流缓慢和产生漩涡;血液正常流动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血细胞位于血流的中央部形成轴流,血浆在周边部形成边流,这样血小板不易和血管内膜接触。但当血流缓慢或出现漩涡时,轴流和边流的界限消失,血小板逐渐地析出而进入边流,增加
6、了和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同时凝血因子也容易在局部堆积和活化而加速血栓的形成。此外血流缓慢还可使已形成的血栓容易固着在血管壁上而不断地扩大。c. 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当出现某些毒素、异型输血、变态反应,某些肿瘤(如肺、肾、胰腺等处的癌肿),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时,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故易形成血栓13. 白色血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小板,微血栓的是纤维蛋白14.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有弊15. 梗死灶的类型:贫血性梗死(灰白色),出血性梗死(暗红色)16. 静脉性出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静脉性血量增多,又称被动性充血,
7、简称淤血17. 水肿发生的原因18. 发生全身性萎缩时,脂肪组织最早开始萎缩19. 心脏出现虎斑心时脂肪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20.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变化(包括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21. 坏疽:细胞发生坏死后,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引起的继发变化,坏死组织外观上呈灰褐色或黑色。22. 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23. 代偿的三种形式: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24. 不完全再生: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复,而是由肉芽组织来代替,最后形成瘢痕。25. 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
8、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幼稚结缔组织26. 肉芽组织的功能:1. 抗感染,保护创面,清除坏死物;2.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 3. 填补伤口或其他损伤,使断裂组织结合起来27. 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血栓等病理性产物或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28. 包囊形成:如果不能机化的病理性产物或异物(坏死组织的范围较大),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将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隔离的过程29. 炎症的基本表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30. 炎症局部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31. 炎性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1. 稀释毒素;2. 补体、抗体;3. 纤维蛋白网:a.
9、限菌扩散;b. 有利吞噬;c. 修复的支架;4. 压迫、黏连32. 异形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33. 肿瘤的三种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多数良性肿瘤);侵袭性生长(多数恶性肿瘤);外生性生长,又称突起性生长34. 肿瘤的三种转移方式:a. 淋巴道转移、癌(来自于上皮组织的肿瘤细胞叫癌);b. 血道转移、肉瘤;c. 种植性转移、浆膜腔内(如腹腔、胸腔)的恶性肿瘤35. 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以及所引起的生物效应的科学36. 药物不良反:a. 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可预见的、不可避免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10、;b. 毒性反应;c.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d. 继发反应;e. 后遗反应;f. 停药反应37.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比值,数值越大,安全性越高38.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主要器官是肝);排泄(主要器官是肾)39. 水产动物药物的给药途径:a. 药物悬挂法(挂袋篓法 主要用于预防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b. 浸洗法,主要用于转苗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c. 全池泼洒法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
11、: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d. 口服法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重症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e. 涂抹法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f. 注射法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鱼无法使用40. 青霉素: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水质恶化41.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对胺丙甲酸竞争,阻止细胞叶酸的合成,从而阻止核酸合成,用于治疗水产动物链球菌感染42. 环境改良剂的作用:a. 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b. 降低硫化氢和氨、氯的毒性c. 补充氧气,增加鱼虾摄食力;d. 补充钙元素,促进鱼、虾生长和增加对疾病抵抗力;e. 抑制有害菌数量,减少疾病发生43. 渔药残留:水产
12、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44. 鱼的中枢免疫器官:a. 骨髓样组织分布于:软骨鱼的眶区和颅下区;真骨鱼的肾脏(头肾) b. 胸腺分布于鳃腔附近45. 抗原的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加反应原性46. 鱼的抗体:IgM47. 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由于预防、治疗和诊断某些疾病的一类制剂48. 灭活疫苗:用物理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品49. 活疫苗:用人工方法诱导或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得的活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品50. 抗原抗体反应
13、的特点:a. 特异性与交叉性b. 表面性与可逆性c. 定比性:抗原抗体需按一定的比例结合d. 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e. 高度敏感性f. 条件依赖性:抗原抗体间出现可见反应要保证最适的条件51. 补体结合的组成:包含两个系统、五种成分a. 检测系统:包括已知抗原和待测抗体b. 指示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c. 补体:取自豚鼠的新鲜血液52. 补体结合反应的基本原理:a. 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b. 指示系统遇补体后就出现明显的溶血反应不溶血阳性5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常用的两种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碱性磷酸酶(AP )54. 免疫荧光技术常用两种荧光素:
1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黄绿色荧光;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MRITC )橙红色荧光55.PCR 反应体系和过程:a.PCR 反应缓冲液;b. 模板DNA ;c. 引物;d.TaqDNA 聚合酶;e.4种DNA (4乘以dNTP )过程:变性退火延伸(一般2030个循环)56. 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又叫草鱼出血病病毒危害对象:草鱼(主)、青鱼,同池其他鱼种不会发病症状和病变(加以叙述):a. 红肌肉型(较小鱼种:710cm):病鱼从外观看无明显出血症状,但往往全身肌肉呈鲜红色,尤其对太阳光看很明显b. 红鳍红鳃盖型(较大鱼种:13cm):鳍、鳃盖明显充血、出血;肌肉出血不明显,
15、眼球明显突出c. 肠炎性(大小草鱼):体表及肌肉出血不明显,肠道明显充血、出血,但肠道仍有韧性,不糜烂56. 鱼痘疮病的症状和病变是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57. 细菌性烂鳃病(乌头瘟)a. 病原:柱状纤维粘细菌b. 最适生长温度:2528摄氏度,最适PH 值6.57.5c. 症状:A 、头部暗黑乌头瘟B. 鳃丝颜色变淡,腐烂残缺,带有污泥,布满粘液;C. 鳃盖内表皮发炎,甚至被腐蚀成近圆形透明小区开天窗D. 镜检:鳃丝软骨尖端外露或腐蚀,可见成丛细长柔软的细菌58. 水产动物细菌病大多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59. 草鱼三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60. 水霉病的症状:(加以叙述)
16、a. 受损部位向外长出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故也称为白毛病;b. 病鱼焦躁不安,出现和其他固体相互摩擦的现象c. 受损部位肌肉发生腐烂,鱼体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d. 鱼卵出现柳丝病和太阳籽柳丝病:鱼卵孵化过程中发生水霉病时,内菌丝侵入附着在卵膜内,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太阳籽:被寄生的鱼卵,外菌丝穿出卵膜呈放射状,浸在水中如一个白色绒球61. 锥体虫:有一根鞭毛,造成消瘦、贫血的症状62. 隐鞭虫有前鞭毛和后鞭毛63. 孢子虫病的病原是艾美虫:它每个卵囊内有4个孢子,每个孢子内有2个子孢子(香蕉状)和1个孢子残存体,在同一个寄主内完成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64. 宋朝苏轼著物类相感志
17、对小瓜虫进行了记载65. 指环虫属特征结构:4个眼点、2对头器、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口呈漏斗状、可伸缩66. 三代虫属:无眼点、1对头器、1对中央大钩、8对边缘小钩67. 单殖吸虫与复殖吸虫的区别:单殖吸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宿主,多为外寄生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有中间宿主,多为内寄生68. 复殖吸虫典型种类生活史包括7个阶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69. 双穴吸虫成虫寄生在:吃鱼水鸟(终末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椎实螺 第二中间宿主:鱼类70. 多节绦虫亚纲分为:头节、劲节和体节71. 舌型绦虫病的病原是舌状绦虫属和双线绦虫属的裂头蚴(面条虫) 生活史: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二个中间宿主:剑水蚤、鱼类 一个终末宿主:吃鱼水鸟72. 九江头槽绦虫病:中间宿主:剑水蚤 终末宿主:鱼类生活史: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73. 鲤嗜子宫线虫病:雌虫寄生于鲤鱼的鳞囊,雄虫寄生于腹腔和鳔74. 鲫嗜子宫线虫:雌虫鲫鱼尾鳍条的间膜内,雄虫寄生于腹腔和鳔内75. 线虫按生活史分两类:肠道内寄生,不需要中间宿主;组织中寄生,需要中间宿主76. 锚头鳋病(针虫病、蓑衣虫病):寄生于体表77. 浮头:水生养殖动物因缺氧而在水面呼吸的现象78. 泛池:水生养殖动物因缺氧而出现的大批窒息死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