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4.01KB ,
文档编号:6009815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600981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简答题汇编(背诵版)(DOC 13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简答题汇编(背诵版)(DOC 13页).docx

1、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简答题汇编(背诵版)考编教综简答题汇集(背诵版)1.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 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 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2) 培养学生积极归

2、因。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3) 感染学生积极情绪。用语言劝说学生,相信自己会有完成任务的能力。4) 榜样示范鼓励学生。适时、经常介绍榜样任务,学会与榜样做积极比较。4.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 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2) 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的发展性、评价空间的发展性。3) 教育评价的即时性。包括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即时激发学习动机、即时提供行为向导。5. 教师如何备课?1) 钻研教材。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

3、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过程,一般必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2) 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钻研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3) 设计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等。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6.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2) 意志行动对活动有调节作用。3) 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7

4、. 简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1) 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2) 公正的前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3)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4) 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5) 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8.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果。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

5、目标);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0.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 客观性。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2) 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3) 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4) 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11.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

6、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 智力;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2) 个性;高创造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等。3) 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 知识;原有知识的激活和运用在创造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还是类比、联想,这都离不开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12

7、. 促进知识正确迁移的教学措施有哪些?1)精选教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13. 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效果。1)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 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3)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特点;4) 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5)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14. 复述策略有哪些?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

8、;6)画线。15.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形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

9、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6. 在教学中应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集体讨论。17. 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

10、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结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地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联系。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搞“突然袭击”。18.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9. 我国德育的基本原

11、则有哪些?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20. 简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转变(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

12、更要关注人。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尊师爱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2)民主平等。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3)教学相长。教与学

13、,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22. 贯彻直观性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 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直观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如何遵循直观性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那种为了直观而直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不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 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结合其他的

14、教学方法。遵循直观性原则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才能构成一堂优质课。如在直观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设问,安排学生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虑,获得教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3) 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正确选择直观性教学手段。遵循直观性原则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繁多,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及CAI课件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学手段。4) 遵循直观性原则更应注重教

15、师的引导。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可见,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教师在教学中“导”得如何决定了一堂课的走向。因此,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规划,做出色的“导演”,才能使学生的“戏”演得更精彩。23. 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既包括

16、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2) 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24.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包括以下几方面: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17、”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适应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25. 简述班主任如何

18、建设良好的班集体。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这是班集体形成的最终标志。26. 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三点:1)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导入方法,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导入要能引人注目,充满趣味,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

19、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27.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理解终生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同时还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28. 举例分析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思维定势,只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譬如,把一个桌子砍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思维定势会让人说出3个角的错误答案,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

20、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29. 简述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气氛、环境因素等,。30.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

21、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31. 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1) 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a,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b,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c,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2) 选择与安排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a,精选教材,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c合理安排教学过程。3) 教授学习方法。3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1) 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

22、少。2) 变通性。变通性及灵活性,是个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面对问题情景时不墨守成规,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问题的思考具有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朝着多个方向发散,能在不同的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3) 独创性。独创性是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方法,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具有新奇性。33. 简述备课的基本步骤。1)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 写好三种计划,及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此外,备课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备教学行为、备自我

23、、备检测。34. 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品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品德认识和调节者品德行为,品德行为又对品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品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又对品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35.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a,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b,提供多种变式

24、,促进知识的概括,c,重视知识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a,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a,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b,注重练习的内容,加强练习的综合性。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36. 简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和阶级服务。其特点如下

25、:a,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b,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c,主张应当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37. 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标准具有如下作用: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材的“教材”,具有统领教学的作用。b,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c,课程标准是了解学校学科教学的载体,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常用方法有以

26、下几种,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39.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 目标明确2) 内容正确3) 方法得当4) 表达清晰5) 组织严密6) 气氛热烈40.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1) 观察力。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2) 注意力。注意水平有限,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得到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无意注意始终,占主要地位。3) 记忆力。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4) 想象力。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5) 思

27、维能力。形象思维为主。6) 情感。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7)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更加明确,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客观,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41. 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 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要知识4)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 学会做观察记录6) 观察后归纳、总结42. 简述谈话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1)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

28、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2)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a,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b,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c,要善于启发诱导。d,要做好归纳小结。43. 简述练习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应用的基本要求:1)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 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渐,逐步提高。3) 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44.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班主

29、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1) 了解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 个别教育5) 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6) 协调各种教育的影响7) 操行评定8) 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45. 简述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环节。1) 合作小组的建立2) 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4)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46. 简述影响小学儿童能力形成的发展的因素。1) 先天素质。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2) 早期经验。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能力发展就越迅速。3) 教育教学。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

30、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5) 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的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4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8.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2) 上课3)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5)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49. 简述现阶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1) 爱国守法2) 爱岗敬业3) 关爱学生4) 为人师表5) 教书育人6) 终身学习50. 依据记忆

31、规律,如何组织复习。1) 及时复习2)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3)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5) 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51. 简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主要途径。1) 校园文化;2)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 个别辅导或咨询。52. 简述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基本要求。1) 注意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结合,2) 注意示范时速度的控制,3) 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4) 示范要正确,5) 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53.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确定的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2) 教学实施;3)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32、;4) 教育教学评价;5) 沟通与合作;6) 反思与发展。54.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55.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6. 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思想品德课以及其他学科教学2) 社会实践活动3) 课外校外活动4) 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

33、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 班主任工作。57. 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1) 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 激发间接兴趣3) 组织有关活动4) 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58. 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1)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59.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哪些?1) 学习动机的激发。a,创设问题情境

34、,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 学习动机的培养,a,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措施学习动机的产生,b,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c,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d,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60. 简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a,复习要及时。b,复习要合理。c,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常用的方法有:a,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

35、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b,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c,复习方式多样化。d,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61.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法和事实说服法。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a,要有针对性。b,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c,引导总结。应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a,明确目的制定计划。b,做好充分准备。c,加强指导。d,做好总结工作。62. 学校德育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的意

36、义表现在:a,学校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之一。b,学校德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c,学校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63. 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a,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与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b,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广泛的迁移

37、,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64. 加涅按学习结果把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哪几类。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a,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b,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他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c,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d,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实时的动作操作能力。e,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65.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结合。2) 掌握知识

38、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66.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五个基本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67. 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1) 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 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 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39、自我奖励。4) 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6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69.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教师应做到: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减少机械记忆的使用。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7

40、0. 简述能力的种类。1) 按照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2) 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 根据能力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4) 按照能力的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71. 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第二,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第三,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41、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该讥讽嘲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为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7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1) 复杂性。复杂性体现在: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 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a,因材施教。b,教学上的不断更新。c,教师的“教育机智”。3) 示范性

42、和主体性。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6)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从劳动手段的角度来看,教师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73. 简述影响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性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

43、素,但遗传因素对性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性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性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3) 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4) 早期童年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5) 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不同的教师领导风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74. 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也就是说,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没有很大必要去改变学生的

44、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 去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 并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75.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有效的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b,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c,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d,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c,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

45、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d,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76.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有:1)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 等一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5)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6)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77.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 操作定向阶段。只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的过程。2

46、) 操作模仿阶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和行为模式。3) 操作整合阶段。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 操作熟练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78.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1) 直观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巩固性原则4) 循序渐进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8)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79.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

47、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同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主要行为模式,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指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儿童认知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2) 前运算阶段。指2到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的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应用一个标准或维度。3) 具体运算阶段。指7到11岁,该阶段的儿童其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的思维,守恒观念的形成的,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思维就有了可逆性。4) 形式运算阶段。指11到16岁,该阶段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80. 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及优缺点特点:1) 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的编制,2) 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