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教学篇)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教学篇)18、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长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幽默与冷漠无缘。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情。19、教学机智。面对意外情况,“灵机一动”,“灵机”不是别的,说到底,就是“有心”。教育机智主要来自于教师的综合素养。20、教学相长。教学中难免出现“不如弟子”的情况。“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教然后知困”,不错的,越
2、是“困”,越能“自省”。不懂不要紧,学!21、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意味着反省,意味着认识的升华,意味着进步与提高。22、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惊蛰的是春雷,化雨的才是春风。微笑,不也是思维的催化剂、信心的增强剂吗?23、“一鸟入林,百鸟压声”。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先让“佼佼者”回答,会出现“一人说后,再无人举手”的“万马齐喑”的局面。有人担心不让好学生发言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会的。当别人回答不出来,再请他说,会使他更感自豪。24、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一位美国学者说:“教
3、1遍不会,教10遍;教10遍不会,教100遍;教100遍不会,别忘了,还有101遍。”这句话的核心讲的是两个字:耐心。有人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这句话如果成立,那么,笨也包括缺少耐心与和气。在教学中,老师的“配合”,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上。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25、“再想想”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功也,精诚之极也。”遇事多想想,真能“鬼神通之”也!“思而不学则殆”。看看书,翻翻杂志,阅览阅览报纸,也是“再想想”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再想想”的延伸。最感困难的时候,往往正是接近
4、成功的时候,就看能不能坚持“再想想”。孔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百姓说:“众人是圣人。”“再想想”,也包括和别人一起想,一起讨论。“善假于物”,自然也包括人。26、“第八次”一个学生读课文中的一句话,读了七遍都没有读好,你是否会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在心里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张田若先生为什么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想道理就在这里。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书上,值得。哪怕是读“八次”。27、一扇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翻开学生的作文薄,就是和学生交谈。每次改作文,都是和学生交谈的一次很好的机会。28、“什么都能
5、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于老师说:“在园丁眼里,这花是他们的骄子;在诗人眼里,这花是春的使者;在我的眼里,这花是美的。”在于老师眼里,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妻子买来的电动玩具狗、垃圾箱里的剩面包、介绍信、欢迎词、欢送词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也皆“”。29、我教一年级教一年级不易。当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更不易。有人说,教一年级难就难在“大人要说小孩话”。所谓“大人要说小孩话”,就是要说浅显的话,形象的话。开口“关于这个问题”,闭口“如此而已”,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儿童就会感到茫然听不懂。童心未泯才能教好一年级。面部能够表达出孩子们的天真、稚气、活泼、顽皮,是教好一年级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要揣
6、摩儿童心理。每次备课时都想一想: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30、“熏锅屋”徐州有句老话,“没有熏不黑的锅屋”。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仅课本那点“烟火”熏,远远不够;要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真高兴,在这一点上,我与于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运用语言文字,说到底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一旦“熏”到成“自然”的程度,意味着成功。31、“攒钱”与“花钱”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偏重于教学生怎样“花钱”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而忽视了“攒钱”语言的积累。不读不背,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语汇,用什么去说去写去思呢?人12岁以前,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这个时
7、候应该让他们多读多背,否则我们将愧对他们。只有平时多积攒,到用的时候学生们才会如“囊中取物”一般拿出来“花”呢!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这个“钱”要天天攒,天天花,一直到老。32、让学生有点“艺术细胞”有灵气的人,大都懂点艺术。一般地说,懂艺术的人气质高雅,这更是无疑的。一起艺术都是养人的。于永正老师把“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信条,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果自身素质允许的话)33、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有人说,教师不是演员,但应具备演员的某些素质。这话是对的。如果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懂点艺术(不一定是京剧艺术)的老师是“不完整”的老师
8、呢?34、让学生体验成功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说:“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大家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岂不知,这样量的结果,后进生会越来越短,越来越矮。优秀学生的兴趣逐渐升华为志趣,意味着教育的更大成功。35、爱屋及乌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二)你教得好,学生就信赖你,喜欢你;喜欢你,就喜欢你教的学科,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这叫“爱屋及乌”。所以,于永正老师经常对自己说:“要努力教好。”36、导入的艺术导入是一种艺术。如何导入,要因文而异。有的课文可以在题目上作。那些写得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课文,着重以情导入。
9、有故事情节或者写新奇事物的课文,可采用制造悬念的方法,引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有些课文干脆“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根本不设导入这个环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有心,要用心。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37、写字、育人、做人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点,就是他那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于老师说:“提笔就是练字时。”“学写字就是学做人。”38、低年级造句训练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小题大作”是被人耻笑的。在教学上,却无大题小题之分,每项训练,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造句训练在诸多语文训练中可谓是“小题”了,但照样可以“大作”,并能作出很多的来。关键要去琢磨。39、解词的艺
10、术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至于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哪些要去意会,哪些可以借助情境去弄明白,哪些可以而且必须查字典、弄个“水落石出”,哪些词不要或者没办法下定义,可以通过运用(如造句)去掌握,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这,要老师细细琢磨。于老师是把功夫花在看教材上的,一个词一个词地去看。这一点,是否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呢?40、揭示寓意的艺术多读多背,记住童话、寓言这个故事,记住这个故事的载体规范的、生动的书面语言,比“挂小黑板”重要得多。41、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新颖、巧,应该说是教学艺术性的一个方面;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
11、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艺术性的更重要的方面。“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少: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尤其是写,几乎没有。古人的”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的经验不能忘。42、“行成于思”“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缘起古人云:“行成于思”,是经过一个长期的思索、学习、实践的过程形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学思”、“思学”的过程。一个人去“思”,所得就会有限;还要“集思”。“集思”才能“广益”。同事之间经常组织一些教学经验交流会,集思广益,事半功倍。43、探索“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验的实施办法之一:利用生活本身提供的言语交际的机会和素材进行说
12、写训练。如:老师病了,请同学们写“慰问信”;捡到东西,及时写“招领启事”;写“表扬信”等。办法之二: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进行说、写训练。如:写一写上课时,班级来客的外貌、事由;把轧面机“请”到教室,让同学们看着说明书给大家讲解等。人,是活的;思想,是活的。不能坐着等米下锅,要主动找米下锅。办法之三:开展活动,相机安排说、写训练。如:进行“认识苹果”活动。办法之四:通信作文。44、“下水”。“下水”原是叶圣陶先生打的一个比方。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下水”的目的首先在于了解题目的难易,怎样写才好。写“下水文”时,完全是以教的学生中的极其普通的一员的身份或心态去写的,尽力写得有“孩子气”。45、命题的艺术。题目是的眼睛。给起题目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写作文叫“命题”。因为学生必须按题目写,所以给学生出题目命题更要讲究点艺术。46、“小题大作”。经常嫌弃许多学生的作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细细想来,自己没能指导学生做到“小题大作”。写好一枝一叶,就不愁写好一棵树;写好一斑,就不愁写好全豹。47、让“南国先生”销声匿迹。“过筛子”也罢,盯也罢,不管怎么说,我们采取的一切措施,不是置“南郭先生”于死地,也是像齐缗王那样,把“南郭先生”吓跑,而是为了教育“南郭先生”,为了不再产生“南郭先生”,是让每个学生都懂得,不能混日子,要尽力去做应该做的每件事。/首页上一页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