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绪论: 清代文学概说清代文学(清初中叶)的主要内容: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 第六章:红楼梦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清代文学的范围清代(16161911),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历12帝,是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又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清代文学一般认为有初、中、晚之分
2、。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1840年)前 晚期则指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灭亡。清朝晚期的文学一般认为已属近代文学的范畴。 一、 社会概况(一)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皇权,大清律、大清律例,程朱理学 ,八股取士, (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 清王朝是以异族身份入主中 原。前期民族矛盾尖锐,对汉人的抗清斗争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杨州十日”先后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各地抗清斗争延续到康熙22年(1683)。随着经济繁荣,财富集中于
3、少数人手中,官吏腐败,人民反抗不绝: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等。(三)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1.利用、控制、恩威并用的统治政策。 利用汉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来控制社会思想文化。以朱熹配享孔庙大成殿十哲之次,宋代理学为清代官方之学;对知识分子恩威并用。 恩:开博学鸿词科,编书、修史。从明史、康熙字典到古 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威: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明史案”、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 等。2.民间先进思想的觉醒。 王夫之:“理欲皆自 然,有欲斯有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 黄宗羲:“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保天者,匹夫之贱
4、,与有责焉。”二、 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1、 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 “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3、 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
5、。三、 清代文学发展概况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郭绍虞文学批评史绪论)清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 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兴盛;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清诗 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复明,多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
6、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 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吴伟业 “梅村体”,王士祯 “神韵派”。 清词 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 清代骈文 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 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3、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清代戏曲 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著名文人吴伟业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情
7、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 剧作家李渔则注重戏剧性,多用巧合、误会、制造生动情节。其闲情偶寄的编剧和表演理论,表明戏曲重心由“曲”向“戏”转移。长生殿和桃花扇显然是剧作家注重社会历史意识和戏剧性这两方面的产物。清代小说总体进入独创期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长篇小说纷繁多样: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英雄传奇水浒后传、才学小说镜花缘、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不朽巨著红楼梦。四、 清代的学术品格明末士人的空谈心性,不求实学,面对内忧外患,束手无策,导致国家破亡。以顾炎武、黄宗义、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对明亡的教训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提倡
8、经世致用之学。救时济世的实学,培养了清初学者重实证、归纳、考据的务实学风。康熙以后,文化高压和文字狱的盛行,使得文士人人自危,丢掉清初学者的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字训诂、名物考证、古籍校勘、辨伪、辑佚等文献整理工作之中,这一学术发展趋势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代表清代学术品格的“乾嘉考据学”,乾嘉考据学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吴、皖两派,吴派主墨守,以惠栋为代表;皖派主求是,以戴震为代表。在皖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扬州学派,以汪中、焦循为代表,治学力主触会贯通。清代经学:嘉庆以后在常州地区出现了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讲微言大义,提倡经世致用,并在道光以后终于取代考据
9、学而成为时代的主潮。清代学术对象:清代文化学术形成广集大成”的时代特色,大型阁书的编纂、多样学术领域全面繁荣。文献整理带动了清代学术的繁荣,以经学研究为中心,旁及小学、音韵、天文、历算、地理、史学、佛学、典制、校勘、辑供、辨伪等,都取得了超越任何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清代重要的诗文流派传统的文体诗、词、古文、骈文重新振兴起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著名的诗文流派有浙派、宋诗派、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桐城派、阳湖派、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等 他们或师唐,或法宋。五、 清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清初的著名文论家有侯方域、汪琬、魏禧。他们不满明代复古派的“学古而赝”和性灵派的“师心而妄” ,主张弘扬唐
10、宋古文传统。康熙中后期,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开始崛起,刘大魁和姚鼎,他们提出作文要义理、考据、词章合一,在作品论中提出了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等范畴,全面总结了古文写作的思想原则、艺术规律和艺术风格,建构以“义法”说为核心的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学术方法:乾隆以降,著名学者如钱大昕、袁枚、章学诚、阮元,均对桐城古文派进行过攻。经学家如戴震、段玉裁、焦循等,虽也讲义理、考据、词章的合一,但强调以义理、考据为本,以词章为未,着重于注经、论道的学术之文。清代词学理论:清代也是古典词学的成熟期,清初主要有阳羡派和浙西派,中期以后浙派由盛而衰,常州词派应运而生。阳羡派领袖是陈维崧,他提出了“存经存
11、史”的主张,要求提高词的文体地位,认为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人感物而发的真性。浙派的代表是朱彝尊和厉鹗,论词标榜南宋,推尊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反对粗豪扩张也反对淫靡纤艳,主张诗词有别,诗可穷而后工,词则宜于歌咏盛世升平。常州派的代表是张惠言和周济,他们尊词体,崇比兴,区正变,把词推上“与诗赋之流同类”的正宗地位。清代小说戏曲理论:明末清初著名批评家金圣叹为清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把西厢记、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相提并论,从而提高了西厢记、水浒传的文学地位。他还从人物塑造、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民族特点与艺术规律,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较高水平
12、。康熙、雍正以后,毛宗岗、张竹坡、冯镇峦、脂砚斋等为三国演义、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所作的评点,加上金圣叹水浒传评点,这四大评点家成功的将传统的诗话、词话的评点优势向小说领域拓展,使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成熟并且系统化。戏曲理论、批评:戏曲理论、批评方面,清曲话曲论,或谈创作、或研声律,或考曲目,或辑资料,或评论作家作品,或杂考戏曲故事,或论述表演技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成就最大,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等方面,具体阐述戏曲创作与表演的艺术规律。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一节 清代诗歌一、清诗的特点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清簃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
13、27600多首。全唐诗收录诗人2000多人,诗作5万首左右。全宋诗诗人9000家,成书72册,作品总数未见统计。全清诗筹备过程中初步统计,有作品传世的作家远在10万人以上,其中女诗人就有两万家。 (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规模宏大为“有诗以来所未有”。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重实”原于明清易代鼎革重创下的文人心态的被迫收敛;“感伤”原于民族耻辱和个人情怀的压抑。前者看重
14、宋诗的淳实,后者崇尚唐诗的缠绵,但清诗的宗唐宗宋并不像明人那么绝对,而是显出包容的胸怀,二者往往相互渗透,并非水火不容。 清初诗歌大致分期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二、 清初诗歌创作概况 1.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此期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 。2.易代之际的诗坛: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启蒙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
15、等为代表 。遗民诗人诗作特征: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斗志,最富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以及周亮工、曹溶等人。钱谦益是当时诗坛领袖,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梅村体”在叙事诗中独具一格,风行一代。3. 康熙时期诗坛“国朝六家”:施闰章和宋琬年辈最早,并称“南施北宋”。施长于五言,风格温和,涉及民生疾苦;宋则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比他们稍后的是王士禛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
16、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并称为“南查北赵”的查慎行、赵执信可以说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就社会关系来说,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禛的甥婿。就诗学观点而言,查慎行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赵执信则对王士禛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主张取法晚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三、 清初诗歌明清之际,国家政权更迭,民族矛盾激化,唤起了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文人创作激情;以一大批遗民诗人为代表的爱国诗人创作的抒写亡国之痛和爱民之
17、情的爱国主义诗文,成为这一时期诗文的主旋律。1.清初遗民诗人及其作品。(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屈大均和吴嘉纪 其他遗民诗人)遗民诗人代表作家是以气节高尚而为后世敬仰的三大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生平: (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清兵攻占南京后改名炎武。人称亭林先生。其事迹见清史稿卷481本传。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传世,存诗四百多首。诗论: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天下”,有诗歌四百多首,反清复明、坚守气节是其主调。“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晚年治经,侧重考订文字,开清代朴学之风。内容:(1)拟古、咏史、纪游、即景等都贯穿着
18、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有不少诗篇描叙了易代之变给江南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抗清志士救危济亡的悲壮之举,具有鲜明的史诗色彩,如秋山、京口即事等;(2)也有些诗篇抒写了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思和坚决复国的豪情壮志,如海上、精卫等。风格:顾炎武继踵杜甫,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沉雄悲壮,苍劲刚健,既有“风霜之气”,也有“松柏之质”,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 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 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 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
19、)。作者35岁。时清兵占领北京已3年,江南抗清斗争也多次失败。明朝国势已去,清朝己立稳政权,大局已定。作者一介书生,虽回天无力,但反清复明矢志不渝,遂以精卫自比,作诗明志。精卫填海的寓言故事,千百年来以其不屈的抗争精神而为世代传颂。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深仇大恨志在必报、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精神。鲁迅“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题三义塔)陈毅“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野营)都是用此典。顾炎武在清王朝江山已稳的形势下,以精卫鸟来托物兴志,抒写了自己与清王朝间的民族仇恨、对明朝的爱国之情和矢志不渝反清复明的斗争意志。借事抒怀,托物咏志,比喻贴切而又淋漓尽致,是 其特色。全诗句式错落,
20、语言质朴通俗,一问、一答、一叹,形式生动活泼、玲珑精巧别具特色。黄宗羲生平著作: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诗文推崇宋诗,强调书写现实,作品多抒写亡国之痛,怀念殉难亲友,反复表现自己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抗争精神 。“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河?”(山居杂咏)“莫恨西风多凛冽,黄花偏奈苦中看。”(书事)无不贯穿浩然正气;文章笔锋犀利,说理透彻,原君是其代表作。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诗文集南雷文定南雷文约南雷诗历。事迹见清史稿卷480本传。是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关心天下治乱安危,以学术经世。王夫之生平:(1619169
21、2)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时举人。学者称船山先生。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战斗精神,贡献卓著,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船山遗书100多种存世。事迹见清史稿480本传。诗歌内容:(1)受楚辞影响,用香草美人寄托抒怀,如绝句。(2)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走笔赠刘生思肯、初度口占等。著作:船山遗书。吴嘉纪 (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是一介布衣,穷困潦倒,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 绝 句 吴嘉纪 白头
22、灶户低草房, 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 偷闲一刻是乘凉。吴嘉纪(1618-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别号陋轩,江苏泰州(东台)人。其家乡安丰镇古称东淘,是著名的淮南十大盐场之一,居民大多是烧盐灶户。吴家境贫寒,青年时曾参加煮盐劳动,困厄潦倒。明亡后漫游长江中下游,联络抗清志士。失败后,回乡隐居,甘清贫、有气节。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熟悉,诗歌极写兵燹灾荒、民生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遒劲,状物写景,善用白描手法。是清初遗民诗人中突出的一位。清初文学家屈大均称赞: “东淘诗太苦,总作断肠声。不是子鹃鸟,谁能知其情?哀猿相叫啸,落月未盼明。夜夜同凄绝,教人白发生。” 这首绝句,浅显易懂,不
23、引经据典,不修饰铺张,不比兴讽喻,平铺直叙,却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 。前二句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四大要素说得很清楚。后二句,正是吴嘉纪诗歌艺术高超之所在。没有切身体验难以写出。“偷闲”“乘凉”看似轻松,却以强烈的对比烘托出茅屋内高温湿热的难以忍受,使六月骄阳相形见绌。全 诗运用白描手法,在短短28字中,有“六月”“烈火旁”“低草房”的环境描写,有“煎盐”“走出”“偷闲”“乘凉”的动作描写,有“白头炉户”的肖像描写,勾勒出一个在困苦中挣扎的劳动者形象,并表现出他的心态神情。在质朴无华的语言中,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盐工悲苦的一缕心酸和哀怜,也表现出吴诗“幽淡似陶,沉郁似杜”的直朴古淡的风格。屈大均
24、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广东番禺人。 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是清初遗民中年辈较晚的诗人。有道援堂诗集翁山诗外等。他的诗是其心灵历程的写照。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有壬戌清明作、读陈胜传等。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作者简介: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清军陷广州,18
25、岁的屈大均参加其师陈邦彦领导的反清斗争。清顺治七年(1650),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于番禺海云寺削发为僧,法名今种。顺治十三年(1656),开始北走秦、晋、燕、齐等地,联络志士,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孙克塽降清,屈大均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他以屈原后代自居,学离骚兼学李杜,诗歌主要写其经历和情怀。内容上表现爱国忧国之情,或表示对南明政权腐败的痛心和气愤,或揭露清朝的苛政、同情人民的祸难疾苦。艺术特点是纵横奔放,昂扬激荡,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陈恭尹(顺德 县人)、梁佩兰(南海县人) 之冠。(“岭南三大家”: “岭南三大家”之称缘于稍后的王隼取屈大均、陈
26、恭尹、梁佩兰诗合刻为岭南三家集。陈恭尹字元孝,广东顺德人,明亡后出游四方,晚年归家,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有独漉堂集,其诗感时怀古,抒发亡国之悲,间或表达矢志复明的决心,激昂盘郁,长于七律,邺中读秦记等,是所谓“人无数篇”的名作。梁佩兰字芝五,号药亭,曾仕清朝,诗多酬赠与写景,七古苍凉伉爽,易水行养马行等写社会民情,寄有深意,能独开生面。有六莹堂集。)四、清初入仕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1)生平: (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七年进士,官至福王朝礼部尚书。清兵攻破南京,他率福王朝文臣出降仕清五个月,以弘光帝被害,引疾归。
27、(2)诗论:钱谦益是清初诗坛领袖,他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强调诗歌要有感而发,反对称格较律,摹拟因袭,提出了以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为核心,性情、世运、学养并重的文学主张,兼采唐宋,广收博取,为确立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3)著作: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及列朝诗集小传等。 (4)诗歌内容:a.初学集(明亡之前所作)抒写对党争阉祸的愤慨,倾吐宦海失意的郁闷,表明作者是始终关注着时代的内忧外患的;b.有学集(入清以后所作)熔民众的疾苦与家国的变故于一体,其中也不乏对自己降清的沉痛自责与真诚忏悔;c.投笔集(晚年之作)更流露出浓重的故国山河之思,其内容大抵与
28、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军国形式有关,被称为“明清之诗史”。(5)代表作品: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6)诗歌风格及影响:两朝文宗,钱谦益上兆明代诸派,下开有清一代之风,起衰振微,功不可没。其诗初学盛唐,尤其服膺老杜,后转益多师,大力推崇宋元,能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故自成一家。钱诗“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思雄”,骨力苍劲,托旨遥深,形成情辞沉郁、词藻富赡的诗风;而且他学养深厚,才思沛然,多有规模巨大的组诗。又延引后进,奖掖新人,王士祯、施闰章、
29、宋琬、冯班等人都是由他提携成名。由于他在诗歌领域的重要影响,被称为清诗的开山宗匠。受钱氏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班,曾师从钱谦益。A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著钝吟杂录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B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抒发故国悲痛,婉而多讽。如题友人听雨舟有赠。C以标榜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2. 吴伟业与“梅村体”叙事诗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生平: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明祟祯四年进士,官至左庶子。曾从张溥游,参加复社。弘光朝任少詹事,因与权奸马士英、阮大铖
30、不合,辞官乡居。入清顺治时,被强迫出仕。官国子监祭酒,三年后以母丧辞官归里。在清初诗坛上,吴伟业和钱谦益并称。有梅村家藏稿等。诗歌内容主要是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两方面。感慨兴亡的诗歌以明末清初社会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历史变故,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志在以诗存史。有永和宫词圆圆曲捉船行等;悲叹失节以清顺治十年仕清为中心,反复忏悔自赎,表现自己对一度仕清悔恨。如“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自赎灵魂,哀伤欲绝。A、诗歌内容: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一)围绕黍离之痛,以明末清初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志在
31、以诗存史。这类诗歌约有四种: (1) 以宫廷为中心,写帝王嫔妃戚畹的恩宠悲欢,引出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如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田家铁狮歌等。(2) 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通过重大事件记述,揭示明朝走向灭亡的趋势,如临江参军、雁门尚书行、松山哀、圆圆曲等。(3) 以歌伎艺人为中心,从见证者的角度,叙述南明福王小朝廷的衰败覆灭,如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临淮老妓行、楚两生行等。(4) 以平民百姓为中心,揭露清初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恶政和下层民众的痛苦,如捉船行、芦洲行、马草行、直溪吏和遇南厢园叟感赋等。(5) 此外还有感愤国事,长歌当哭的作品,如鸳湖曲、后东皋草堂歌、悲歌赠吴季子等,以
32、“诗史”自勉,“指事传词,兴亡具备”,形象地反映社会历史真实。 (二)悲吟痛失名节的主题:以清顺治10年出仕为标志,堕入失节的痛苦深渊,如自叹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组诗遣闷怀古兼吊侯朝宗等,忏悔自赎,表现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的困扰与冲突里挣扎的人生悲剧。 B、诗学理论及艺术成就:(一)以唐诗为宗,近体诗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二)最大贡献七言歌行,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与成就。在继承元、白诗歌基础上,他的七言歌行能够兼收众家之长,自成一家面目,在清初独擅胜场,被称为“梅村体” “梅村体”: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
33、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成为古代叙事诗新的高峰。后人取吴伟业之号,称之为“梅村体”。)“梅村体”的主要艺术特征有:第一,融元、白叙事诗的善于铺排和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使其歌行既沉郁苍凉,又气势磅礴,既笔意纵横,又韵致深曲,在古代叙事诗里独具一格。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称擅。它辞藻绚丽,工于设色,律度严整,尤擅转韵,同时注意偶句与散句的间错并用,重视音调和色彩的调和匀称,故能做到开阖自如,音色
34、并妙。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这样,就使得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总之,“梅村体”叙事诗约百首,如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鸳湖曲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受吴氏的影响,在其家乡太仓产生了娄东诗派。 C、“梅村体”代表作长篇歌行圆圆曲(1)以吴三桂、陈圆圆的悲欢离合为线索,以委婉笔调,讥刺吴为私情叛明降清。(2)全诗规模宏大,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交织,史实和人物形象辉映。(3)运用追叙、插叙、夹叙和其它结构手法,打破时空限制
35、,重新组合历史事件,使情节波澜曲折,富传奇色彩。(4)细腻刻画心理,委婉抒发感情,运用比喻、联珠,化用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增强诗歌表现力。(5)重转韵,每一转韵即进入新的层次。(6)画龙点睛般的议论穿插于叙事中,批判力量蓄于华丽辞藻中。 D. “梅村体”影响 (一)吴兆骞1.秋笳集写塞外风光和郁愤情怀,苍凉激楚。2.榆关老翁行、白头宫女行与“梅村体”诗歌一脉相承。(二)清末王闿运圆明园词、樊增祥前后彩云曲、杨圻(q)天山曲、王国维颐和园词等,都是“梅村体”遗响。 捉 船 行 吴伟业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村人露肘捉
36、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 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候如年。 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讲析:清初顺治年间,清廷为镇压各地义军抗清斗争,经常调动军队,须征用民船运兵;地方官吏也以此为名,乘机敲诈勒索, 中饱私囊。此诗对此进行了揭露。全诗共分三段:第一段首四句。交待捉船原因和捉前的情况。大船、中船、小船的不同行动,包含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第二段自“郡符”以下十二句。写官差捉船敲榨船民的经过。 “吏如虎”写官吏之恶;“快桨追风”写官船追捕之速。“露肘 捉头”“土牛耐鞭”写船民挨鞭之苦;“苦
37、辞”见其哀求之相; “晓事”“敛钱”写出篙师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战战兢兢的神态。“君不见”以下两句为第三段。掉转笔锋,把人们视线引向码头上“打鼓插旗”的大船,与被捉小船进行对比,揭露其借 “运兵”之名、行敲诈之实的罪恶。艺术特色:1.运用绘声绘形的手法,结合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船夫受辱时的形态:“露肘”“ 捉头”“背似土牛”“敛钱送”“苦求”;船夫受辱时的心态:“耐”“不敢”“晓事”“候如年”。2.运用对比、陪衬、逐层深入的手法结构全篇。意在写小船以大船中船作陪衬意在写民船却用官舫作对比。“通篇俱用加一倍写法”。白居易轻肥:“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
38、人食人!”3.语言通俗,颇有白居易新乐府之风。“买脱”“无知”“晓事”“查点”“门摊户派”皆近乎口语,增添了全诗生活气息。3. 龚定孳与“江左三大家”龚鼎孳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在兵科任职。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龚氏与当时名士多所往来与唱酬,诗词皆工,于婉丽中亦多寓兴亡之感,与钱谦益、吴伟业有相似的地方,但成就和影响都不如钱、吴。 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15821664)、吴伟业(16091672)、龚鼎孳(161
39、51673)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顾有孝 、赵澐选其诗为江左三大家诗抄9卷。有康熙帝刊本。 五、王士禛与神韵说 (一)王士禛 1.生平: (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出身世家大族,顺治时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论诗标榜“神韵”之说,在当时影响极大,成为清诗的一大宗派,他亦获得“清代第一诗人”(谭献复堂日记)之称 。钱谦益去世后,他成为一代文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等传世。 2.“神韵说”: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神韵”即风神韵味。 神韵说在理论上着重继承了唐司空图诗品的“韵外之致
40、”说 (“冲淡”、“自然”、“清奇”)、严羽的“妙悟”“兴趣”说,提倡“兴会”“神到”,而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在创作实践上,则主要奉王孟韦柳等人的山水田园隐逸闲适之作为典范。历史地位:神韵说要求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发挥含蓄蕴藉、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神韵说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这显然是对明代前后七子支离破碎的拟古模仿和公安、竟陵两派的肤浅轻率的救弊补偏,但它易流为空调、掩却性灵,也促进了诗坛脱离严肃沉重的人生的倾向,有其偏颇之处。王士祯的诗作中,代表其主要成就和艺术特色的是那些模山范
41、水、批风抹月的“山水清音”和游览怀古之作。如真州绝句秦淮杂诗冶春绝句秦邮杂诗等。 真 州 绝 句 (之四) 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 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 半江红树卖鲈鱼。这首真州绝句在真州景物中撷取诗人兴会所及的几种景物,以最简淡之笔速写出来,意在弃其形、传其神,表现了真州山水的和谐安宁,也表现了诗人的自得满足。这正是真州景观的风神韵致,也是诗人从真州景观中感发的情怀意趣。从而在山水审美中,把发现自然与寻找自我完全统一了起来。因而,它是客观景物的再现,也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再现。意在言外,情韵淡远:正是其神韵所在。 宗梅岑读阮亭先生: 板桥山色晚秋初, 楚泽真州画不如。 我爱新城诗
42、句好, 半江红树卖鲈鱼。(二) 康熙诗坛: 朱彝尊和王士禛称“南朱北王”;施闰章、宋琬称“南施北宋”;四人由明入清,在新朝应举仕进,统领诗坛。只有查慎行和赵执信于清朝定鼎后出生。查慎行和赵执信是后劲。 A、 浙派开山祖朱彝尊 其诗以学力、辞藻见长,用笔雄健,叹息故国沦亡,感慨民生疾苦,俯仰艰难身世,大抵苍凉悲壮,郁怒激烈;后期格调平和,追求醇雅,安于恬淡,师法也从学唐到兼取两宋,反映清初诗坛演变趋势,带有典型的过渡意义。B、施闰章1.较关心现实生活和民间苦难,诗歌铺叙时事,叹息民艰,如卖船行临江悯旱牧童谣浮萍兔丝篇病儿词等真挚沉痛。2.宗法唐人,反对浮华,但格调平缓,温柔敦厚,缺少“唯杀恚怒之
43、音”;认为词场无须“兵气”,应当温婉和气,即使上述反映民瘼的作品,也终和且平。3.工于五言,风格空灵淡泊,如燕子矶冲淡闲远,委婉忠厚,较多文人高雅的格调和诗教品质,反映出与遗民诗人的区别。 C、宋琬其诗由学明七子上溯到宋、唐;擅写七言诗,风格雄深磊落,虽时发激昂悲愤之音,但总体委婉中正,怨而不怒。D、查慎行1.诗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2.擅白描,不尚藻饰。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入深出浅,时见精妙。如芜湖关白杨堤晚泊等铺写时事,慷慨愤激;芦州行、悯农诗等,刻写民瘼,情辞真切。3.旅途纪游和登临怀古,如舟夜书所见,古风如五老峰观海绵歌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等意境壮阔,笔墨雄放。4.近体凝练有力,如题杜集后。 E、赵执信1.谈龙录崇“诗中有人”之旨,重反映现实,力去浮靡,揭露社会黑暗,申诉官吏罪恶,如氓入城行道傍碑、吴民多、水车怨等。2.罢官漫游和归田闲居之作也时露愤激和不平,寄洪思涉淄水感怀等。3.写山水田园风光色彩鲜明,自然真切,如蓬莱阁望诸岛歌、太白酒楼歌等。4.宗法晚唐,自写性情,清新峭拔,不讲含蓄,和神韵诗冲和淡远异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