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57KB ,
文档编号:605921      下载积分: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60592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汀枫)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与端午节有关的素材-历史人文.docx)为本站会员(汀枫)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与端午节有关的素材-历史人文.docx

1、素材素材 文化文化 节日:端午灵魂以大无畏精神,迎难而上,共度难关节日:端午灵魂以大无畏精神,迎难而上,共度难关 广为流传的“屈原投江”并非是端午的起源。包括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内的许多 人都曾考证:端午节民俗出现的时间比屈原早得多。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 ” 在众多端午的传说中,不论是对神明的祈求,还是对时令的描述,都指向一个问题:农 历五月不是一个“太平的时间” 。此时开始入夏,气候潮湿,特别是在南方,毒虫横行, 疫病也开始蔓延。所以,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 ,五日是“恶日” ,也难怪人们不 祝“端午快乐” ,而祝“安康” 。 在“恶

2、月恶日” ,我们的祖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这些 习俗,凝结了中国人对生活经验的应用,最终得以穿越时间,跨越地域,又自然而然地 渗透在生活之中。 早在夏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习惯了在夏至前后,做一些挂在门头的饰物来驱邪。 在描摹古代风物的燕京岁时记里,记录下了人们端午时买符驱毒的盛况: “市肆间 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 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人们还会用弓箭射击蝎子、蛇、蜥蜴、蟾蜍、蜈蚣 五毒虫的画像,寓意驱邪避瘟。 渐渐地,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 自然界中有一些草药和矿石有着驱虫祛毒的效用, 就开始尝试利用它

3、们来创造自己的“祛毒法宝” 。 比如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人们相信艾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 健康。 本草纲目里记载,少量服用雄黄可以泻内毒,外敷有杀菌镇痛的功效,自唐代 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端午节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 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到辟虫的雄黄粉,成为端午节特有的工艺品。 从纯天然的艾草菖蒲,到粗加工的雄黄酒,再到精致便携、拥有审美趣味的香囊, 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凶险的“恶月”过成了安康的“端午” 。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一个真理:困难不会轻易消失,当我们应对 困难的时候

4、,不仅需要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更需要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和众志成城的 信念。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在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前,住在江南的吴越民族,由于受到水 旱灾害和瘟疫虫害的威胁,便以有神力的“龙”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希望得到龙的保 护。在端午这天,他们会在水中竞渡,以祭龙神,这也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大家集 中在一个龙舟之上,通过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来赢得胜利,寓意同舟共济,对一切困难 无往而不胜。 “端午”素材解读 中国民俗学者认为: “端午节的灵魂,就在于远古先民面对自然界中的不可避免的 不利变化, 不惧怕、 不畏缩的大无畏精神, 顺其自然、 利用自然, 团结一致、 迎难而上、 共度难关。 ”

5、面对困难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古老的中国智慧中早已有了答案: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不论是顺势还是逆势,不论环境是和平还是严峻,只要我们不断自强,做好 自己的事,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就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在防控新 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亿万中国人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终于斗出了一片新天地,再次 印证了这个真理。 端午佳节,粽香万里,端午节好句好段、相关诗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 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

6、节 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 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描写端午的好词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 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 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龙舟竞渡、屈志从俗、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 五山村、重五恶日、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粽子飘香、风雨端阳、人声鼎沸 描写端午的绝妙句子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 水

7、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2.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 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3.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 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 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4.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 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 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

8、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 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5.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 8 个层,奶 奶煮好蛋后就拿出 3 个最光滑的。 底层放一个, 接着是桃子。 每种都是 3 个, 用了 6 层。 第 2 层就是一个步老虎, 是看护这些东西的。 最后挂在门口, 按照长辈说的, 纪念屈原。 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6.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灾难,日渐麻木时;当我们遇到挫折,愤世嫉俗时,不要让敌 意遮住了双眼。去相信世界还有爱。也许曾经被伤害,曾经被欺骗,可是为什么要宁可 相信让人

9、痛苦的东西,而拒绝去接受美好呢。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举世 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 信念坚强。 “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8.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 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 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9.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

10、到同学 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 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10.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 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 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11.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 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 用水少泡着, 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 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11、屈原而诞生的。 可以说, 在人类的历史上, 还没有哪一个国家, 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 人的逝世。 关于端午的好诗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

12、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13、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节的家国情怀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4、节日。 这个节日,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带着一脸沧桑,走过两千多年飘摇的风雨,依然烙 印在中国人的情怀里,它蕴含的文化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体现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亲情的浓浓牵挂和对 生活的美好向往。 端午节,就是我们追念先贤、求真向善的节日。唐诗云: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 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国家 社稷忠心耿耿,却遭奸人陷害,遭到流放。他仍然心系家国,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 篇。在楚国灭亡前夕,屈原悲愤交加,始终不忍脱离故土,最后在五月五日那天抱石自 沉汨罗江。 沿江百姓舍不得忠良就此投江死去,许多人

15、划船追赶拯救,同时为了不使鱼虾损伤 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由此产生了每年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 来纪念屈原的习俗。 屈原以他高洁的性情,嫉恶如仇的风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而名传千古,为后人 世世代代崇敬。在端午节里,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体悟他“求真向善”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是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端午节,也是我们期盼平安和顺,祈福纳祥的节日。而从五月的气候上来看,渐入 热夏,湿热弥漫,人也容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因此端午节最早一直是作为保健、 避疫、驱邪的节日传下来的。一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 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

16、艾草、挂菖蒲(菖蒲叶 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 等, 以达到祛邪、 祛虫的目的。 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我们追求平安和顺、 祈福纳祥的情怀。 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节” “龙舟节” ,其实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最初来源于远古吴 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纪念屈原还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在这一日,人们断发纹身以表示他们是龙的子孙,举行祭祀崇拜仪式,他们把所乘 的船刻画成龙形,与船上的鼓声相和,在水上进行竞赛划船的活动和游戏,这就是“龙 舟竞渡”的起源。 “龙舟竞渡”的习俗或多或少地给端午节增加了一点狂欢气息,江中一艘艘争上游 的龙舟,赤裸着上身的结实的汉子们,用力

17、划着龙舟,喊着号子,伴随着急促的鼓声奋 勇争先,有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融合,正如远古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融入端午节,龙也成了中华民族 共有的图腾, 我们是龙的传人; 那种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了我们共有的情怀。 其实端午节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感恩的祭祀,粽子是丰收的黍子做成的贡品,在 人类享用之前, 先抛入山上、 江中, 请大自然享用, 而纪念屈原仍然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吃粽子的最初含义是感谢大自然的赐予,黍子的丰收提供了粮食。有了粮食才能养 育人类,才有人类的繁衍生息。 这种对大地、对自然感恩的情愫,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家庭、安于土地的 观念,再加上后来的

18、屈原的爱国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爱国,是永远的主题,屈原,则为这个主题增添了重彩的一笔。今天的纪念,是对 历史的传承与铭记,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开拓创 新,勇往直前。 当高考遇上端阳:端午节随想当高考遇上端阳:端午节随想 随西方国家的节日登陆中国,我们的节日越来越多,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淡化甚随西方国家的节日登陆中国,我们的节日越来越多,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淡化甚 至被蚕食了。情人节的玫瑰早淹没了端午节的艾草和菖蒲的清香,圣诞老人拿了中国护 照,也在窃笑屈原大夫的怀瑾

19、握瑜和宁死不屈的执拗,西方的愚人节仿佛也要愚弄愚弱 的国民一把。大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粽子,龙舟竞渡也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品。亚洲 某国竟然成功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让人怀疑屈原是否也拿到绿卡,移民 到国外了。 当我们吃着香美的粽子, 是否也咀嚼到端午节的悠长的历史韵味?我们是否透过离 披的艾草,看见一个峨冠博带的身影,正踽踽独行汨罗江畔 龙舟 我抽出的肋骨 正在我屹立的姿势中 争渡 惊散奔来的鱼 以鼓点作为心跳 仰面的一瞬 飞鸟 从天问的间歇处 降落 王清铭汨罗江或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说很多,但在江南的民间,光争日月的屈原、忠烈悲愤的伍子胥和侠义 悲壮的曹娥、白素贞等传说,使端午节有了

20、深厚的民俗的精神内涵,所以端午节又被称 为为“忠孝节” 。 南朝的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 “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五月五投汩罗死,楚 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并命舟楫拯救之。 ” 后人据此推断端午节吃 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与祭祀屈原有关。在汨罗江畔的屈子祠中有一副清朝郭嵩焘联云: “哀郢矢孤忠, 三百篇中, 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 两千年后, 惟有滩声似旧时。 ” 正是屈原的“孤忠”赢得时人和后人的拥戴,更多的人也把端午节是人们为纪念楚大夫 屈原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台湾的学者余光中先生曾饱含深情地说: “汨罗江是蓝墨水的上游。 ”我认为屈原的 自沉是对昏庸的楚国国君血的抗争,

21、 更是爱国精神和不谐于俗的独立人格的一次 “淬火” 。 屈原的陆离长剑在心灵的熔炉中锻铸之后, 经过淬火, 闪射出可与日月齐光的精神锋芒。 江浙一带的端午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这又是一位忠贞爱国却无路请缨的烈士。伍子 胥辅佐夫差伐越大获全胜, 越王勾践请和, 子胥主战, 遭到奸人谗言离间, 最后被赐死。 五月五日, 子胥尸首被投入江中。 后来吴国被越国所灭, 子胥魂灵常在夜间号哭于江上, 悲愤之气化作滚滚钱塘大潮,百姓感其赤胆忠心,每逢端午节必祭之。 一腔悲愤化为 翻腾的钱塘大潮,传说让人血脉贲张。谁说多水的江南只有如水的柔情,一个粽子包裹 的是一颗壮烈的心! 再一个传说就是曹娥寻父。东汉曹娥的父

22、亲溺江而亡,年仅 14 岁的她沿江啼哭寻 父,那凄凉的哭声随流水一连流淌了 17 天,但仍找不到父亲尸首。眼泪流干了,五月 一日曹娥揣一颗破碎的心投江而死,五月五日曹娥父女两尸相抱浮出江面。乡人深为孝 女的悲壮而感动,每逢端午节这天总是早早起来,沿江采撷五瑞草,挂在大门上来祭 祀 我不知道曹娥的孝心当时是否感天动地, 在读过这则传说后很久, 我仍然心潮澎湃。 民俗可以随时间淡化,但中华民族的美德永不能锈蚀!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闻一多先生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中对端午的产生作过 详细的考证: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 古代吴越民族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 或裹在树叶里, 一面扔至水中献给图腾神,一面自己

23、吃。最后还在急鼓声中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 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 我总以为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龙飞在天,神龙见首不 见尾, 龙的腾跃翻翔足够代表中华民族的豪情。 这种底蕴早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犹如血液。端午节这份文化遗产每一条血管里流淌的都是中华祖先的血脉和精神,岂是 其他国家可以争夺的? 陆游的五律 乙卯重五诗 : “重五山村好, 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时隔将近千年,南宋在端午节 这天的生活习惯犹历历在目。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陆游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高的

24、帽子上插着 艾蒿。 诗人按照旧的习俗, 忙着储药、 配药方, 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 已是太阳西斜的黄昏,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陆游写这首诗时宋宁 宗庆元元年(1195 年) ,已经 71 岁,在家乡绍兴隐居。可见南宋的江浙端午节里就有 吃粽子插艾蒿和卫生保健的习俗。 至于这习俗与伍子胥、 曹娥、 屈原中的哪一个人有关, 陆游没有明说,但无论是纪念谁,端午节习俗都与中国人有关。 北宋的苏轼曾写了一首屈原塔 ,明确地指出原楚地的投粽子和赛龙舟的端午习 俗与祭祀屈原有关。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 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这首诗有苏轼的“自注” : “在忠州, 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写这首诗时,苏轼只有 23 岁,为侍父入 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 ,看到这里竟然建有一座屈原塔,情动于衷,咏叹 为诗。由此诗也可看出,端午祭祀屈原的习俗在北宋时已经影响到四川。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在国人中引起轩然 大波。其实端午节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怎么也稀释不了。 先民和我们共披一道阳光, 共饮一江水, 汨罗江是我们血管里流淌的文化血液。 我 摘录我的几句诗歌作为本文的结句: 走过的道路都瘦去了 像一声绵长的叹息 汨罗江 我伸手向江中 给自己 淬火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