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场作文主旋律素材与热题猜想: 创新与发展考场作文主旋律素材与热题猜想: 创新与发展 (附: 原创作文题及高分作文展示)(附: 原创作文题及高分作文展示) 主题导读 创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如果没有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势必为历史所淘汰,被后来者所取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直就在创新道路上奋力求索,古代璀璨的文化和 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今天焕发着青春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一不是创新精神的结晶。中华文 明能够传承五千年始终生机勃勃,无不是因为我们民族所具有的创新精神! 创新才能造就持续发展。发
2、展需要诸多因素,但创新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才能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 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掌控未来,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听习总书记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 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 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
3、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 科技强国! ” “中国智造” 助力“疫”战成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中国智造”再次展现出了震惊世界的实力。10 天建成一座现代 化医院、无人机成为农村阻击疫情的“奇兵” 、机器人奔忙在防疫一线、热成像锁定疑似病患种种 科幻电影般的场景不断刷新着 “中国智造” 的形象, 坚定着中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也展现出中国的极强韧性 “智脑”提高诊治疾病时效 为减少医
4、院交叉感染风险,实现快速精准诊断及分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发上线了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可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2 至 3 秒就能完成定量分析, 而采用传统手工方法进行量化评估,往往需要 5 至 6 小时。 与时间赛跑,超级计算机提供药物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支撑,助力科研工作者尽快认知病 毒、研发药物,在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病毒结构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加速研究进度。 机器人“出战”抗疫一线 上海灵至科技公司与合作伙伴推出的一款消毒机器人非常聪明能干,不仅可以支持过氧化氢、紫 外线、次氯酸等多种消毒模式,还可以自主导航、自主移动,高效、精准地对室内进行无死角消
5、毒防 疫。上海钛米科技开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进行自主避障;配备消毒管理软件,自 动根据空间面积计算消毒时间;全程智能操作,人机分离,有效地避免、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 也提高了消毒的效果。 大数据防控彰显高科技威力 疫情期间,涌现出大量的防控平台,比如, “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 “疫情数据实时更 新系统” “发热门诊分布地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测评估系统”等。基于大数据技术,实时推送病 例信息,查找所有涉及的交通密接者信息,便于有关部门进一步对密接者进行管理,提升发现密接者 和管理密接者的防控手段。 (选自经济参考报) 【素材解读】 1.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按
6、照马克思主义观点, “工具是人手的延长” ,那么人工智能可以说是 “人脑的延伸” 。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 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的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分担了许多劳 动,是抗击疫情的功臣。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完成任务达到了高效化、科学化和精准化在这一 点上甚至已经超越了人类自身,这充分证明了现代科技的巨大能量和威力。 2.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人们依靠科技这双手可以去做我们自己做不到、不能做、风险高、难度 大的事,这次抗击疫情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在化工、勘探、潜水、天文、考古、 军事等领域,人工智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会决定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成败。没有科技的创 新,发展就是一
7、句空话。 3.科技改变生活。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若在古代,这只能是神话,但在今天, 它却是事实。今天我们与古人的衣食住行通讯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以加速 度发生着,这都是科技的力量!交通的便捷使“分离”不再成为今天文人最愁苦的事,通讯的便捷也 使“家书”不再是“抵万金”的珍品科技改变的,其实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有思想和文化。 科技成就展现中国自信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双 轮驱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
8、持国际最高转 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 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 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战略高技术研究捷报频传。超级计算机连续 10 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 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 “神舟” “嫦娥” “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 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
9、查开发、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 行列。 创新引领产业向高端迈进。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超临界燃煤发电、特 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华龙 一号” 、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制造、大型船舶制造装备、C919 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 床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 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人 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应用,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替代,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 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改善民生福祉。 (选自人民网) 【素材解读】 1.科技成就体现
10、发展理念的转变。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突破体现了中国在发展理念上的巨大改 变,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中华民族是勤劳智 慧的民族,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追赶甚至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从而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2.科技硬核带动新型经济的提速。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动因都要归功于科技 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航天、通讯、电子、能源、农业、医疗等行业的纷纷崛起,带动了经济的腾飞, 使中国经济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 发展理念。中国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更要成为一
11、个“科技大国”乃至“科技强国” , 以科技驱动经济高效发展。 3.科技创新造福人民。科技创新,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全面开花;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放眼于 未来;既要有高精尖的发展项目,又要关注国计民生百姓福祉;既要有论文上的傲视全球,又要有应 用上的世界顶尖这才是国家需要人民企盼的科技创新,这才是将科技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完美关 联。不能让科技成为云端上的舞蹈,而要让它更接地气,让人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的好处,从而更 热爱科学,更愿意献身科技! 预测 热题猜想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李大钊 贯注热忱,必定能开拓新的道路,做出超
12、乎常理的事情。松下幸之助 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地进军,才能创造出新的天地。李政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 【写作导引】 这三句名言分别来自于革命家、企业家和科学家之口,从不同的侧面分别阐述了创新的艰难、创 新的条件和创新的意义。 李大钊的名言告诉我们,创新“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 ,这种代价,大至流血牺牲,小到劳心费 神;没有牺牲和付出,就绝不可能取得胜利。 松下幸之助的名言告诉我们,改革创新需要“贯注热情” ,没有“热情”的付出,没有全身心的投 入,就不可能收获创新之果。 李政道的名言则是向我们描绘了创新发展带来的美好图景:
13、体制机制、社会秩序、生活方式等各 个领域迎来崭新天地,让我们拥有全新的生活。 写这种材料作文,最好抓住其中一句重点分析,能最大程度避免跑题和浮泛。围绕第一则材料, 目标以改革创新路上的重重困难以及创新者克服艰难险阻为重点; 第二则材料, 以颂扬广大创新先驱、 科技尖兵如何以顽强的毅力和不竭的热情奋力前行为重点;第三则材料,以表现改革创新的新成就新 气象为重点。 【高分示范】 创新路上,执着前行 颜睿扬 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 对前人的传承态度迥异前者刻意求似, 绝不逾矩; 后者博采众长, 自成一体。翁曾问刘: “你哪一笔是古人的?”刘反问道: “你哪一笔是自己的?” 两个人探讨的是艺术问题,
14、但何尝不是一个哲学问题。 翁方纲的书法与前辈名家形神兼似,固然值得称道,而刘墉师古却不泥古,在前辈的神韵中融入 自己的风格,则更加可贵。因为只有这样,这门艺术才会永远发展下去,才有前途。事实上,翁方纲 最为崇尚的欧体,也正是欧阳洵当初融名家笔意而成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车轮不断向 前,所以,必须坚持吸收、扬弃和创新,促进新事物不断涌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崇尚“变化”的。 易经云: “变则通,通则久。 ”其实世界的发展进步何尝不 能证明这个道理?人们不满足于仅靠手工劳作,于是发明了机器;不满足于仅在地上行走,于是研制 出飞机;不满足于仅用煤和油作能源,于是便探索出电的奥秘;不满足于现实
15、世界中的生活,于是便 打造出虚拟世界并徜徉其间这一切都印证着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的那句名言:“向还没有开辟的领 地进军,才能创造出新的天地。 ”每一项创新,都为我们开辟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让我们享受全新的 生活! 如今,人类已经可以遨游太空,可以深潜海底,而科学家们却仍在努力探求着,在向着科学新的 高峰攀登因为我们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种创新,绝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创新的战场。历史上,商鞅变法、胡服骑射、 戊戌变法哪一样不是前无古人的探索和创新?这些变革和创新,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现实
16、生活的 改变,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启蒙和精神的更新。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时代,我们时时处处与创新相伴而行。将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践相结合,这是一种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创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 一种创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同样是一种创新尽管改革创新之路不会平坦,但是我们 有坚强的领导,有勤劳的人民,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就一定会迎来美好的前程!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在创新发 展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点评】 文章有如下亮点: 一是开头有吸引力, 故事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 便于引入论题。 二是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分别从科技和社会两个角度论述了改革创新的意义,没有囿于“科技”这一点,显得全面。 三是论据充实,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恰到好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