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之歌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春之歌 。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 曲集无词歌集 。乐曲为 A 大调、2/4 拍、用三部曲式写成。从 A 段这一清新、流畅的旋律中,我们能体会到那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和心旷神怡的感 情:B 部分是从 A 段主题发展而来。乐曲进入第三段后,前面两个主题再现,经过下行模进,在力度上越来越弱,尾奏中,还加了许多装饰音:最后, 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 本课通过欣赏春之歌 ,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以感知 情绪为先导,通过演奏、哼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春之歌歌唱性的旋
2、律,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春天美景。 教学目标: 1. 欣赏乐曲春之歌 ,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 2. 在欣赏乐曲过程中,通过听辨、吹奏主题、哼唱旋律的活动,和伙伴合作、交流讨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 3. 知道无词歌的基本特色和春之歌的曲式结构;了解门德尔松以及主要作品。 重点难点 体验春之歌的优美抒情 的旋律所表达的春天景色,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曲、音响资料(多种版本的春之歌 ) 2资料补充: (1)作曲家介绍: (2)无词歌:“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 歌曲似的
3、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 得象歌曲一般, 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 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 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 大约创作于 1830 至 1845 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3作品介绍: 春之歌 ,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 (作品第 62 号) ,A 大调,2/4 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 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片段 1) ,使听众沉醉
4、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 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 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 、感受春天变化 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寒假里你们过得愉快吗? 生:很愉快; 师:春天来了, 你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 。 。 。 。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好,观察得都很仔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春 天的变化 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二、欣赏无词歌春之歌 (一)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 1认识无词歌和它的音乐地 位
5、。 (二)初听春之歌 欣赏钢琴版的春之歌 ,以感受情绪为先,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乐曲的标题,通过自己的感 受体验给乐曲写上标题。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 生:聆听乐曲,分小组讨论。 师: 听完了这首乐曲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 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 师:好,大家给这首乐曲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 春之歌 春 之声 春天的乐曲 春天的旋律 。 。 。 。 。 。 师:很好,看你来大家都听懂了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春 之声 ,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6、 总体描述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等。 (三)再听(小提琴钢琴版) 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 播放乐曲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乐曲是由 哪些乐曲演奏的吗? 学生回答。 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段主题: 讲述这段主题中小提琴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钢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演奏第一主题旋 律片段。 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听赏第二段: 感受乐曲的速度,打击乐器或拍手为乐曲伴奏。 律动表现乐曲,体验乐曲与第一段 情绪与节奏的变化。 用“la”哼唱主题 (3) 听赏第三段 找出与前面两段相同的地方。 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春之歌 (视频) 边看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视频把乐曲表现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图像展 示 (五)学生聆听全曲,编创故事。分组表演。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