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第14课课 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01知识梳理知识梳理02图述历史图述历史03课堂精练课堂精练04课堂探究课堂探究05达标训练达标训练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368朱元璋朱元璋明明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三司三司丞相丞相皇帝皇帝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军事军事锦衣卫锦衣卫东厂东厂厂卫厂卫皇帝皇帝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四书四书五经五经 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八股文八股文玉米玉米马铃薯马铃薯苏州苏州 景德镇景德镇北京北京南京南京 晋商晋商徽商徽商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进步性和消极性:(1)进步性进步性:起到
2、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2)消极性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埋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2.明清科举取士与隋唐时相比发生的变化明清科举取士与隋唐时相比发生的变化:明清科举取士和隋唐相比发生的变化,表面上只是考试内容、考试文体的变化。从深层次讲,这些表面变化所反映出的是政治发展状况和统治思想的变化。隋唐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科举制应国家发展、选拔人才的需求而生,统治者的统治思想较为开明;而明清王朝统治已渐趋僵硬,统治者
3、为强化皇权而极力禁锢思想,科举制也由隋唐时期选拔人才转变成了选拔忠实奴仆,失去了生命力。3.易混淆易混淆:元朝到明朝官僚机构的对比。元朝到明朝官僚机构的对比。图述历史图述历史1.图1是_像。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至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朱元璋朱元璋2.图2是明朝_印。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
4、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锦衣卫锦衣卫3.图3是_形势图。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朝明朝4.图4是举子看榜图。朱元璋建立明朝,即于洪武三年(1370年)诏开科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250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清朝大体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举一脉相承达500多年。5.图5是
5、明代青花扁壶。不尚丰富的色彩、变化多端的笔法、富丽堂皇的气势,用含蓄隽永的和美,体现和谐中庸。课堂精练课堂精练()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厂卫机构强化对臣民监督 D.中央对地方管理日益加强B()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守”。时人称:“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由此可见,明朝迁都北京A.开创了建都北京的先例 B.巩固了统一多
6、民族国家C.缩小了南北发展的差距 D.解决了明朝的边疆危机B()3.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A.君主专制加强B.科举制度完善C.儒家地位提升D.图书出版发达A()4.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反映了A.古代商业的繁荣 B.重视农业的合理性C.农业发展的崩溃 D.古代贸易额减少A()5.清初思想家廖燕评论明太祖八股取士:“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下列关于“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有不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B.两者反映出秦朝和明朝
7、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否定C.两者都反映出统治者对人们的思想的放松D.两者都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材料:材料:为保证边境兵力,朱元璋对军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全国推行卫所制:“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这种新的军事体制将耕种与防务合而为一:设置卫所,立足点在防务,所以要占据要害之地;卫所通过屯田实现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国家补给粮食,还能够稳定保障兵源。明朝将蒙古视为防卫重点,因此在从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境配置了大量兵力,并将严防蒙古的战略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们“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明初在北方布置兵力 100 多万,占全国兵力的一半左右。朱棣即位之后,又增设京军三大营
8、,即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全部由精锐步骑组成,装备火枪、火炮等火器。这也导致一旦北边有事,坐镇都城应天(今南京市)的朱元璋难免鞭长莫及。为此,朱元璋不得不仰仗诸皇子,命他们率重兵镇守各处要津,利用大小藩王构筑起一道戍边的坚固防线,藩王也由此有了“塞王”之称。为提高防御能力,明朝自洪武年间开始修筑长城,希望借助坚固的城墙阻挡蒙古骑兵的南下袭扰。自先秦时期便开始修建的万里长城,因朱元璋推行积极防御的战略,其功能再次受到重视。熊剑平明朝前期戍边方略讨论:讨论:根据材料,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巩固北方边境防御的措施。小组讨论,初步答案:小组讨论,初步答案:_老师点拨,最终答案:老师点拨,最终答案:_推行卫
9、所制、增加兵力布置、修筑长城。推行卫所制、增加兵力布置、修筑长城。【示例示例】有学者评价八股文:“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 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A.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B.动摇封建专制统治C.推动科学技术进步D.导致农业生产衰退A【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股文。根据材料本题主要考查八股文。根据材料“一是防止作弊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二是易于考官评审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可知可知,八股文一定程度上八股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选拔人才;八股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10、八股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排除排除B项项;八股文束缚中八股文束缚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国知识分子思想,科学技术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排除排除C项项;材料没有直接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八股文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体现八股文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排除排除D.项。故选项。故选A。达标训练达标训练一、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朱元璋曾言:“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文中的“胡”是指A.匈奴人 B.契丹人 C.蒙古人 D.女真人C()2.“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11、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D()3.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寻借口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其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五军都督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A.B.C.D.B()4.东厂起初只负责侦查、抓人,后经皇帝特许能够越过司法机关任意逮捕臣民。这一改变可能A.改善社会风气B.激化各种矛盾C.缓和君臣关系D.提高刑审效率B()5.如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
12、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B()6.明朝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商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这体现了明朝A.引进高产农作物B.对外交往频繁C.手工业发展迅速D.商品经济活跃D()7.民间传说中国人贴春联这一习俗始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春联要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和显赫 B.企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风俗,强化皇权B()8.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
13、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明朝山西人口外迁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具体路线C.政府的高压政策强迫移民 D.山西移民对迁出地经济作出贡献A()9.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
14、贫苦之人进行救助 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 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A()10.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朝时A.普通家庭美满婚姻 B.京官的消极人生观C.京官工作效率很低 D.空前的君权强化D()11.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渐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渐降。”下列史实能直接体现这一观点是科举制的创立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 明太祖废丞相 明成祖修筑北京城A.B.C.D.A()12.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明太祖废除
15、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B.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C.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 D.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D()13.明朝颁布的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这一规定意在A.维护君主统治 B.保证社会稳定 C.协调君臣关系 D.突出法律权威A()14.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封建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A()15.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
16、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B二、二、综合题综合题16.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 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材料二:材料二:明朝时,考试的内容
17、是“四书”“五经”,考试范围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八股取士)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材料三: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察访缉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重大变革”的具体措施。朱元璋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全国军政大权都集
18、中到了皇帝手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人所论述的明朝选拔人才制度的名称,并简析材料认为该制度“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的理由。制度:八股取士。制度:八股取士。理由:该制度下,应试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不允许考生理由:该制度下,应试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不允许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统治者思想文化专发挥自己的见解,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统治者思想文化专制的工具。制的工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厂”的设立者,并分析其权力与锦衣卫的差异。设立者:明成祖。设立者:明成祖。差异: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差异: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4)综上所述,谈谈对明朝初年皇帝统治的认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