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廉颇颇蔺蔺相相如如列列传传司司马马迁迁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蔺相如先、认识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蔺相如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司司马马迁迁 一一、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司马迁司马迁(约前(约前145约前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人。西汉著名西汉著名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和思想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
2、一位博学。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 司司马马迁迁 迹、搜集史料、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研究社会,为他以后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
3、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国最早的纪传体纪传体通史通史史史记。记。司司马马迁迁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是我国第一部纪纪传体通史传体通史。共共130130篇。篇。记述记述了从了从传说中的传说中的黄帝至黄帝至汉武帝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鲁迅:史家之绝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韵之离骚。史 记按年代记叙
4、按年代记叙帝王帝王言行和言行和政绩。政绩。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出人物的事迹。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事迹。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事件。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革。二二、了解了解背景背景: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之中秦国最强大,它采繁。七国之中秦国最强大,它采取取“远交近攻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并,便用讹诈的
5、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赵依仗廉颇、蔺相如地和财物。赵依仗廉颇、蔺相如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护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保护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的故事。四四、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个故事。第第1 1段:段:廉蔺简介廉蔺简介 第第2 27 7段:段:完璧归赵完璧归赵 第第8 81010段:段:渑池之会渑池之会 第第11111212段:段:将相和将相和(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6、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对廉颇介绍的比较详如为主,为什么开篇对廉颇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蔺相如介绍的比较简略?且将廉颇细而对蔺相如介绍的比较简略?且将廉颇置于蔺相如前?置于蔺相如前?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通过对比,为下文通过对比,为下文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廉颇自恃功
7、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如的出身 埋下伏笔,为后面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为后面两人矛盾的产生做了铺垫做了铺垫。分析第分析第3段段 概括第概括第3段大意。段大意。(故事缘起)(故事缘起)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求人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分析这为本段关键句,分析这一句话的作用。一句话的作用。(反衬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为相如出(反衬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为相如出场作铺垫。)场作铺垫。)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种写法好?a宦者令缪贤曰: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王问
8、:”何以何以知之知之?”对曰:对曰:”臣尝有罪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宜可使。”b宦者令缪贤曰: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4段段:缪贤荐贤缪贤荐贤b的写法不好。的写法不好。用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另外,作者借缪贤之口,让读材原则。另外,作者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其人勇士,
9、有智谋,宜可使谋,宜可使”,这样,通过侧面描写突,这样,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下文张本。完璧归赵 开端(开端(2-32-3):):经过(经过(4-64-6):结果(结果(7 7):):强强 秦索璧秦索璧赵王赵王 求使求使 缪缪 贤举蔺贤举蔺奉奉 璧出使璧出使献璧取璧献璧取璧 归璧归璧 于赵于赵廷斥廷斥 秦王秦王毕礼而归毕礼而归 拜上拜上 大夫大夫思考思考:(1)在在“完璧归赵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作者这一故事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叙了蔺相如与秦王斗花了大量笔墨描叙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在争的过程。在“完璧归赵完璧归赵”的
10、欺诈的欺诈与反欺诈斗争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与反欺诈斗争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的思想性格?(足智多谋、勇敢和不畏强暴)(足智多谋、勇敢和不畏强暴)渑池之会 开端开端(9 9段)段):欲会渑池欲会渑池廉蔺之议廉蔺之议 经过经过(1010段)段):赵王鼓瑟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迫秦击缻请寿咸阳请寿咸阳结果结果(1111段)段):秦未加胜于赵秦未加胜于赵位居廉颇之右位居廉颇之右 思考思考:(1)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其后,秦伐赵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杀二万人”。(
11、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什么“畏秦,欲毋行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思考思考:(3)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正是廉颇正是廉颇“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以军,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
12、胁的阴谋。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表现了他的表现了他的勇敢和不畏强暴。勇敢和不畏强暴。廉颇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廉颇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以“请立太子为王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他击破秦的阴谋。说明他足智多谋足智多谋谨慎持重,有长远眼光谨慎持重,有长远眼光)四、将相和开端:开端:廉颇恃功廉颇恃功经过: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引车避匿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礼说舍人:秦廉之比先国后私先国后私结果:结果: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刎颈之交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忠君爱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
13、荡、忠君爱国;(苏轼:国;(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大智若愚”)2廉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过。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性格特点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渑池之会将相交欢将相交欢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缪贤缪贤 蔺蔺秦王、群臣秦王、群臣蔺蔺廉廉 蔺蔺有智谋有智谋大智大勇大智大勇国家为重国家为重 介绍 斗争 冲突分析文章选材特点。分析文章选材特点。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在纷繁
14、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的?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
15、选材是相当典型的。分析文章选材特点。分析文章选材特点。(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暗写者略。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
16、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明、突出。“完璧归赵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相会渑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分析文章选材特点。分析文章选材特点。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
17、两人的思想统一到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完璧归赵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一、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如:如:,从他的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与智谋,二、二、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三、对比映衬,相辅相成三、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四、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四、个
18、性化的对话描写。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
19、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
20、敬可爱。直率,可敬可爱。积累成语积累成语 完璧归赵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布衣之交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刎颈之交 价值连城价值连城通假字通假字 可与可与不不。“不不”通通“否否”,表疑问。,表疑问。臣愿臣愿奉奉壁西入秦。壁西入秦。“奉奉”通通“捧捧”,用手托。,用手托。拜送书于拜送书于庭庭。“庭庭”通通“廷廷”,朝廷。,朝廷。如有司如有司案案图。图。“案案”通通“按按”,察看。,察看。设九设九宾宾礼于廷。礼于廷。“宾宾”通通“傧傧”,古代人指接引宾客的人,古代人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也指赞礼的人。秦自秦自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
21、缪”通通“穆穆”。唯大王与群臣唯大王与群臣孰孰计议之。计议之。“孰孰”通通“熟熟”,仔细。,仔细。请请奉奉盆缶。盆缶。“奉奉”通通“捧捧”,托、举。,托、举。通假字通假字 常用文言虚词释义常用文言虚词释义 1、以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介词 凭)凭)(介词(介词 用)用)(连词(连词 而)而)(连词(连词 而)而)(连词(连词 连接行
22、为连接行为与目的)与目的)(连词(连词 因为)因为)(连词(连词 因为)因为)2、之之 伐齐,大破之伐齐,大破之 秦昭王闻之秦昭王闻之 即患秦兵之来即患秦兵之来 均之二策均之二策 秦王度之秦王度之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代词代词 代代“齐国齐国”)(代词(代词 “赵得楚和氏赵得楚和氏璧璧”)(助词(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取消句子独立)(代词(代词 这)这)(音节助词)(音节助词)(助词(助词 的)的)3、因、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因跪请秦王因跪请秦王(连词连词 表承接表承接
23、 就、于是)就、于是)(介词(介词 趁机,由此)趁机,由此)(介词(介词 经由、通过)经由、通过)(介词(介词 趁机)趁机)4、于、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闻于诸侯 君幸于赵王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结于君 归璧于赵归璧于赵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大王乎(介词(介词 在)在)(介词(介词 表被动)表被动)(介词介词 和、跟)和、跟)(介词(介词 到)到)(介词(介词 引进动作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行为的对象)5、乃、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前曰,璧有瑕,请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王(连词(连词 表转折)表转折)(连词(连词 表承接表承接 就)就)词类
24、活用词类活用 臣乃敢上璧臣乃敢上璧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曰:“”舍相如广成传舍舍相如广成传舍 左右欲刃相如左右欲刃相如 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相如前进缶 怒发上冲冠怒发上冲冠 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西入秦 间至赵矣间至赵矣 (上:名词作动词(上:名词作动词 献上)献上)(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舍:(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安排住安排住宿)宿)(刃:名词作动词(刃:名词作动词 杀)杀)(前:名词作动词(前:名词作动词 上前)上前)(上:名词作状语(上: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上)(西:名词作状语(西:名词作状语 向西)向西)(间:名词作状语
25、(间: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卒廷见相如 相如廷叱之相如廷叱之 宁许以负秦曲宁许以负秦曲 臣请完璧归赵臣请完璧归赵 大王必欲急臣大王必欲急臣 毕礼而归之毕礼而归之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廷:名词作状语(廷: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在朝廷)(廷名词用状语(廷名词用状语 在朝廷在朝廷 )(负:动词的使动用法(负: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使承担承担”)(完:(完: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使完好完好”)(急:形容词用作动词(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逼迫)逼迫)(毕、礼:(毕、礼: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 “使使完毕完毕”、“使使回去回去”)(约束:动词用作名词(约束:动词用
26、作名词 盟约)盟约)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且庸人尚羞之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也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羞:形容词意动用法羞: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以为羞为羞”(羞:形容词意动用法(羞: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以为羞为羞”)(先、后:名词的意动(先、后:名词的意动用法用法 “以以为先为先”、“以以为后为后”)(寿:名词作动词(寿:名词作动词 向人进酒或献礼)向人进酒或献礼)(严:形容词作动词(严:形容词作动词 尊重)尊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窃计欲亡、窃计欲亡走走燕燕(古义:跑;今义
27、:行走)(古义:跑;今义:行走)2、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义:尊重;今义:严格)(古义:尊重;今义:严格)3、相如奉璧、相如奉璧奏奏秦王秦王(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4、左右或欲引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古义:离开;今义:前往)5、璧有瑕,请、璧有瑕,请指示指示王王(古义:给(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6、宣言宣言曰: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古义:扬言,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传以示、传以示美人美人及左
28、右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8、位在廉颇之、位在廉颇之右右(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9、臣所以去、臣所以去亲戚亲戚而事君者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指外戚。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和氏璧
29、,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判断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被动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省略句)(省略句)使不辱于诸侯使不辱于诸侯 (被动句)(被动句)会于西河外渑池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何以知之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填空:填空:司马迁(约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约前90),),西汉西汉著名著名-、-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很高的史学有
30、很高的史学价值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下至汉武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太初四年共约-年的历史。分年的历史。分-、-、-、-,-,共共-篇篇.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2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译文:(2)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欲结于君。译文:译文: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1)计未定,求人可计未定,求人可使使报报秦者,未得。秦者,未得。译文:译文:对策没有定下来,想找能对策没有定下来,想找能出使出使回复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秦国的人,
31、没有找到。(2)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于赵王,故燕赵王,故燕王欲结王欲结于于君。君。译文:译文: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且您又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且您又被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同同您结交。您结交。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3翻译句子翻译句子(3 3)均之二策,宁许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负秦曲。秦曲。译文:译文:(4 4)城不入,臣请)城不入,臣请完完璧归赵。璧归赵。译文:译文:翻译句子翻译句子(3 3)均之二策,宁许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负秦曲。秦曲。译文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来国璧),来使使秦国秦国承担
32、承担理亏的责任。理亏的责任。(4 4)城不入,臣请)城不入,臣请完完璧归赵。璧归赵。译文译文:城不给赵国,我就把和氏璧完整的:城不给赵国,我就把和氏璧完整的带回赵国。带回赵国。课堂检测课堂检测4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拜为上卿拜为上卿3.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闻于诸侯。4.秦城恐不可得,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见欺5.求人可使报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6.何以知之何以知之7.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8.而君幸于赵王而君幸于赵王9.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勇气闻于诸侯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1、完成、完成课文后面中课文后面中的练习的练习三三;2、找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找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并加以归纳整理;义,并加以归纳整理;3、背诵、背诵最后五段最后五段。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