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实验目的实验 2重力测点观测数据的整理3学会重力仪在普通测点上单次观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异常整理,并加深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地球物理意义的认识。二、方法概述1. 普通点观测数据的初步整理用重力仪在野外普通点上进行观测时,其读数的变化既包含了测点间相对重力的变化,又包含了仪器本身的零位变化。初步整理的目的就是除去观测过程中重力仪的零位变化值(称为零位改正),获得各测点的绝对重力值或相对于起始基点间的相对重力值。整理内容包括:(1) 求取读数差式中,Si、S 首基表示第 i 个测点和起始基点上的平均读数。当野外工作一天中对三次或更多次基点时,应以相邻两次基点观测时间间隔为一段,分段进行计算,中间的各
2、基点既作为前一段的尾基点,又作为下一段的首基点。(2) 求取重力差式中,C 为仪器的格值。(3) 求各测点的混合零位校正值(在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先作固体潮校正后再进行零位校正)。由于仪器在相邻两基点间的零位变化看作线性变化,所以仪器在该时间间隔内的零位变化值g ;为i而各普通测点上的零位校正值g 为i式中,s 尾、s 首分别为重力仪在尾、首基点上的读数平均值;g 尾. g 首尾基点与首基点上的已知相对重力值;t 首、t 尾、t 重力仅在首、尾基点和第 i 个普通点上的观测时间。i(4) 求取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gi上述各项计算均取至 O.01g.u.单位。如要获得各测点的绝对重力值,只需将各测点
3、的相对重力值上加上总基点的绝对重力值即可。(5) 计算普通点观测精度。普通点的观测精度,以检查观测来评定。当同一点上仅作一次检查观测时,衡量观测精度的均方误差为 g.u.式中,di原始观测值与检查观测值之差;n检查点数。2. 普通点的异常整理对重力观测值作初步整理后,便获得了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或绝对重力值),其中既包含与地质体分布有关的地下 剩余质量的影响,也包含有因测点水平坐标、高程、中间物质层和测点周围局部地形等的影响。所谓异常整理就是根据不同要求对上述影响进行相应的校正计算(也称归算)。布格重力异常就是对实测重力变化值进行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地形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所得到的重力异常值。
4、它单纯地反映了地下与地质体有关的剩余质量的分布。布格重力异常可分为绝对布格重力异常与相对布格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换算成绝对重力值,并且上述各项校正都是以大地水准面作为起算标准,便得到绝对布格重力异常值;当实测所得是相对于测区总基点的相对重力值,各项校正均是以总基点和通过总基点所在的水准而作起算标准,则便得到相对布格重力异常值。在不大的区域范围内,绝对布格异常与相对布格异常值的变化形态是一样的,仅在数值上相差一个常数。布格重力异常值的计算包括以下校正内容:(1) 高度校正。高度校正值的计算公式为g.u.式中, 测点的地理纬度( ),h测点的海拔高程(m);h0总基点的海拔高程(m),若以大地水
5、准而为校正基准面,则 h =0。 当测区较小,h-h 不太大时,上式可简化为00 g.u.(2) 中间层校正。中间层值的计算公式为g.u.式中, 测点以下,厚度是(h-h )中间物质层的岩石平均密度,以 10kg/m为单位。当求取绝对布格重力异常时,0规定 取地壳的平均密度 2.67 10吨/m,当求相对布格重力异常时, 应取当地的地表岩石平均密度;h、h 分0别是测点、总基点的高程(m),求绝对布格异常时 h = 0。通常,将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合并,称之为布格校正0 g.u.(3) 局部地形校正。当测点周围地形起伏不平时,若过测点作一水平面,这时一部分地形高于水平面(多余地形质量), 一部
6、分地形低于水平面(缺少地形质量)。无论是多余的,还是缺少的地形质量,都是使测点处的重力位减小,因而相应 的局部地形校正值总是正的。由于地形校正计算工作量较大,本次实验数据又取自平原区,所以不作此项校正。地形校正值一般以g 表示。r(4) 正常场校正。正常场校正一般分为绝对纬度校正及相对纬度校正两种方式:绝对纬度校正。在求绝对布格重力异常时通常是以测点的 x,y 坐标计算出测点的经、纬度,然后代入正常重力公式,求出该点的正常重力值。目前地矿系统同意利用赫尔默特(1901-1909)正常重力公式来计算正常重力值0 g.u.式中的 是测点的地理纬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由计算机进行此项校正的计
7、算,或事先制作出正常重力值表供使用。相对纬度校正(纬度校正),当测区范围较小,且求取相对布格重力异常时,是以总基点的正常重力值当作零,每一测点都相对于总基点进行校正,以消除因纬度不同引起的重力变化。其公式为: g.u.式中, 总基点的纬度成测区的平均纬度();x测点距总基点的南北向距离,即测点与总基点 x 坐标的差值,单位 km。(5) 绝对布格重力异常与相对布格重力异常。绝对布格重力异常值由下式计算: g.u.式中,g测点的绝对重力位; 测点的正常重力值;h测点的海拔高程(m)。0相对布格重力异常值由下式计算: g.u.式中,g测点相对总基点的相对重力值;h、h 测点、总基点的海拔高程(m)
8、;g 相对纬度校正值。0上述各项校正值的计算均取值至。两人对算,各项校正值相差应不超过。最后布格重力异常值采用四舍五人取至。两人对算 。不超过。在布格异常计算中,有关参数取下列数值:总基点的纬度是 321133,总基点坐标 x=0,y=0,总基点海拔高程 h0=14.80m,地表岩石平均密度为 2.20103 /m3。重力异常计算表的备注栏中带*号的为检查观测结果。表 7-2-1 重力仪观测数据初步整理表时间零点改正相对重力值7:107:448:158:248:318:489:009:229:3410:0010:3611:0511:2311:3211:4911:5712:0312:1112:2
9、012:2912:51工区:洛阳盆地仪器号:77计算者: 日期:1978.2.22格值:1.0911g.u./格校对者:点线号平均读数读数差重力差G15838.10414911.45415812.40416769.75417748.70418711.25419717.60420741.60421721.05422748.50523750.95522705.55521716.00520758.80519868.65518906.10517924.35516914.05515923.95514886.65G15837.754点号横坐纵坐标标Y(m) X(m)相对重力值(g.u.)布地海拔高 格形程
10、(m)校校相对纬度校正布区剩格域余 备异校异 注日期工作地区表 7-2-2 重力异常计算表1984.8.6江苏镇江计算者校对者正正常正常-1137119.366.78-22137219.556.86-34036821.466.90-46236423.296.93-58136027.956.37-69735630.315.50-710434729.725.32-812334929.095.32-914534929.014.79-1016535028.815.01-1118735026.445.89-321.52-527.54*-630.25*-829.63*三、实验报告编写内容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1) 简述布格重力异常值的计算内容(2) 附上初步整理表,异常计算表及检查观测精度3. 问题讨论(1) 当用重力仪沿东西向二度剖面(见图 7-2-1)进行测量时,若已知仪器的格值为 1.0000g.u./格,地表岩石平均密度为 2.0103 /m3,试问当地下没有剩余质量分布时,在高差为10m 的 A、B 两点上重力仪的读数差值是多少?(不考虑重力仪的零位变化值和其它测量误差。)(2) 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表上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经过各项校正之后,所得的布格异常值是否是同一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或过总基点的水准面)上的异常值?为什么?图 7-2-1 二度地形剖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