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生物生物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淀粉样蛋白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对神经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在脑 内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参与 B. -淀粉样蛋白可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C. -淀粉样蛋白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 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多
2、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 泡转移至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详解】A、-淀粉样蛋白是分泌蛋白,产生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A 正确; B、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淀粉样蛋白是蛋白质,B错误; C、-淀粉样蛋白分泌过程是胞吐,由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可以抑制分泌蛋白的释放,有 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D正确。 故选 B。 2.下列对细胞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水稻叶肉细
3、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中都有中心体 C. 生物膜系统是由具膜细胞器组成的 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的H化学本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 2 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 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细胞器是细胞中有功能的特定结构,原核生物也有细胞器(核糖体) ,A 错误; B、水稻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B错误; C、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错误; D、
4、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的H都是还原剂,但化学本质不同,前者为 NADH,后者为 NADPH,D正确。 故选 D。 3.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固定 CO2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品种水稻中 Rubisco 活性 (umol mg-1 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水稻品种 21 24 27 30 两优 113 125 103 080 丰优 107 103 095 079 A. 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 B. 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消耗大量的 ATP C. 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
5、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 D. 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 Rubisco的最适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 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 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详解】A、Rubisco 是催化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A正确; B、Rubisco 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为 RuBP 和 CO2生成 C3,不消耗 ATP,B错误;
6、C、结构决定功能,Rubisco 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C正确; D、表中的数据太少,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 Rubisco 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 B。 3 4.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是细胞信号的特异性组合。下图为 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胞外信号 D和 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 对于癌细胞而言,胞外信号 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 只有胞外信号 F和 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 图中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说明细胞凋
7、亡不受机体调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 利的。 【详解】A、细胞分裂需要 A、B、C、D和 E共同存在,A错误; B、癌细胞无限增殖,对于癌细胞而言,胞外信号 AE 可能会持续起作用,B正确; C、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需要 A、B、C、F和 G,C错误; D、图中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说明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主动死亡,受机体调控,D错误。 故选 B。 5.将果蝇一个普通的精原细胞放在含 3H
8、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进行减数分裂并产生 四个精子。取一个精子与正常的无放射性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转人无放射性的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 养。分析此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中都含有四个被 3H 标记的 DNA分子 B. 这四个精子都含 3H,每个精子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条 C. 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条 D. 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四条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果蝇一个普通的精原细胞放在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进行减数分裂并产生四
9、 个精子。DNA在 S期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得到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都被标记,一条染色单体含一 个 DNA分子,均被标记。初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得到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均被标记,最后 得到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也都被标记。 【详解】A、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中都含有四个被 3H 标记的 DNA分子,A正确; B、果蝇体细胞含 8 条染色体,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这四个精子都含 3H,每个精子中被标记的染色 体数为四条,B正确; C、受精卵含 8 条染色体,4 条被标记,4 条未标记,转人无放射性的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染色体复制 后有
10、4 条染色单体被标记、4条染色单体未标记,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 3H 标记的染色 体数为 4条,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 3H标记的染色体 数为 0-4 条,D错误。 故选 D。 6.我国科学家覃重军及其团队成功地将酿酒酵母的 16 条染色体“浓缩”为 1条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 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 DNA片段,加入了人工接头。该酵母菌能正常生存,可作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 等研究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它的染色体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操作 B. 单染色体酵母可以维持酵
11、母菌正常生存说明其他染色体是多余的 C. 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D. 酿酒酵母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酵母克隆载体 的种类也很多。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和数目变异。 【详解】A、酵母菌是常用的遗传学材料,染色体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操作,A 正确; 5 B、将酿酒酵母的 16条染色体“浓缩”为 1 条染色体,并不能说明其他染色体是多余的,B错误; C、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合成人工染色体需
12、要氨基酸(蛋白质的原料)和脱氧核苷酸(DNA 的原料)作为原料,C正确; D、酿酒酵母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将酿酒酵母的 16条染色体“浓缩”为 1 条染色体数目变异,合 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 DNA片段是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 B。 7.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 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 最小电刺激强度) ,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 分析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
13、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B. 缺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时长属于无关变量 C. 缺氧处理 20min 时给细胞 25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D. 缺氧时细胞内 ATP 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 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详解】A、静息电位是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重要因素 之一,A正确;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缺
14、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 时长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 6 C、 缺氧处理 20min 时阈强度为 35pA左右, 给细胞 25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C 错误; D、缺氧时细胞呼吸减弱,产生的 ATP 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需要能量) ,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 变,D正确。 故选 C。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可能出现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的 pH是由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 C. 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发局部组织水肿 D. 某正常人常吃咸鱼、咸菜,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5、】B 【解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 做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 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 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包括 Na+、K+、Ca2+、Mg2+等离子以及 Cl-、HCO3-、H2PO4-等负 离子,这些离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详解】A、正常情况下抗体(免疫调节) 、氨基酸(营养物质) 、神经递质(神经调节
16、)均可能出现在内环 境中,A正确; B、内环境的 pH是由酸性离子和碱性离子共同维持的,B错误; C、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发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局部组织水肿,C正确; D、某正常人常吃咸鱼、咸菜,机体会进行调节,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 B。 9.科学家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 其简图如下。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7 A. R 蛋白分布于内质网膜上,是乙烯的受体,同时调节酶 T 的活性 B. E 蛋白被剪切后的产物可进人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 C. 无乙烯与 R 蛋白结合时,酶 T有活性,使 E 蛋白磷酸
17、化 D. 酶 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也能出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图示可知,在有乙烯的条件下,酶 T与 R 蛋白结合,乙烯也与 R蛋白结合,使得 E蛋白被剪切,产物进 入细胞核,影响基因表达,有乙烯生理反应。在无乙烯的条件下,酶 T 与 R 蛋白结合,E 蛋白被磷酸化, 无乙烯生理反应。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R蛋白可以和乙烯结合,也可以和酶结合,R蛋白分布于内质网膜上,是乙 烯的受体,同时调节酶 T的活性,A正确; B、在有乙烯的存在下,E蛋白被剪切后的产物可进人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有乙烯生理反应,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无乙烯与 R蛋白结合时,酶
18、T有活性,使 E 蛋白磷酸化,C 正确; D、无乙烯条件下,酶 T与 R 蛋白结合,使得 E蛋白磷酸化,出现无乙烯生理反应,酶 T 活性丧失纯合 突变体不会出现无乙烯生理反应,D错误。 故选 D。 10.森林群落中老齡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 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8 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样方法 B. 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C. 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 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 【答案】C
19、【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 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计算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 比例,也就是各个物种的相对数量。 【详解】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光照不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还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 正确; D、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类数不同,无法得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 C。 11.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
20、地高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 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 “鱼肥”的治理目标。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该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A 【解析】 9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 产者、消
21、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 。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 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 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 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详解】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产效率大大降低,A错误;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与藻类同为生产者,种间竞争) ,B 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鱼可以被人吃) ,C正确; D、先后引入
22、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生态系统的结 构被调整,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故选 A。 12.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 解作用, 单独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 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 以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土壤 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 该小组探究的
23、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D. 预期结果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 。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 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 10 蚓、蜣螂等)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 次利用。 【详解】A、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自变量是灭菌、不灭菌, 在湿润条件下 1、2
24、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 3、4形成对照,所以 1、3 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该 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可能存在微生物)也应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2、4组可以看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C正确; D、预期结果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灭菌后,没有微生物) ,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D正 确。 故选 A。 13.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科学家利用实验鼠(二倍体)成功培育出单倍体胚胎干细胞, 这意味着科学家能准确地跟踪某一基因对动物性状的长期作用。下列有关叙
25、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形态特点 B. 胚胎干细胞可用于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 C.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培养过程中始终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最可能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 殖细胞。 【详解】A、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形态特点,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A正确;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用于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B 正确; C、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没有同
26、源染色体,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培养过程中始 终会出现 2 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 ,C 错误; D、由配子发育来的称为单倍体,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最可能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D正确。 故选 C。 1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紫草素工厂化生产 B. 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所依据的原理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 11 D. 试管动物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动物的繁殖潜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
27、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 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试管动物”与“试管婴儿”一样,是将哺乳动物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 件下完成受精过程,并培养成胚胎,移植入雌性动物生殖道内而获得后代。 【详解】A、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愈伤组织,实现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A正确; B、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 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 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 动物细胞融合不能形成杂种个体,而植物细胞融合能形成杂种个体,但两者都能形成杂种细胞,C错误; D、试管动物技术是进行体外受精,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动物的繁殖潜
28、力,D正确。 故选 C。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5.下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阶段生成 ATP 和 NADPH 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学能 B. 和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C. 、阶段所示的过程是生态系统赖以维持的重要基础 D. 、过程可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中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 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 体膜,暗反应的场所
29、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 12 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A、高等植物体内,阶段(光反应)生成 ATP 和 NADPH 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A错误; B、过程是暗反应,过程是无氧呼吸,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 C、(光反应) 、阶段(暗反应)所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赖 以维持的重要基础,C正确; D、(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过程可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中,如植物某些细胞可以 进行有氧呼吸,某些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D
30、正确。 故选 BCD。 16.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 对应关系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 B存在与否 (aaZ-Z-或 aaZ-W) A存在, B不存在 (A_ZbZb 或 A_ZbW) A和 B 同时存在(A_ZBZ- 或 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A. 黑鸟、灰鸟的基因型分别有 6 种、4 种 B. 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C. 两只黑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均可确定 D. 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
31、鸟的羽毛是灰色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 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 XY 型和 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 体细胞内, 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ZW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 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在雄性的体细胞内, 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详解】A、黑鸟的基因型分别有 6种(AaZBZB、AAZBZB、AaZBZb、AAZBZb 、AAZBW、AaZBW) ,灰鸟 的基因型有 4种(AAZbZb、AaZbZb 、AAZbW、AaZbW) ,A正确; B、
32、一只黑雄鸟 (AaZBZb) 与一只灰雌鸟 (AaZbW) 交配, 子代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黑色 (A_ZBZ-或 A_ZBW) 、 灰色(A_ZbZb或 A_ZbW) 、白色(aaZ-Z-或 aaZ-W) ,B 正确; 13 C、 两只黑鸟交配 (A_ZBZ-或 A_ZBW) , 若子代羽毛只有黑色 (A_ZBZ-或 A_ZBW) 和白色 (aaZ-Z-或 aaZ-W) , 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AaZBZb AaZBW,C 正确; D、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ZBW)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是黑色(A_ZBZb) , D 错误。 故选 ABC。 17.DNA 甲基
33、化对于特定类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建立与维持起关键性作用。 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 胚胎早期,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程,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 下列有关基因甲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甲基化异常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的生命历程异常 B. 特定阶段的细胞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的大小相关 C.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存在基因的甲基化 D. 基因的去甲基化可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 DNA,在少数生物(RNA 病毒)中是一段 RNA。基因 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
34、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 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 RNA 聚合酶进行,以 DNA为模板,产物为 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 DNA移 动,留下新合成的 RNA 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 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DNA 甲基化对于特定类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建立与维持起关键性作用,基因甲基化异常可引起 某些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的生命历程异常,A正确; B、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程,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说明特 定阶段的细胞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的大小相关,B正确; C、DNA 甲基化对于特
35、定类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建立与维持起关键性作用,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高度分化的细胞存在基因的甲基化,C错误; D、基因的去甲基化进行重新编程,可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D正确。 故选 C。 18.模型建构是研究生物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模型 XAY中,A代表结构,X代表物质,Y代表 A 接受 X 后的变化或产物。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若 A表示人的红细胞,X表示葡萄糖,则 Y表示酒精和二氧化碳 B. 若 A表示 T 淋巴细胞,X 表示抗原,则 Y表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14 C. 若 A表示垂体,Y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则 X 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D. 若 A表示适宜光照
36、下的叶肉细胞,X表示 H218O,则 Y 中的葡萄糖含 18O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 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 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A、人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若 A表示人的红细胞,X表示葡萄糖,则 Y 表示乳酸,A错误; B、若 A表示 T淋巴细胞,X 表示抗原,则
37、Y表示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若 A表示垂体,Y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则 X 可能是甲状腺激素,C正确; D、光合作用的葡萄糖中的 O 来自 C18O2,若 A表示适宜光照下的叶肉细胞,X 表示 H218O,H218O经过有 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 C18O2,则 Y中的葡萄糖含 18O,D 正确。 故选 CD。 【点睛】本题较综合,考查物质的产生及作用机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的习惯。 19.生态农业不仅指对农作物中所含物质、 能量充分利用, 还具有很多的内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
38、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发生 B. 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遵循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原理 C. 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D.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能够实现少用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轮种”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不仅有利于均 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最终达到增产增 收的目的。 【详解】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发生,A正确;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遵循了
39、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量不能循环(化学能电能) ,B 错误; 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有效利用,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C 15 错误; D、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生物防治)能够实现少用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D正确。 故选 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轮种的概念及作用,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联系。 20.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B.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
40、霉等 D. 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 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 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 繁殖,A正确;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或乙醇)分解为醋酸,B错误;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
41、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正确;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 错误。 故选 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作用,考查果醋、果酒、泡菜以及腐乳的制作原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进行识记。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 21.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研究发现癌细胞能抑制免疫系统, 逃避免疫监视。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Honjo 证实,癌细胞过量表达 PD-Ll 分子,与 T 细胞上的受体 PD-1 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过程如图) ,导致 肿瘤抗原特异性 T 细胞免疫无能,使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
42、利用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的 PD-1 抗 体阻断 PD-L1 与 PD-1 的结合,用于癌症治疗的“负性免疫调节”方法,已经使一些特定癌症晚期患者的治 疗效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6 (1) PD-1 与 PD-Ll特异性结合后引发了细胞内代谢的一系列改变, 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 T细胞内葡萄糖代谢和蛋白激酶活性均被抑制,可能导致_,使其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 (2)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PD-L1 信号通路主要发挥生理屏障的作用,如存在于眼、胎盘、脑等部位, 最大程度降低这些组织周围的免疫反应。据此推测,若使用 PD-1 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副作用可能是 _。 (3) 请依据图中
43、信息,提出另一种“负性免疫调节”法治疗癌症的研究思路,并利用细胞工程的某些技术, 使这一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_。与传统化疗方法相比,“负性免疫调节”法的优点是 _。 【答案】 (1).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 细胞供能不足、 分泌淋巴因子能力降低 (3). 在眼、 胚盘、 脑等部位发生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病 (4). 通过杂交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出 PD-L1 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 (5). 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杀伤, 并能避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 用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知,癌细胞表面的 PD-Ll分子,与 T 细胞上的受体 PD-1 结合,导致肿瘤抗
44、原特异性 T 细胞免疫无 能,使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PD-1 抗体进行癌症治疗,使 T细胞免遭癌细胞表面 PD-Ll 分子 的结合,但同时也激活了 T 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PD-L1 单克隆抗体也可以和癌细胞表面 PD-Ll 分子的 结合,且不会引发自身免疫病。 【详解】 (1)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PD-1 与 PD-Ll 特异性结合后引发了细胞内代谢的一 系列改变。T细胞内葡萄糖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和蛋白激酶活性(淋巴因子的分泌)均被抑制,可能导 致细胞供能不足、分泌淋巴因子能力降低,使其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 (2)PD-1 抗体会与 PD-1结合,激活这
45、些组织周围的免疫反应,若使用 PD-1 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副作用 可能是在眼、胚盘、脑等部位发生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病。 (3)为避免 PD-1 抗体的副作用,可以通过杂交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出 PD-L1 单克隆抗体治 疗癌症。与传统化疗方法相比,“负性免疫调节”法的优点是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杀伤,并能 17 避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与癌症治疗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22.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主要由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 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
46、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的。由于物理 空间被这些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生物的进化非常缓慢。后来出现了食用原核蓝 藻的原生动物,斯坦利称之为收割者,它们的出现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 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如此一来,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 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发生。 (1)能量进入原核蓝藻后的去向主要有_(写出三个) ;斯坦利学说中的收割者,实际上就是生 态系统中的_(填生态系统的组分) ;物种大爆发的过程从群落演替类型上来看属于_。 (2)收割者与生产者相互作用,导致物种不断增多,体现了_之间的共同
47、进化。收割者往往捕食 个体数量多的生物,这就避免了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这是生态系统 通过_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 (3)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证据来支持“收割理论”:比如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浮游生物的鱼,最 终会使浮游生物的多样性_;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 位而遗传多样性_。 【答案】 (1). 呼吸作用消耗、流向收割者(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2). 消费者 (3). 次生演 替 (4). 不同物种 (5). 负反馈调节 (6). 增加 (7). 下降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
48、、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 。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详解】 (1)光能以光合作用的途径转化为化学能进入原核蓝藻后,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收割 者(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食用原核蓝藻的原生动物,斯坦利称为收割者,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物种大爆发的过程从群落演替类型上来看属于次生演替。 (2)收割者(消费者)与生产者相互作用(捕食) ,导致物种不断增多,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 收割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生物,这就避免了出现一种或少数
49、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这是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使生态系统维持稳态。 (3)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证据来支持“收割理论”:比如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浮游生物的鱼,避免 了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浮游生物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最终会使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18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 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遗传多样性下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消费者)以及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调节,要求学生具有 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23.某种雌雄异株的多年生植物,其叶片的形状由基因 M、m控制,叶绒毛的长短由基因 N、n 控制,两对 基因独立遗传。该植物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I、i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