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赏析及练习(有答案)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2、,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1、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2、邹忌(zu j):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3、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谏:指批评意见。4、齐王:即齐威王。5、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6
3、、修:长,这里指身高。7、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8、昳丽:光艳美丽。9、朝(zh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10、窥镜:照镜子。11、孰:谁,哪一个。与:和比。12、及:比得上。13、旦日:明日,第二天。14、孰视之:孰,同“熟”,仔细。15、弗(f)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16、寝:躺,卧。17、美我者:以我为美。17、私:偏爱,动词。18、诚知:确实知道。19、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20、地:土地,疆域。21、方:方圆纵横。22、宫妇:宫中的姬妾。23、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5、之:音
4、节助词,不译。26、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27、善:好。28、乃:于是,就。29、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30、受:给予,付予。31、谤讥于市朝(ch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议论、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32、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3、时时而间(ji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34、期(j)年:满一年。期:满。35、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
5、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
6、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
7、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
8、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通假字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一词多义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独立性)。e、孰视之(
9、代词,指徐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i、臣之妻私臣(的)。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c、朝服衣冠 早晨 (zho)。 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于: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C、皆以美于徐公(比) 上: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
10、(长,高) 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果真)。诚如是,汉室可兴矣。(如果,果真) 方:a、今齐地方千里:方圆。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点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将要 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美: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
11、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古:即使 今:虽然作品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
12、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作品赏析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
13、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
14、强,说话比较拘谨。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
15、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邹忌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16、。“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一、词语解释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17、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二、翻译下列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18、;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三、回答下列问题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
19、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4、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二、细柳营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
2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注释: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公元91年前后完成史记。鲁
21、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入边,侵入边境。(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由皇族担任。(4)军:驻军。(5)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6)祝兹侯:封号
22、。(7)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8)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9)细柳:古地名,渭河北岸。 备:防备。(10)上:指汉文帝。(11)被:通“披”。指穿。(12)彀(gu):张满弓。弩(n):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13)持满:把弓弦拉足。(14)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15)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16)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17)按:控制。辔:马缰绳。徐:慢慢地。(18)持兵揖:手持兵器作揖。揖,双手抱拳行礼。(19)介:铁甲;胄:头盔。为:被。(20)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前的横木,
23、现在写作“轼”。(21)谢:告知。(22)曩:(nng)以往,从前,过去。(23)将:将领。(24)动:感动。(25)改容:改变神情。3、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
24、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
25、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4、 通假字: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披在身上。改容式车 式通轼:车前的横木。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语气助词。1、 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4分)(1)天子且至 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曩: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
26、对比,并作分析。(3分)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1、(4分)(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2、(2分)A3、(3分)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27、。4、(3分)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5、(4分)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以上4点,只要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3、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28、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字词详解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2、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
29、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3、武陵:古代郡名。4、为业:以为生。为:作为。5、缘:沿着。6、行:前行,这里指划船。7、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8、忽逢:忽然遇到。9、夹岸:两岸。10、杂:别的,其它的。11、芳:指花。12、鲜美:鲜艳美丽。13、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4、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5、甚:很,非常。16、异:对感到奇怪。17、欲:想要。18、便:于是,就。19、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2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21、得:看
30、到。22、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23、若:好像。24、舍:离开。25、初:开始。26、才:副词,仅仅,刚刚。27、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通:通过。28、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29、舍:房屋。30、平:平坦。旷:宽阔。31、俨(yn)然:整齐的样子。32、之:这。属:类。3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34、鸡
31、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35、其:那。36、种作:耕田劳作。37、着:穿着。38、悉:都。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40、黄发垂髫(tio):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41、并:表承接(顺接),而且。42、怡然:愉快的样子。43、乃(乃大惊):副词,竟,竟然。44、:很,非常。45、从来:从地方来。46、具:详细、详尽。 4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48、要(yo):通“邀”,邀请。49、咸:副词,都,全。50、问讯:询问消息。51、语:(y)向人说,告诉。52、云:说。53、先世
32、:祖先。54、妻子:指妻子、儿女。55、邑人:同乡的人。56、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7、复:再,又。58、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59、间隔:断绝来往。60、今:现在。61、乃(乃不知有汉):竟然。62、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63、叹惋:感叹,惋惜。64、延至:邀请到。延,邀请。65、为:无义。66、具言:详细地说。67、具:详细。68、停:待。69、辞去:辞别离开。70、语:对说。71、不足:不必,不值得。72、为:向、对。73、道:说。74、既:已经;之后。75、得:找到。76、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7、处处志之:
33、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 78、及:到了。79、郡下:指武陵郡城下。80、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81、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82、即:立即。83、遣:派遣。8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85、遂:竟然。86、复:又,再。87、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8、南阳:郡名。89、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90、高尚:品德高尚。91、欣然:高兴的样子。92、规:计划,打算。93、寻:随即,不久。94、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95、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
34、的意思。津,渡口。二、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
35、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
36、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三、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乃:(1)见渔
37、人,乃大惊:竟然。(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38、)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39、)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
40、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便舍船(舍(sh),动词,舍弃。)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 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 遂
41、:遂迷,不复得路(“最终”)。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寻向所志(原来)。眈眈相向(看) 得:便得一山(看见)。得其船(找到) 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 穷:欲穷其林(尽,穷尽)。穷冬烈风(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7、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 8、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42、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
43、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9、四个“然”字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屋舍俨然:平坦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欣然向往:高兴的样子 。10、原文默写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
44、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四、写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
45、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
46、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五、赏析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
47、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