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历来被不同朝代的诗人咏赞。如春季,唐朝诗人贺知章这样写柳树: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2、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夏季,宋代诗人杨万里他他这样写到: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这三首诗,是写的那个季节的景色呢?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注释”。请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读完后,想一想,与一二年级的古诗课文比较一下,本篇课文,在编排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知道什么是“注释”。师:三年级的古诗课文,在旁边都有“注释”。注释,就是把诗句中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标注出来。有了这些注释啊,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就会简单很多。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旁边的“注释”来学
3、习。3.读诗题、作者,理解诗题。第一首,山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写。行,是行走意思。生说诗题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读一读诗题及诗人的名字。第二首,赠刘景文宋苏轼,诗题中刘景文是一个人的名字,大家看看注释:(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赠,平舌音,后鼻音读准。赠就是:赠送的意思。生说诗题的意思:把写的这首诗送给好朋友刘景文。读诗题,注意根据斜线提示稍作停顿:赠/刘景文 宋/苏轼。第三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生看图:夜,是夜晚;看注释,书,是写的意思。所见:就是所看到的。生说诗题的意思:夜晚,写下了看到的景象。根据斜线提示稍作停顿,读好诗题,一起读: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4.读词,理解意思。(1)读诗
4、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一边读,一边看看注释,及课文中的插图,你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2)指名学生读词语。注意“挑促织”“挑”的读音。(3)交流弄懂的词语的意思预设学生回答:石径斜:从课文的插图中,可以看出到,石径斜:石头铺成的一条小路,弯弯曲曲。擎雨盖:从注释中可以知道,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擎雨盖,托雨水的盖子。师引导:诗中托雨水盖子指的是什么呢?(出示课件:就是这碧绿的荷叶。向上举着,是不是可以托住雨水啊?)教师引导理解:“挑促织”就是拨弄蟋蟀;“篱落”就是篱笆,看插图,图上的一排栅栏,就是篱落,一般是用竹子、木棍编成,把院子围起来。在乡村有很多这样的篱落。5.指导书写。书写“寒”“橙”。
5、第一个字“寒”(1)观察结构:“寒”上下结构,宝盖稍宽。(2)观察易错笔顺、笔画。中间三横紧凑,先写上面两横,接着写两短竖,再写第三横,稍长,撇捺舒展。(3)学生练写。第二个字“橙”。(1)观察相关笔画,左边是“木”,书写时木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右边是登山的“登”,左上角不能多点,右上角不能多撇。(2)学生练写。6.读好古诗。(1)请自由地朗读这三首古诗,把诗句读通读顺。(配上音乐)(2)读出节奏,韵味。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这一次读,要读出节奏。七言古诗,一般都是二二三的节奏,我们根据斜线的提示,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吧。7.整体感知。(1)请默读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诗写的是哪
6、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并圈画相关词语。(2)交流,预设学生回答。生1:我觉得山行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从“寒山”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我从注释中,看到寒山,是深秋季节的山。师:借助注释来学习,这个方法真好。生2:赠刘景文一诗中,通过看插图,插图中有菊花,菊花一般是在秋天开放的。所以是写秋天景色。师: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发现,这个学习方法也非常棒。诗句中也提到了“菊残”菊花残败,枯萎,说明已经是深秋季节了。生3:夜书所见一诗中,有“秋风”这个词,看出是写秋天景色的。(3)小结:大家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写了“寒山、菊残、秋风”等。这些事物都是秋天最典型的景物。从古至今,诗人、作家都在以自己不
7、同的发现来写秋、赞秋。三、阅读篇章页,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师: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里。这个单元啊,就是带着我们领略秋天的风采。看秋风中落下的梧桐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慢慢欣赏秋天的雨描画出美丽的画卷;静静聆听秋的声音蕴藏的歌韵。然在古代诗人杜牧、苏轼、叶绍翁的眼中,秋,寄托了怎样的(课件)情思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四、随堂练习1.给加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石径斜(xi xi) 霜叶(sun shun)擎雨盖(qn qn) 菊残(zh j)橘绿(j j) 挑促织(tio tio)五、课后练习第2课时一、了解诗人,复习感知。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课件:这节课,
8、先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2.了解诗人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我们会在以后学习到这些作品。3.朗读赠刘景文。读出诗节奏、诗的韵味。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默读古诗:(1)诗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2)交流圈画的景物:学生回答,诗中还写了“荷尽傲霜枝、橙黄橘绿这些景物。2.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除了要读好古诗,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有方法:结合注释;借助插图;
9、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这些方法,有时一个方法就管用,有时呢,需要把几种方法融合起来用。3.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下面,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1)第一行诗“荷尽已无擎雨盖”,结合注释和插图,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学生的理解:荷花已经凋谢,向上能托住雨水的荷叶也枯萎了。交流把诗句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的诀窍。把诗句意思说通顺的诀窍:a不能把注释的意思简单叠加;b适当地加上自己的话,把注释中的意思连起来。(2)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第二行诗句“菊残犹有傲霜枝。”(课件出示注释)预设学生的理解:菊花残败,枯萎,却还有花枝不怕霜冻,傲霜斗雪。领会菊花精神。师:在秋末冬初时节,
10、天气已经寒冷,可菊花的花枝还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傲霜枝”说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菊花的花枝坚强不屈,不怕寒冷。真像一个不怕困难的勇士。师小结:诗人以“荷尽”“菊残”表现出了秋末的特征,即使到了秋末,虽菊残,却还有“傲霜枝”,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拓展:元稹的菊花。正因为菊花有“傲霜枝”,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偏爱菊花,也写下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句。如唐代大诗人元稹这样写菊花课件出示: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师讲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百花之中,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在深秋季节,百花凋谢,唯有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菊花开过之后,
11、不能看到更好的花了。诗人赞美了菊花坚强的品格。(3)朗读一二两行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读的时候,声音稍低,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过渡:深秋季节,草木枯萎,荷尽无叶,看到此情此景,很多人是伤感的,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苏轼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秋天是最好的季节。(4)学习三四行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运用结合注释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诗意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啊!质疑: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呢?预设学生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好朋友刘景文记住秋天是最好的
12、季节呢?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呢?出示:资料补充:刘景文也是一位读书人,也有自己的理想。诗人在杭州做官时,与刘景文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当时,刘景文年近六十,却还朝不保夕,一生都失意,不得志。他非常消沉,觉得生活也没什么希望。苏轼就写下这首诗赠送给他。结合补充资料,思考:诗人想跟友人说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诗人可能会对好朋友说,秋天万物凋零,却还是丰收的季节啊。你不要悲秋,不要消沉。小结:这两句诗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轻自己。读三四两行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读这两句时,语
13、调要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读“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5)带着刚才体会到的情感,把整首诗读一遍。(6)运用在课堂上学过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预设学生的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季啊。小结方法: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贯表达出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了。(7)总结:这首诗,前两行抓住秋末特征的景物来写,荷尽无叶,菊残傲霜。后面两行写了橙子金黄,橘子青绿,写出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由此我们体会到,在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更是一个带给人们希望的季
14、节。我们不必“悲秋”。四、随堂练习1.看图,把诗句与图片中的情景连线。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荷尽已无擎雨盖( )A.举,向上托。 B.拿着。五、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预习山行和夜书所见两首诗。第3课时一、出示课文,了解诗人1.出示课文: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这节课山行夜书所见这两首诗。2.了解诗人:杜牧,唐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在小学阶段里,我们还将学习他写的清明江南春秋夕等作品。叶绍翁,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他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15、我们会在六年级学习到这首诗。二、回顾学习方法,再读古诗1.回顾学习古诗方法。(1)反复朗读,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节奏地读,有读出作者情感地读,多种形式的读。(2)在诗句中圈画写景物的词语。(3)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2.再读山行夜书所见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默读古诗。思考:这两首诗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呢?圈画出来。交流圈画:预设学生回答:山行这首诗中还写了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些景物。夜书所见这首诗中写了梧叶,篱落、灯。2.学习山行(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件出示:一条石径伸向山上,云雾迷蒙升腾的地方还有人家居住在那里,看,枫林被染上了金色、红色,被
16、秋霜打过的叶子红艳艳的。(2)理解诗句的意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学生的理解: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学生的理解: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师:看来这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带着诗人的这份情感,来诵读这首诗。(3)小结,体会诗人情感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诗
17、人杜牧眼中的秋天:色彩明艳,生机盎然。背诵山行,并默写。过渡:“秋叶”是很多诗人描绘的景物,课件:唐代大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美,充满了生机。“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眼中的秋叶,却是“萧萧梧叶送寒声”。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3.学习夜书所见(1)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这里的秋叶“梧桐树叶”没有霜叶那般美好,那么烂漫,给诗人的感觉是阵阵的寒意。这是为什么会这样呢?(2)学习第二行诗:江上秋风动客情。理解:“客”的意思,在这里指谁?出示补充资料:诗人的故乡在福建,可他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湖畔,对于西湖这个地方来说,他身在异乡。“客”:在这里指
18、诗人自己。理解:“动客情”。思考:梧桐树叶伴随秋风飘落下来,且令人感到阵阵寒意。远在异乡的诗人,动了什么“情”呢?(思乡之情)朗读:假如你就是这个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跟着音乐读一读诗歌的前两句吧。(3)学习三四行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人思乡之情扰得他难以入眠。走出船舱,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会想到什么呢?读读这两行诗,读的时候语气明快,最后一句语调可以上扬一点。(4)小结,体会诗人情感。学完夜书所见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秋天,在诗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呢?(是孤独,悲凉的,是浓浓的思
19、乡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四、再读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不同情感1.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读三首古诗。2.师总结:这三首诗都是写秋景的诗句。不同的诗人,他们眼中的秋天是不一样的,杜牧眼中的秋天是一幅明快,色彩多姿的画卷。苏轼眼中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叶绍翁眼中的秋天是孤独、寂寞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五、拓展:再读“秋天”的古诗1.出示刘禹锡秋词孟浩然宿建德江,学生读一读。2.教师引导:秋天啊,是我们古代诗人写不完的话题,唐代诗人刘禹锡眼中的秋,比春天还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眼中的秋,却是愁绪满怀,“日暮客愁新”。3.请大家课后找找秋天的诗句来读一读,看看其他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学完了本单元后,请你观察我们身边的秋天,秋天在你眼中又是怎样的呢?六、随堂练习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白云生处有人家( )A.产生,生出。 B.生命。(2)停车坐爱枫林晚( )A.坐下来。 B.因为(3)江上秋风动客情( )A.指诗人。 B.客人。(4)知有儿童挑促织( )A.挑选。 B.用细长的东西拨弄。2.填上合适的音节。我的小弟最挑()食了,这个习惯可不好。我要挑()战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争取进步几名。七、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八、板书设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