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组三年级数学组 第一第一 单元单元 货比三家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 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 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
2、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 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 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 最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 4 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
3、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可能说: “4.9 元=4 元 9 角,5.1 元=5 元 1 角,所以 4.9 元5?1 元。 ” 有的可能说: “5.1 元比 5 元多,4.9 元比 5 元少,所以,4.9 元5.1 元。 ” 有的可能说: “整数 4 比 5 小,所以 4?9 元5.1 元。 ”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
4、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可能说: “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也有的学生说: “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 元 2.36 元 2.65 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 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 元2.63 元2.65 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 4 页的第 1 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 2 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
5、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 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买书买书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 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 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
6、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 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 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 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 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 快乐珠心算 (13.5 元) 、 老夫子 (3.2 元) 、 安徒生 童话(10.5 元) 、数学游戏(9.2 元) 、十万个为什么(11.5 元) 、蜡笔小新(8.
7、3 元) 、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一共需要多少钱? (2) 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
8、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3.2 元32 角, 11.5 元=115 角, 32 角+115 角=147 角, 也就是 14.7 元。 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 元=3 元 2 角, 11.5 元=11 元 5 角, 3 元+11 元=14 元, 2 角+5 角=7 角, 14 元+7 角=14 元 7 角, 也就是 14.7 元。 11 元 5 角+3 元 2 角 14 元 7 角 元 角 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 导。 )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
9、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 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 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 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
10、,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 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 6 页的“试一试” )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寄书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 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11、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 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 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 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 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 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 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 “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 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
12、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 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 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 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 (教材第 8 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 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 4=?)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
13、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 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 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 算的过程。 ) 师: 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有 想
14、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 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 2.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第 2 题。 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 (二)活动二:购物 1.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第 3 题的情境图。 师:今天,小明、小青和他
15、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他们先来到了书店。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 事这两本书,他带 40 元钱,够吗?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 师: 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 40 元买这两本书, 还剩多少钱?”这两道题还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问题不一样。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 40 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 体还剩多少钱。 )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不能。 ) 师: 那么, 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 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
16、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 2.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第 4 题。 师: 妈妈买笔花了 15?8 元,还剩 34?2 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 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第 5 题。 师: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谁愿意当这家超市 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 (三)活动三: 小结 元元 角角 分与小数分与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复习巩固小数的读、写
17、及其大小比较,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列出正确的加减算式。 3.能够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 具体的应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初步认识了小数并会进行简单 的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在练习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小数的读、 写、 大小比较及其计算, 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 看学生是否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应注意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其 计算的策略。
18、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 1.师:新的学期我们又拥有了许多新的课本,又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学期学校 又发了哪些新书呢?拿出来看一看。 2.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多少元?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其余书的单价你知道吗?同 桌互相介绍一下。 3.老师手中有一本科技书,它的价钱是多少?你能在你的新书中找一本比科技书贵的 书吗?再找一本比科技书便宜的书。 (让学生说明比较的理由。 ) 4.小组合作:一名同学拿出一本书,其余同学分别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贵的书。 (二)活动二:想一想,算一算 1.师:在这些新书中,哪本书最贵,哪本书最便宜?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以下两个问题
19、: (1)这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2)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2.让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小数加减时为什么小 数点要对齐? 4.根据这些新书的价格,你还能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吗?(小组合作,每组 提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 ) (三)活动三:综合练习 1.写一写、读一读 10 元 2 元 5 角 5 角 2 角 2 分 5 元 2 分 元 元 元 2.在里填上“” “”或“” 7.8 元9.0 元 0.6 元1.2 元 10.00 元10 元 6.08 元6.05 元 0.?60 元0.59 元 3.68 元4.2 元
20、 3.解决问题 (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 1.80 米,妈妈身高是 1.60 米,小明的爸爸比妈妈高多少米? (2)一本数学伴你成长3.20 元,老师带 10 元钱准备买两本数学伴你成长 ,钱够 吗? 4.实践活动 跟爸爸妈妈一起经历一次购物活动,保留收银小票,看一看收银小票,与爸爸、妈妈 交流一下收银小票的每一项表示什么。 森林旅游森林旅游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
21、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 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 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
22、细观察情境图, 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 并说说笑笑、 机灵狗想买什么。 )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 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 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 5 分的基础分; “服务员”每解决一个 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 1 分; “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 可,可加 1 分; “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
23、顾客”对自己失误 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 1 分, “顾客”扣 1 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 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 10 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 10 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 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 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 ,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
24、像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 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 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 “对称轴”等概念, 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 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 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 (二)自主探究:剪
25、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 12 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 思维,学生很诧异。 )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 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 半个花瓶图。 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 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4)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
26、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 完全相同的图形。 4.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 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 “对称图形” “对称轴” 。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 ,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 两边都是一样的。 ) 师:因
27、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 。 (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 1.判断对称图形。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 图形可能就不一样。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 是否对称。) 师: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 也是很美的。 (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 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
28、们可以讨论一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镜子中的数学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 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 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 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
29、展学生空间观念 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 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 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 基础。 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 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 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 的基础上自主认
30、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 息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从镜子中你们看到 了什么? 2.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 (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 师:咦,我发现 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 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 (先猜一猜, 学生猜测后, 请她上台面向大家, 举起右手, 再转身, 验证猜测是否正
31、确。 ) 师: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 中的数学奥秘! (板书课题) (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 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悱”的课堂氛围,使学 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 师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 (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
32、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 设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 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 2.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 师: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 师: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
33、生思维。 ) 3.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 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跟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 4.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 吗? (学生上台展示做法。) (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5.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评
34、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建构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 ) (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 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师:他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出对方的动作? (评析通过游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 现象的特征。 ) 2.同学们能把镜面对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大家看猴子捞 月的动画片。 师: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学生独立思考,再选代表回答。)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
35、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放录像) 欣赏之后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 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 3.生活中应用镜面对称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录像和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镜子和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播放五朵金花录像片断:姑娘在泉边梳妆;出示图片:牙科检查镜、汽车后视镜、 商场防盗镜等。) (评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解释应用中提高认知水平。 ) (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 平移和旋转
36、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可以用图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分析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 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 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教材通过 “移一移、说一说” “填一填” “画一画”3 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 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
37、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移、旋转概念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师:你知道游乐园有什么好玩的吗?我们到游乐园去看看吧! (多媒体显示:缆车、小火车、滑滑梯、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荡秋千、跷跷板。) 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汇报后, 教师提问: 这些游戏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活 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小组汇报。 2.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 A.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师: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师:我们把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用符号 表示。把 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这样围着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做旋转 ,用符号
38、表示。 B.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出示电梯图、升国旗、扶梯的运动过程) 师:日常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电梯、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学生举例。) 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出示飞机螺旋桨、旋转的小风车) 师:瞧,这些都是旋转,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举例。) C.实践活动,深入理解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你能用手势或动作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可以利 用你手中的学具。 (汇报展示:推拉窗户;向前推课桌;旋转的舞蹈动作;用绳子一头将橡皮系住在空中 旋转。) (二)教学平移距离 1.激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板书) ,他们可高兴
39、啦!邀请笑笑和淘气到他们的王 国去参观,笑笑坐第一节车厢,淘气坐第五节车厢,请看火车开动了! (演示火车平移) 它是作什么运动的呢? 2.设疑 师:对,那么我们再来看火车原来的位置。 (电脑显示)这时笑笑和淘气为谁经过的 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呢? 3.实验 师:到底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四人一小组,看看笑笑和淘气分别走了多远,你是怎样想的?组长做好记录,填写记 录卡。)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对,用数格子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大家想想,如果笑笑和淘气坐在车厢 其他的地方,经过的路又是多少呢? (学生亲自演示。) 师总结:不管
40、笑笑和淘气坐在什么位置,他们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电脑显示:将笑笑和淘气去掉,演示每一个点的平移,数移动的格数。 ) 4.小结 师:为什么会出现坐的位置不同,走的路程却是一样的呢? 师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5.练习 (1)教材 21 页第 2 题“填一填” 。 (2)画房子。画出房子向左平移 5 格后的图形。 (三)拓展创新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欣赏古老的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 了约 66 米;舞蹈演员运用平移和旋转跳出欢快的舞蹈;体育健儿运用平移和旋转提高自 己的竞技技巧,为国争光; 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师:你们想设计
41、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课后,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运用平 移和旋转的方法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 欣赏与设计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 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会根据已有图形画出对称图形;知道平 移、旋转、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 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分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有四幅图,其中第 1,4 图是一
42、个简单图形(花瓣或剪纸图案) 经过旋转得到的,其余两幅图则是一个简单图形(圆形或风筝)经过平移得到的。这四幅 图的呈现不仅要求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特点,即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 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 案中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了解复杂的图案是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等方 法得到的,会从复杂的图案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是画一画,有两个要求:第一,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根据未画 完的图形的特征继续画下去。这一部分教学则要求学生利用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会欣 赏和设计复杂美丽的对称图案,激发学生参与欣赏与设计
43、对称图案的活动,感受对称图案 的美,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 图案) ,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如图案二是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等。 )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 (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利用课件
44、动态展示每幅图案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对 称得到的过程。)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 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 24 页) 。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 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 24 页) 。 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
45、。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 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 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下节课一起来研究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找规律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 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这部
46、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鉴于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 本班学生特点,我对本课做出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环节旨在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在合作探 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反馈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
47、分 为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旨在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 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畅谈收获,关注情感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成功 体验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 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师: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 成 N 只青蛙 N 张嘴 2N 只眼睛 4
48、N 条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二)自主探索 1.第一组算式:5 1, 5 10,50 10 (1)课件出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计算这些算式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 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 (2)汇报交流 2.第二组算式:3 2,3 20,30 20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 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 (2)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表现得非
49、常出色,让我们继续努 力吧! 3.第三组算式:12 4,12 40,120 40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 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 (2)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在计算这三个算式的时候,都是这样 想的吗?真了不起! 4.探索规律 师:现在我们把三组算式都计算完成,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三组算式,找一找在计算 时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观察算式,交流规律,然后汇报。) 师:你同意他们的发现吗?有了这么好的发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规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