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观点评析(论)类小论文 试题精选汇编【真题演练】1(2021重庆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溟将此称之为“号称乡
2、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惟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2(2021广东高考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
3、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第一 目标(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初
4、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3(2020山东高考17)(14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行走的少年人物简介詹天佑(18611919)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一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5、。邹容(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周恩来(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
6、,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粱启超认识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4(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图6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5(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
7、下列要求。(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8、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变式训练】1(2023湖北省郧阳中学等三校高三联考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易强在帝国即将崩溃中说,1793年马嘎尔尼对中国的出使是一场鸭同鸡的对话。这种结果的出现,有的认为是马嘎尔尼与清政府之间的“礼仪之争”导致的,但是即便马嘎尔尼同意给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乾隆皇帝也不会同意英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增加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置仓库等方面的请求,因为在中国的统治者看来,与增加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置外国使馆等事项带来的好处相比,它们对统治秩序带来的冲击或负面影响更为突出。也有的人认为是两国历史与国情完全不同造成的。作为大西洋岛国的英国,其空间与物产有限,其文化重海洋而好
9、动,热衷扩张、推崇贸易,又因重视贸易而讲究平等,中国则地大物博,重农轻商,认为生产是唯一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其文化重土地而好静,主张内敛,不喜扩张,且历经千年,周边小国纷纷臣服,天朝上国心态已成,再难平等看待其他国家。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1793年马嘎尔尼对中国的出使是一场鸭同鸡的对话”这一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2(2023山东威海高三上期末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生平简介如下:1853年 出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1894年 参
10、加恩科殿试成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95年 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1901年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1902年 建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03年 筹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渔业公司。1905年 担任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06年 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政治性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创办第一所本科制民办女子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 当选江苏咨议局议长。1912年 创建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1913年 营筑中国第一所气象台军山气象台。1919年 建更俗剧场。创建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伶工学社。摘编自张孝若南通
11、张季直先生传记材料二胡适是这样评价张謇的:“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 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摘编自蔡小柳、钟小梅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与荣德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中胡适的观点。(12分)3(2023天津南开区高三上期末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以20世纪初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观点认为:20世纪初有几件大事合起来构成新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旧的国际秩序,加上欧洲、亚洲地区接连爆发的政治革命,足以成为新旧时代划分的标
12、志。观点二以20世纪40年代为世界现代史开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具有新的特点,有着不同于近代时期的独特发展规律,可以把它纳入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范围。摘编自李世安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等从材料中选择你赞同的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新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4(202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12分)表3呈现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表3路径类型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现代化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出现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13、国家中心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查尔斯蒂利、迈克尔赫克特认为,民族主义伴随着现代国家统治机制因军事竞争的需要,通过利用民族主义将现代领土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建构主义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共同体之所以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使民族这种想象世界的方式成为可能。权力结构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安德烈维默尔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权力结构密切相关。摘编自刘永涛民族主义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研究从表中任选一种路径,指出其观点的局限性,结合1518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史实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5(2023
14、广东部分名校高三1月联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大国崛起的原因,史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表4观点一科技创新是决定大国兴替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要崛起为大国并持久保持大国地位,只能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观点二杰出领袖不仅在崛起之初对推进社会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崛起过程中对于扫除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确保持久繁荣稳定的制度建设上,领袖的率先垂范也是非常重要的观点三经济增长,确切地说是一个国家社会内部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该国的制度建设摘编自阮建平大国强盛与领袖意志大国崛起领袖因素透析等围绕材料,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的具
15、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6(2023清华大学诊断性测试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关于自由的三个阶段的模式:“对东方世界来说,一个人是自由的;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摘自(英)柯林伍德著历史的观念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对材料的整体观点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态度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7(2023山东济南高三2月检测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共早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五月四日这一天要当做一个纪念日,因为在那一天中国学
16、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但不要把它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而是要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据李大钊中国学生界的MayDay等,晨报1921年5月4、5日今天是学生加入政治运动之纪念日,也是学生整顿政风的纪念日。因为政治不澄清,使我们不能不牺牲求学之精神,而来干涉政治。现在学生应该做的事有二种:(一)组织民众,以为达到大革命之工具;(二)对现政局立于弹劾的地位。据李大钊昨日之五四纪念大会,晨报1923年5月5日这是中国全国学生对于帝国主义行总攻击的纪念日,亦即是被压迫的民众向压迫的国家抗争自由的纪念日。五四运动之意义,非仅为学生运动,而是国民革命运动底一大转
17、机,是民众反抗帝国主义及军阀之伟大的运动。据团广州地委改选和五月第一周纪念活动的情况报告等,1924年5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也是“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国的波纹”,“其价值足与二七五卅并美”,应“继续五四精神”,“统一并坚固学生的团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与残民媚外的军阀”。据张太雷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等,19251926年对中共早期五四纪念活动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14分)8(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
18、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9(2023山东济南高三上期末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压舱石”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德之间有长达20年的合作史,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纽带,两国各州贸易
19、往来密切,彼此互为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更注重缔造稳定和平的大国关系。德国并不存在太多海外利益,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推动内部工业化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所占比重由32%降至14%;而德国在世界贸易多个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914年达到英国海外投资的一半,并在工业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逐渐追赶甚至超过英国。1897年,英国违背与德国的最惠国条约,加强与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法、俄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德国工商业发展、限制德国获得殖民地数量。整理自秦立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德冲突的根源等材料二“经济压舱石”就是以经济
20、为政治稳定的依靠、让经济为政治保驾护航,使双方愿意在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为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防止双边关系走向负面,以达到“以经稳政”甚至“以经促政”的效果。高程、部彦君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结合英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探讨。(12分)10(2023重庆一模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美)玛格丽特撒切尔著唐宁街岁月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
21、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作者的观点(可任选一位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1(2023北京通州区一模20)(13分)殖民扩张材料一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有关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
22、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摘编自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材料二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材料三我们满怀义愤和民族情感对帝国主义的历史罪恶已经作过无数次的谴责、批判、声讨它裁决了历史上的正义和非正义。但是,伦理观念只能说明历史的一个方面。在
23、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用,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提炼材料三中的观点,综合材料及所学对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2023湖南模拟仿真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如此形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革命一旦启动,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如高山滚石,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图4为这一进程的简单图示。图
24、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3(2023重庆一中高三12月月考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旧史学VS新史学“旧史学”之精英生存论史学“新史学”之国民生存论史学耗民智: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备君王之浏览或供特殊阶级诵读。益民智:为国民而作或国民自作,供给国人以历史的全部知识;能使读者领会团体生活之意义,以助成其为一国民为一世界人之资格。帝王家谱或王公年代记:帝王教科书,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读者也。国民的历史或国民发达史: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国民资治通鉴”或“
25、人类资治通鉴”。知有个人,所重者在一人: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为若干之死人作纪念碑。知有群体,所重者在一群人;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叙一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舍朝廷外无可记载;专纪君主与其臣妾相交涉之事;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以社会(国民)全体为史的中枢;民间之事,可纪者多多;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体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知有陈迹:为若干之过去事或邻猫生子之事作歌舞剧。知有今务: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注:本表主要据梁启超新史学一文,并适当参考中国史叙论和中国历史研究法相关内容而制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
26、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12分)14(2023山东淄博高三摸底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认识,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明清之际”开端与“鸦片战争”开端。其一,“近代”始于明清之际。郑鹤声认为:“新航路发现以来,世界交通,为之大变,人类生活与国际关系,较之中古时代,显有不同之处,是即中古史与近世史之所由分界也。近世史之演变,有继往开来之趋势,其一切表现,皆在根据往古事迹而发扬光大之。且推陈出新,由此而孕育未来之局势。故近世史之范畴,实包括三四百年之历史,无论中西,大都皆然。”其二,“近代”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为近代开端做出系统理论阐释的是李
27、鼎声。李氏在中国近代史中表示:“我们之所以不以明末清初为近代史的开头,而是近代发端于鸦片战争,理由是很简单的,明末清初不过是两个朝代的交替期,不能代表一个历史的大转变期。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在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了巨大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20余种中国近代史著作大多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至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中国近世史”列为历史系必修科目。鸦片战争开端说逐渐成为学界主流观点。摘编自赵庆云何为“近代”中国近代史时限问题讨论述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争论”进行评述。(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
28、分、逻辑清晰)15(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这两幅关
29、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16(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又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
30、。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又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湮灭,而数千年未经发达之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梁启超中国史叙论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材料中所述观点(一点或整体),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7(2023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调研19)近代以来,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成为仁人志士不断高呼的爱国口号,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新中国”构想。(12分)材料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在巴西立“新中国”,通过与巴西政府协商的方式移民于巴西,保存中国种族,也即是康氏宣扬的“保种
31、”。1899年,梁启超等人翻译国家论,强调“民人之意志,即国家之精神。宪法为其体,官府议院为其四支(肢)五官,以成一活动体之国家也。由是观之,国家之要旨,曰无人民则无真国家”。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对未来国家进行规划,定名为“中华共和国”。1910年,上海名医陆士谔写作小说新中国,透过梦中的上海来预测1951年的“新中国”,“我国人创业,纯是利群主义差不多已行着社会主义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方案。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消灭剥削,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在“新中国”话语的演进历程中,国人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32、、人民幸福的追求始终未变,被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继承和发展。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8(2023山东潍坊高三上期中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录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 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第二章 胡汉的抗争第三章 跨越胡汉之壁垒 苻坚的时代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第四章 江南贵族制社会东晋的贵族制社会第五章 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第六章 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第七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八章 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北周武
33、帝与华北再统一【日本】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材料二评价历史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是着眼于它与前朝后代的差异,尽量突出它的特殊性,这是“分期论”的尺度;另一个则是“变态回归”的尺度,即在观察特殊性的同时,去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及造成“变态”与导致“回归”的机制与过程。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4分)19(2023重庆一中高三10月月考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
34、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以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你选取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2023重庆高三9月月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近代以来,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开启了现代文明的进程并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西方文明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衡量
35、尺度。“权力优先于正义”是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如果没有白种人的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就不会诞生文明”。苏联解体后,有西方学者谈到:“通过研究英美等最先实现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国家,人们就能揭示一种所有国家都会遵循的普遍模式”,“没有人怀疑历史是有方向的,而在历史的尽头矗立的,则是发达工业国家的自由民主制度”,西方文明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世界文化将走向高度同质化和统一化,而使其统一起来的范本正是当代美国文化。摘编自赵坤、刘同舫从“文明优越”到“文明共生”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者整体的观点进行评析,
36、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21(2023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上摸底测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世界现代化首先表现出巨大的共性,即相似性,是共性使“世界现代化”得以成立。但现代化在世界各地又有不同道路不同,经历不同,模式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成功与失败不同,经验与教训不同这些都是现代化的特殊性。特殊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可能表现,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历史传统不同,置身于其中的当事人不同,时代与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主观与客观的因素相互交织,就演绎了世界现代化的多种途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模式。模式既包括现代化的共同性,也包括现代化的特殊性。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评析上述材料
37、中关于现代化的论述。(运用具体史实,就材料中关于现代化的局部或整体论述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2(2023河北邯郸高三摸底考试1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刺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
38、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谟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1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3(2022安徽省A10联盟42)阅读
39、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40、表述清晰。)24(2022重庆市三模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以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运用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知识简要评析你选取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5(2023山西三重教育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
41、试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史学界关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从总体评价上看,共有四种不同意见,每一种意见都代表了人们对西方侵略对中国影响的不同看法。观点类别核心观点主要内容第一类完全肯定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起了决定意义的作用”。因此,对于西方的殖民征服,“马克思主义者不但不应当指斥,而且还要加以鼓励、帮助,使它尽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第二类给中国带来的是数不清的灾难,同时,也承认它在客观上起了某些积极作用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破门而入“给中国带来的是数不清的灾难,而不是福音”。当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对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起到作
42、用。但这毕竟“不是侵略者的本意,更不是它的主要作用”第三类建设性作用大于破坏性作用西方入侵给“外国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对中国也并非完全无益”。中国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才发生了资本主义”第四类刺激促进作用和压迫抑制作用,二者参半西方侵略者“集侵略与进步于一身”,我们既要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充分肯定中国人民自卫反击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要注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近代史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摘编自赵朝峰近20年来西方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研究述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某一意见或者自拟一个意见
43、,运用中国历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意见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评分参考【高考真题】1【答案】(12分)观点:梁漱溟认为20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我认为该观点不准确。阐释:梁漱溟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巩固了红色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44、,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综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如果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的。【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中的观点,如由材料“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得出观点:梁漱溟认为20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其次,表明对该观点的态度,同意或者否定,然后进行阐述分析,如不同意该观点,梁漱溟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
45、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进而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生产积极性的举措分析论证,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壮大了红军队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如果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的。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2【答案】(注:
46、答案为教师自拟,非官方答案)示例1:目标一观点: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分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阶层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愈发重要。结论: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其家国情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举措。示例2:目标二观点:了解中国文化演进历程,尤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培养高尚的志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品质。分析: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