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
2、、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注】寻引:长尺。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听听:争辩的样子。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B.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
4、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C.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D.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古代官名,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市长。B. 梓人,泛指木工、建筑工匠、刻版工人等,而文中的“梓人”具有统筹调度的能力。C. 受禄,文中是“接受酬金、接受俸禄”之意,“无功不受禄”中的“受禄”也指此意。D. 饔飧,常有“做饭、熟食、馈食及宴饮
5、之礼的意思,其中,饔指晚餐,飧指早餐。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很能为他人着想。刘禹锡被任命播州刺史,播州地理位置偏僻且刘母年迈,柳宗元主动提出让自己去播州,最终成功说服皇上。B. 柳宗元行文能针砭时弊。他创作的黔之驴捕蛇者说等文章对当时的一些权贵的丑态及社会弊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批判。C. 柳宗元对治术颇有见地。柳宗元认为宰相应识大体顾大局,没有必要亲身去做细微的劳务,承担百官责任,而应擅长谋划、知人善用。D. 柳宗元认为繁政扰民。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揭露了苛政繁令对百姓的侵害,提出为政要务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13. 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请结合柳宗元的梓人传,谈谈你对“取喻当矣”的理解。(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方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号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
7、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常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联素谙委
8、,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会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节选自旧
9、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B. 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C. 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D. 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辟”即“微辟”,是汉代报用人才
10、的一种制度,至常征召称“微”,官府征召称“辟”。B.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C. “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整市的取向武自,汉孙“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D. “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特中、简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B. 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C. 冯道身居
11、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向来相识的穷书生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D. 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了淡泊名利的胸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14. 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
12、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远来之卒,皆已疲倦,魏人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
13、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
14、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庆之性袛慎,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节选自梁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B.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C.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D.
15、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麾下,此处指将帅的部下;作为谦辞,也可用于将帅自称。B. 杖节,指手执符节,古代皇帝授予出使大臣或大将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C. 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D. 辎重,古代泛指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本文指军队携运的物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庆之忠心事主,纯良勤勉。高祖喜欢下棋,经常通宵达旦,其他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唯有陈庆之随
16、叫随到,高祖对他格外赏识。B. 陈庆之能言善断,能安军心。曹仲宗等担心腹背受敌想撤军,陈庆之拿着节杖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C. 陈庆之胆略过人,能征惯战。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D. 陈庆之为人正直,心系百姓。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人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2)庆之性袛慎,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14. 选文充分表现了陈庆之的骁勇
17、善战,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
18、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
19、,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B.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C.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D.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
20、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禧,是南宋宁宗赵扩用来纪年的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B. 山东,古代的“山东”与今天的不同,“山”可以指崎山、华山、太行山等不同的山。C. 致仕,古代官员到一定年龄正常退休,古人还用“乞骸骨”表示官员因年老主动请辞。D. 谥,谥号,古代地位较高人物死后的称号,能高度概括人物生平,有他封和自封之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毕再遇的父亲经过多次的提拔升到了武义大夫,毕再遇虽然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
21、但也因自身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B. 毕再遇在北伐战争中有勇有谋,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受到上级的犒赏时,他却推辞不接受,表现出了以国为先、不重名利的胸怀和气度。C. 攻打宿州时,先行的郭、李部队因大水出师不利,作为后援的陈孝庆等也准备带兵返还,毕再遇则表示兵家胜败无常,不能先挫伤锐气。D. 郭倪下达的撤军的命令已经到达,而毕再遇料想到金军定会乘胜追击,加上自己有把握能抵挡敌军,于是没有听从命令,最后大败金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四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2)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14. 作
22、为一代名将,毕再遇在攻取泗州东西两城时显示出哪些卓越的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
23、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文本二: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
24、,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中国#教*&育出版网(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B.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C.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
25、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中国#教*%育出版网D.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在汉代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官府差役,文中是后者,故有“官命促尔耕”之语。B.“字而幼孩”中的“字”是爱护之意,它有时也指女子许嫁,如“邻女将字而孤”。C.河东是地域名,河在此指黄河,河东即黄河以东,指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D.觞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相关的酒器还有尊、壶、爵、角、觥、觚、疊、卮、缶等。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能顺木之
26、天,以致其性焉尔”总结了种树的经验,“其本欲舒”等四句从理论上说明“顺木之天”,“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从实践上总结种树方法。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郭橐驼在介绍了自己的种树经验,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后,又从反面论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了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C.郭橐驼引述“吏来而呼”之言,把他们神气活现的样子表现得细致入微,这些官吏的扰民行为,与不善植树者“虽曰爱之其实仇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D.柳宗元认为虽然老百姓是官吏的仆人,但官吏必须为老百姓办事;他对当时那些不仅不为老百姓办事,反而贪污中饱、敲诈勒索的官吏十分愤恨,称之为盗贼。中国教育出版网&*%13.把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2)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14.两个文本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乔元土,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
28、,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
29、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塑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醮:(jio),改嫁。烝(zhng)烝:,淳厚的样子。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
30、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阿语相关内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C.县
31、,古代一级行政单位,原与悬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D.服阕,指守丧期漪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王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辞不就任。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惰表后,赞扬他是真名主,并停止征召。李密守丧期满后,蕃武帝恢复了他太子洗马的职位。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傻国家兴整,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面遭遇不幸。D.借皇上东堂赐宴钱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警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
32、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荀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李密的性格特点。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教师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
33、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
34、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注】寻引:长尺。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35、听听:争辩的样子。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B.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C.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D.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古代官名,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市长。
36、B. 梓人,泛指木工、建筑工匠、刻版工人等,而文中的“梓人”具有统筹调度的能力。C. 受禄,文中是“接受酬金、接受俸禄”之意,“无功不受禄”中的“受禄”也指此意。D. 饔飧,常有“做饭、熟食、馈食及宴饮之礼的意思,其中,饔指晚餐,飧指早餐。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很能为他人着想。刘禹锡被任命播州刺史,播州地理位置偏僻且刘母年迈,柳宗元主动提出让自己去播州,最终成功说服皇上。B. 柳宗元行文能针砭时弊。他创作的黔之驴捕蛇者说等文章对当时的一些权贵的丑态及社会弊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批判。C. 柳宗元对治术颇有见地。柳宗元认为宰相应识大体顾大局,没有必要
37、亲身去做细微的劳务,承担百官责任,而应擅长谋划、知人善用。D. 柳宗元认为繁政扰民。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揭露了苛政繁令对百姓的侵害,提出为政要务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13. 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请结合柳宗元的梓人传,谈谈你对“取喻当矣”的理解。【答案】9. C 10. D 11. A 12. (1)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2)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
38、我。办理政务,也是这个道理。 13. (1)以梓人不必亲执斧斤刀锯来譬喻宰相不需躬亲庶政;(2)以梓人掌握技术标准由众工操作譬喻宰相条理治国大纲,举人授职,指挥百官去做;(3)以室成独标梓人之名譬喻天下大治世人皆归功于宰相。【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也正像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干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立纲纪”和“整法度”都是动宾结构,二者结构一致,断法相同,所以“法度”后断开,排除BD;“称其职”是动宾结构,与后面的“安其业”结
39、构一致,所以“职”后断开,排除A。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饔指晚餐,飧指早餐”错误,说反了,应该是饔指早餐,飧指晚餐。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最终成功说服皇上”错误,由文中“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可知,柳宗元打算向朝廷请求,适逢裴度进言,最终刘禹锡被改任连州刺史,所以不是柳宗元说服皇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言”,所字结构,所说的话
40、;“为”,作;“耳”,罢了;“然”,但是。(2)“虽”,虽然;“忧”,为担忧;“仇”,把当作仇人;“不我若”,宾语前置,不如我,比不上我;“然”,这样。【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理解“取喻当矣”的内涵,是指托指比喻恰当。然后结合文中所记叙梓人传的内容分析作者譬喻的内容。如“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这是说治国的具体工作由百官分任,就像实际操作的众工匠,正如梓人不亲自动手一样,宰相也不需要躬亲庶政;如“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
41、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这是说宰相的任务是条理治国大纲,统一天下法律,举人授职,指挥百官去做。好像梓人掌握技术标准,由众工操作一样;如“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这是说天下大治,世人皆归功于宰相而不及众官就像室成独标梓人之名而不列众工匠一样。参考译文: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适值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
42、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禹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禹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柳宗元善于撰写文章,曾经作过一篇梓人传,讲道:“有一位木匠,不肯去做斧砍锯折这一类手艺活计,却专门用长尺、圆规、方尺、墨斗审度各种木料的用场,检视房屋的规制,观察高度、方圆、长短是否合度,指挥着众多的木工,各自去干自己的活计,对不能将任
43、务承担起来的人们,便将他们辞退。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这也正像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干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全国各地得到治理后,谈论起此事的人们唯独赞伊尹、傅说、周公、召公等宰相,对那些各部门专职人员的辛勤劳苦却不能够予以记载。有些宰相不识大体,不得要领,夸耀自己的才能与名望,亲自去做细小的劳务,侵犯百官的职责,在官署中吵嚷地争辩不休,而将重大而长远的方路遗落无存,这是不懂得为相之道。”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
44、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繁茂的。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命并且生长繁盛。大凡树木的本性,树根喜欢舒展,喜欢让人培上旧土。将树木种植好后,不需挪动它,不需为它担心,离开它后,便不用再去看管它。栽种树木时,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将树木放入土中后,就象将它抛弃了似的,这就使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了。别的种植树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使树木的根部拳曲在一起,而且更换了新土,对树木的爱护过于深切,担忧过于细密,早晨去看它,晚上又去抚摸它,已经离开了,还要再回头看上一眼。更为过分的人们还要用指甲划破树皮,查看它是成活了,还是枯萎了,
45、摇晃着树干,去观察枝叶哪里稀疏,哪里繁密,而树木却与自己的本性日见脱离了。虽然说是爱护树木,实际却是损害树木;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办理政务,也是这个道理。我住在乡间,看到当官的人们,喜欢频频发号施令,像是对百姓非常怜悯,但终究给百姓带来祸殃。整天都有吏人前来,将百姓聚集起来,向人们发布命令,敦促人们耕地收割,监督人们养蚕织布我们这些小人把早餐晚饭都停下来忙着去慰劳吏人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够使我们的生计得以繁衍,并且使我们的天性安然无扰呢!一般说来,人民困窘倦怠主要是由于这个原故的啊!”这是柳宗元文章中深含哲理的作品。(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
46、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方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号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常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
47、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联素谙委,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会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