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87.81KB ,
文档编号:626082      下载积分:14.9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62608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年海南卷-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海南卷-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

1、 2019 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解答关键时从题干材料孔子说的话中抓住关键 词“义”字,即孔子强调为人处事中“义”字当头,即可迎刃而解。再结合基础知识进一 步理解,春秋时期,“礼

2、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构建礼乐 文明社会。故本体正确答案为 B。A 、C、D 项,均不符合题意,错误。 (2019 年海南卷年海南卷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 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解答的关键是推知题干材料中的文言文的意思, 根据语文知识,关联词“无论莫不”,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句式,表示在任何条件下 结果都不会改变,即强调结果的同一性。故可以推知“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的意 思

3、是,在科举考试中,无论是贫寒子弟还是王孙公子,是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与 出身地位没有关系,这体现的是公平选拔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 题意与基础史实,题干材料讲的是科举制体现了选拔官员的公平原则,并非是要实现 不同社会阶层地位的平等。故错误。B 项,不符合选项类型,从选项类型来看,属于 结果影响类选项,而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不符合题意,题干材 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录取的公平性原则,并非强调社会结构的变化。故错误。D 项,纯 属扯淡选项,忽悠那些完全看不懂题干意思选项的同学。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深度解析

4、】【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跟据基础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通 过海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就是瓷器。瓷器属于易碎品,在古代通过陆 路长途运输可能性不大。故符合题意只有 A 项。B 项,茶叶通过海路大量出口是在新 航路开辟后,即明清时期,故错误。C 项,棉布成为中国民众主要以被原料是在明朝 时期,宋元时期,棉花才逐渐由南方推广到北方,故棉布不可能在宋元时期成为出口 商品。D 项,不符合史实和逻辑推理,一方面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白银才逐 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宋元时期不可能大量运出;另一方面古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 于优势地,尤其是明清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不是向外运

5、出。加之本题特别强 调“依赖海路”运出的商品,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白银都可以运输,无法体现题干强 调的“依赖海路”。故错误。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 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 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题干材料讲的是重视农耕文化的发展 过程,用我讲的解答选择题六大原则之过程反映趋势原则解决最妙。题干材料呈现的 是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西周天子亲耕明朝皇帝

6、建立先农坛,祭祀农神清 朝皇帝奉礼如常,祭祀农神,这反映的是农耕文化传承的发展趋势。符合题意的是 B 项。A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农耕文化”,而非 A 项所说的“制度”,错误。 C 项,不符合题意和基本史实,题干材料说的是清朝承袭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是 农耕文明的承袭者,并非说“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结合史实可知,满洲是狩猎 民族, 强调的是骑射,并非农耕。故错误。D 项,不符合逻辑推理和常识,题干材料 强调清朝承袭了农耕文明, 与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没有什么关系, 况且, 从常识上来看, 反清的政治势力主体是明朝遗老遗少,并非农民。故错误。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

7、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 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 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题干材料说的是词不适应北方,出 现了北曲; 不适应南方, 出现了南曲。 很明显, 题干材料讲的是“词”不适应社会发展, 后演变成了“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是元朝文学主要体裁,故 D 项为正确答案。 南北朝、唐朝和北宋,盛行的文学体裁分别是民歌、诗歌和词,即 A、B、C 三项均 不符合史实和题干意思,故均为错误项。 6图 1 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

8、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 养的是 (围棋) (捶丸一球类竞技) (弓箭) (蹴鞠) 图 1 A B C D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题干材料特变强调的是“文人雅士” 必备的体育竞技,根据常识即可推断出是围棋,即 A 项为正确答案。而对应的 三种体育活动,均强调的是力量、速度的竞技,属于世俗文化,这不适合文人雅士的 追求的高雅文化。故 B、C、D 三项错误。 71863 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 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 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

9、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历史。 根据题干材料材料所给的时间“1863 年”, 可联系到中国当时最主要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地开展,洋务运动强调的就是学习西 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清政府官员说的话的意思就是,向日本学习,派遣人员学习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故符合题意的就是 B 项。A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强调的 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并非“开放通商口岸”,况且清政府对于开放通商 口岸是有伤国体的耻辱举措, 持拒绝的态度, 该官员不可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故错误。 C 项, 主体不一致, 不符合题意, 题

10、干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 并非“学习日本政体”,故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和常识,洋务运动才刚刚开始,不 可能有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现象发生,况且题干并没有反映这个意思。故错误。 81897 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 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政府军事政策的调整。根据题干材料材料所给的时间 “1897 年”,可联系到甲午战争对中国影响的史实,马关条约的签订,强烈的刺激 了列侵

11、略中国的欲望,1897 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掀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再结合以往列强侵略中国都是从侵略沿海地区开始的史实,可以 推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官员建议把中国当时最大的军工企业迁到内地,并大力兴 建、扩充军事工厂,其用意就是通过加强国防安全来维护大清帝国的统治,说好听点 就是维护民族利益。符合题意的就是 Ci 项。A 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中国近代兴 办的近代企业,至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也便于采用新技术和引进西方先进机器, 生产成本相较于布局内地的企业,成本会降低许多。故错误。B、D 两项项,均不符 合题意,许多官员建议将属于重工业的军事工业迁到内地,并大力发

12、展军事工业,其 主旨并非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从客观结果来看对轻重工业 比例及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影响。故错误。 9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 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 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题干材料意思就是福建省 许多地方出现了中西建筑融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独特就是创 新。符合

13、题意是 B 项。A 项,“遍及”太绝对,也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福建 地区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并非全国。故错误。C 项,迷惑性最大,“融西式 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说的是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并没 有说中国建筑风格受到冲击。如果要说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题干材料一般要 呈现中国建筑风格被弃之不用的信息。故不符合题意,错误。D 项,“仅”太绝对,结 合基础知识可知,漳州、泉州都不是通商口岸,故错误。 10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 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

14、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 国共产党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党史上的政策调整。一,根据“1935 年 12 月”,可联 系到的史实有:华北事件标志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发 表的“八一宣言”标志中共的政策由“反蒋抗日”调整为“逼蒋抗日”;中共瓦窑堡会议决 定响应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 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意思是,我 们中

15、共党人要尽可能的收集敌人(指的是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的“斗争、缺口、矛 盾”等信息,分清敌我,争取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反对当前主要敌人”(1935 年 底,中国的主要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即联合一且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故符合题意就是 C 项。 A 项,不符合基本史实,1940 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错误。B 项,不符合题意和基本史实,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党的工作重 心转向城市(指工业化建设)的信息,中共此时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农村,将工作重心 转向城市是在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的决策。错误。D 项,

16、不符合题意和基 本史实,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意思;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 泽东走上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故错误。 111953 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 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 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 基础知识,对题干材料的

17、理解与解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详细解读:(1)根 据“1953 年”,可联系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史实, 主要任务是开展工业化建设。由于缺乏工业化建设的经验,但教条主义却把技术问题 与政治问题挂起钩来,主张只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技术,反对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 口号的现象。(2)中共中央认为这个口号“是不恰当的”,这话的意思就是,中央认 为在工业化建设中,单纯的向苏联学习是不对的。为什么中央会有做出这样的指示? 题干材料紧跟着呈现了中央对个中缘由的解释“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 有阶级

18、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3) 这个原因里包含了三个意思,一是技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不能等同;二是技术不存在是 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一说;三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技术可以为各个阶级和各 种制度服务。 这不就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吗?这不就是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 中突破市场与计划理论瓶颈时说的“三个有利于”的时空穿越吗?至此题干材料的意 思就完全清楚了,中共中央认为,在工业化建设中,“技术一边倒”口号具有教条主义 的倾向,因此既要学习苏联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 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种主张“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

19、条化倾向”。故符合题 意的是 D 项。 A 项, 主体不一致, 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关于经济建设的问题, 与外交没直接关系; 不符合史实,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调整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错误。B 项,主 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关于经济建设的问题,与科技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不符 合史实,1995 年,中央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错误。 C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 材料的意思是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并没有呈现“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的意思。错误。 12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 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

20、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史实。 (1) 根据“1963-1965 年”, 联系到的主要史实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 经济困难、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调整等。 (2)“三面红旗”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出现了大面积饿死人的现象1960 年,中央出台了调整国民 经济的“八字”方针,核心是调整,即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向农业倾斜,努力促进农 村生产力的发展1962 年,国

21、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经济开始好转,1965 年调整任 务完成。(3)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农业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结 合(1)(2)可知,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符合题意是 B 项。 A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信息;不符合史实,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实现了所有制结构从私有制到单一公有制的转变,直 到改革开放时期,所有制结构才从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存的经济结构。错误。 C 项, 不符合史实, 合作化运动是 1953-1956 年在农村开展经济建设活动。 错误。 D 项,不符合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朝着

22、建立市场经济方 向发展, 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不符合逻辑, 如果 1963-1965 年的经济建设使得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那后来“十年浩劫”时 期,就不可能出现使经济濒于崩溃的结果。错误。 131988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 20 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根据“1988 年”,可联系到的史实:中

23、共中央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设立了海南岛经济特区。 正是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形成了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 的人才流动大潮。符合题意的就是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与题意,自由贸易区是近 几年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事,具体来说就是 2012 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的进一步扩 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况且题干并没有呈现在海南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信息。错误。 B 项,不符合逻辑,海南岛被划定经济特区之后,大量人才的涌进及经济发展政策的 灵活开放性,才推动了海南经济的迅速发展。错误。D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 主体是“对外开放”,并非“经济体制改革”更不是“国有企业改革”;不符合史实

24、,国有 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 1984 年。错误。 14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 现包括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属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是一道 送分题。据题干材料所给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可知,此时的雅典民主政治,经过伯里 克利改革,进入到“黄金时代”,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故 A 项正 确。早在梭伦改革时,就明确规定参加公民大会得只能是男性公民,我们也知道,雅 典民主政治是

25、“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自由民包括妇女、外邦人作为自由民,却是没有 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故 B 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休会期间得常设机构, 代行公民大会职权,不具备司法权的职能,行事审判权的是陪审法庭,故 C 项错误。 至于 D 项,一方面“均”太绝对;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国家公职人员是通过抽 签选举产生的,并非由“推荐”产生,故错误。 15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剂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 芬奇 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

26、之下的万物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历史。题干材料由两部分内容:“透视、人体 比例、解剂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说明艺术家在创作中广泛运用科学知 识; “达 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注重真实性。将这两个内容结合起来,结论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画家运用科学知 识表现真实。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时代主题人文主义的典型表现。故 C 项为正 确答案。A 项,一是“不再”太绝对;二是不符合史实,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仍以宗教 为主要题材;三是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绘画特点“科学、真实”,而非绘画 题材。 故错误。 B 项, 不符合全面原

27、则, 题干材料有两层意思绘画特点“科学”且“真 实”,该选项充其量呈现了“真实”一个信息;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呈现的文艺复兴 时期的绘画的特点,而非内容(日常生活场景)。故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印象 派绘画的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属于古典绘画;不符 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并没有强调绘画的光与色;而且光 与色下的万物,重点在于色彩,与“科学、真实”没有直接关系。故错误。 16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 3 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 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 的权利。这些

28、修正案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 年宪法存在缺陷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一,根据时空观念将题干材料 置于熟悉的时空视域中去解读。“19 世纪 60 年代”,可以联系到南北战争及废除黑人 奴隶制等史实。二,宪法修正案,意即美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1787 年宪法” 存在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条款,后来通过颁布宪法修正案予以校正、补充或完善。三, “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 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意即废除黑人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

29、确定 其公民身份,黑人的基本权利得到法律保护。四,题干材料意思就是南北战争时期, 林肯政府颁布了宪法修正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并保证黑人的基本权利。 再联系“1787 年宪法”制定的史实,南方与北方达成了妥协,暂时保留了黑人奴隶制。这就说明了 “1787 年宪法”存在着缺陷。符合题意是 D 项。 A 项, 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只是对各州在保护黑人基本权利上做了明确规定, 并不是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不符合基本史实,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州有一定的立 法权。故错误。B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废除黑人奴隶制并保证黑人的 基本权利,并没有呈现“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权力”的意思,故错误。C

30、项,不符 合题意,国会是立法机构,有权通过宪法修正案,这与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没有关系, 况且题干也没有呈现这一信息。故错误。 171889 年 7 月 14 日是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纪念日,22 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 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 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 乍一看题干材料, 感觉很陌生, 因为现行教材对此基本不涉猎, 但是根据“

3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 解放人类”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由此可以合理推出,1848 年马 克思主义诞生后,四十年后,在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22 个国家的无产阶 级代表召开会议,通过的决议里陈述了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被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接受并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其实,题干材料说的就是第二国 际建立的史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符合 题意就是 B 项。 A 项,不符合逻辑,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国际无产阶级召开会议,不可 能以资产阶级革命精神为大会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际无产阶

3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错误。C 项,不全面,题干材料除了确立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的目标,还有将生产资料有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目标,更有“劳动和人类获得 解放”长远目标。故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19 世纪早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 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无产阶级确立的革命目标”, 并没有反映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意思。故错误。 18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 8 个月时间。在此 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C广大农

33、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题干材料浓缩为一句话就是,推动俄国从 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二月革命的主力是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即工人和士兵),十月革命更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革命。故 A 项为正确答案。B 项,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也是在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进行的。错误。C 项,不符合逻辑,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 土地,与实现俄国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并建立新政权的转变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错误。D 项,前线士兵支持是题干材料所说的伟大转变的一个因素,但不是

34、决定性因 素,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决定性因素一定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错误。 191933 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 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 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表面上考查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历史,其实考 查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建立的历史背景。根据我讲的最近原则之三 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35、国家利益解答本题最妙。题干材料说的是在商讨应 对经济危机的举措时, 英美两国都是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 目的就是维护自身利益, 这体现的就是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 D 项为正确答案。A 项叙述尽管没什么问题, 但是与题干材料所述史实没有关系,故错误。B 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推理,题干材 料并没有呈现与会国是否有合作意愿的信息,且如果没有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那还 开哪门子会议?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要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 必须抱团取暖,所以与会国肯定是抱着合作、共克时坚的意愿来的。故错误。C 项, 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问的是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主要原因,与“各国发生危 机的根

36、本原因不同”没关系;不符合史实,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本矛盾激化,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激化。也就是说,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故错误。 20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91%,60 年代为 105%。 日本经济的发展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 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 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一,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材料+ 高度概括的代词”句式结构,这种选择题,多数情况考影响(用词为“推动了”、“产生 了”、“有

37、利于”、“阻碍了”等),少数考本质(用词为“反映了”、“表明了”、“体现了”、 “说明了”等),根据四个选项用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影响。二,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跟据基础知识对选项正误的判定。A 项,不符合史实,两大军事集 团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日本既不属于华约, 也不属于北约。 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二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是在美国单独占领下主导和推动下进 行的,与经济迅速发展关系不大。错误。C 项,符合史实,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和西 欧经济迅速发展,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产生了严重影响,最终于 20 世纪 70 年代,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形成了美、日、

38、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故 C 项为正 确答案。D 项,亚太经合组织,是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及亚 太国家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的基础上, 在澳大利亚倡导下, 在美国、 日本等国支持下, 于 1989 年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尽管日本对此也起了推动作用,但这并不是日 本崛起的主要影响。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第 212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4 2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45 分。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

39、治”, 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 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 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 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 “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 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 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 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40、7 分)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的选官制度,可结合材料并联系西汉汉武帝时创立的 察举制去作答, 难度应该不大。 从题型来看, 两小问都是主观题最常见的题型, 第 (1) 问属于概括归纳题,概括归纳东汉选官制度的弊端,直接从材料里提取信息,对弊端 直接描述即可;第(2)属于分析因果题,根据上一问提炼的选官制度的弊端,直接 分析其影响即可。由于材料选用上采用的是“摘编自”的方式,这就要求同学们逐字逐 句研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读,最后获得高分甚至满分,整个过程都是比较 容易的。下边就按照我们一贯的做法来解读材料。 【解读材料】【解读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

41、拔制度。 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是察举, 即各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 举孝、 廉各一人, 亦称举孝廉。弊端:官员往往举荐的是亲近之人;影响: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 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 弊端:官员往往举荐的是自己的门生故吏。 影响:官员与门生故吏容易拉帮结派,容易滋生腐败。 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 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 弊端:世家大族往往垄断了选官制度。 影响:严重影响了选官的公平正义。 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

42、“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 造声誉”。 弊端: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 影响:人才选拔名不符实,造成官员行政能力下降。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 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弊端: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 影响: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东汉政治的黑暗,严重影响了东汉的统治;助长了世家 大族的势力的发展,为士族地主阶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促进了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向 九品中正制的转变。 【整理答案】【整理答案】 (1)弊端)弊端 官员往往举荐的是亲近之人,即门生故吏。 世家大族往往垄断了选官制

43、度。 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 (2)影响)影响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官员与门生故吏容易拉帮结派,容易滋生腐败。 严重影响了选官的公平正义。 人才选拔名不符实,造成官员行政能力下降。 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东汉政治的黑暗,严重影响了东汉统治。 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势力的发展,为士族地主阶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促进了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向九品中正制的转变。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 选拔。 (2)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腐败之风盛行;助长了世家大族的 发展。 22阅读材料,完

44、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材料 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 温饱未能满足的状况下,谈论自由和民主是奢侈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我看来,在 两种民主不可兼得的今日,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的太多了。”在他们看来,在自由 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 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于平均。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 上,他们以“中间路线”相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但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 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后大部分中坚力量接受 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摘编自新路等 (

4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民主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民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11 分)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后争取民主民和平的斗争。抗战胜利后,国共举 行重庆谈判,有建立联合政府的可能,各种政治势力受到影响,都比较活跃,纷纷提 出了自己的主张,被誉为“中间阶层”的“中间党派”提出了“经济民主”的主张,希望在 未来的联合政府中能有一席之地。 本题有两问,设计了三个小问题,分属三种常见的主观试题类型:第(1)问为 分析因果题,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及题干所给“抗战胜利后”的隐性时间, 联系重庆谈判、 国统

46、区的经济等相关知识,应该是比较容易拿下 4 分的。第(2)问包含两个小问题, 一个是概括归纳题,以材料为主,提炼关于经济民主思想的主要观点即可;另一个是 评价题,评价的经济民主思想的观点,可从积极进步和消极局限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总体上看,本题难度不大。下边我们予以详细解析。 【解读材料】【解读材料】 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 满足的状况下,谈论自由和民主是奢侈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我看来,在两种民主 不可兼得的今日,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的太多了。” 背景:抗战胜利;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观点: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不可兼得,要重视经济民主。 在

47、他们看来,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他们认为,一个合 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于平均。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 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他们以“中间路线”相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 背景:贫富悬殊;国内争取民主和平的呼声高涨;各种政治势力都比较活跃。 观点:主张经济平等;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 但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 么独立作用”,后大部分中坚力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评价:“中间路线”行不通。 【整理答案】【整理答案】 (1)背景)背景 抗战胜利。 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贫富悬殊。 国内争取民主和平的呼声高涨,

48、各种政治势力都比较活跃。 (2)观点)观点 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不可兼得,要重视经济民主。 主张经济平等。 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 评价:评价: 积极: 注重发展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 从经济上来看比较符合当时的国情, 值得肯定。 局限:“经济民主”不切合实际,只有实现了政治民主,才可能实现经济民主。“中间 路线”在当时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抗日战争的胜利;经济凋敝,贫富悬殊。 (2)观点:经济民主优于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 评价: 注重民生; 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不切合实际, 在当时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49、) 材料一材料一 1953 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执政 20 年 后首次入主白宫。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 20 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 去。在他们心目中,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滑向 社会主义”,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艾森豪威尔也曾表 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材料二 1956 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 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 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