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支出规模第四章1 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2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中国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3 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1内容2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方法: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3二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三三自愿交换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边际效用理论4一、边际效用理论(marginal utility theorymarginal utility theory)基本思路:把社会成员在消费公共物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与这些人向政府纳税(为公共物品融资)的边际负效用联系在一起,确定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5 公共物品的边际
2、效用(MUPG)也就是社会边际效用(MSU),纳税的边际负效用(MDt)也可以看做是因纳税而放弃的私人边际效用(MPU)。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也即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最优供给发生在MUPG=MDt的点上,或者说,在该点,MSU=MPU。一、边际效用理论6EDFABCabcMUpgMDtO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纳税的边际负效用(-)政府预算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一、边际效用理论7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点(边际效用理论)一、边际效用理论8存在的两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基数效用论(concept of cardinal utility)是其基础,只是到目前为止,尚无法有效地对效用和
3、负效用进行量化。因此部门间资源配置的最优点不能用基数(绝对)标准来准确确定。第二,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这是从整个社会而不是从个人成员来说的。从而产生了分配公平问题。一、边际效用理论9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theory of theory of maximum social gainmaximum social gain)基本思路:公共部门在从事任何活动时,应当选择使其社会收益最大限度地超过其成本的方案,并且尽可能不从事其收益未超过成本的活动。重要要求:1、最小检验(minimum test)预期收益至少要超过预期成本。2、最大检验(maximum test):为了获得最大的
4、社会收益,公共决策者必须选择那种使社会收益超过社会成本的余额最大化的方案。10财政支出最优规模三条假设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1假定私人部门的所有市场在理想状态下运行,即:不存在外溢性、成本递减等现象。2假定存在着某些私人部门不能生产的公共物品,而且这些公共物品也不能在私人市场上出售。这些公共物品的提供构成政府的全部经济活动。3假定政府已对用于生产全部公共物品的各种方案进行了评价,而且知道每种方案所产生的社会收益。11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cbaO1300 301财政支出(元)TSB增加1元财政支出的社会收益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12 上图把生产和经营某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收益与
5、其社会成本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用社会总收益(TSB)曲线表示。这条TSB曲线表明,政府花费在该公共物品上的第一个1元,公民的支付意愿很大,也就是说,着1元公共支出的社会价值很大。可是,随着支出的增加,每增加1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小。从TSB曲线的形状来看,随着公共支出越来越多,该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13社会成本社会收益O财政支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O财政支出45bcAATSCTSBMSBMSC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社会总收益曲线社会总成本曲线社会边际成本曲线社会边际收益曲线14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时,社会净收益最大。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不论是每一领域的公共支出还是公共支
6、出总额,都应当将其规模增加到其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那一点,这时公共支出的社会净收益最大。15三、自愿交换理论:林达尔均衡基本思路:资源配置给公共部门的方式应当与市场中价格制度配置资源的方式一样。即:个人应当通过纳税来购买公共物品,就像他通过市场价格来选购私人物品一样适用标准的消费者“满足最大化”原则。假定:“消费者纳税人”表露其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是既定的,而且社会把收入分配状况看做“公正的和适当的”16举例分析 假定社会由两个人(或个人群体)A和B构成。在基数既定的前提下,国民收入Y等于该社会生产的私人物品X和公共物品G的价值之和。A消费的私人物品用X
7、A表示,B消费的私人物品用XB表示,则:Y=XA+XB+G17 又假定在征税之前,国民收入Y在A和B之间进行分配,A和B获得的收入分别为YA和YB,故有:Y=YA+YB 现在政府开始征税,以支付提供公共物品G的费用,并在A和B之间分配税收负担。设A承担的税负是t,则B承担的税负就为(1-t)。这样,A和B的国民收入份额(预算约束)分别为:YA=XA+t G YB=XB+(1-t)G 假定t的值是既定的,依据上述预算约束式,消费者A的预算线是YAC,就可以确定A消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均衡点,如图所示:18 消费者A的消费均衡点 税收价格降低时的公共物品需求消费均衡点的确定及其轨迹:以A为例19
8、林达尔均衡 消费者A和B的公共物品需求曲线20 自愿交换理论揭示了公共物品的性质。自愿交换理论还为考察公共部门决策合理化的有关理论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21什么是林达尔均衡?什么是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是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Lindahl)提出的。林达尔均衡是公共产品最早的成果之一,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
9、付价格的总和。林达尔均衡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总之,林达尔均衡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22对林达尔均衡的质疑 林达尔均衡解决了一套公平的税收价格与公共产品水平等资源配置问题,但对也有不少质疑。1969年,萨缪尔森对林达尔均衡理论提出了批评,指出:因为每个人都有将其真正边际支付愿望予以支付的共同契机,所以林达尔均衡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均衡水平将会远低于最优水平。由于林达尔均衡是依据消费者个人对公共物品或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信息商品进行评判而定价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消费者少付费,甚至不付
10、费的情况(免费乘车者)。23四、公共选择理论 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基本观点:在公共部门中,资源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好,对政治家决定的公共支出水平作出表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24 私人物品的边际效用越大,从而以效用水平表示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放弃私人物品的消费)将增加。由此可见,在公共支出水平较低时,公共物品的净边际收益(边际收益减边际成本)为正,否则,公共物品的净边际收益为负。因此,人们选择的公共支出水平水品是效用最大化公共支出水平水品是效用最大化的支出水平,或则说是净边际收益为零净边际收益为零的支出
11、水平(G*)25以效用表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O政府支出效用O政府支出边际成本边际收益G*G*人们选择偏好的最优公共支出水平人们选择偏好的最优公共支出水平26 公共支出水平的个人选择偏好公共支出水平的个人选择偏好有三个因素决定:有些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比别人强 个人的收入不同。(穷人拥有私人物品的边际效用高于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因此在单一税制下,穷人的边际成本较高,富人将偏好较高的支出水平。)税制的性质。(它决定着每个人对增加的公共支出所承担的额为成本,或他多缴纳的税额。在定额税制下,穷人喜欢较低的公共支出水平;在比例税制下,穷人比富人更倾向于较高的还是较低的公共支出水平不能确定。)27 为了分
12、析多数票均衡,考察一种简单的情况:假定有三个收入不同的人,并假定越富有的人偏好的支出水平越高。即:GPGMGr.当公共支出增加超过GP是,穷人的效用开始下降。据此,中等收入者和富有者一定会在GP和GM选择GM;而在GM 和Gr这两种支出水平的选择中,贫困者和中等收入者都会选择GM。因此,Gm获得了2/3的票而获胜,选择这一支出水平的投票者被称为“中位选民”(median voter)。因此,多数票均衡支出水平就是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支出水平。中位选民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中位选民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28统一税制下的效用O公共物品的数量累进税制下的效用OGr富人的效用中等收入者的效用穷人的效用公
13、共物品的数量富人的效用GrGmGpGpGm作为政府支出函数的效用水平29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在现实中,世界各国的公共支出规模有多大?其规模变化的长期趋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各国公共支出比率变化趋势:各国公共支出比率变化趋势:(1)公共支出比率呈上升趋势,只是有的时期上升的快些,有些时期上升得慢些。(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公共支出比率一直是上升的,而这之后有些发达国家的公共支出比率出现停止上升或是稍有下降的趋势。(3)经济发达国家普遍比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支出比率高。30官员行为增长论多数票规则增长论政府活动扩张论阶梯渐进增长论公
14、共支出增长趋势的原因经济因素 非经济因素31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又称“瓦格纳法则”,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NP的比率相应提高。基本思想基本思想:19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了英国产业革命和当时的美、法、德、日等国的工业化状况之后,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政治压力”增大以及在工业经营方面因“社会考虑”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这就是瓦格纳法则。它可表述为: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相应提高。32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33 主
15、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34上张表格中数据的趋势如下所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35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论述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论述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的经)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而在经济发展中期,政府投资将逐渐转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下图为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36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37二阶梯渐
16、进增长论二阶梯渐进增长论 主要思想:主要思想: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认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激变时(如战争、经济大萧条或其他严重灾害),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这种激变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基本内容:基本内容:1.内在因素: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 平的提高 2.外在因素:社会动荡对公共支出造 成的压力 38皮库克和威皮库克和威斯曼的三效斯曼的三效应分析应分析置换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审视效应(inspection effect)集
17、中效应(concentration effect)二阶梯渐进增长论二阶梯渐进增长论39置换效应置换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包括对以前公共支出水平的置换和对私人部门支出的置换。前者是指在危急时期,新的、较高水平的支出替代了以前的、较低的支出水平;而在危急时期过后,这种新的支出水平因公众的税收容忍度提高而不会逆转;即使支出水平有所下降,也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后者是指在社会总资源的配置中,私人部门的份额因公共部门的份额而减少。也就是说,在危机时期,公共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私人支出,而且公共支出的增加呈阶梯状。二阶梯渐进增长论二阶梯渐进增长论40审视效应审视效应(insp
18、ection effect):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迫使政府和公众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职责,认识到有些社会经济活动应当纳入政府的活动范围,公共部门需要提供一些新的公共物品。与此同时,随着公众觉悟水平的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机过后明显上升。这样,公共部门规模的扩张、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二阶梯渐进增长论二阶梯渐进增长论41集中效应集中效应(concentration effect):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发行大量公债以满足其猛增的需求。不仅如此,即使在正常时期,为了促使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具有性腺
19、提高的倾向。二阶梯渐进增长论二阶梯渐进增长论4243三官员行为增长论三官员行为增长论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个人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最大目标的。尼斯克南认为,官员与其它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为了效用最大化,官员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机构规模越大,官员们的权力越大。因此,同私人部门提供私人物品相比,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表现出三个特点:(1)政府官僚机构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导致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低下。(2)官僚机构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官僚行为的成本相对较高。(3)公共物品通常不以价格形式出售,社会成员对公共部门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价时,没有确切的依据44公共部门以机构规
20、模最大化为目标,如下图所示,公共物品的数量不是社会边际收益(MSB)和社会边际成本(MSC)相等时的最优产出水平,而是社会总收益(TSB)=社会总成本(TSC)的产出水平三官员行为增长论三官员行为增长论4546缺点:缺点:1 官员的效用函数比尼斯克南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在很多情况下,官员的动机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完成公共职务,而不是通过预算最大化使自身效用最大。2 尼斯克南模型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政府官员行为具有潜在配置无效率,而那些有责任感的官员无疑是一种抵消力量。3 从现实来看,公共支出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转移性支出快速增加所致,而这种支出对管理机构没有什么直接利益,官员没有明显的动机去增加这类
21、支出。三官员行为增长论三官员行为增长论47四多数票规则增长论四多数票规则增长论(一)利益集团与公共支出增长 在多数票规则情况下,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多数人的税收价格降低,享有公共支出利益而支付低税收价格的利益集团就会赞同更多的公共支出。(二)财政错觉与公共支出增长 财政错觉(fiscal illusion)指选民低估公共支出计划的成本,因而他们就会支持公共支出的增加。与税收价格有关48五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宏观因素:宏观因素:(一)经济因素(一)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管理体制 政府征税能力 政府干预政策(二)政治因素(二)政治因素 政局是否稳定 行政效
22、率高低(三)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 人口状况 文化背景 微观因素:微观因素:编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等 政治决策程序政治决策程序49第三节 中国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公共支出的比率的变化公共支出增长的潜在压力50一、公共支出比率变化 指标界定 1)、公共支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即国家财政支出 2)、主要以预算内支出比率为指标分析公共支出比率的变化511.公共支出比率变化的三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30%左右)(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不断下降)(3)1996年至今(趋于上升)5253续上表注:19
23、8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以中国统计年鉴(2006)为准542.公共支出比率稳定较高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1)“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比重小,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2)国有企业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 国家是“总家长”、“总企业家”,“统收统支”,财政支出占GDP比率必然较高553.公共支出比率不断下降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1)经济体制的变革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企业制度改革,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位于市场机
24、制,公共支出比率下降(2)税收限制 这一时期我国税收制度典型地无弹性,税收收入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公共支出主融资渠道受阻564.公共支出比率趋于上升的原因(1996年至今)(1)经济体制变革不大 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企业组织形式基本定型(2)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1994年税制改革形成税种设置比较健全、税收管理比较合理的税收制度,税收收入大幅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 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就是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而2003年以后由于逐渐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压缩,财政支出占GDP比率增长势头趋缓575.从财政支出增长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来看这种
25、先下滑后回升的特征 1978年财政支出弹性系数高达2.5,即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2.5倍,从此一路下滑,1980、1981年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1985-1995年间长时间内弹性系数小于1,直到1997年才恢复到1.49。1978年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高达66%,即GDP每增长100元,财政支出可66元,从此一路下滑,1985-1995年始终低于17%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都于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后,回升速度较快,2002年分别达1.72和30%58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改编5960二、公共支
26、出增长的潜在压力1.1.理论上理论上(1)今后我国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我国是集权制国家(3)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力度较大2.2.现实压力现实压力(1)公共物品(2)公共服务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明显不足。交通、能源、通信等经济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保健、文化、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也需要增加支出,此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迫切要求加快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都对财政支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61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将很快到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历,可以预见,社会保障支出将成为公共支出比率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人口现状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尚未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来临。经济发展水平与老龄化水平的不同步更加重了公共支出增长的压力。6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