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鳟鱼鳟鱼 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课题 鳟鱼 学科学科 音 乐 学段学段 中段 年级年级 四年级 相关相关 内容内容 本领域:感受与欣赏本领域:感受与欣赏 他领域:表现他领域:表现 核心内容:音乐的表现要素 相关内容: 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辅助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识读乐谱。 教材教材 书名: 北京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线谱)四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年 7 月 是否已实是否已实 施施 是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张璇 通州
2、区宋庄镇中心小学 13611139428 实施者 张璇 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 13611139428 课件制作者 张璇 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 13611139428 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本课注重音乐表现要素在作品中的特点,从听觉入手,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 特点和授课班级已有能力,结合音乐形象理解各部分、各乐段音乐特点,使学生 感知、区分各主题旋律。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 2011 版音乐课标指出:小学学段共性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 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等。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
3、力及良好的音 乐欣赏习惯。 二、教学背景二、教学背景分析分析 (一)学习(一)学习内容分析内容分析 1.作品分析 鳟鱼 是舒伯特 1817 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以叙事的手法向人们解释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伪和邪恶所害的事实, 借对小鳟 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 刻的作品。 鳟鱼,四二拍,中速稍快,有两个乐段组成。歌曲的开始有 6 小节的前 奏,颇为形象的音型犹如小鳟鱼在水里游动,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受。同时, 这形象的六连音音型在歌曲中也是重要的伴奏音型,成为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 1.
4、 基本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能通过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并简单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可以哼唱或识读主题片段乐谱,能从听觉上分辨大 小调性,在听辨、哼唱、识谱中发现旋律特点。 2.音乐基础知识方面 四年级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 休止符及常见节奏性等。通过聆听能判断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表现要素。 3 3.音乐技能方面 感受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判断音乐的风格流派。该班恒拍感较强,并能准确 模仿节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及听辨能力。能较好地合作表现音乐。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以欣赏,听辨,表现等为主要教学方
5、式与手段。 (四)技术准备(四)技术准备 1运用 overture 打谱软件制作乐谱; 2使用 Powerpoint 制作教师课件; 3.运用狸窝(converter)制作并截取视频。 4.运用 cooledit 制作音乐伴奏。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问题:对各乐段的感知、区分、记忆。 对策一:观察 A 乐段乐谱,分析旋律走向及节奏分布,体会小鳟鱼活泼可爱的形 象。 对策二: 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感受钢琴伴奏所描绘浪花的形象,让学生形象的感 受音乐旋律与钢琴伴奏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策三: 通过对休止符, 同音反复等写作手法的分析, 感受 B 乐段情绪的紧张
6、感。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目标 感受歌曲鳟鱼所表现活泼可爱的小鳟鱼形象。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听辩、对比、自主欣赏、音乐表现等方法学习鳟鱼。 (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感受,分辨歌曲各乐段的变化。 2.了解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代表作。 4 3.学习艺术歌曲的特点,知道歌曲鳟鱼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一)教学重点 学习艺术歌曲的特点;了解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代表作。 (二)教学难点(二)教学难点 能够感受,分辨歌曲各乐段
7、的变化;感受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分乐段,初步感知歌曲(一)分乐段,初步感知歌曲 【环节目标】初步感知歌曲,形成整体认识。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表演唱。 师生互动:歌曲中出现哪些人物?讲了怎样的故事? (预设:鳟鱼,渔夫, “歌曲中的我”等) 揭示课题鳟鱼 2.介绍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代表作。 3.完整聆听,感受调性。 当调性变化时学生举手示意。 用颜色区分 A、B 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调性分辨初步将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 (二)(二)分段聆听,感知歌曲各段特点分段聆听,感知歌曲各段特点 【环节目标】分段赏析音乐特点,知道 A 乐
8、段伴奏与主旋的关系,B 乐段休 止符与同音反复创作手法等。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模仿,记忆等方法欣赏歌曲。 活动活动 2.1 2.1 聆听聆听 A A 乐段旋律,感知乐段特点乐段旋律,感知乐段特点 1.聆听 A 乐段,感知音乐要素。 (预设: 速度,节拍,情绪,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 5 2.出示谱例 观察旋律特点。 (上下起伏) 听音乐画旋律线,感受旋律。 3.观察节奏分布特点,打节拍。 (前舒后密) 4.总结得出 A 乐段所描绘的是小鳟鱼的形象。 5.识读乐谱,记忆主题旋律。 6.为歌曲填词,完整演唱主题旋律。 活动活动 2.2.2 2 聆听钢琴伴奏,感受伴奏与主旋律联系聆听钢
9、琴伴奏,感受伴奏与主旋律联系 1聆听伴奏音响,画旋律线感受伴奏形象。 2.展示伴奏谱,介绍六连音。 6 3.对比伴奏谱与歌谱异同,感受二者之间的联系。 4.介绍艺术歌曲特点及鳟鱼创作背景。 5.分角色表现 A 乐段(体验主旋律与伴奏相辅相成的联系) 活动活动 2.32.3 聆听聆听 B B 乐段旋律,感知乐段特点乐段旋律,感知乐段特点 1.播放音响,展示谱例,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 A 乐段与 B 乐段的区别。 2.用“Beng”哼唱 B 乐段旋律。 3.运用“红绿灯游戏” ,感知休止符的作用。 4.教师唱歌谱,引导学生找出重复出现的音并感受其作用。 生边唱边拍节奏(注意渐强处理) 。 观察歌词,
10、了解歌词内容的重要性。 (预设:起到强调作用,烘托紧张的气氛) 介绍同音反复创作手法。 5. 教师总结 B 乐段休止符,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 6.聆听 B 乐段结尾乐句,引导学生发现结尾是 A 乐段再现。 (三(三)课堂课堂小结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 (可适当拓展) 六六、学习、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效果评价设计 7 本课学习效果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形式。 (一)教师评价(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鼓励性语言,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及时监听 学生的演奏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从作品分析,旋律记忆,识读乐谱等方面进行客 观判断,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生互评(二)学生互评 学生采用相互评价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同学聆听中的问题,集中学生 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兴趣。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更全面地关注学生,促进预 定教学目标的达成。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度 分析作品特点。分段欣赏,由点到面的学习歌曲,感受其旋律特色;同时本课不 局限于欣赏,主张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对两各乐段的表现让学生形象得感受、 对比各乐段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