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7-15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收收入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一、税收的形式特征 二、税收原则 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四、税收分类 五、我国现行税制 总结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 税收的形式特征(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形式特征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按照固定比例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的分配,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税收的强制性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税收的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
2、靠的是国家政治权力,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规定照章纳税,违反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税收的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和报酬。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税收的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是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税率=税额/课税对象)征收的,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二、税收原则(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效率原则 是指税收征收所引起的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以及资源在私人品之间的配置(用税收影响相对价格所至)均要求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税收的效率原则体现
3、在以下三个方面。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效率原则的内容1.充分且有弹性2.节约与便利3.中性与校正性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充分且有弹性 充分即税收应满足政府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资金需要。它要求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为此要选择合理的税制结构模式,尤其是确定主体税种。一般来说,应选择税源充裕而收入可靠的税种作主体税种。有弹性是指税制设计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提供的需要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节约与便利 税收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将一部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损耗,即形成
4、税收筹资成本。税收成本包括两部分:(1)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产生的超额负担 (2)税收的征收成本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中性与校正性 中性与校正性是从税收对纳税人经济行为影响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维护和提高私人品之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1)维护税收中性,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2)发挥税收的校正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中性 所谓中性税收是指不会因征税而改变产品、服务以及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决策,能够维持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税收。或言,尽可能避免非中性税收而导致税收超额负担或效率损失。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的校正性 当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
5、情况下,就应采取中性税收;但是如果私人品生产具有外部性,或消费者的偏好不正确,生产者之间不能充分竞争,则市场配置资源会存在低效率,这就需要通过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对市场缺陷进行校正。例如,对污染制造者征税,使其外部成本内在化;对生产和提供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的生产者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使其外部效益内在化。二者关系:税收中性原则是为了维护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校正性原则是为了校正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者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的效率目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二)公平原则 一般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税收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应纠正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缺陷,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二是税收作为公共
6、提供的筹资手段,其成本要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摊。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公平原则的内容1.平等竞争的原则2.受益原则3.能力原则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平等竞争的原则 这一原则所遵循的是规则公平(经济公平)和起点公平。着眼点是通过税收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企业与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具体讲,就是通过税收将那些因竞争规则不规范(如行业垄断、国家定价过高)和客观条件优越(企业资源条件、个人遗产继承等)给行为主体带来的高收入征收到国家手中,从而使其收入水平取决于主观努力状况。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受益原则 该原则也遵循着规则公平。根据市场经济所确定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确定个人应
7、承担的税负。即: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提供中的受益相一致。受益多者,税负重。在实践中,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都会隐瞒自己对公用品的偏好,所以政府提供的绝大多数产品无法通过受益原则来补偿。以受益原则为政府提供筹措资金的方式若采用税收形式,被称为“特定受益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能力原则 遵循的公平准则结果公平。该原则认为应根据纳税人的能力来确定应承担的税收。它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交纳相同数额的税收,即以同等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交纳不同的税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
8、不同的人,纳税能力强的人应当多交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一)什么是税收制度(二)税制构成要素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是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组成的。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二)税制构成要素1.纳税人2.课税对象3.税目 4.税率 5.附加、加成和减免6.纳税环节7.纳税期限 8.违章处理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纳税人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9、。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税负转嫁,即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现象,或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方式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扣缴义务人,是指为纳税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课税对象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这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的。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和调节经济的需要,可以根据客观的经济需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征税对象。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税目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设置税目有
10、两种基本方法:设置税目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一种是“列举法列举法”,即按照每一种商品,即按照每一种商品或经营项目分别设计税目,必要时还可或经营项目分别设计税目,必要时还可在税目之下再划分若干个细目;在税目之下再划分若干个细目;另一种是另一种是“概括法概括法”,即按照商品大类,即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设计税目。或行业设计税目。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4.税率 税率是一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因此,它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我国现行税法中税率可分为三种:(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
11、不分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它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的课税。分为几种类型:(1)单一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税率。(2)差别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规定不同比率的比例税率。按使用范围又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对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税率。行业差别比例利率: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按照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的税率。(3)幅度比例税率:国家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因地制宜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累进税率 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它一般适用于对所得额的课征。累进税
12、率按累进的程度和方法不同又分为三种:(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全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超额累进税率 把课税对象按照税额的大小划分若干不同登记,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相加求和,一定数量的课税对象,可以同时使用几个等级税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例题:假设:某公司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500万元,税率表如下:级次 课税对象(万元)税率%1 M1000 102 1000M1500 203 1500M3000 30 M3
13、000 40分别按全额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该公司应纳税额。解:按全额计算:应纳税额=350040%=1400万元 按超额计算:应纳税额=100010%+50020%+150030%+50040%=850万元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特点的比较 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高,税负重;超额累进程度低,税负轻。如上例,全额税负1400万元,超额是850万元。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不存在这个问题。在计算上,全额累进税率计算方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但这只是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采用“速算扣除法”予以解
14、决。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数额 超额累进数额 运用这一公式可以把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公式改进为:超额累进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它与超额累进税率不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是按照征税对象绝对额的增加而累进的,如利润额、工资额等;超率累进税率是依据征税对象相对量的增加而累进的。该相对数越高,税率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土地增值税按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级次,级次 增值额/扣除标准 税率%1 50%以下 30 2 50%-100%40 3 100%-200%50 4 200%以上 60 (3)超率累进税率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定额税率(
15、固定税额)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定额税率与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它一般适用于从量定额征收。如:现行消费税,啤酒220元/吨,汽油0.2元/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征多少税额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税率的另一种划分(从经济分析角度)累进税率与累退税率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累进税率与累退税率 这是分析税收收入再分配效果的重要工具。累进税率的特点是纳税人收入越高,所承担的税负占其收入比例越高,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效果,如我国目前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累退税率是纳税人收入越低,所承担的税负占其
16、收入比率越高,因此,它对收入再分配具有反向调节作用。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所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就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它反映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在某些情况下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不一致,产生差异的原因:税收减免 税收征管上的漏洞 通货膨胀因素(累进税率下)前两个因素导致名义税率高于实际税率,第三个因素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会因“档次爬升”(名义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增长,从而适用较高税率),而产生实际负担率高于名义负担率情况。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 边际税率边际税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比重。例如:所得额
17、增量部分税额 边际税率 2000元以下免税 0 0 2500元 100 20%3500元 400 40%可见,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表中每一级的税率实际上都是相应级距所得额的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平均税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数额的比例例如 所得额 增量部分税额 平均税率 2000元以下免税 0 0 2500元 100 4%3500元 400 14.3%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5.附加和减免 纳税人负担的轻重主要是通过税率的高低来调节的,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附加和减免等措施来调整。(1)附加是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2)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有:减税、免税、起征点和免征额财政学第三章第二
18、节税收收入起征点与免征额 免征额是免征额是税法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纳税人的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6.纳税环节 就是对处于运动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交纳税款的环节。一种税只在一个流转环节征
19、税叫“一次课征制”;一个税种在商品流转中选择两个环节征税叫“二次课征制”;一个税种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多次征税,叫做“多次课征制”。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7.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各种税都明确规定了税款的交纳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特征的重要表现。一般有1天、3天、5天、15天、1个月等。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8.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所采取的处罚措施。(1)偷税:是指纳税人使用欺骗或隐瞒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如伪造、涂改、销毁帐册,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等。(2)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交或少交税款的行为。(3)抗税:是指纳税人拒绝
20、遵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对违章行为的处理有:征收滞纳金、处以税务罚款、税收保全措施、追究刑事责任、税务复议。(4)欠税:是指纳税人因故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未交或少交税款的行为。(5)骗税:骗取出口退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四 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分类(二)按计税依据分类(三)按税收的归属权分类(四)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按课税对象分类1.流转税(商品劳务课税):流转税是以流转额 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2.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一 种税,收益额可分为纯收益和总收益。3.财产税:财产税类是对纳税人
21、所有的财产课征 的税。4.资源税:对开采与使用自然资源为对象征收的税收5.行为税:对政府需要限制的特定行为征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二)按计税依据分类1.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增值税、关税、营业税等。2.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体积、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如资源税、车船土地使用税等。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三)按税收的归属权分类1.中央税:收入划归中央政府的税种。2.地方税:收入划归地方政府的税种。3.共享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分成的税种。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四)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
22、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2.间接税:是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他人的税种。主要对商品征收的各种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五、税负转嫁问题(一)“税负转嫁”概念(二)税负转嫁的方法(三)税负转嫁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1.税负转嫁:指纳税人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2.税收的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税收经过转嫁,总要把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只要税负转嫁的过程结束,税收便找到了归宿。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二)税负转嫁的方法 按照经济交易过程中税收转嫁的不同途径,可把税负转嫁
23、归纳为以下几种:前转;后转;混转(前转与后转并存)消转;税收资本化(不动产税收,后转的特殊形式)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前转(提高商品销价)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后转(压低商品进价)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后转一般是由于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混转(前转与后转并存)又称并转,往往税收是以部分前转,部分后转的方式转嫁
24、。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4.消转(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其支付税款之后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减少,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5.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形式)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三)税负转嫁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基本条件: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能够自由变动。在价格可以自由变动的情况下税负转
25、嫁的程度受以下因素影响:1.不同税种,税负转嫁程度不同 2.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不同税种税负转嫁程度不同 流转税较易转嫁,所得税一般不能转嫁。进一步讲: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税种较易转嫁:消费税、增值税、关税、营业税 与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的税种不易转嫁:所得税、财产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1)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可以灵活地调整生产数量,最终是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销售出去,因而所交纳税款完全可以作为价格的一个构成部分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
26、的数量可能性小,从而难以控制价格水平,税负转嫁困难。(2)需求弹性越大的商品,买方可以通过调整购买数量影响价格,税负转嫁比较困难;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其价格最终决定于卖方,所以可以顺利地实现税负转嫁。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综合起来考虑 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税负大部分由消费者负担,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税负大部分由生产者负担,税负较难转嫁;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税负由供求双方均摊,供求双方共同负担税款,税负转嫁只能部分实现。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课税范围与税负转嫁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课税范围广,消费者找不到替代品,只好承受税负转嫁损失;范围
27、窄可以找到替代品,使税负转嫁失效。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六、我国现行税制一、流转税类二、收益税类三、财产税类四、行为税类五、资源税类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一)流转税类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流转税税种 我国现行流转税主要设置四个税种: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我国新税制改革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了一个以规范化增值税为核心的、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互相协调配套的流转税制。除此之外,在流转环节还征收城建税、教育附加和资源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增值税 (1)概念 (2)为什么要开征增值税?(3)增值税的类型 (4)增值税制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概念 增值税
28、是以法定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所谓增值额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相当于商品价值(C+V+M)扣除在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之后的余额,即V+M,它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其他属于增值性的费用。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为什么要开征增值税 增值税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 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增值税的类型 各国在实行增值税时,外购扣除项目各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价值的扣除上。所以,按各国对固定资产的不同处理方法,增值税可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GNP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
29、收入 生产型增值税(GNP增值税)增值额=销售收入外购中间产品及劳务支出 或=折旧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不允许做任何扣除。其税基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一致,所以称之为“GNP增值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收入型增值税增值税=销售收入总额外购中间产品固定资产折旧 或=工资租金利息利润 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其税基相等于国民收入,此类增值税税基与前面讨论的理论上的增值额概念相一致,是严格意义上的增值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销售收入外购中间产品及劳务同期购入的 固定资产价值对当期购入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允许从当
30、期增值额中一次扣除。其税基仅限于消费资料价值,而固定资产价值不在课税之列,西欧各国大都实行此类增值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4)增值税制 税率:三档 零税率 出口产品;17%大部分产品;13%少数产品,粮食、自来水、支农工业品。纳税人:生产经营应税产品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计税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售收入17%外购商品和劳务17%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消费税 消费税消费税是国家为了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身体、社会秩序环境有
31、害的商品。税率税率:消费税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办法计征。其税基为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消费税应纳税额消费税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应纳税额消费税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税率(从价定率征收)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3.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应税劳务或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营业税为纳税人销售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的全部价款,税率为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税率两种。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4.关税 关税是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在我国关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从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关税政
32、策来看,关税又分为以下几种:(1)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2)差别关税和优惠关税 (3)关税壁垒 和非关税壁垒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财政关税: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工农业生产而征收的关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差别关税和优惠关税v差别关税:对同一种进口货物,由于输出国家或生产国家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税率征收的关税。v 优惠关税:是对待特定的受惠国给予优惠待遇,使用比普通税率较低的优惠税率。(WTO成员国之间可以享用一些优惠待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关税壁垒和分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指一国为了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对一
33、些商品,远远超过保护本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制定税率非常高的保护关税。非关税壁垒:是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在关税壁垒之外采用的种种行政手段和其他经济手段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二)所得税类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所得税税种 目前我国对所得税有四个税种: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1.企业所得税v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外商企业除外)的生产经营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v 基本税率为25%v应纳所得税=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和损失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2.个人所得税q
34、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q 税率的规定税率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收入超过3500元,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业主和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所得 5级超额 累进税率5%-3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0%q 扣除的规定扣除的规定:工资薪金大陆公民每月800元,非大陆公民每月4000元;承包经营和承租经营每月3500元,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每次4000元,4000元以上扣20%;利息、股息、红利不扣除。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三)财产税类 目前我国财产税类包括八个税种:1.房产税 P156 2.契税 P157 3.土地增值税 P157 4.遗产税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四)资源税类 1.资源税 2.土地使用税 3.耕地占用税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五)行为税 政府为限制某种行为而征收的税收,体现寓禁于征的特征。1.过去曾经征收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等;2.目前一些主要的消费税税种;(印花税 ;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城建税)P158 3.将来要开征的环境保护税等。2023-7-15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