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课文详略安排的巧妙构思。 2、 品读愚公与智叟论辩,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 魅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耳熟能详,但只停留在愚公是个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化身层面; 因而,在第二课时,我们将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明其义,品其韵,悟其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魅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诵读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继续通过诵读明其义、品其韵、 悟其道。
2、 活动 2【讲授】诵读明其义 (二)诵读明其义 (1)请同学思考记叙文的要素并联系文意初析。 (2)在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之前,我们先给课文的标点做个改动,“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之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并独立为第二段;在“聚室而谋曰”前 加上一个“公”,以此句领起第三段,课文原来的 3、4 段分别标为第 4、5 段。 (说明:古代汉语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在阅读时为求语气顺畅和正 确达意,会在文中自行加注标点。为了便于大家梳理故事情节,我们局部修改了 文章的标点。) 请在修改后的文中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对应的段落。 明确: 起因:1、2 段 齐读 1、2 段,问:“
3、移山”这个事件难吗? 明确:很难,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年且九十。 经过:3 段和 4 段 (人物和事件) 结果:5 段 (3)在叙述事情的经过时,都有哪些人物出场?请按照“谁?+做了什么?”的结构梳 理移山经过。 愚公 聚室而谋 家人 杂然相许 其妻 献 疑 (详) 家人 献 策 (以上为第一部分) 愚公 率众移山 (略) 遗男 跳往助之 (以上为第二部分) 智叟 笑而止之 (详) 愚公 分析驳斥 (以上为第三部分) 问:这三部分,聚室而谋、 率众移山以及愚公智叟的论辩,从所占篇幅和描写的细 致程度看,哪些详细?哪些简略?这样的详略安排是要突出什么呢? 明确: 一详,是围绕“聚室而谋”展开
4、,不仅写出了愚公移山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看到移 山行动得到家人热情的支持;妻子献疑,又引出了家人的献策,推进了问题的解 决,突出说明愚公移山行动有具体可行的举措。 二详,是聚焦智愚论辩,突出了愚公面对阻挠,丝毫没有动摇、知难而进、锲而不 舍的精神。 活动 3【活动】诵读品其韵 (三)诵读品其韵 我们借助智叟愚公论辩,来体会文章的韵味。 活动一:分角色朗读。 智叟与愚公犹如辩论台上的两位辩手,围绕“山可不可移” 开展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问:他们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各是什么? 问:句式的选择有什么特点? 明确:智叟的话借助三种语言形式表达强调意味。 其一: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先说“甚矣”表示
5、强调; 其二: “曾不”句式,加强语气,表示强调作用。 其三:反问句,“其”加在如何之前,也有加强反问语气的强调作用。 三种强调形式叠加,智叟咄咄逼人;然而面对如此强烈的嘲笑和阻挠,愚公会放 弃吗?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活动二:齐读愚公的话,比较原文和改文的异同。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原文略) 改文:北山愚公长息曰:“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问:和原文相比,被删减的句子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去掉之后影响文意表达吗? 明确:原文写得特别有趣,一句顶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品起来更体味 出其深意在于表达子子孙孙,绵延不绝,愚公的志气,愚公移山的决心,愚
6、公移山 的精神,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代代相传,无穷无尽。 “而山不加增”一转 显得特别有力,最后自然引出了一个结论,是“何苦而不平”。 这句话水到渠成, 反问很有力度。“亡以应”,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无言以对”。 问:为什么智叟“亡以应”呢? 因为愚公做了一道看似简单的算术加减法:子子孙孙绵延不绝、没有尽头,山不 加增,以无限之力量对抗不会增高加大的山,何苦而不平呢,体现了“有限”与“无 限”的辩证关系; 而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以及山极高大、 难以 削平的困 难,没有看到人类延续不绝以及山不会增高加大的一面。 因此,愚公说他“固不可 彻”,智叟也无言以对。 至此,在“有限”与“无
7、限”中主旨再次得到突显。 活动 4【讲授】诵读悟其道 (四)诵读悟其道 1、悟至诚之道 齐读最后一段。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的结尾,“帝、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充满了神话色彩,而我们 应抓一个“诚”字。 请尝试给“帝感其诚”里的“诚”组词,来表达自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 明确:至诚、真诚、诚挚、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等。(可插释词意)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怕困难,至诚为之、 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实现 目标、成就梦想。 愚公移山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2、悟智愚之道 这样一位大智大勇的老人,为什么作者命其名为“愚公”,还有一位反对者命名为 “智叟”,这究竟“愚”
8、在哪里?“智”在哪里呢? 作者命名的意图何在呢? 引导:悟此道,须选择看问题的角度。 可引导学生从从个人角度和眼前利益来看,也可从造福子孙后代和精神传承角 度看。 (具体分析略) 愚公、智叟的这样取名一语双关,也是反语,又构成对世俗看法的讽刺。从今人 眼光看,智、愚的命名更有利于启发我们的思考。 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相关的故事呢?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愚公这样,克服大大小 小困难,并最终实现目标、成就梦想的故事呢? (目的是引导学生拓展开去。) 活动 5【讲授】总结全文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明文义、品文韵和悟文道,有两个收获: 一是理解了愚公移山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朗健、积极的奋斗精神。在人类文明 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锲而不舍、 接力奋斗、 接力探究的结果,这也正是“ 愚 公移山”神话故事生命力之所在。 二是懂得了列子 汤问中蕴涵的“无限”与“有限”、“愚”与“智”的辩证法,感受 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魅力。 活动 6【作业】愚公移山 请登录 Itunes U 震旦语文课程,完成愚公移山的拓展阅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