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超重和失重、完全失重的概念。 (2)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原因。 (3)能运用超重和失重的相关知识求解问题和解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解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科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2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放在学习 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应用之后
2、,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超重与失重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十分广泛的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提高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能够运用超重和失重的 相关知识解析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3.教材内容安排:先从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出发,引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接着对超重和失重进行 解析,最后引入完全失重的学习。 4.教材的特点: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2.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前面几节中,学生
3、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以及牛二定律的应用,已经对 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3.学生的认识特点:进入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问题、对现象的分析能力有很大的 发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超重和失重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讲授】超重和失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200g 钩码、小纸带、塑料瓶、水 【教学流程图】 原因解析 知识应用 电梯加速上升、加速下落、匀速运动的 课外思考 自由下落的水瓶,为什么水不流出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本 98 页,第 1 道练习题 【教学过程
4、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用纸带吊着钩码,静止时,纸带能承受钩码的拉力。当迅速上提钩码时,纸带断 裂。 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提示学生要留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演示实验。 观察 思考 好奇 用生动的、学生不懂其中原因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1、让学生理解物体的重力与物体 视重的区别。 2、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利用课件,并结合生活常识,给学生讲解新课。 听讲 思考 理解 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懂得区分,便于接下来的学习。 联系生活 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
5、学生作答,最后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 思考 讨论 举手发言 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让学生理解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实验探究 探究物体的超重状态与失重状态跟物体运动情况的关系。 1、做好实验准备,提示学生着重观察的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 3、配合多媒体,归纳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 思考讨论 归纳现象 实验探究,向学生进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原因解析 解析物体出现超重或者失重现象的本质原因。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画图受力分析,给学生讲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原因。 强调学习超重与失重知识
6、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听讲 思考 理解 让学生理解现象产生的本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知识应用 让学生求解,一个 60kg 的人站在电梯上,当电梯匀速、加速上升、加速下降时, 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 先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最后强调规范答题。 思考 解答 听讲 感受身边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应用知识指导实际 的生产生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外思考 了解完全失重的概念之后,演示一个实验:盛有水的,底部有空的水瓶,在水瓶自 由下落过程中,水不流出来。 引入完全失重概念的阐述,然后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要观察的实验现象,
7、并要求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析实验的现象的原因。 观察 好奇 思考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快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回顾知识 课堂小结,帮学生进行总结回顾,理清课堂知识点。 文本框: 4.6 超重和失重 1、物体的重力与视重: 2、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3、超重和失重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加速度 a 方向向上 超重 加速度 a 方向向下 失重 4、 超重和失重产生的原因: 5、知识应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突出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 注重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连。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到好处,通过诱 导式的提问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 思考与归纳,有效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