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 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 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 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 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 流传下来。 春节的来历 据据诗经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记载,每到农历新年, 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 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 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
2、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 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 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 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 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 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帝京帝京 岁时记胜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次,中记载:“除夕之次, 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 竞响。竞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 遍于朝野,彻夜无停。”遍于朝野,彻夜无停。”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
3、叫除夕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 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 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
4、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 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 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 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一: 熬年守岁 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