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 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2. 朗读、背诵古诗蝉。教学重点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 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教学难点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教学过程 联系语境,领悟一词多义1. 读一读,找规律。课件出示 开辟 姿态师: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因为运用语境不同,它的意思也随之不同,这些词语叫做多 义词。例子中“开辟”“姿态”“温和”都是这种情况。进行练习时,先要查字典,搞清 楚“开辟、姿态、温和”的意思;接着认真阅读每组的两个句子,想想每句话讲的
2、是什 么意思;然后思考词语在句中究竟是什么意思,写在书上;最后再仿写几个句子。查字典:开辟:(1)开发、开垦;(2)创立;(3)开办。姿态:(1)容貌神态;(2)物体呈现的样子; (3)风格 ; 气度。温和:(1)不严厉、不粗暴 ; 平和不猛烈;(2)冷热适中 ; 不冷不热。 完成练习:开辟:第一句是开垦荒地能种植花生;第二句是创立的意思。姿态:第一句是梅树呈现的样子;第二句是大家的风格。课件出示 温和“温和”造句:(1)在一个温和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出去游玩。 (2)上课时,老师总是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大家,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2. 练一练,学运用。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将序号写在句
3、子后面的括号内。配合: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 , 协调一致地行动;搭配、匹配。(1)色素的配合 , 身段的大小 , 一切都很适宜。( )(2)队列展示的两个小组紧密配合 , 步调一致 , 取得了理想成绩。 ( ) 体面:体统、身份;光荣、光彩;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1)他离家外出打工,现在穿着西装,开着好车,很体面地回家乡。(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表达时要学会把同一词 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举例说一说。(学生交流)师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 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积累古诗,读中感受诗情1. 导入: 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 的蝉。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2. 学习日积月累。蝉( 唐 ) 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朗读这首诗。(2)简介作者。虞世南(558 638),字伯施,越州余姚 (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 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
5、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3)写作背景。相传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时,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赏 识非常,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4)诗意。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含义: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5)学生读读背背。(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7)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
6、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像这类托物言志的诗歌叫咏物诗。这类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竹石郑 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菊花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墨梅王 冕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设计意图】 拓展学习咏物诗,激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从而多诵读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借物抒情 运用对比 一词多义 托物言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 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 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2. 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 来也就容易多了。不足之处: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