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灾害、环境与发展20242024年年高高考考地理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一、知识点一、知识点知识点1 气象气象灾害灾害知识点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知识点3 防灾防灾减灾减灾知识点4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知识点5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知识点6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知识点7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知识点知识点1 1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2.分布:影响因素分布地区气候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
2、性气候区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2)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3)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4)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4.防治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 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整治河道;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非工程措施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5.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
3、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1.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冬季风通道;邻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3.中国其他常见气象灾害(1)梅雨: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造成阴雨连绵,多发生在江淮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上句)。(2)伏旱:在单一气团(副高、反气旋)控
4、制下,酷热少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3)沙尘暴:干旱、土地沙化等在大风区常发,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春季。【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二、干旱灾害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干旱形成的两个条件:(1)长时间无降水;(2)降水异常偏少。2.干旱灾害(1)概念: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2)分布:常分布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非洲的旱灾最严重。3.干旱的灾害危害具体表现种植业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水资源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
5、困难经济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次生灾害 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4.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华北春旱的原因华北春旱的原因(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受李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三、台风灾害三、台风灾害1.台风: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
6、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2.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西北太平洋。3.台风结构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台风眼位置台风的外围部分台风的主要部分,破坏力最大台风的中心部分天气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无风、少云和干暖4.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危害具体表现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5.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四、寒潮灾害四、寒潮灾害1.概念: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
7、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3.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4.危害: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习题习题2023年4月9日以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北京地区此次沙尘的主要来源是蒙古国沙漠和戈璧。在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东移的过程中,强烈的大风卷起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南下东移,在北京等下游地区沉降形成沙尘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今年沙尘频繁侵袭
8、北京的原因可能是()低层大气稳定距离沙源地近春季气温回暖较早蒙古草原多次发生火灾A.B.C.D.2.实现沙尘天气的防治,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中蒙合作,这体现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因地制宜原则2022年8月23日,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的研究显示,欧洲正面临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该洲大陆近三分之二的地区处于预警和警戒状态,内河运输、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整体堪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监测干旱的指标来自()对降水量的监测对土壤湿度的监测对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的测量对气温的监测A.B.C.D.4.造成欧洲多国极端高温
9、和干旱天气发生的根本成因是()A.西风势力弱,降水减少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增湿作用不明显C.受东北信风带影响,降水减少 D.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异常,盛行下沉气流5.受极端干旱影响,下列国家内河航运量出现明显下降的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波兰2022年5月下旬,巴西东北部遭遇暴雨侵袭,其中某州持续6天出现暴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6.该州此次暴雨的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7.该州持续6天出现暴雨,易引发的灾害不包括()A.滑坡B.泥石流C.洪涝D.地震1.答案:A解析:结合图文信息材料可知今年北京地区此次沙尘的主要来源是蒙古国沙漠和
10、戈壁,北京距离沙源地较近,极易受到蒙古国沙尘天气的影响,正确。低层大气稳定,风力作用弱势不易形成沙尘天气,错误;春季气温回暖较早,蒸发旺盛,土壤很快干燥,容易形成扬沙天气,正确;蒙古草原多次发生火灾,地表植被遭受损毁,失去了地表植被的防风固沙的保护作用,沙尘天气加剧,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2.答案:C解析:通过加强中蒙合作来实现沙尘天气的防治,两国通过友好协商共同治理沙尘天气,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C正确;中蒙合作防治沙尘天气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原则,AB错误;因地制宜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C。习题答案及解析习题答案及解析3.答案:C解析:干旱
11、发生时,降水量少,光照充足,受太阳辐射影响,土壤湿度减小,气温升高,所以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监测干旱的指标来自对降水量的监测、对土壤湿度的监测、对气温的监测,正确;对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的测量反映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无法反映干旱程度,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欧洲西部主要受到西风带控制,西风势力减弱导致海洋的水汽较难运输到欧洲大陆,降水减少,A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也能提供一定水汽,如果西风势力较强,能够缓解欧洲国家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B错误;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受东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英国、法国临近
12、海洋,海运占据一定比例,且用于发展航运的河流较少,内河运输下降并不明显,AB错误;德国境内流经莱茵河、多瑙河等,河流航运发达,内河航运量大,受干旱天气影响,内河航运量出现明显下降,C正确;波兰最大的河流就是波德边境的奥得河,受干旱天气影响,会造成运量下降,德国也利用奥得河,运量也会下降,且总的来看,德国下降较波兰明显,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内集中了大气大部分的水汽、固体杂质,且空气下热上冷,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有暴雨现象,A正确;平流层和臭氧层中水汽、固体杂质少,空气下冷上热,以平流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BC错误;高层大气的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大
13、气密度小、极为稀薄,天气现象少,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持续暴雨,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易发生滑坡,A不符合题意;在地表松散物质较多地区,易发生泥石流,B不符合题意;在地势低平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C不符合题意;地震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暴雨天气不会引发地震,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知识点2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一、地震一、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2.地震构造示意图地震构造地震构
14、造具体说明具体说明震中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等震线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实际是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但不一定是一个同心圈。震中距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震源深度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浅,破坏力越大震源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产生左右摇晃,纵波产生上下颠簸3.震级与烈度项目项目震级震级烈度烈度单位单位级级度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15、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4.地震的危害(1)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2)间接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3)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滞后性、隐蔽性与持续性)。5.地震的分布规律与地区(1)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中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能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二、滑坡和泥石
16、流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滑坡多发区: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较频繁的地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的主要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4)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区域区域成因类型成因类型特征特征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冰川引发
17、泥石流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雨引发泥石流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区域区域成因类型成因类型特征特征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暴雨引发的黄土泥石流暴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华北和东北华北和东北山地山地暴雨引发泥石流暴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习题习题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地震的发生与两大板块的相互挤压有关。由图可知,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9.此次地震引发了罕见的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联系性10.2022年7月12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座乡境
18、内发生泥石流灾害,截至2022年7月14日12时,解救转移平武县木座藏族乡被困群众150人,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700余人,灾害共造成3人死亡,15人失联。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B.垂直河谷方向两侧山坡上跑C.站在原地呼救D.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8.答案:A解析:图示地震发生区域位于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应该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处,A正确。和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没有关系,BCD错误。故选A。9.答案:D解析:此次地震引发了罕见的海啸,一种灾害一起另外一种灾害发生,应该是表明地质灾害具有联系
19、性,D正确。此类关联不能说明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随机性、突发性,ABC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沿着垂直河谷方向两侧山坡上跑,B正确;山谷中大树并不能阻挡泥石流,A错误;站在原地呼救会遭受到泥石流的淹没,C错误;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也会遭受到泥石流的淹没,D错误。故选B。习题答案及解析习题答案及解析知识点知识点3 3 防灾减灾防灾减灾一、防灾减灾手段一、防灾减灾手段1.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1)灾害监测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动态监测;
20、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2)灾害防御工程性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非工程性防御: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3)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灾前准备灾前准备的核心储备救灾物资。灾前物品储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一是应急交通线,以保证救灾物资和人员快速到达灾区;二是应急预案,以保证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马上按程序进入应急状态。(4)灾后恢复一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二要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二、自救与互救二、自救与互救1.防灾减灾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2.主要内容:灾前准备、
21、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1)灾前准备:洪涝、台风: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地震:具有突发性,应该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2)灾中救助: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3)灾后自我保护: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3.洪水的自救与互救(1)自救:当你可以逃脱时,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但是你不能逃脱时,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2)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
22、后再使用。4.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避震的时间地震发生时,人们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其中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2)灾害发生时在室内,平房或一楼可瞬间追到安全空地的室外,应该选择“跑”,其他情况就近躲避;在室外,尽量到开阔空地并且同时降低重心,保护头部。(3)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习题习题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
23、至关重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不停地祷告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12.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11.答案:D解析: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A错误;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B错误;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C错误;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D正确。故选D。12.答案:D解析: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
24、躲避,D正确;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A错误;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B错误;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C错误。故选D。习题答案及解析习题答案及解析知识点知识点4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一、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3.环节4.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作用(防灾减灾)具体说明气象灾害实时
25、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地质灾害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和组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2.用途:(1)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3.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
26、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2)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三、地理信息系统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3.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习题习题超强台风“南玛都”在2022
27、年9月17日晚间向日本九州地区鹿儿岛县靠近,据日本气象厅预测此次台风将会给九州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呼吁民众尽早采取避难措施。下图为“南玛都”未来12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对台风“南玛都”位置实时监测和移动路径预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A.RS、GISB.RS、GNSSC.GIS、GNSSD.GIS、RS14.为应对此次台风,当地民众采取的避难措施是()A.马上去大商场购买物资B.迅速转移到地势低平处C.躲避到室外开阔的地区D.在坚固的建筑物内躲避2023年1月18日伊朗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发生5.4级地震,震中位于西阿塞拜疆省霍县,震源深度为12km。震中附近一座
28、村庄大约有200套住房遭严重破坏及多人受伤。据此成下面小题。15.伊朗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B.山地地形条件复杂C.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D.降水集中且多暴雨16.若要及时监测并评估此次灾害的损失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5G技术A.B.C.D.17.伊朗此次地震发生后,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B.植树造林,防止坡面崩塌C.修筑护坡工程,加固坡面D.及时抢修道路,便于救援13.答案:A解析:观测台风的实时移动往往通过卫星云图的解读,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对台风路径的预测是通过地
29、理信息系统对云图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出结果。故选A。14.答案:D解析:台风来临时,去商场购物是不安全的,A错误;低平的地区容易被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淹没,转向此处有被淹没的风险,B错误;在室外开阔的地区,可能会受到暴风雨的伤害,是不安全的,C错误;坚固的建筑物能抵御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是正确的躲避场所,D正确。故选D。习题答案及解析习题答案及解析15.答案:C解析:地震时地壳运动导致释放能量过程中所造成的振动,所以伊朗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C正确。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震的发生与植被,降水以及地形相关性较小,所以植被条件差
30、,地形条件复杂与降水集中均不是伊朗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16.答案:B解析:遥感技术能够生成图像,要想及时监测此次灾害情况,需要应用遥感技术,正确。地理信息系统能够用来分析与评价灾害情况,要评估此次灾害的损失情况,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来定位,无法监测并评估此次灾害损失情况,错误。5G技术是网络通信技术,无法用来监测并评估此次灾害损失情况,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答案:D解析:伊朗此次地震发生后会导致建筑物的崩塌与道路的损毁,此时应该及时抢修道路,以便救援的进行,D正确。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植树造林以及修筑护坡工程,应当等
31、救灾结束后再进行,均不是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ABC错误。故选D。知识点知识点5 5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问题的类型(1)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包括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3)生态破坏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2.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资源短缺:矿产枯竭、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森林蓄积量降低等。3.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
32、具体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使水体流速缓慢,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环境污染:河湖污染、雾霾、酸雨、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消耗增多,排放废弃物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
33、,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的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4.4.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环境问题防治对策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习题习题 沙
34、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沙坡头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物种锐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酸雨污染19.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旱B植被稀少C过度放牧D乱砍滥伐20.大孤山铁矿所在的矿区,距离鞍山十几千米,因丰富的铁矿储量被称为“十里铁山”。经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从海拔近300m的山变成了海拔-300多米的大深坑。下图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读下图完成下题。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滑坡与泥石流水污染A.B.C.D.习题答案及解析习题答案及解析18.答案:B解析:题中信息表明,沙坡头位
35、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们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因此沙坡头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正确;由于人们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锐减,但只是土地荒漠化的结果或危害,A错误;当地降水稀少,地表径流少,水土流失不严重,C错误;当地工业较落后,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少,且雨水较少,酸雨污染较少,D错误。故选B。19.答案:A解析:根据前面判断,当地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当地气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导致荒漠化,因此气候干旱是产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A正确;植被稀少是气候干旱的表现,B错误;
36、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不是自然原因,C、D错误。故选A。20.答案:D解析:采矿生产首先要破坏地表植被,地表缺乏植被的破坏,在雨季会导致水土流失,开矿形成的大深坑,即矿坑造成地面沉降,同时深坑两侧的土壤及岩石稳定性变差,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对。故选D。知识点知识点6 6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1.1.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内涵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2)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
37、清洁生产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4.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5
38、.5.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知识拓展】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项目循环经济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方式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粗放利用资源利用率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物质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结果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项目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
39、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习题习题 分析下列所示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22.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林而猎D.植树种草,恢复植被2017
40、年3月25日20:3021:30,世界多地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以参加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24.“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A.酸雨蔓延B.水污染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26.人类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A.全面关
41、停污染企业B.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量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D.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习题答案及解析习题答案及解析21.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观点一只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在工业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22.答案:C解析:观点三认为环境与人类社会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解决人地矛盾的措施是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统一。23.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段时间,全球代表性建筑都参加了全球性环保活动,这体现了无论民族、种族和社会制度,都应该参加国际合作,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故C正确,A
42、BD错误。24.答案:C解析:“地球一小时”活动减少电能消耗,减少能源消耗量,可以缓解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因此,“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故C正确,ABD错误。25.答案:C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C项正确;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的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目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故ABD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C。26.答案:D解析:污染企业应提升治污能力做到达标排放,而非全面
43、关停,A错;扩大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B错;毁林开荒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增加,C错;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D正确。故选D。知识点知识点7 7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1.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概念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2)面临的问题现存问题内容措施适宜开发的土地少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开发受自然资源实际情况制约节约
44、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现存问题内容措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如兰州西宁地区,有一定的
45、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限制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以长江经济带为例(1)长江经济带概况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
46、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和潜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问题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发展发展条件条件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发展发展目标
47、目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发展内容内容以生态型都市圈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发展发展成果成果京津冀形成1.5小时交通圈,推行公交一卡通和高铁互联互通;司法、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这里正在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和环首都公园。2022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3.拓展
48、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重要举措拓展
49、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拓展蓝色空间的基础基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4.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的概念概念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2)海洋权益的范围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3)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意义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
50、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习题习题2021年7月,海南省发布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四五”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具有热带海岛特色、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下图为海南岛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五指山地区的合理功能定位是()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28.图中B区域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地形起伏不大,适宜新建卫星城B.水热条件好,适合发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