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每篇文章前三题每题3分,翻译题8分,最后一道问答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陈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周勃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
2、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
3、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四月,汉王请和。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大A王B一C日D得E楚F之G亡H卒I未J知K其L高M下N而O即P与Q同R载S反T使U监V护W长Y者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是指古时候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思相同。B.属,指类,和师说中“士大夫之族
4、”中的“族”,过秦论中“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中的“伦”意思相近。C.诚,果真,如果确实,和屈原列传中“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中的“诚”意思不相同。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文中“太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奔汉王而来,在和汉王交谈后,得到了汉王认可,但是却受到了汉王部下的怀疑,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B.魏无知更看重陈平的能力,他觉得陈平品行上的小问题无关紧要,所以他才极力举荐陈平给汉王,觉得他对汉王取胜有益。C.汉王善于识人用人,听从了陈平的建议,调拨重金,
5、听凭陈平用度,让陈平在楚军中实施反间计,致使楚君臣离心。D.项羽有刚正忠直的部下,可惜生性猜忌多疑,被陈平抓住这个弱点,致使他怀疑辅佐自己的部下,失去了有力的支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5.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陈平是如何消除汉王疑虑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
6、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乙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7、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节选自蒲松龄促织)6.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夫A在B殷C忧D必E竭F诚G以H待I下J既K得L志M则N纵O情P以Q傲R物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国之安者”的“安”是安定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沛公安在”的“安”不相同。B.“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有“掌握”之义,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的“当”相同。C.跬步,古时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在本文中用来引申为一举一动。D.恩荫,指因上辈有功
8、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在文中指抚臣等人沾光受益。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段以“固本浚源”为喻引出话题,生动形象地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重要性。B.甲文第段称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词语,突出对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C.甲文第段概括历代君主创业而不能守成的规律,对比分析“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与结果。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凸显人物命运,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讽刺当时社会。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10.
9、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其可忽乎”,促织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请结合选文分析“不可忽”原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赛。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般忱,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成怒,终苟免而不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二: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草创为难。”
10、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表乱。覆彼香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投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趋骄选,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表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虚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11.文中画框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天A地B草C昧D群E雄F竞G起H攻I
11、破J乃K降L草M创N为O难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指督察,现代汉语“董事”“校董”中的“董”字也有这样的意思。B.振,指威吓,与成语“振聋发聩”“振臂一呼”中的“振”字意思不同。C.覆,指推翻,与阿房宫斌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意思相同。D.怀,指怀有,与岳阳楼记中“则去国怀乡”的“怀”字意思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指出了一个历史现象,自古承继天下者,大都是功成前心怀忧惧,功成后骄傲自满,道德衰败,以此来告诚唐太宗。B.魏征认为如果统治者不怀仁德,用严刑峻法威吓天下,则会招致百姓表面顺从而内心不服,故
12、赢得民心才能天下安定。C.房玄龄因为与李世民一道征讨天下,九死一生,所以他才认为草创最难,而魏征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保持基业更难。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因为草创已成往事,而守成需要与大臣一起谨慎对待,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2)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15.你认为君王如何才能做到“守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
13、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日“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日:“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自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徙者相续,道殖相枕,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有事,将何以仰
14、以为资耶?古者足国裕民,惟食与货。万一如唐泾原之师,因怒粝食,蹴而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心哉!”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侘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日:“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伲胄
15、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快快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伲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诧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6.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戢追胥不入乡A民B逋赋者揭其名C市中D民E欢趋之F赋G不扰而足17.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丁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B.振,意为救济,这个意思后来写作“赈”。与谏太宗十思疏
16、中“振震之以威怒”用法不同。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以“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D.羽翼,原指翅膀,文中为动词,辅佐。“翼”与鸿门宴中“常以身翼蔽沛公”用法不同。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懂得军事。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寨堡,扼住盗贼的道路。B.杨万里才能出众。他多次受到宰相的举荐;东宫太子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他担任侍读,官员们都称赞他。C.杨万里唯才是举。当王淮和他谈论治国人才时,他举荐了朱熹等六十人,他们都受到了王淮的提拔和任用。D.杨万里刚正不阿。他不惧强权势力,宁可丢官也不为
17、韩咤胄作记;又因韩伲胄专权僭越而忧愤,郁郁成疾。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流徙者相续,道强相枕,人粟之令,上行而下慢。(2)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20.杨万里听到韩伲胄对金用兵的事,为什么“恸哭失声”?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上【注】性至孝,奉郑太后供养,不居别宫,只于大明宫朝夕侍奉。亲舅郑光,即位之初,连任平卢、河中两镇节度使。大中七年,自河中来朝,上因与光商较政理,光素不晓文字,对上语时有质俚。即命宰臣别选河中节度使,留光奉朝谒。后或以光生计为忧,即厚赐金帛,不复更委方面。上临御天下,得君人法。每宰臣延英奏事,唤上阶后,左右
18、前后无一人立,才处分,宸威不可仰视。奏事下三四刻,龙颜忽怡然,谓宰臣曰:“可以闲话矣。”自是询闾里闲事话宫中燕乐无所不至矣。一刻已来,宸威复整肃,是将还宫也,必有戒励之言。每谓宰臣:“长忧卿负朕,挠法,后不得相见!”武宗好长生久视之术,于大明宫筑望仙台,势侵天汉。上始即位,斥道士赵归真,杖杀之,罢望仙台。大中八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上英睿妙理,尤长于纳谏。李璲除岭南节度使,间一日,已命中使颂旄节,萧仿封还诏书。上正听乐,不暇别召中使,谓优人曰:“汝可就李璲宅却唤使来。”旄节及璲门而反。上雅重词学之臣,于翰林学士恩礼特异,宴游密召,无所间隔,惟于迁转,皆守
19、彝章。皇甫珪自吏部员外召入内廷,计吏员二十五个月限,转司封郎中。动循官制,不以爵禄私近臣也。上自党项叛扰,推其由,乃边将贪暴,利其羊马,多欺取之。始用右谏议大夫李福为夏州节度使,发日,临轩戒励,禀奉宸威,绝侵夺之贪。边方帖息,烽燧不复告惊矣。(节选自装庭裕东观奏记)【注】指唐宣宗李忱,人称为“小太宗”。21.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自A是B询C闾D里E闲F事G话H宫I中J燕K乐L无M所N不O至P矣2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指朝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朝于齐”的“朝”字含义相同。B.武宗,指皇帝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
20、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定的名号。C.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此指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D.私在文中有偏爱之意,与陈情表中“乌鸟私情”的“私”字含义相同。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宣宗天性笃孝,事亲恭谨有方。他将太后置于大明宫以便早晚侍奉,对亲舅郑光虽不再委以重任,但也赏赐丰厚,让其生计无忧。B.唐宣宗英明睿智,善于采纳谏言。他得知萧仿将任命李遜为岭南节度使的诏书城封退还后,立即派遣伶人将中使携带的旄节追回来。C.唐宣宗优待文臣,恪守典章制度。他尽管与翰林学士在燕饮游乐和秘密召见时表现得亲密无间,但对他们的职位变迁都能遵守常典。D.唐宣宗洞察明断,
21、平息边境战事。他推断党项叛乱根源在于边境将领欺诈贪功,故让李福前去平叛并临行劝勉,最终使得边境安宁。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因与光商较政理,光素不晓文字,对上语时有质俚。(2)右补阙陈嘏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25.论语中提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唐宣宗临御天下时如何体现“君子三变”?请简要分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INS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中,“大王”是主语,“得”是谓语,
22、“楚之亡卒”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卒”后停顿;“未知其高下”中,“未知”是谓语,“其高下”是宾语,宾语后停顿,即“下”后断开;“而即与同载”是“而即与(之)同载”的省略,其中“与(之)”是“同载”的状语,二者联系紧密,且“反”是“反而”之意,表转折,与下文联系紧密,应在“反”前停顿。故在INS三处句读。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B.正确。句意:亚父范增、钟离昧这些人。/士大夫这些人。/廉颇、赵奢这些人统帅他们的军队。C.错误。都是“如果确实”的意思。句意:大王您果真能够拿出数万斤的黄金。/楚国如果确实能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拿出商、於的
23、土地六百里。故选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觉得陈平品行上的小问题”错误,魏无知表示只看重能力,不看重品行,文中并无魏无知认为陈平品行有问题的表述。故选B。4.答案:(1)(陈平)就脱身从小路逃跑,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2)如果没有可采用的计谋,这些黄金都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往官府,我请求能够辞去官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挺身”,脱身;“间行”,从小路逃跑;“归汉王于修武”,介宾短语后置,到修武投奔汉王;“因”,通过。(2)“使”,如果;“输”,送往;“请骸骨”,请求辞去官职。参考译文: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
24、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陈平)就脱身从小路逃跑,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于是汉王与他交谈,颇喜欢他的议论。这一天,刘邦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都劝刘邦说:“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周勃等人对汉王说:“我们听说陈平侍奉魏国不被容纳,就逃走投奔楚国;,在楚国不被信用,又逃来投奔汉。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希望大王明察他!”汉王对陈平产生了疑心,责备推荐陈平的魏无知。魏无知说:
25、“我推荐陈平时所讲的是他有才能,大王今天责问的是他的品行。现在如果有像尾生、孝己那样的品行,但是没有决定胜负的韬略,陛下难道还有闲心思用他们吗?”汉王召来陈平责备说:“先生侍奉魏王不对心思,投靠楚王又离开,现在又来与我交游,守信用的人能这么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采纳我的主意,所以我离开他投靠项王。项王不信任人,即使是有奇谋妙计的人他也不重用。听说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我又来归顺大王。我囊无分文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支付开销。假如我的计谋中有可以采用的,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没有可采用的计谋,这些金钱全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往官府,我请求能够辞去官职。”于是汉王向他道歉,任命他为护军
26、中尉。汉王对陈平说:“现在天下纷乱,什么时候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的正直的大臣是亚父范增、钟离昧这些人,不过几个人而已。大王您果真能够拿出数万斤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让项王怀疑他们的忠心。项王的为人,心中忌恨并相信谗言,一定在营内诛杀他们,汉军可以趁机率领军队攻打楚军,夺取楚地是一定的了。”于是汉王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意他去做事,陈平大多用金钱在楚国军队中施行反间计,扬言说:“钟离昧等众位将领担任项王的大将,功劳太多了,既然这样那么他们终究不得不分裂楚地而称王,他们想和汉王结为一体,来消灭项王并且瓜分他的土地。”项王果真心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四月,汉王请求议和。项
27、羽派遣使者到达汉国,陈平派人准备了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全部进去了以后,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父派遣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拿走(饭食),换上了不好的无肉的饭菜献给楚使。楚使回去以后,把事件全部的经过告诉了项王,项王果然非常怀疑亚父。5.答案:合理解释了离开旧主的原因;诚恳赞扬了汉王的善于用人;坚定表达了辅佐汉王的决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虽有奇士不能用。”可知,合理解释了离开旧主的原因;由原文“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可知,诚恳赞扬了汉王的善于用人;由原文“臣
28、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可知,坚定表达了辅佐汉王的决心。6.答案:DJM解析:句意: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为结构相似的两个分句,故J处需加句读;“则”译为“就”,表顺承关系,前后两个分句应断开,故应在“则”前断开,M处需加句读;“在殷忧”“既得志”都作各分句的状语,故应在“忧”后断开,D处需加句读。故选DJM。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
29、“安”,安定/疑问副词,哪里。句意:想要国家安定/沛公在哪里?B.“相同”错。“当”,掌握/假使。句意: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假使与秦国较量。C.正确。D.正确。故选B。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错。作者对底层百姓的遭遇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并非对成名一家得以富贵有讽刺和批判之意。故选D。9.答案:(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他们,用盛怒来威吓他们,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外表恭顺但心里并不顺从。(2)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得意洋洋。解析:(l)“虽”,即使;“
30、董”,督察;“振”,同“震”,威吓;“苟免”,指苟且免于刑罚;“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2)“蠹”,蛀虫,比喻青吏;“裘马”,名词做动词,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10.答案:促织:天子一时的嗜好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审慎从事。谏太宗十思疏:要保持对自身的反思,时时殷忧;要警惕民心向背,不能劳民伤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促织通过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宫廷”的骄奢淫逸,以及各级官吏的媚上责下“假此科敛丁口”等等罪责,同时也提示
31、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结尾评论说“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意思是“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开头
32、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因此君主应警惕和克制权位和欲望,不能劳民伤财。两文都阐述了“不可忽”的原因,立论相近,促织以批
33、判和讽刺为主,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和勉励为主。参考译文:甲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安宁和吉庆。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
34、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
35、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忽视不管吗?(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乙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更加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时,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将要用这些酬报那些年纪大又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确实是这样的啊!”(
36、节选自蒲松龄促织)11.答案:DHL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还是创业艰难。“群雄”为主语,“竞起”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所以DH两处断开;“草创”“作“为难”的主语,主语前断句,L处断开。故选DHL。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B.成语“振营发睛振肾一呼”中的“振”的意思都是“振动,挥动”。句意: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挥动手臂,一声号召。C.“与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
37、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覆压三百余里“中“覆”的意思是“覆盖”。句意: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覆盖了三百多里地,D.“去国怀乡”的“怀”意思是“怀念,想念”,句意:就必然怀有松弛懈怠之念。离开国都,思念家乡。故选C。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错误。由原文“太宗日: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桥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革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可知,唐太宗认同房玄龄的话,但是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
38、这一难事,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故选D.14.答案:(1)(百姓)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2)(魏征)担心一旦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然陷入危亡的境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题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覆”,颠厦;“深”,深切;“朽索”,用朽烂的绳索;“其”,怎么。(2)“生”,出现;“骄逸”,骄奢淫逸;“端”,苗头;“践”,陷入。15.答案:大功告成后能坚持到底;得志后不可纵情傲物;安逸时能常怀警惧之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饰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般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39、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可知,大功告成后能坚持到底;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可知,得志后不可纵情做物。结合“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资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息。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安逸时能常怀警惧之心。【参考译文】贞观十年(636),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们说:“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还是创业艰难。”魏征回答说:“帝王的兴
40、起,一定是乘着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算难。然而得到天下之后,志趣变得骄傲放纵,百姓想安宁地过日子,但徭役却无休无止,百姓穷困潦倒而国君却不停地奢侈享乐,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引起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九死一生,所以他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如今辅佐我治理国家,担心一旦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然陷入危亡的境地,所以他看到守业的艰难。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这一难事,我考虑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魏征说:“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
41、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享乐的时候,就必然松弛懈怠,古代圣人之所以能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安逸的时候能常常怀有警惧之心,难道说这是容易的吗?”16.答案:A、D、F解析:载追胥不人乡,民通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句子大意: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17.答案:C解析:“社”指土神,“稷”指谷神。18.答案:A解析:“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寨堡,扼住盗贼的道路”错误。根据“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可知,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
42、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面不全是扼住盗贼的道路。19.答案:(1)流亡的百姓接连不断,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以粮食换功名的命令,上面要求实行而下面官员息慢。(2)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陈述铁钱不方便,不奉行诏命,违逆了宰相的意思。解析: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介词结构后置。疏:上疏陈述。忤:违逆,抵触。20.答案:杨万里认为韩侂胄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韩侂胄对金用兵是残害百姓,危害国家。感慨自己报国无门,只有孤愤。解析:由“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可知,杨万里认为韩侂胄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由“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可知,杨万里认为他对金用兵是残害百姓,危害国家;由“
43、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可知,杨万里认为自己又报国无路,只有孤愤。所以“恸哭失声”。【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去世居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后杨万里
44、任太常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在南粤犯事,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高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服丧期满,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五月,因发生地震,杨万里应皇帝诏命上书说:“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侯说有事,不影响其为忠臣;在有事的时候说没有事,其奸佞之心就严重了。古代的君主,人不能感悟他,则天可以感悟他。自数年以来,两浙离京师最近而首先发生旱灾,接着江淮又发生旱灾,湖广又发生旱灾,流亡的百姓连续不断,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以粮食换功名的命令
45、,上面要求实行而下面官员怠慢。平静而无事,不知道如何振救它,一旦发生灾荒而有事,又怎么能够依靠它得到资助呢?古代富国裕民,只依靠粮食和钱币两物。万一像唐朝的泾原之师那样,士兵因不满意粗劣的食物,而把它倒在地上践踏,并破口大骂,从而酿成朱泚那样的叛乱,那不是很寒心的吗?”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他日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谁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献给王淮,王淮依
46、次提拔任用他们。后来杨万里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之事。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陈述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违逆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不赴任。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不再出面了。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把持国柄的时候。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
47、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言留别妻子,写完后就逝世了。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21.答案:BGL解析:句意:自此,或是询问宫外民间俗事,或是闲话宫中燕饮游乐之事,无话不谈。“自是”表时间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子前面,与后面句子断开,即在B处断开。“询闾里闲事”“话宫中燕乐”都是动宾搭配的对称结构,在中间断开,即在GL处断开。故在BGL处断开。22.答案:D解析:D.错误。“乌鸟私情”的“私”意为私人的、个人的。句意:不会将爵禄私自授予亲信的臣子。/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故选D。23.答案:D解析:D.“在于边
48、境将领欺诈贪功”错误,从文中“乃边将贪暴,利其羊马,多欺取之”可知是边将“贪婪残暴”,选项改变原意。故选D。24.答案:(1)皇上趁机和他商讨为政之道,郑光向来不懂得文字,回答皇上的话语中不时出现质朴俚俗之词。(2)右补阙陈嘏上书直言进谏这件事,皇帝听到后立即停止修造,将其院落改为文思院。解析:【文言文参考译文】皇上生性极其孝顺,不在其它宫室供养郑太后,只在大明宫中早晚侍奉。亲舅舅郑光在自己即位之初就接连担任平卢、河中两镇节度使。大中七年,郑光从河中来朝拜。皇上趁机和他商讨为政之道,郑光向来不懂得文字,回答皇上的话语中不时出现质朴俚俗之词。皇上当即命令宰相另外选任河中节度使,保留郑光朝拜的资格。后来有时担忧他的生计,便赏赐其丰厚的金帛财物,但不再委以重任。皇上治理国政之时,体现君王法度。每当宰相在延英殿奏事,被传唤到殿阶后,身边前后没有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